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历史论述题中贯彻史论结合原则

如何在历史论述题中贯彻史论结合原则

如何在历史论述题中贯彻史论结合原则

□湖南省衡阳祁东县城关镇二中陈晓翠

史论结合是史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历史考查中最重要的科学能力之一。历届高考中的全部问答题和大部分材料题主要就是为了检查学生这种能力。

所谓史,就是史实,也就是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基本情况,而论,则是结论,是对这些事件和情况所作的分析和评价。史论结合的第一层含义是在论述中既要有具体的史实,也要有相应的结论,两者不可或缺。而二层,也是更主要的是指:论必须从史中得来,是合符历史科学原理的正确结论,而不是每人的任意添加。

那么,论述时如何样做到史论结合呢?可以指导学生从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学会概括史实

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了解掌握一些重要史实和发展脉络。如学习中国近代史,就有: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因为正是它们才导致清朝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以及由此催生出的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斗争,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洋务运动和带有资产阶级改良性质的戊戌变法,只有对这些重大史实发生的背景、经过、结果、影响有了具体的了解,才算是对此时段的中国及有关的世界历史有了基本认识。然而,在历史论述题中,这还只是必须的知识储备,而且对此种认识和理解为主的知识的考查,主要是放在客观判断题中完成的,而在以综合分析和拓展延伸能力考查为主的主观性论述题中,重在用这些史实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它们或用来解释原因,或分析实质,或总结经验与教训,或明确道理和规律。因此,所叙史实必须高度概括,因为其目的不在介绍史实,而在于用史实为所立之论作据。

(2)归纳他们对外部世界理解的变化。此题试列举郑和、徐光启对外文化的史实重在运用归纳式概括。题干中问的是从明中期到清末(近代)中国对外部世界认识所发生的变化。从郑和、徐光启到林则徐,清晰地展示出一条由展示天朝上国的强大和富有,到认识到落后,开始学习西方,谋求民族自新强大的发展变化过程。这个结论就是由他们三个人的大量史实中归纳出来的。最突出的是徐光启,无论是他与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本》,还是同汤若望修订历法,以及所著《农政全书》中包含的西方新知识,其共同特点是当时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了解到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并加以引进,从而在事实上承认了中国科技的落后,其认识变化的过渡性特征相当明显。

概述式概括也大多运用于问答题,如上题的第一问,其作用全用在叙史。其特点是根据要表达的需要和题意的要求,不做过细的详写,只粗略地勾勒轮廓,反映出历史事物的广度,使历史事物显得完整、全面。上题第一问中对其三人史实的叙述,要紧紧围绕他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进行,郑和七次下西洋,沿途到过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海岸和红海沿岸,进行物品和人员的交流。徐光启与利玛窦合译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所著《农政全书》包含了一部分西方新知识。同汤若望合作修订历法。林则徐进行虎门销烟,编写《四洲志》,购置西方大炮加强防务。这种答案如列纲目,基本上是一句一个史实,十分简明扼要。

概要式概括则主要用在材料解释题中,它要求对繁杂的历史事物简约化,具体的历史抽象化,抽取重要内容的大概,既可用来叙史,也可用来做论。如2005年的天津文综第37题,题中分别引用了唐太宗、乾隆皇帝、道光帝、魏源以及欧洲人吉卜林的话,要考生回答从唐到清几个有代表性皇帝的“华夷”观,近代封建统治阶段中有眼光知识分子的新变化,及近代欧洲有代表性的民族种族观。

二、学会分析评判

概括史实只是史论结合的第一部,而史论结合的落脚点还是在论。要使所论既符合史实又属于科学范畴,就必须掌握和运用好在历史研究中最锐的利器——马克思的辩证唯物文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只有在历史的学习和研究中不断提高这一方面的理论修养,才如同孙悟空具有火眼金睛一样对繁复芜杂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能在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例如下面一题就须有理论的洞察力才能解答。

概括指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协约国列强的相互关系并举例说明。

这是1997年高考第48题,要解答此题,重要的不在对长达五个多月,牵涉到美、英、法、意、日等列强签订“凡尔赛和约”的经过及数年后为解决新的问题而召开的华盛顿会议的情况作详细的介绍和说明,而是要用事实来说明这些所谓的战胜国因分赃不均而勾心斗角,而为了称霸又一致对苏联和各殖民地进行敌视和奴役。只有这样,才算是揭示了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这实际上就是历史唯物主义中阶级分析方法在此的具体运用。前面所说的点睛式概括,就是指这种把一般性特征提炼升华为普遍意义的发人深思的哲理、规律,这是一种最高层次意义上的概括,故在论中常常用到。

三、学会清楚的表达

文史历来不分家,无论是叙是论,都离不开语言的物质外壳。因而,让学生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一些语文学科的表达方法,为历史叙论所用,既是经济之道,又可触类旁通。如概要式概括可以把语文课中抓关键字词、划分逻辑层次的知识、方法迁移到历史概括中来,按题目要求来划分材料的意义层次,从中抽出有关问题答案的要点来。对于概述式概括可以借鉴语文课中撰写故事梗概的方法。

主观性试题是一种综合能力很强的考查,而史论结合又是此种考查的核心。考生只有在适当方法的指导下,通过反复的训练,才能逐步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标签:;  ;  ;  

如何在历史论述题中贯彻史论结合原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