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元件论文_冯涛,王海梅,王来稳,王刚,蒋炎坡

导读:本文包含了发热元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元件,温度,磷酸铵,气氛,膨润土,系统,碳纤维。

发热元件论文文献综述

冯涛,王海梅,王来稳,王刚,蒋炎坡[1](2019)在《膨润土的提纯及其在二硅化钼发热元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二硅化钼发热元件的高温使用性能,首先,通过添加不同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 2%、0. 4%、0. 6%、0. 8%、1. 0%和1. 2%)的磷酸铵,采用湿法对钙基膨润土进行提纯试验;然后,以提纯膨润土为结合剂,经配料、练泥、挤出成型、干燥后,在氢气保护气氛中分别于1 450、1 500、1 550和1 600℃保温2 h烧成制成二硅化钼发热元件试样,检测试样的体积密度和显气孔率,并进行SEM和EDS分析;最后,对二硅化钼发热元件试样和商品二硅化钼发热元件在1 750℃保温2 h条件下进行使用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添加1. 0%(w)的磷酸铵湿法提纯后,膨润土的Fe_2O_3、K_2O、Na_2O含量和灼减大幅降低,蒙脱石含量提高到87. 6%(w)。2)以提纯膨润土为结合剂、在1 550℃保温2 h烧成的发热元件的显气孔率和体积密度分别为0. 83%和5. 73 g·cm~(-3),致密度较高,其断裂方式以穿晶断裂为主。3)在1 750℃保温2 h使用后,以提纯膨润土为结合剂制备的发热元件表面保护膜完整,而采用未提纯膨润土为结合剂生产的商品发热元件表面保护膜破损严重。(本文来源于《耐火材料》期刊2019年02期)

刘春佳[2](2018)在《粉末烧结法制备钨发热元件涂层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高纯度(质量分数99.95%)钨粉为原料,通过丝网印刷的工艺,在钨发热元件表面高温烧结,得到了疏松、多孔的钨涂层。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不同状态下钨片及涂层表面,通过粗糙度计测得了样品表面粗糙度,检测了涂层表面的硬度,并对比了不同表面状态下钨片的辐射系数。结果表明,通过粉末高温烧结后,多孔、粗糙的表面能显着提高钨片的辐射系数。(本文来源于《世界有色金属》期刊2018年02期)

黄文江,周颖,李斯,马成良,史幸福[3](2017)在《典型MoSi_2发热元件物相与显微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XRD、SEM和EDS等手段分别对Kanthal公司Super 1700、Super 1800和国产某厂叁种不同MoSi_2发热元件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和微区元素成分进行分析,探讨了非MoSi_2相对典型发热元件使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质Mo对MoSi_2发热元件使用温度的提高非常不利;在高温条件,残留的单质Mo会与氧气反应生成气相的Mo O3,使发热元件表面鼓泡并造成玻璃膜破坏.(2)国产发热元件生产过程中应适当提高膨润土的加入量,并严格控制膨润土中K、Na等活泼碱金属氧化物的量.(3)通过添加W元素合金化的方法来制备复合MoSi_2粉并取代传统的MoSi_2粉,可以提高发热元件的使用温度和使用寿命.(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4](2017)在《适用于风力发电机叶片防冰/融冰的复合碳纤维发热元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风力发电机叶片防冰/融冰的复合碳纤维发热元件,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绝缘导热层和用于贴附在于风力发电机叶片上的碳纤维网格发热层。本发明的适用于风力发电机叶片防冰/融冰的复合碳纤维发热元件,能够贴附在风力发电机叶片表面,在风力发电机叶片原有的气动性能不变的前提下,确保了复合(本文来源于《高科技纤维与应用》期刊2017年01期)

刘鹰[5](2015)在《常用碳纤维发热元件性能分析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碳纤维生产工艺的日渐成熟,碳纤维被广泛地开发成各类发热元件并应用于各类加热设备、取暖设施或保健用品中,因其优越的电热性能、高节能环保和远红外辐射属性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使用。在此介绍几种常用碳纤维发热元件的电热性能、产品缺陷产生原因分析和适用范围。(本文来源于《工业加热》期刊2015年05期)

张凌露,高李明[6](2015)在《PTC发热元件在车辆柴油预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PTC柴油预热系统的应用可以溶解柴油析蜡,改善发动机冷起动性能。PTC发热元件的选择和供油系统结构、蓄电池电能消耗有关,是预热系统设计的关键。本文通过某款车设计实例介绍了PTC柴油预热系统的设计思路。(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5年02期)

江川,易丹青,周宏明,刘会群,朱慧娟[7](2014)在《MoSi_2发热元件高温通电氧化成膜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MoSi2发热元件在1 400~1 600℃,空气中氧化0.25~3 h的氧化成膜规律,采用SEM和EDS测试技术分析了MoSi2发热元件通电氧化以后氧化层的组织形貌和相组成,并对其氧化膜的生长规律和抗弯强度变化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MoSi2发热元件氧化膜生长规律符合L=0.43+5.05'107exp(-28 397.88T)t1/2关系,氧化激活能为236 kJ/mol。抗弯强度随着氧化膜的致密和增厚而提高,在1 600℃通电氧化3 h后,氧化膜生长了22.3μm,抗弯强度达到了273 MPa,比氧化前提高了51.67%。(本文来源于《中国钼业》期刊2014年04期)

刘新红,宋煜伟,杨金松,朱晓燕,马腾[8](2014)在《MoSi_2发热元件在不同气氛中使用损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分别在空气气氛中使用100炉和在氮气气氛中使用5炉后(每炉均设定为1 500℃保温3 h)的国产MoSi2发热元件进行了XRD、SEM和EDS分析,并探讨了其损毁机制。结果表明:1)国产MoSi2发热元件未变层气孔较多,腐蚀性气体易通过气孔与MoSi2反应造成损毁,少量的杂质相也可加速损毁;2)MoSi2发热元件在空气气氛中损毁的原因在于SiO2玻璃相以SiO气体挥发致使电阻不均,局部过热;3)氮气气氛中不能形成保护性玻璃膜,N2和少量CO与MoSi2反应生成Mo5Si3、Mo3Si、Mo、Mo2C和Si3N4,使其变质损毁。(本文来源于《耐火材料》期刊2014年05期)

郭进武,周森安,邵军,李军波[9](2014)在《不同气氛下ZrB_(2-)SiC复合陶瓷发热元件临界温度及电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ZrB_2和SiC超细粉体为主要原料,经热压烧结和线切割加工制成ZrB_2-SiC复合陶瓷发热元件,利用XRD及SEM分析了该复合陶瓷的微观结构。通过不同高温实验考察了发热元件分别在氩气、空气和氮气气氛下的表面侵蚀程度与温度的关系并确定其对应的临界温度。此外,还研究了氩气气氛下发热元件的电压电流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发热元件在叁种气氛下的临界温度分别为2200℃、1700℃和1350℃。(本文来源于《2014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摘要集》期刊2014-08-26)

张宁,丛日永[10](2013)在《矿用电控箱内部发热元件冷却系统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梭式矿车(简称梭车)等矿上机械大多采用电力进行驱动,均配有封闭的电控箱,以便对电力系统进行管控。电控箱内装的变频器、功率器件、电容器和电阻等在工作时都会产生大量热量。这些发热元件会使电控箱内温度升高。当电控箱内温度超过电控箱中器件工作温度时,不仅使器件易老化损坏、使用寿命缩短,而且电气设备无法正常运行。因此,必须控制电控箱内部温度,保证电控箱内部器件的可靠工作,并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随时掌握箱体内温度变化,进而进行调节是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煤矿机械》期刊2013年06期)

发热元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高纯度(质量分数99.95%)钨粉为原料,通过丝网印刷的工艺,在钨发热元件表面高温烧结,得到了疏松、多孔的钨涂层。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不同状态下钨片及涂层表面,通过粗糙度计测得了样品表面粗糙度,检测了涂层表面的硬度,并对比了不同表面状态下钨片的辐射系数。结果表明,通过粉末高温烧结后,多孔、粗糙的表面能显着提高钨片的辐射系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发热元件论文参考文献

[1].冯涛,王海梅,王来稳,王刚,蒋炎坡.膨润土的提纯及其在二硅化钼发热元件中的应用[J].耐火材料.2019

[2].刘春佳.粉末烧结法制备钨发热元件涂层及性能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8

[3].黄文江,周颖,李斯,马成良,史幸福.典型MoSi_2发热元件物相与显微结构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17

[4]..适用于风力发电机叶片防冰/融冰的复合碳纤维发热元件[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17

[5].刘鹰.常用碳纤维发热元件性能分析及应用[J].工业加热.2015

[6].张凌露,高李明.PTC发热元件在车辆柴油预热中的应用[J].汽车实用技术.2015

[7].江川,易丹青,周宏明,刘会群,朱慧娟.MoSi_2发热元件高温通电氧化成膜规律[J].中国钼业.2014

[8].刘新红,宋煜伟,杨金松,朱晓燕,马腾.MoSi_2发热元件在不同气氛中使用损毁分析[J].耐火材料.2014

[9].郭进武,周森安,邵军,李军波.不同气氛下ZrB_(2-)SiC复合陶瓷发热元件临界温度及电性能研究[C].2014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摘要集.2014

[10].张宁,丛日永.矿用电控箱内部发热元件冷却系统控制研究[J].煤矿机械.2013

论文知识图

二硅化钼发热元件的应用-图9-30 炉温...发热元件的应用-图7-12 KERAMAX发热...不同混料方法制得发热元件的显微...发热元件规格及组装电炉的类型-图7-...发热元件规格及组装电炉的类型-图7-...碳化硅制品-图9-12 碳化硅发热元件电...

标签:;  ;  ;  ;  ;  ;  ;  

发热元件论文_冯涛,王海梅,王来稳,王刚,蒋炎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