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海海域论文_廖子菊,邓小毛

导读:本文包含了近海海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海域,近海,盆地,渤海湾,北冰洋,法海,单点。

近海海域论文文献综述

廖子菊,邓小毛[1](2019)在《基于非结构网格的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叁维数值模拟并行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浅水环境下的污染物迁移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结构网格的全隐格式可扩展并行算法。首先,对计算区域进行非结构网格建模;然后,对污染物迁移方程时间方向采用二阶向后差分隐式格式、空间方向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离散,并使用基于区域分解的NKS并行算法对离散系统进行求解。最后,使用该算法对珠江前航道和珠江出海口的污染物扩散过程进行了测试模拟,在"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上,最高使用2 400个处理器核时获得了64%的并行效率。测试结果表明NKS算法能有效地用于复杂区域大规模问题的数值模拟。(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期刊2019年S1期)

曹慧洁[2](2019)在《近海海域使用审批制度的完善》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海海域使用审批制度是行政审批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审批具有不可替代的资源配置、风险控制、效率提升的功能,以及构建社会秩序、促进公平竞争、维护公共安全的作用。然而实践中,我国的近海海域使用审批制度存在立法程序混乱、机构衔接不畅、配套评价机制缺失等问题。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既有立法上的,也有执法上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是近海海域使用审批的配套评价机制不完善,事中事后监管不到位。因此,我们需要统一近海海域审批的法律体系,完善海域审批的配套评价机制,保证在依法行政的理念下,有序的开发海域资源。所以,近海海域使用审批制度的研究对于法治政府的建设、审批制度的完善和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可以为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重要的制度参考;另一方面,有利地推动了服务型法治政府的建设与转型。(本文来源于《烟台大学》期刊2019-06-02)

王陈,张石天,郑基,柳高燕[3](2019)在《浙江苍南近海海域甲壳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2016年4月下旬至2017年5月底在苍南近海各主要岛群周围海域(北纬27.00°-27.35°)利用张网对游泳生物资源的调查资料,对甲壳类游泳生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优势种进行了研究.发现甲壳类45种,包括虾类23种,蟹类14种,虾蛄4种、糠虾1种,磷虾1种,水虱类2种;隶属于5目20科28属.不同季节出现的种类变化趋势是:夏季(40种)>秋季(36种)>春季(31种)>冬季(28种).全海区甲壳类游泳生物资源密度总的分布趋势是外高内低,外侧海区甲壳类5 540 kg/km~3,内侧海区1 880 kg/km~3.全区甲壳类资源密度渔获量0.469 6 kg/t.n,占总渔获量的31.85%;渔获尾数为0.8215万尾/t.n,占总渔获尾数的52.02%.甲壳类在渔获物组成的季节变化中重量组成为:春季(37.21%)>冬季(33.16%)>秋季(31.16%)>夏季(30.16%);尾数组成为春季(91.06%)>冬季(76.39%)>秋季(74.55%)>夏季(44.06%).主要优势种有:中国毛虾、细鳌虾、口虾蛄、太平洋磷虾、中华管鞭虾、日本鼓虾、叁疣梭子蟹、脊尾白虾、哈氏仿对虾.(本文来源于《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林秀春,刘睿[4](2019)在《莆田市近海海域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海域承载力理论为基础,从环境、资源、人类3个方面共选择12个指标组成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与状态空间法,对2010—2014年莆田市近海海域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1)环境指标承载力仅2012年可载,其他4年均超载; 2)资源指标承载力2010—2014年全部超载,其中2012年承载状态接近满载,为五年内最好; 3)人类指标承载力2010—2011年处于超载状态,2012—2014年处于可载状态,承载力逐渐变好; 4)生态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2012年可载,其他4年均超载,环境类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相对较大。(本文来源于《莆田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兰圣伟[5](2018)在《海洋酸化,浮出水面的危机》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海洋酸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据英国卡迪夫大学近日发布的研究结果,目前海洋酸化达到1400万年来未见的水平。作为地球两端重要的海域——北冰洋和南大洋,海洋酸化正在深刻地影响着这里脆弱的生态系统。自然资源部第叁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陈立奇团队(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报》期刊2018-12-04)

高春霞,田思泉,麻秋云[6](2018)在《温台近海海域小黄鱼生长、死亡和单位补充量渔获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2016年2、5、8和11月采集的2022尾温台近海小黄鱼体长和体质量等生物学数据估算种群生长、死亡参数,并利用Beverton-Holt模型评价资源变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小黄鱼von Bertalanffy生长参数为渐近体长L∞=22.58 cm,生长速率k=0.78/yr,初始年龄to=-0.37;(2)自然死亡系数M=1.343,总死亡系数Z=4.432,捕捞死亡系数F=3.089,开发率E=0.697;(3)当前开捕体长13.11cm,对应开捕年龄0.743yr,小于临界年龄(0.886yr)和体质量生长的拐点年龄(0.931yr),无法保证资源的有效补充;(4)根据B-H动态模型,当前Y/R值仅有0.526,当保持M=1.343,要达到Y/Rmax(2.56),对应的Fmax仅需0.645,现今捕捞强度是其4.79倍;而当增大开捕体长(13.11cm→17.0cm),Y/Rmax会出现显着提高(3.46→6.38)。因此,当前小黄鱼资源已显示出过度开发,建议降低捕捞强度和增大开捕体长,以维护小黄鱼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第二届现代化海洋牧场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10-28)

翟振和,管斌,冯来平,明锋[7](2018)在《近海海域垂线偏差的测量试验及精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入研究垂线偏差在海域的精度水平,在我国渤海近海区域利用数字天顶仪及精密单点定位技术测量获得了若干高精度垂线偏差测量值,利用测量值对EGM2008模型、Jason-1卫星数据、DTU10海面高模型及点质量模型计算得到的垂线偏差进行了比对分析。以测量结果为基准,比较结果表明,EGM2008模型的计算结果相对较好,Jason-1卫星数据和点质量模型次之,DTU10海面高计算结果较差。以长岛观测点为代表,EGM2008模型、Jason-1卫星数据、点质量模型计算的垂线偏差与数字天顶仪测量获得的垂线偏差的差异(子午和卯酉两个方向)在1. 5″以内。(本文来源于《海洋测绘》期刊2018年05期)

任建业[8](2018)在《中国近海海域新生代成盆动力机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近海海域发育了渤海湾、东海和南海等10多个新生代富油气沉积盆地,其发育演化过程及动力学背景的异同需要在统一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下进行系统的总结.以海域盆地油气勘探开发中积累的丰富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为基础,详细解释和分析了渤海、东海和南海叁大海域新生代盆地的构造地层格架,进一步明确了渤海湾盆地斜向拉分盆地的演化阶段,证实了区域走滑断裂体系对盆地发育的重要控制作用;在东海陆架盆地划分出弧后前陆盆地的演化阶段,认识到区域挤压作用对该盆地的演化过程的重要性;在南海北部深水区发现了大型拆离断层及其所控制的拆离盆地,提出大型拆离断层作用是地壳薄化、地幔剥露和陆缘深水盆地形成演化的主要机制.研究揭示出中国近海海域盆地新生代期间在经历了古新世-中始新世期间分布全区的均一断陷作用之后,从晚始新世开始进入到区域构造的差异性演化阶段,其中渤海湾盆地进入斜向走滑拉分阶段,并持续到渐新世末期,随后是中新世的热沉降和上新世以来的加速沉降过程;东海陆架盆地则进入长期的弧后前陆盆地演化阶段,直到上新世开始才进入区域性的沉降过程;而南海则持续伸展形成深水拆离盆地,并最终在渐新世初期(32 Ma)发生岩石圈裂解,南海洋盆开始扩张,陆缘则进入被动大陆边缘演化阶段.区域板块运动学分析表明,晚始新世发生的全球板块运动重组事件导致了中国近海海域盆地构造的差异性演化.该事件发生之前,中国东部处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作用构建的"双板块"动力体制之下,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后退作用导致了陆缘弧后伸展,形成了广布中国东部大陆边缘的盆岭式断陷盆地系.该事件之后,中国大陆处于印度板块、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等构建的"多板块体制"之下,印度-欧亚大陆的碰撞、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的转变、古南海的俯冲碰撞、菲律宾海板块的楔入及其与太平洋板块向西运移俯冲等产生了更为复杂的板块运动过程和多期次的运动重组事件导致了中国海域盆地成因类型的多样性和构造演化过程的差异性.海域盆地是我国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本文的研究不仅进一步深化了中国海域盆地的形成演化过程和动力机制的认识,而且对于该区的油气勘探和开发也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期刊2018年10期)

吴振,李岩,王松涛,印萍,刘金庆[9](2018)在《威海市近海海域浅地层结构及灾害地质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2 131km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资料分析和研究,揭示了威海市近海海域浅地层结构特征,分析了海洋灾害地质因素类型及分布特征,并绘制了主要灾害地质因素分布图。威海市近海海域65m以浅地层共分为5层,第一层为全新世泥质楔形体,地层厚度8~15m;第二层为末次盛冰期以来的海侵层,厚度一般小于3m;第叁层为MIS2期的陆相沉积层,地层厚度3~8m;第四层为MIS3期的海相沉积层,厚度3~6m;第五层未完全揭示。近海海域灾害地质因素主要包括埋藏下切谷、浅部断层、浅层气、海底沙波沙脊、浅埋起伏基岩等5种类型;埋藏下切谷主要分布在南部海域U3地层单元中;浅部断层主要分布在南部海域水深大于20m的海底堆积平原;浅层气主要分布在北部海域,东部和南部海域面积较小;海底沙波沙脊主要分布在荣成成山头外海海域;浅埋起伏基岩主要分布在基岩海岸和岛屿较近的海域。(本文来源于《山东国土资源》期刊2018年09期)

吴孟嘉,张世杰,黄欣博,沈思思,丁小涵[10](2018)在《近海典型增养殖海域小型底栖生物调查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技术分析旅顺及庄河养殖海域底质中所含小型生物种类及数量,对比不同位置海域小型底栖生物种群、大小及数量差异,以庄河、旅顺、獐子岛等部分海域作为采样点,进行长期调查并做数据积累。结果表明,不同海域的各生物种群在数量、大小、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即使是相邻海域,同一特定生物也在各个方面存在差异,初步判断与养殖生物、养殖时间、采捕方式等存在关系,其中数量最多的为底栖微藻类,然后依次是沉积硅藻、底栖原生动物、底栖后生动物。(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8年17期)

近海海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海海域使用审批制度是行政审批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审批具有不可替代的资源配置、风险控制、效率提升的功能,以及构建社会秩序、促进公平竞争、维护公共安全的作用。然而实践中,我国的近海海域使用审批制度存在立法程序混乱、机构衔接不畅、配套评价机制缺失等问题。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既有立法上的,也有执法上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是近海海域使用审批的配套评价机制不完善,事中事后监管不到位。因此,我们需要统一近海海域审批的法律体系,完善海域审批的配套评价机制,保证在依法行政的理念下,有序的开发海域资源。所以,近海海域使用审批制度的研究对于法治政府的建设、审批制度的完善和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可以为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重要的制度参考;另一方面,有利地推动了服务型法治政府的建设与转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近海海域论文参考文献

[1].廖子菊,邓小毛.基于非结构网格的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叁维数值模拟并行算法[J].计算机应用.2019

[2].曹慧洁.近海海域使用审批制度的完善[D].烟台大学.2019

[3].王陈,张石天,郑基,柳高燕.浙江苍南近海海域甲壳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J].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林秀春,刘睿.莆田市近海海域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J].莆田学院学报.2019

[5].兰圣伟.海洋酸化,浮出水面的危机[N].中国海洋报.2018

[6].高春霞,田思泉,麻秋云.温台近海海域小黄鱼生长、死亡和单位补充量渔获量[C].第二届现代化海洋牧场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7].翟振和,管斌,冯来平,明锋.近海海域垂线偏差的测量试验及精度分析[J].海洋测绘.2018

[8].任建业.中国近海海域新生代成盆动力机制分析[J].地球科学.2018

[9].吴振,李岩,王松涛,印萍,刘金庆.威海市近海海域浅地层结构及灾害地质特征[J].山东国土资源.2018

[10].吴孟嘉,张世杰,黄欣博,沈思思,丁小涵.近海典型增养殖海域小型底栖生物调查与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8

论文知识图

吕宋岛以西海域冬季高浓度CHL形成及...黄海陆架锋的分布(韦钦胜等,2010)压力计记录的主浮体水下姿态时间...:1976-2006年加拿大太平洋渔业产值(...海洋石油天然气预计产量Fig.1-1Estim...)由多年平均卫星遥感数据基于VGPM模...

标签:;  ;  ;  ;  ;  ;  ;  

近海海域论文_廖子菊,邓小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