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昌盆地论文-王涛

建昌盆地论文-王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建昌盆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建昌盆地,九佛堂组,油页岩特征,层序地层学

建昌盆地论文文献综述

王涛[1](2018)在《建昌盆地凌源五家子地区下白垩统九佛堂组油页岩特征及资源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建昌盆地位于辽宁省西部,盆地内有丰富的油页岩资源,其油页岩层位主要位于下白垩统九佛堂组。本次对建昌盆地凌源五家子地区油页岩岩系开展系统研究,进而揭示研究区油页岩特征和油页岩展布规律及资源潜力。研究区九佛堂组共发育3个油页岩矿组,共计10层油页岩。油页岩为灰黑-棕黑色、薄-中层状,通常具有水平层理和变形层理。油页岩矿层含油率存在从下至上由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中矿组1矿层含油率最高,平均含油率达到5.68%、最高7.04%,具有高灰分、中高发热量、特低硫-低硫的中低品质油页岩。油页岩干酪根类型主要为I与II_1型,其中中矿组1矿层I型较多,中矿组2矿层则II_1型较多,成熟度处在未成熟和低成熟阶段。研究区九佛堂组发育湖泊相、扇叁角洲相、湖底扇相3种沉积相类型,进一步划分7种亚相和9种微相。结合本区野外及钻孔资料,共划分3个叁级层序,其中层序III低水位体系域(LST)在研究区东北部、南部发育扇叁角洲平原沉积,扇叁角洲前缘在整个东部均有分布,滨浅湖沉积在研究区中部北东走向狭长分布;水进体系域(TST)在东北部、西南部发育扇叁角洲平原亚相,南部边界发育扇叁角洲前缘亚相,在中部一带发育深湖-半深湖沉积相;高水位体系域(HST)发育深湖-半深湖及重力流湖底扇相,其中重力流湖底扇相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南部,分布范围较广,向北西方向过渡为深湖-半深湖沉积,并发育厚层油页岩。研究区油页岩平面展布为条带状分布于研究区中部,其中层序III发育7层油页岩,油页岩最厚可达28m,全部发育在高水位体系域的深湖-半深湖沉积相中。厚度及展布规模以中矿组1油页岩最好,中矿组2次之,油页岩底板埋深介于18~411.96m,符合工业开采指标。采用体积法对凌源五家子、凌源叁家子、喀左九佛堂、喀左温杖子4个勘查区和凌源预测区进行资源评价。资源评价结果表明凌源地区油页岩资源总计1090293×10~4吨,油页岩油资源47320×10~4吨,其中凌源五家子勘查区油页岩资源32415×10~4吨,折合油页岩油1488×10~4吨;凌源叁家子勘查区14751×10~4吨,折合油页岩油资源543×10~4吨;喀左温杖子勘查区油页岩资源2736×10~4吨,折合油页岩油资源116×10~4吨;喀左九佛堂勘查区油页岩资源1768×10~4吨,折合油页岩油资源97×10~4吨。凌源预测区油页岩资源量1038623×10~4吨,折合油页岩油45076×10~4吨。(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6-01)

陆裕[2](2015)在《建昌盆地微观储层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昌盆地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溶洞、溶孔、断裂、微裂缝等十分发育,加上该区发育的火山岩和砂砾岩,使该区储集条件更为复杂。前人已经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中生界-元古界的地层序列。然而,目前对于建昌盆地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宏观层面上,随着石油地质工业的发展,储层沉积学的研究日益从宏观向微观方向发展,因此对于该区微观储层及微裂缝的研究就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对工区内叁口探井的岩心、岩屑样品进行显微薄片鉴定、荧光薄片鉴定、铸体薄片鉴定、压汞分析、全岩X衍射、扫描电镜等室内试验分析,结合野外剖面、测井曲线等数据,对建昌盆地储层岩石类型、储集空间类型、储层物性特征叁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建昌盆地储层岩石类型包括两大岩类,即沉积岩和岩浆岩,又可细分为二十余种岩石类型。其中,碳酸盐岩是最主要的储集岩,其次是石英砂岩。储层主要经历了叁大类成岩作用: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储集空间类型包括两大类五种类型,即孔隙型:包括粒间孔、晶间孔、溶孔及溶洞;裂缝型:包括压溶缝、构造缝。孔隙组合类型有叁种,分别是粒(砾)间孔+裂缝+压溶缝组合、裂缝型组合、压溶缝+微裂缝+晶间孔组合。岩心分析结果表明,样品孔隙度最大值为9.7%,最小值为0.7%,平均值为2.9%。渗透率最大值为18.4×10-3μm2,最小值为0.002×10-μm2,平均为1.84×10-μm2。认为盆地储层大部分为特低孔特低渗型。(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5-06-25)

喻梓靓,朱华钰[3](2013)在《辽宁西部建昌盆地九佛堂组油页岩沉积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发利用油页岩,首先要进行资源评价,包括油页岩岩质和油页岩灰的化学组成及特性。在揭露辽宁西部(以下简称"辽西")建昌盆地的油页岩发育地层的基础上,阐述了辽宁西部建昌盆地九佛堂组广泛发育的油页岩的岩石学特征和沉积地球化学特征:有机质质量分数较高,油页岩的有机质类型主要为腐泥质、腐殖质或混合型,有机质成熟度为低成熟-成熟阶段和生烃能力好-最好生油岩,符合我国绝大多数(占样品总数的96.3%)油页岩都是良好生油岩的一般规律,对开发利用辽宁西部建昌盆地九佛堂组油页岩,进行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石油天然气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马满兴,慕德梁,李正达[4](2013)在《建昌盆地中新元古界石油地质条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建昌盆地中新元古界作为研究对象,首先系统地分析了地化数据,明确了洪水庄组暗色泥岩是主力烃源岩,围绕主力源岩存在洪水庄组—雾迷山组及洪水庄组—铁岭组—下马岭组2套有利生储盖组合。其次根据构造特征及其演化、油气包裹体的产状、光学特征和均一温度判定中新元古界存在多期油气充注,后期油气充注很重要。最后分析了研究区勘探潜力,指明了汤神庙断块区、杨树沟逆冲断裂与九佛堂逆冲断裂的上盘、木头城子断块、老爷庙断鼻4个勘探有利区。建昌盆地中新元古界原生油气藏勘探对于开拓辽河油田新的勘探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特种油气藏》期刊2013年02期)

马满兴[5](2012)在《建昌盆地中新元古界构造特征及演化对成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建昌盆地区域构造上位于燕山台褶带,是一个中生代迭合盆地。2000年以后开展了多次针对辽西地区中新元古界的基础石油地质调查,并发现油气显示,初步认为具有油气成藏条件。本次重新进行了区域性的追踪对比、闭合解释和构造编图,最终解释8条主要断层和3个有利区。同时根据区域构造演化,分析了构造对油气成藏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石油化工》期刊2012年18期)

耿会斌,闫飞,李成磊[6](2012)在《建昌—喀左盆地中生代构造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地层接触关系和构造特征,建昌—喀左盆地中生代地层可划分为早叁迭世构造层、侏罗纪构造层和早白垩世构造层;早叁迭世—侏罗纪末发育收缩构造样式、白垩纪发育伸展构造样式。从各构造样式的特点得出建昌—喀左盆地中生代构造演化:早叁迭世—侏罗纪末,地球半径减小、岩石圈板块自转加快且向两极漂移,由于太平洋板块相对欧亚板块向北漂移,在盆地所在区形成收缩构造样式;进入白垩纪,地球半径增加、岩石圈板块自转减慢且向赤道漂移,由于太平洋板块相对欧亚板块向南漂移,在盆地所在区形成伸展构造样式。(本文来源于《露天采矿技术》期刊2012年02期)

张立君,张立东,杨雅军,郭胜哲,王五力[7](2012)在《辽西建昌盆地下白垩统义县组的划分及其介形类化石》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要路沟上平房-青石岩、上白庙-罗家沟和小郎家沟-叁门店剖面为代表的建昌盆地义县组,自下而上分为5段:第一段主要为砂砾岩(要路沟层);第二段为砂泥岩、页岩夹凝灰岩,其中包括上白庙层含Cypridea(C.)biventricostata-Yumenia luojiagouensis介形类亚组合带,罗家沟层产介形类Cypridea(C.)luanpingensis-Yumenia unidorsalta-Djungarica camarata亚组合带以及爬行类和鸟类等多门类化石,后狮沟里层以鱼类和介甲类化石为主;第叁段岩性是中酸熔岩及其火山碎屑岩;第四段亦称前狮子沟层,以砂页岩为主,夹安山岩,含介形类Yumenia luojiagouensis-Jianchangella dorsicostata亚组合带;第五段为酸性火山岩.上述各层介形类亚组合统归该盆地义县组Cypridea(C.)biventricostata-Yumenia luojiagouensis-Djungarica camarata组合带,其时代属早白垩世早期.文中描述了介形类化石1新属7新种.(本文来源于《地质与资源》期刊2012年01期)

郑月娟,李永飞,郜晓勇,苏飞[8](2011)在《辽西建昌盆地义县组上部英安岩的~(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建昌盆地义县组可分为两部分:下部以巨厚的沉积层为主,自下而上称为要路沟层、罗家沟层,局部地区沉积层之下有中基性火山岩;上部(罗家沟层之上)为酸性、中酸性火山岩系夹沉积层.罗家沟层与义县-北票地区尖山沟(砖城子)层可进行生物地层学对比.对义县组上部的一件英安岩样品进行40Ar/39Ar年代学研究,获得年龄为120 Ma,应与义县地区义县组顶部火山岩(金刚山层之上)对比.建昌地区义县组顶、底均可与义县地区大致对比.(本文来源于《地质与资源》期刊2011年03期)

段冶,张立君,张立军,胡东宇[9](2010)在《辽西建昌盆地九佛堂组珍稀化石层的划分与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热河生物群的鸟类、爬行类和被子植物的早期演化、辐射迁移、生物多样性及其协同进化,笔者在建昌盆地测制了九佛堂组剖面,并系统采集了以珍稀化石为重点的生物化石。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将九佛堂组自下而上分为第一段至第叁段,其中九佛堂组第一段西店层含鸟类、爬行类和龟类等珍稀化石,尚见介形类化石Cypridea decorosa,C.jianchanensis,Yumenia jianchanensis,Limnocypridea slundensis,L.levigata,L.rara等,表明该层的介形类化石与喀左九佛堂小孤山—烧锅地剖面及朝阳县波罗赤小北山—黄道营子剖面的九佛堂组第一段下部介形类化石组合面貌基本一致,其所在层位亦应相当。(本文来源于《地质科学》期刊2010年02期)

景山,王成善,柳永清,陈曦[10](2009)在《辽西建昌盆地早白垩世义县组沉积环境分析及盆地演化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建昌盆地是冀北—辽西地区早白垩世地层发育齐全、出露良好的代表性盆地之一,并且发现了大量保存完好的热河生物群化石。早白垩世地层包括义县组、九佛堂组和沙海组。其中义县组上部和下部为火山岩,中间发育沉积岩,岩性主要为灰紫色、灰黄色砾岩、含砾粗砂岩、砂岩和灰绿色泥岩,沉积环境由冲积扇、辫状河与湖泊环境组成,以冲积扇和辫状河环境为主。古水流方向表明物源区早期位于盆地北西和南东侧,晚期位于盆地北东侧。义县组早期发育垂直盆地走向的冲积扇沉积,晚期发育沿盆地走向的辫状河沉积,表明义县早期盆地构造活动强烈,晚期趋于稳定。(本文来源于《沉积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建昌盆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建昌盆地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溶洞、溶孔、断裂、微裂缝等十分发育,加上该区发育的火山岩和砂砾岩,使该区储集条件更为复杂。前人已经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中生界-元古界的地层序列。然而,目前对于建昌盆地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宏观层面上,随着石油地质工业的发展,储层沉积学的研究日益从宏观向微观方向发展,因此对于该区微观储层及微裂缝的研究就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对工区内叁口探井的岩心、岩屑样品进行显微薄片鉴定、荧光薄片鉴定、铸体薄片鉴定、压汞分析、全岩X衍射、扫描电镜等室内试验分析,结合野外剖面、测井曲线等数据,对建昌盆地储层岩石类型、储集空间类型、储层物性特征叁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建昌盆地储层岩石类型包括两大岩类,即沉积岩和岩浆岩,又可细分为二十余种岩石类型。其中,碳酸盐岩是最主要的储集岩,其次是石英砂岩。储层主要经历了叁大类成岩作用: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储集空间类型包括两大类五种类型,即孔隙型:包括粒间孔、晶间孔、溶孔及溶洞;裂缝型:包括压溶缝、构造缝。孔隙组合类型有叁种,分别是粒(砾)间孔+裂缝+压溶缝组合、裂缝型组合、压溶缝+微裂缝+晶间孔组合。岩心分析结果表明,样品孔隙度最大值为9.7%,最小值为0.7%,平均值为2.9%。渗透率最大值为18.4×10-3μm2,最小值为0.002×10-μm2,平均为1.84×10-μm2。认为盆地储层大部分为特低孔特低渗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建昌盆地论文参考文献

[1].王涛.建昌盆地凌源五家子地区下白垩统九佛堂组油页岩特征及资源评价[D].吉林大学.2018

[2].陆裕.建昌盆地微观储层特征研究[D].浙江大学.2015

[3].喻梓靓,朱华钰.辽宁西部建昌盆地九佛堂组油页岩沉积学特征[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3

[4].马满兴,慕德梁,李正达.建昌盆地中新元古界石油地质条件研究[J].特种油气藏.2013

[5].马满兴.建昌盆地中新元古界构造特征及演化对成藏的影响[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2

[6].耿会斌,闫飞,李成磊.建昌—喀左盆地中生代构造演化[J].露天采矿技术.2012

[7].张立君,张立东,杨雅军,郭胜哲,王五力.辽西建昌盆地下白垩统义县组的划分及其介形类化石[J].地质与资源.2012

[8].郑月娟,李永飞,郜晓勇,苏飞.辽西建昌盆地义县组上部英安岩的~(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与资源.2011

[9].段冶,张立君,张立军,胡东宇.辽西建昌盆地九佛堂组珍稀化石层的划分与对比[J].地质科学.2010

[10].景山,王成善,柳永清,陈曦.辽西建昌盆地早白垩世义县组沉积环境分析及盆地演化初探[J].沉积学报.2009

标签:;  ;  ;  ;  

建昌盆地论文-王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