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接触变压器论文_王思涵

导读:本文包含了无接触变压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变压器,非接触,磁路,系数,绕组,电能,模型。

无接触变压器论文文献综述

王思涵[1](2018)在《非接触变压器的多物理场分析及其补偿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传输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电能传输方式,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其核心元件——非接触变压器具有无摩擦、无电火花、可实现相对运动的优点,并且广泛的应用于电力系统、航空航天、生物医疗、导向钻井等方面。非接触变压器电气特性与温度特性受到变压器本身的结构、材料、电路、运行环境等影响,直接关系着整个无线传输系统的安全稳定性。本文首先建立了非接触变压器的电路和磁场耦合模型,应用有限元多物理场分析软件COMSOL对其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了不同频率下坡莫合金、纳米晶铁基合金以及锰锌铁氧体叁种材料在不同切割结构下的原副边传输功率以及传输效率。其次,推导了自感、互感以及耦合系数的计算方法,并得到了变压器的相应参数;分析了非接触变压器在串联-串联,串联-并联,并联-串联,并联-并联四种补偿方式下时域与频域状态的传输能力,并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串联-并联模型的传输能力更强。再次,构建了带有补偿的非接触变压器电路-磁场-传热场耦合模型。仿真分析了未补偿和串联-并联补偿下非接触变压器温度的分布、温度随时间与频率的变化以及受温度影响后变压器的传输性能,并对通过增大对流换热系数来降低非接触变压器温度的措施进行了分析。最后,构建了非接触变压器的试验平台,并对其进行了测试。对比了铁氧体与坡莫合金的传输能力与温度的变化情况。为进一步优化非接触变压器的试验系统奠定了良好基础。(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18-03-01)

徐罗那,杜玉梅,史黎明[2](2018)在《非接触变压器磁路模型及结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接触变压器是感应电能传输系统中的核心结构,其耦合系数直接影响系统的电能传递效率,因此对其结构优化一直是研究的重点。本文针对一种应用于轨道交通领域的原、副边结构不对称的非接触变压器,根据线性系统的磁场迭加原理,分析了非接触变压器在副边开路和原边开路时其周围的磁场分布,建立了磁路模型,并推导得到原、副边电感及耦合系数的近似计算公式。基于该计算公式对磁路结构进行定性优化,有限元仿真证明了所提磁路模型和参数计算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利用该磁路模型,优化非接触变压器的结构,提出梯形绕组截面的绕组布置方式,以提高耦合系数;并对原、副边绕组匝数关系进行优化计算,使系统效率最优。根据以上优化,制作非接触变压器实验样机,在48mm气隙下,非接触变压器的耦合系数达到0.45,30k W非接触供电系统在满载时传输效率达到85.3%。(本文来源于《电工电能新技术》期刊2018年01期)

侯佳,陈乾宏,任小永[3](2016)在《一种带电磁屏蔽的绕组混合绕制非接触变压器》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接触变压器的耦合系数是影响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效率的关键因素。为提高非接触变压器的耦合系数,同时尽量减小其体积重量,提出由平面绕组和垂直绕组构成的绕组混合绕制的非接触变压器。然而垂直绕组的引入使得变压器外侧增加了一个新的漏磁路径。为抑制该漏磁,提高耦合系数,选择金属铝进行电磁屏蔽。通过磁路分析给出了屏蔽层的最佳长度公式。最后,为验证变压器有效性及优化方法正确性,制作了一个新型变压器并进行对比实验。与现有变压器相比,在10 mm气隙下,变压器耦合系数从0.523提高到0.583,尺寸从90 mm减小到73 mm。(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2016年18期)

井秀华,南悦,赵振,刘军丽,李涛[4](2015)在《无接触旋转变压器屏蔽材料的屏蔽效能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一种无接触旋转变压器环形变压器与旋转变压器之间屏蔽环材料的确定方法,该方法是基于Maxwell有限元软件建立仿真模型,通过更换不同的屏蔽环材料及厚度,得到不同的屏蔽效能的曲线,根据曲线结果可以非常快速、直观、有效的确定屏蔽环的材料及厚度。(本文来源于《微电机》期刊2015年09期)

郭铁军[5](2015)在《井下电能无线传输系统非接触变压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不断发展,国家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油田开采越来越困难,旋转导向钻井与垂钻测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测井技术,与之相关的测井仪器中,旋转件与非旋转件之间的电能传输是目前难以解决的难题。本论文主要针对油田钻井中采用有线方式供电时的一些问题,设计了一种油田井下无线供电的方法,可以解决采用滑环等有线方式向井下用电设备供电时因磨损需要经常更换的问题,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首先介绍了电磁模型的常用数值计算方法,如有限差分法、矩量法、时域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重点介绍了有限元法的建模过程求解方法。其次对非接触变压器的原理和基本等效电路进行了分析,并且为了提高非接触式变压器的传输效率和输出功率,详细地分析了各种电路补偿方法的实现方案,对于非接触变压器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最后提出了油田井下采用无线功率传输的实现方法,并对整个系统的关键部分非接触变压器进行了优化和设计,分析了变压器两线圈的间距、工作频率、负载的阻抗、钻铤材料对传输效率和输出功率的影响,提出了利用铁氧体材料降低钻铤涡流损耗的方案,实现了变压器初级和次级串联谐振补偿模型。结果表明,该结构不仅大大降低了涡流损耗,而且获得了较大的传输效率和功率。以上工作和结论对于井下无线功率传输系统的设计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5-04-25)

李明硕,陈乾宏,侯佳,Siu,Chung,Wong,Michael,Xie[6](2013)在《一种具有聚磁作用的轨道式非接触变压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世界各国都在倡导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城市的今天,将非接触电能传输技术应用于城市轻轨电车领域,可大大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性,减少架空线路引起的视觉污染。目前对轨道式非接触变压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优化变压器二次结构从而提高能量的有效耦合。本文则从增强能量有效耦合区磁场的角度,提出一种具有聚敛磁场能力的新型轨道式非接触变压器。通过理论分析、仿真和实验对比等手段证明了此种变压器一次的8字形绕组结构具有聚敛内部磁场,减小外部漏磁场的能力。论文还指出采用8字形一次绕组结构,其磁通方向交替变化,存在磁通感应盲区,论文进一步给出了二次绕组的选取和优化方法以避免感应盲区。最终应用此种变压器,完成了轨道车非接触供电系统的实验。(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3年10期)

沈训欢,谷爱昱,梁国荣[7](2013)在《无接触式旋转变压器的设计及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无接触式旋转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根据电机结构的特点,采用有限元仿真软件Ansoft/Maxwell对电机的旋转式耦合变压器和旋转变压器两部分进行了独立的仿真分析。通过仿真分析,分别得出了电机的磁场分布图和输出电压波形,并利用Matlab软件的FFT谐波分析验证了两相输出的正弦性,为此种电机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本文来源于《防爆电机》期刊2013年03期)

付子义,王强,拜娟娟[8](2011)在《无接触变压器补偿方法及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无接触变压器是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核心部分,其原边线圈和副边线圈构成一种松耦合电磁感应关系,传输性能比较低.通过无接触变压器互感模型分析电路结构,可以得到原、副边不同的电容补偿方法.根据不同的电路补偿结构,分析系统的负载输出功率,对于优化电路参数和提高传输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5期)

王强,王明德,付子义[9](2011)在《无接触变压器传输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Contact-less Electrical Energy Transmission)的特点是用电设备和供电系统之间没有直接的物理连接,实现了两者之间的相对运动以及远距离传输。无接触变压器是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核心部分,通过建立变压器互感模型,对二次侧进行电容补偿分析,得到在谐振条件下能量传输能力最强。利用MagNet电磁场仿真软件,通过具体的电容并联补偿实验充分得到了验证。(本文来源于《煤矿机电》期刊2011年03期)

张巍,陈乾宏,S.C.Wong,Michael,Tse,曹玲玲[10](2010)在《新型非接触变压器的磁路模型及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中,变压器的耦合系数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变换效率。为提高非接触变压器的耦合系数,同时减小其体积、质量,给出改进的变压器磁芯结构及绕组排列方法,并结合电磁场仿真结果,提出新型非接触变压器的磁路模型。根据耦合程度不同,将总磁通分为无耦合、部分耦合和全耦合3部分。基于变压器磁路模型和该磁通分类方法,给出各部分磁阻和变压器耦合系数的量化计算方法,并进一步给出变压器优化设计方法,提出边沿扩展平面U型磁芯结构。采用优化后的变压器结构,设计了35~60V输入、60W输出的非接触变换器。变压器耦合系数的计算结果和测试结果一致,证明了所提磁路模型及耦合系数计算方法的正确性。与采用PlanarE64磁芯相比,在10mm气隙条件下,变压器耦合系数可从0.53提高到0.6,磁芯质量从122g减小到60g,最高变换效率提高了约2.5%。(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0年27期)

无接触变压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非接触变压器是感应电能传输系统中的核心结构,其耦合系数直接影响系统的电能传递效率,因此对其结构优化一直是研究的重点。本文针对一种应用于轨道交通领域的原、副边结构不对称的非接触变压器,根据线性系统的磁场迭加原理,分析了非接触变压器在副边开路和原边开路时其周围的磁场分布,建立了磁路模型,并推导得到原、副边电感及耦合系数的近似计算公式。基于该计算公式对磁路结构进行定性优化,有限元仿真证明了所提磁路模型和参数计算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利用该磁路模型,优化非接触变压器的结构,提出梯形绕组截面的绕组布置方式,以提高耦合系数;并对原、副边绕组匝数关系进行优化计算,使系统效率最优。根据以上优化,制作非接触变压器实验样机,在48mm气隙下,非接触变压器的耦合系数达到0.45,30k W非接触供电系统在满载时传输效率达到85.3%。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接触变压器论文参考文献

[1].王思涵.非接触变压器的多物理场分析及其补偿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8

[2].徐罗那,杜玉梅,史黎明.非接触变压器磁路模型及结构优化[J].电工电能新技术.2018

[3].侯佳,陈乾宏,任小永.一种带电磁屏蔽的绕组混合绕制非接触变压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6

[4].井秀华,南悦,赵振,刘军丽,李涛.无接触旋转变压器屏蔽材料的屏蔽效能仿真研究[J].微电机.2015

[5].郭铁军.井下电能无线传输系统非接触变压器研究[D].山东大学.2015

[6].李明硕,陈乾宏,侯佳,Siu,Chung,Wong,Michael,Xie.一种具有聚磁作用的轨道式非接触变压器[J].电工技术学报.2013

[7].沈训欢,谷爱昱,梁国荣.无接触式旋转变压器的设计及仿真[J].防爆电机.2013

[8].付子义,王强,拜娟娟.无接触变压器补偿方法及性能分析[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9].王强,王明德,付子义.无接触变压器传输性能研究[J].煤矿机电.2011

[10].张巍,陈乾宏,S.C.Wong,Michael,Tse,曹玲玲.新型非接触变压器的磁路模型及其优化[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

论文知识图

无接触变压器的等效电路不同类型的无接触变压器(c)旋...无接触变压器等效模型假设的一无接触变压器(mm)无接触变压器的全桥串联谐振逆...无接触变压器等效电路模型

标签:;  ;  ;  ;  ;  ;  ;  

无接触变压器论文_王思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