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眼蝶论文_贾延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稻眼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瓢虫,生活史,幼虫,空壳,天敌,茄子,率高。

稻眼蝶论文文献综述

贾延波[1](2012)在《稻眼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稻眼蝶是一种水稻常见虫害,在我国河南、陕西以南,四川、云南以东各省均有分布。该文介绍了稻眼蝶不同虫态的形态特征,并与相似虫害稻褐眼蝶进行比较。同时介绍了该虫害各个虫态的生活习性,并总结其发生规律和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相结合,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并介绍了几种主要化学药剂的作用原理、使用方法、药效以及注意事项。(本文来源于《农业灾害研究》期刊2012年06期)

张良佑,曾玲[2](1986)在《广东稻眼蝶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描述广东稻田常见的两种稻眼蝶:短角稻眼蝶(Mycalesis gotama Moore)和长角稻眼蝶(Melanitis leda Linnaeus)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及其生物学特征。它们在广东各地常混合发生,其中以短角稻眼蝶发生数量轻多,为优势种。在广东翁源县一年发生5个世代,各世代虫态平均历期:卵期3.4—8天,幼虫期20—23.5天,蛹期6.5—14天,成虫寿命10—11天。成虫需要取食补充营养才能正常产卵。(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86年02期)

曹有文[3](1982)在《稻红瓢虫也能捕食稻眼蝶》一文中研究指出据文献记载,稻红瓢虫Micraspisdiscolor(Fabricius)以捕食蚜虫为主,有时亦取食花粉及花药。1981年8月20日,作者在稻田中调查叶蝉、飞虱虫口密度时,偶然发现5只稻红瓢虫成虫捕食稻眼蝶小幼(本文来源于《江西植保》期刊1982年01期)

刘士旺[4](1979)在《稻眼蝶发生为害的初步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改革,稻眼蝶(Mycalesis gotama Moore)在我县的发生面积不断扩大,为害有所加重。部分晚稻发生严重的每亩幼虫数18500头,被害株率达89.7%,叶片几乎吃光,已逐渐成为部分地区晚稻苗期的主要害虫之一。为了确保晚稻高产丰收,从1972年6月起,对其发生世代、生活习性进行了观察,现将初步结果报导如下:(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1979年03期)

卓仁英,林文造,元生韩,程兆池,陈明宇[5](1976)在《稻眼蝶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稻眼蝶(Mycalesis gotame Moore)~*又叫黄褐蛇目蝶。近几年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和双季稻种植面积的扩大,早、中、晚稻插花混植,食料丰富,有利于稻眼蝶的繁殖,因而发生量大大上升,为害逐年猖獗。 我们于1971—1974年在德化佛岭、上涌等地蹲点时,受当地党委和贫下中农的委托,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的教导,对稻眼蝶进行了观察,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稻眼蝶在山区、近山区发生为害较重。幼虫啮食稻叶,尤以第叁至四代为害中、晚稻较重,整丛叶片被吃光,剩下主脉,以致严重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和发育,造成减产。(本文来源于《昆虫知识》期刊1976年03期)

稻眼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描述广东稻田常见的两种稻眼蝶:短角稻眼蝶(Mycalesis gotama Moore)和长角稻眼蝶(Melanitis leda Linnaeus)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及其生物学特征。它们在广东各地常混合发生,其中以短角稻眼蝶发生数量轻多,为优势种。在广东翁源县一年发生5个世代,各世代虫态平均历期:卵期3.4—8天,幼虫期20—23.5天,蛹期6.5—14天,成虫寿命10—11天。成虫需要取食补充营养才能正常产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稻眼蝶论文参考文献

[1].贾延波.稻眼蝶的研究[J].农业灾害研究.2012

[2].张良佑,曾玲.广东稻眼蝶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观察[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

[3].曹有文.稻红瓢虫也能捕食稻眼蝶[J].江西植保.1982

[4].刘士旺.稻眼蝶发生为害的初步观察[J].植物保护.1979

[5].卓仁英,林文造,元生韩,程兆池,陈明宇.稻眼蝶的初步研究[J].昆虫知识.1976

论文知识图

稻眼蝶成虫稻眼蝶在中国的发生区域(斜线部...稻褐眼蝶不同虫态的特征连续取食KMD1不同时间的稻眼蝶...眼蝶-稻眼蝶连续取食KMD1不同时间(A)和取食KMD1 ...

标签:;  ;  ;  ;  ;  ;  ;  

稻眼蝶论文_贾延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