旋转流动论文-刘易,武威,罗勇,初广文,邹海魁

旋转流动论文-刘易,武威,罗勇,初广文,邹海魁

导读:本文包含了旋转流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旋转填充床,计算流体力学,可视化,流体流动

旋转流动论文文献综述

刘易,武威,罗勇,初广文,邹海魁[1](2019)在《旋转填充床反应器流体流动可视化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旋转填充床反应器是一种典型过程强化装置,对化工过程中的传质与混合过程具有较好的强化作用。流体流动作为旋转填充床反应器中最为基础的性质,对研究、优化旋转填充床反应器的结构和性能至关重要。光学成像技术与数值模拟作为研究旋转填充床反应器中流体力学性质的重要手段在近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对近叁十年来,旋转填充床反应器可视化研究进行了综述,从早期光学成像开始,在此基础上引入早期计算流体力学模拟,直至现在高速数码摄像可视化和基于真实结构的模拟。对旋转填充床的可视化观测从填料表面逐渐向填料内部发展,对其数值模拟从初步的数学模型发展到包含详细填料几何结构、详细流体特性的流动模拟。现有研究已对填料区、空腔区中的流体流动有了较为详细的描述。(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乔宇杰,张钰翔,周润中,唐明君[2](2019)在《部分填充水平旋转圆柱筒内涂层流动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改变液体的动力黏度、填充体积分数(液体体积与圆柱筒容积之比)、圆柱筒转速等实验参数,对部分填充了粘性液体的圆柱筒在绕其水平对称轴旋转时,圆柱筒内液体自由表面出现的各种现象进行了实验探究和初步定性解释.并作出了当固定液体黏度时转速与填充体积分数的实验相图和固定填充体积分数时转速与黏度的实验相图.(本文来源于《物理实验》期刊2019年10期)

高南京,董一良,苗润晗,吴明婷,黄娜[3](2019)在《中心正交旋转管道内流动沸腾特性的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数值方法研究管轴与转轴正交的、匀角速度旋转管道内流动沸腾的流动和传热过程,建立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基于流体体积多相流模型和Realizable k-ε(RKE)湍流模型,结合用户定义函数(user defined function,UDF)添加汽、液质能源项,求解汽液相变过程中的传热传质。结果显示,旋转管道内核态沸腾开始点(onset of nucleate boiling,ONB)发生时的壁面过热度与静止管道差别显着。随着管道转速的提高,ONB分布逐渐远离管道入口端。管道流动沸腾汽液两相流型受热载荷与旋转载荷的耦合影响,任意载荷的增强都会使流型向紊乱趋势发展。根据汽液两相流动及传热特性,分析了发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8期)

侯伟韬,王新军,李炎栋[4](2019)在《接收孔周向倾角对预旋转静盘腔流动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燃机透平叶片供气系统中的预旋转静盘腔,为了研究预旋转静盘腔的流动特性,建立了预旋转静盘腔计算模型,在3种预旋比(β_p=0.48,0.94,1.41)和3种喷嘴径向位置(r_p/r_b=0.8,0.9,1.0)下,数值研究了6种接收孔周向倾角(α=70°,90°,100°,110°,120°,135°)对预旋转静盘腔流动特性的影响,分析了接收孔周向倾角对流场分布及绝热预旋效率和对接收孔流量系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r_p/r_b=0.8时,接收孔周向倾角越大,接收孔流量系数值就越大,而且大预旋比下的增强效果显着,但对绝热预旋效率的影响很小,预旋比一定时,每种喷嘴径向位置下均存在最优接收孔周向倾角,此时的绝热预旋效率和接收孔流量系数值达到最大,冷气流过接收孔时的流动损失达到最小,温降值达到最大。(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赵永亮[5](2019)在《平行板微管道内周期旋转电渗流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平行板微管道内周期旋转电渗流动.基于电势所满足的线性Poisson-Boltzmann方程和旋转电渗速度所满足的修正Navier-Stokes方程,利用本征函数展开法,求解了电渗流(Electroosmotic flow)速度和体积流率的解析解.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外加交流电场振荡频率α,旋转角频率Re_Ω和电动宽度K对速度和体积流率的影响.当峰值达到最大后,流速和体积流率都是随时间t的周期函数.速度和体积流率达到最大峰值所需要的时间随着Re_Ω的增大而增大.(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9-05-28)

李航天[6](2019)在《逆流旋转填料床中液体的流动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化工强化设备,旋转填料床借助于高速旋转的填料将液体剪切成微小的液滴单元,使得液体比表面积增大,极大地提高气液传质效率,改善微观混合性能。但因旋转填料床内结构复杂严密和液体速度大,导致难以借助现有技术手段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使得目前对于旋转填料床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流体物性和操作参数对流体流动规律影响方面,缺乏对填料结构对内部流体力学的深入探究,而此部分工作的完成对于旋转填料床内部结构的优化及进一步工业化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合理设计和改变填料特性,采用CFD和PIV两种技术手段来探究逆流旋转填料床内液体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本文首先利用PIV技术对筛板填料逆流旋转床的液体运动行为进行了可视化观测,以水-空气作为研究体系,考察了筛板填料特征尺寸(径向厚度:0.067~0.118 m)、转速(400~1200 rpm)以及液体初始速度(0.5~2.5 m/s)对流体力学特性的影响。同时,以CFD技术的Fluent 15.0作为计算平台,通过合理简化填料几何结构,采用VOF多相流模型、RSM模型以及SM模型对筛板填料逆流旋转床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计算,模拟和实验(体系、工况)一样。通过对两种研究结果对比分析,得到了操作参数和填料特征尺寸对液体形态、液滴直径及分布、液滴速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液体在填料区主要以液线流和液膜流形式存在,而空腔区则为液滴。当筛板填料的径向厚度小于0.101 m后,空腔区内出现液线流和形状各异的液滴;当转速和填料径向厚度不断增大时,液滴平均直径则逐渐变小且液滴粒径分布逐渐趋于均匀化;随着液体初始速度的增大,液滴平均直径随之增大且粒径分布均匀性变差;通过线性拟合得到了液滴平均直径与参数之间的关联式,其中填料的径向厚度影响效果最为显着,预测值和模拟值误差在±15%以内,实验和模拟所得的液滴累积体积分布曲线符合R-R分布;液滴速度随着填料径向厚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到达空腔区后则逐渐减小。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丝网填料下的液体流动采用PIV技术进行了可视化实验,探究了丝网填料内的流体力学特性随转速(400~1200 rpm)和液体初始速度(0.5~2.5 m/s)的变化规律,并与筛板填料内的流场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两者结果发现:空腔区域内,丝网填料下的液滴直径大小和均匀性均优于筛板填料;转速和液体初始速度对液滴平均直径的影响规律不受填料类型的约束;在丝网填料下,转速对液滴粒径影响效果最为显着,并通过关联式和拟合误差图发现实验值和预测值误差在±15%以内;由实验所得丝网填料下的液滴粒径分布均符合R-R分布,且分布范围小于筛板填料;液滴速度只随转速的增大而增大,不受填料类型和液体初始速度的影响。本文提供了一种运用PIV技术探究填料结构参数对逆流旋转填料床内流体力学特性的研究方法,并与CFD模拟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这将对旋转填料床的放大优化和结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9-05-27)

NAYAK,M,K,MEHMOOD,Rashid,MAKINDE,O,D,MAHIAN,O,CHAMKHA,Ali,J[7](2019)在《倾斜旋转盘对ZnO-SAE50纳米磁流体流动和传热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工业中外加磁场对倾斜旋转盘的影响,对氧化锌-SAE50纳米润滑剂的Darcy-Forchheimer混合对流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中同时考虑了滑移流动、热辐射、黏性耗散、Joulian耗散和内部加热的影响,对当前研究进行了改进。考虑到纳米润滑剂热导率的增大,提出了一种新的微纳米对流模型,即Patel模型。该模型的特点是由于纳米粒子的布朗运动、基于动力学理论的微对流、液体分层和粒子聚集而引起的比表面积和纳米对流的变化。利用Runge-Kutta-Fehlberg方法,对适当变换的控制方程进行了数值求解。分析表明,外加磁场、介质的孔隙度、速度滑移和惯性系数减慢了ZnO-SAE50纳米润滑剂的径向和切向流动,从而导致速度和热边界层的改善。(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期刊2019年05期)

张春[8](2019)在《双旋转入流湍流场流动特性的大涡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为了促进充分燃烧通常采用旋流入流装置,通过旋流流动产生涡破碎进而引起的中心回流区可以实现充分混合的同时稳定火焰,旋流燃烧技术因其稳定高效、清洁燃烧的特点,已经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手段。与此同时为了降低NO_x及颗粒物的排放,旋流燃烧技术在航空和地面燃气轮机燃烧室及各类工业装置中都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通过旋流器产生旋流,其中的螺旋叶片引导气流形成螺旋状态,同时也有减缓流速的作用,有效地降低了横直管中的压力波动。本文分别采用UG和ICEM-CFD软件对本课题组设计的双旋流器进行建模与高质量的分块结构网格划分,包含内外管道的双旋流装置。使用OpenFOAM计算程序对该旋流器装置中的空气分别与甲烷和氮气这两种不同密度气体混合快慢的问题展开了大涡模拟(LES)研究。使用OpenFOAM软件对该装置开展了叁维冷态流场计算,包括旋流角度为60度、90度和120度的同向和异向旋流器,其中旋流数分别为0.25、0.36和0.51。在保证内外管道动量通量一致的前提下,内管中的甲烷与外管中的空气具有不同的速度入流。结果显示,在异向旋流器下,内外管道的速度差产生了较强的剪切力,加速了流场的混合,使得流场在下游发展的更加完全。相较于同向旋流器,异向旋流器在中下游产生了更强的涡破碎。对比同轴向位置处的流场,发现异向旋流器相对于同向旋流器流场混合的更加完全,发展更快,而经过同向旋流器的流场扩张角度更大。此外异向旋流器的流向涡要比同向旋流器更强。且在异向旋流器下可以观察到进动涡核的存在,但是在同向旋流器下并未发现,旋流剪切层的Kelvin-Helmholtz不稳定性是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对比叁个不同旋流数下的甲烷-空气混合流场发现旋流数的增大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流场的混合以及组分的扩散。同时,针对旋流角度为60度的旋流器,研究了空气分别与甲烷和氮气的混合过程。发现不同密度气体与空气的混合过程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扩散系数的不同导致旋流器出口处组分的分布不同,同时流场中的流向涡和平面涡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综合本研究结果可以得出,旋流强度对流场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旋流强度的增强促进了流场的混合。同向与异向旋流器的差异性也会导致剪切力的差异性,显然异向旋流器的流场发展更快。流体密度的差异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影响着流场的发展。(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9-05-01)

褚洁,陈杰,张晓慧,曾伟平,花亦怀[9](2019)在《超重力条件下旋转填料层中流体流动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新型超重力天然气脱碳技术特点,以实际工程脱碳工艺数据为基础,构建了超重力机旋转填料层数值模型,研究了两相流体在超重力机旋转填料层中的流动特性,结果表明:在超重力条件下,改变流速、转速及进入方向对流体在旋转填料层中的运动几乎没有影响,旋转填料层中流体分布特性受海上晃荡工况影响可以忽略;流体分布的均匀性与旋转填料层内速度梯度及压降呈负相关的关系,速度梯度及压降越小,流体分布越均匀;随着时间的增加,流体在旋转填料层中逐渐均匀分布,此时的脱碳效果最好;提高旋转敏感度有利于流体在旋转填料层内的均匀分布。本文研究结果对超重力脱碳技术在海上工况条件下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海上油气》期刊2019年02期)

张伟,夏鹏,朱兵[10](2019)在《旋转槽道内部流动结构的识别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旋转湍流是典型的各向异性湍流,在大气、天体和旋转机械的湍流运动中必须考虑旋转效应。该文采用大涡模拟的方法对一旋转槽道流进行数值模拟,考察了旋转效应在湍流场中非线性的能量输运机制,并采用不同的涡显示方法对旋转槽道中的湍流结构的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期刊2019年02期)

旋转流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改变液体的动力黏度、填充体积分数(液体体积与圆柱筒容积之比)、圆柱筒转速等实验参数,对部分填充了粘性液体的圆柱筒在绕其水平对称轴旋转时,圆柱筒内液体自由表面出现的各种现象进行了实验探究和初步定性解释.并作出了当固定液体黏度时转速与填充体积分数的实验相图和固定填充体积分数时转速与黏度的实验相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旋转流动论文参考文献

[1].刘易,武威,罗勇,初广文,邹海魁.旋转填充床反应器流体流动可视化研究进展[J].化工学报.2019

[2].乔宇杰,张钰翔,周润中,唐明君.部分填充水平旋转圆柱筒内涂层流动的实验研究[J].物理实验.2019

[3].高南京,董一良,苗润晗,吴明婷,黄娜.中心正交旋转管道内流动沸腾特性的数值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9

[4].侯伟韬,王新军,李炎栋.接收孔周向倾角对预旋转静盘腔流动特性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9

[5].赵永亮.平行板微管道内周期旋转电渗流动[D].内蒙古大学.2019

[6].李航天.逆流旋转填料床中液体的流动特性研究[D].中北大学.2019

[7].NAYAK,M,K,MEHMOOD,Rashid,MAKINDE,O,D,MAHIAN,O,CHAMKHA,Ali,J.倾斜旋转盘对ZnO-SAE50纳米磁流体流动和传热的影响(英文)[J].Journ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2019

[8].张春.双旋转入流湍流场流动特性的大涡模拟研究[D].江苏大学.2019

[9].褚洁,陈杰,张晓慧,曾伟平,花亦怀.超重力条件下旋转填料层中流体流动特性研究[J].中国海上油气.2019

[10].张伟,夏鹏,朱兵.旋转槽道内部流动结构的识别与分析[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19

标签:;  ;  ;  ;  

旋转流动论文-刘易,武威,罗勇,初广文,邹海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