铑膦络合物论文_彭庆蓉,侯士聪,张春荣,戴茂华,袁友珠

导读:本文包含了铑膦络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络合物,烯烃,己烯,水溶性,负载,离子,丙烯醛。

铑膦络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彭庆蓉,侯士聪,张春荣,戴茂华,袁友珠[1](2010)在《超细SiO_2负载型两亲性铑膦络合物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均相催化反应后催化剂与产物分离困难和高碳烯烃在水-有机两相中反应速率较低的问题,采用水-有机两亲膦铑络合物负载到超细SiO2载体上催化1-己烯氢甲酰化反应,并与超细SiO2制备负载水相催化剂比较,超细SiO2负载型两亲铑膦络合物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1-己烯氢甲酰化反应活性和选择性,且含水质量分数范围较宽,反应后产物与催化剂容易分离。两亲膦铑络合物超细SiO2负载液相催化剂可避免超细SiO2负载水相催化剂循环使用时水分被提取到有机相的缺点,同时获得较高的氢甲酰化反应活性和选择性。(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李贤均,陈华,黎耀忠,李瑞祥,陈骏如[2](2005)在《水溶性铑膦络合物催化低碳烯烃氢甲酰化合成醛的清洁生产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在水/有机两相反应体系中水溶性铑膦络合物催化低碳烯烃氢甲酰化制备醛的小试和中试研究,证时了利用水溶性铑-膦络合物催化剂,以炼油厂尾气提浓的乙烯为原料合成乙醛,以纯丙烯,1-丁烯或1-丁烯和2- (?)烯混合物为原料合成丁醛和戊醯是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路线,具有工业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工学会2005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5-10-01)

陈贵斌[3](2005)在《异丁烯氢甲酰化合成异戊醛用担载型铑膦络合物催化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烯烃氢甲酰化反应用催化剂主要包括钴基催化剂和铑基催化剂。铑基催化剂虽然价格昂贵,但是比钴基催化剂的反应活性高得多,且反应条件温和,因此备受人们的关注。已经达到工业应用的铑基催化剂是以HRh(CO)(PPh_3)_3为代表的均相催化剂和以HRh(CO)(TPPTS)_3为代表的水/油两相催化剂。两者均只适用于低碳烯烃的氢甲酰化反应;对于高碳烯烃的氢甲酰化反应,前者的最大问题是催化剂与产物醛分离困难,后者则因高碳烯烃水溶性太小,致使其反应活性极低。担载型铑膦络合物催化剂在保持了均相铑膦络合物催化剂高活性、高选择性的前提下,解决了产物醛与催化剂的分离问题,近年来倍受人们的关注。但是,在反应过程中,担载型催化剂活性金属铑流失严重,影响了其推广应用。因此开发高活性、选择性和高稳定性的担载型催化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业应用价值。 异戊醛是国家规定的可食用的香料醛,也是有机合成的重要中间体之一。异丁烯氢甲酰化反应是合成异戊醛的重要途径,具有成本低、产率高等优点。本论文主要研究了杂多酸改性载体担载型铑膦络合物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异丁烯的氢甲酰化反应,期望在克服产物醛与催化剂分离问题的前提下,保持催化剂的高活性、选择性和高稳定性。 首先,采用磷钨酸改性不同载体,研究载体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均相铑膦络合物担载于改性载体上后制得的担载型催化剂,保持了均相铑膦络合物的氢甲酰化反应活性。以改性SiO_2作载体时,催化剂的活性最好。采用回流浸渍法改性载体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干燥温度不宜过高,在120℃干燥比在220℃干燥的效果好。(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5-05-10)

郑宏杰[4](2005)在《离子液体/有机两相中铑—膦络合物催化长链烯烃氢甲酰化和水/有机两相中钌-膦络合物催化肉桂醛选择加氢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_4)及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_6),并以它们作为溶剂以Rh/TPPTS(叁(间磺酸钠苯基)膦)为催化剂催化了长链烯烃的氢甲酰化反应。结果表明催化剂在[bmim]BF_4 中的活性远高于在[bmim]PF_6中的活性,其主要原因是TPPTS 膦配体和Rh-TPPTS 络合物在[bmim]PF_6 中的溶解性很差所造成的。合成气、反应底物及TPPTS 络合物在离子液体[bmim]BF_4有较高的溶解性,因而表现出很高的反应活性,也有较好的生成醛的选择性。带有强极性基团的膦配体TPPTS 和离子液体之间有很强的作用力,可将Rh/TPPTS 络合物“固定”在离子液体中,有效防止了催化剂的流失。反应完成后,由于离子液体和产物互不相溶,只需通过简单的两相分离操作即可实现催化剂和产物的分离,克服了均相催化体系中通过蒸馏方法分离产物和催化剂易造成催化剂失活的缺点,也减少了能耗。循环实验中证明该催化体系有较好的稳定性,其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基本没有变化。保持一定比例的膦/铑比对获得较高比例的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催化循环反应前期反应活性和选择性都较好,后期补加膦配体后可使活性和选择性恢复到接近反应前期的水平。考察了不同催化剂前体在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发现含氯催化剂RhCl(CO)(TPPTS)_2、[Rh(COD)Cl]_2反应活性很低,而不含氯的催化剂HRh(CO)(TPPTS)_3 、Rh(CO)_2(acac)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说明氯离子在该反应体系中对反应有重要的影响。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使用有良好反应活性的两种催化剂HRh(CO)(TPPTS)3 、Rh(CO)_2(acac)进行催化反应时,向体系中加入含有卤离子的化合物时将使反应活性大大降低,而且随着卤化物加入量的增加,催化剂的活性迅速下降,这是卤离子可能和金属铑作用使它难于生成催化活性物种,进一步证明卤素离子是引起催化剂活性下降的极其重要的因素。研究了以RuCl_3·x H_2O 为催化剂、TPPTS 为膦配体组成的络合和物催化剂体系催化肉桂醛的选择性加氢反应,对比了双长链表面活性剂DCMAB(dicetyl dimethylammonium bromide)和单长链表面活性剂CTAB(cetyl trimetylammonium bromide)的助催化作用,结果表明双长链表面活性剂有更好的助催化作用。双长链表面活性剂具有更低的临界胶束浓度(CMC),能将表面张力降低至很低的程度,有助于两相间反应物分子的传质,也对肉桂醛有更高的增溶作用,所以对反应有更好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5-04-16)

郑宏杰,李敏,陈华,李瑞祥,李贤均[5](2005)在《高活性离子液体-铑膦络合物体系催化1-己烯氢甲酰化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The hydroformylation of 1-hexene catalyzed by rhodium-TPPTS complexes in the ionic liquid [bmim]BF 4 was studied. The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of the rhodium-TPPTS complexes in [bmim]BF 4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reported in other ionic liquids. The TOF of 1-hexene and selectivity for aldehyde were 1508 h -1 and 92%, respectively, under the optimum conditions. The high activity of the catalyst is ascribed to the absence of halide ions as well as the much higher solubility of hydrogen and rhodium-TPPTS complexes in [bmim]BF 4 than in [bmim]PF 6.(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2005年01期)

付海燕[6](2003)在《铑—膦络合物催化烯烃氢甲酰化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烯烃氢甲酰化反应是典型的原子经济反应,新型催化剂与新配体的研究开发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合成了两种单膦配体,较系统地研究了它们在1—十二碳烯、1—十四碳烯的氢甲酰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主要工作包括: 1.合成了两种配体:4—正辛基苯基二苯基膦(1)、4—正十二烷基苯基二苯基膦(2),并通过红外,质谱,核磁(氢谱,膦谱)表征。 2.研究了Rh(acac)(CO)_2+1,Rh(acac)(CO)_2+2催化体系在1—十二碳烯的氢甲酰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显示,其催化活性较高,其机理可用Wilkinson催化机理解释。 以水溶性有机金属配合物为催化剂的水—有机两相催化体系是“绿色化学”中发展迅速的前沿研究领域之一。水—有机两相催化体系被成功应用于低碳烯的氢甲酰化反应中,而对于高碳烯烃,由于其低的水溶性,两相间的传质速度成为控制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在体系中添加表面活性剂是降低两相间传质能垒,加快反应速度的重要方法之一,已在Rh—TPPTS催化的长链烯烃氢甲酰化反应体系中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合成了和表征了11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_(16)H_(33)N(C_2H_5)_3Br(1) C_(16)H_(33)N(CH_3)_2C_(12)H_(25)Br(2) C_(22)H_(45)N(CH_3)_2C_(16)H_(33)Br(3) C_(22)H_(45)N(CH_3)_3I(4) C_(22)H_(45)N(CH_3)_2C_2H_5Br(5) C_(22)H_(45)N(CH_3)_2C_4H_9Br(6) C_(22)H_(45)N(CH_3)_2C_8H_(17)Br(7) C_(22)H_(45)N(CH_3)_2C_(12)H_(25)Br(8) C_(12)H_(25)N(CH_3)_3I(9) (C_(12)H_(25))_2N(CH_3)_2I(10) (C_(16)H_(33))_2NCH_3)_2Br(11),系统地研究了以Rh-TPPTS催化的两相体系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变化对1—十二碳烯氢甲酰化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表面活性剂分子中较长,较多的疏水长链和较小的阳离子头有利于两相体系中长链碳烯的氢甲酰化反应,而疏水长链的影响更为显着。(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3-05-04)

李志华[7](2002)在《纳米硅胶负载型水溶性铑膦络合物烯烃氢甲酰化催化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烯烃氢甲酰化催化剂经过60多年的发展,有许多催化剂被研制出来,如烃溶性的Rh-TPP(叁苯基膦)系催化剂、固载型烃溶性催化剂(SLPC)、含磺酸化(钠盐)叁苯基膦单齿配体(如TPPTS:P(m-C_6H_4SO_3Na)_3)的铑膦系水溶性催化剂、负载水相催化剂(SAPC)等体系。和所有均相催化反应一样,采用均相Rh-TPP系催化剂进行丙烯氢甲酰化,存在催化剂分离问题。虽然SLPC部分克服了均相反应的缺点,但未能解决底物通过多相的传质问题使反应催化活性下降和铑从载体上脱落等问题。 70年代中期出现的水溶性金属配合物催化剂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催化剂的分离回收过程。1984年,Ruhrchemie公司和Rh(?)ne-Poulenc公司第一次成功地将Kunz水溶性铑膦配合物,即HRh(CO)(TPPTS)_3,用于水/有机两相催化体系催化丙烯氢甲酰化的工业生产(简称RCH/RP过程)。该过程与已有的均相催化过程相比,显示出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大大地促进了有关水/有机两相催化体系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已成为目前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但是,因随着烯烃碳链的增长,烯烃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烯烃和催化剂水溶液间的传质速度成为两相催化体系的速控因素,可因转化率太低而失去工业化价值。解决的办法包括采用两亲水溶性配体、在体系中加入共溶剂或表面活性剂、采用温控相转移催化剂体系、或者是制备成负载水相催化剂(SAPC)。已有的研究表明,SAPC催化剂集中了均相和多相催化剂的优点,并克服了均相催化剂与产物不易分离的缺点,适于更广泛碳数烯烃的氢甲酰化反应。 本论文以纳米硅胶为载体,以制备实用型长链烯烃氢甲酰化负载型水相催化剂为目的,研究了纳米硅胶负载型水相催化剂的长链烯烃氢甲酰化性能及其催化剂的作用机理与失活机理,其主要结果如下: 1、同等条件下,纳米硅胶负载型水相催化剂的长链烯烃氢甲酰化催化活性比非纳米硅胶负载型水相催化剂以及水/有机两相催化体系高110倍,略低于表面活性剂CTAB修饰的水/有机两相催化体系的活性:而纳米硅胶负载型水相催化剂的锗流失比CTAB修饰的水溶性催化剂低近一个数量级。2、纳米硅胶负载型水相催化剂与非纳米硅胶负载型水相催化剂相比,具有较宽的最佳含水量范围,达 15~20 Wt%;其最佳含水量范围与纳米硅胶的种类、催化剂中的磷锗比等因素无密切关联。3、载体及催化剂的 BET、SEM、TEM、’‘P-N’MR和毗陡1PD等谱学表征表明,纳米硅胶负载型水相催化剂的高催化活性可能主要缘于硅胶纳米粒子之间可以构成丰富的一维介孔孔道,负载化的水溶性锗磷络合物分子结构保持其水溶液中的叁角双锥构型。这种一维的介孔孔道易于使负载水相配合物分子和反应物分子相互作用和扩散,从而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4、烯烃在纳米硅胶负载型水相催化剂上的氢甲酚化遵循业己建立的水/有机两相催化体系中的催化作用机理,反应条件包括烯锗比、磷错比、压力等均对催化剂性能有较大的影响。5、载体表面的酸性位和体系中吸附的分子氧将导致纳米硅胶负载水相催化剂中配合物分子中配体TPPTS的解络直至氧化成弱配位能力的OTPPTS,使催化活性降低。在催化剂中添加适量碱性盐并经真空脱气,可有效地抑止水溶性磷配体在反应过程中被氧化成OTPPTS。6、纳米硅胶负载型水相催化剂可以重复使用若于次,表现出稳定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因重复使用将抽提催化剂的水份导致催化剂活性下降,但这种活性下降可采用补充适量水份的方法得以恢复。(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02-08-01)

陈黎[8](2002)在《水溶性铑—膦络合物催化芳基烯烃的氢甲酰化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六十年代Wilkinson催化剂被发现以来,烯烃氢甲酰化反应成为众多化学家们研究的热点。采用水溶性铑-膦络合催化剂在两相(水/有机物)体系中进行烯烃氢甲酰化反应合成相应的正/异构醛,具有反应条件缓和、催化剂和产物容易分离的特点,而且用水作溶剂既便宜又安全,有利于环境保护,因此引起国内外化学家重视,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在进行文献查阅的基础上,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工作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一:以水溶性铑-膦配合物RhC1(CO)(TPPTS)_2[TPPTS:P(m-C_6H_4-SO_3Na)_3]和TPPTS复合体系为催化剂,添加十四烷基苄基氯化胺(TBAC),研究了该体系对苯乙烯氢甲酰化反应的催化性能。采用TBAC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组成的混合胶束体系调整反应微环境,显着提高了苯乙烯的转化率和生成正构醛的选择性。在90℃,2.0MPa,TBAC/SDS=12,V_水/V_烯=3的条件下反应两小时苯乙烯的转化率为98.3%,醛的异/正比为1.30。提高反应条件至110℃和0.5MPa,生成正构醛的选择性进一步提高,正构醛含量达69%。 二:以水溶性铑-膦络合物RhC1(CO)(TPPTS)_2为催化剂,TPPTS为配体在水/有机两相体系中添加TBAC或β-CD,研究了两种催化反应体系对四种反应底物:苯丙烯、对甲氧基-苯丙烯、黄樟油素、异黄樟油素的氢甲酰化反应催化性能,并讨论了底物的不同结构和电子效应对反应的影响。发现两种表面活性剂对不同结构的底物可发挥不同的催化效能。添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TBAC后四种底物的反应速率都明显提高,且表现出胶束-离子对作用特征。添加β-CD对前叁种底物的影响不太大,但对黄樟油素的加速作用明显。反应的TOF由添加前的96h~(-1)提高到798h~(-1);对正构醛的选择性也明显提高,正/异比由5.6 提高到14.4。 同时发现在烯烃的氢甲酚化反应中,底物的空间位阻是影响反应速率的关 键因素,取代基的电子效应也有一定的影响。结合前一部分工作,在以p(D 为助剂的反应条件下,五种反应物的活性顺序为:苯丙烯>对甲氧基-苯丙烯> 苯乙烯>黄樟油素>异黄樟油素;在以*8*C为助剂时,其反应活性顺序略微”变化为:苯丙烯>苯乙烯>对甲氧基-苯丙烯>黄樟油素>异黄樟油素。(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2-04-18)

潘伟雄,刘金尧,刘殿求[9](1989)在《铑膦络合物催化丙烯醛化反应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原位红外光谱,研究了以正丁醛为溶剂的丙烯醛化反应过程,采用反应气逐个引入的方法,当催化剂母体活化生成活性组分HRh(CO)_2(PPh_3)_2 后.检测到它与丙烯配位后生成的烷基物C_3H_7Rh(CO)_2(PPh_3)_2;引入CO后.可检测出生成的酰基物(C_3H_7CO)Rh(CO)_2(PPh_3)_2;并证明.酰基物可与H_2发生氧化加成和还原消除反应.因而生成正丁醛与异丁醛,同时.催化剂恢复其活性组分.实验证明.该过程可反复进行.由此.初步验证了铑膦络合物催化丙烯醛化反应的缔合型反应机理;实验结果也支持体系中存在另一种解离(CO)机理的观点.(本文来源于《分子催化》期刊1989年01期)

李升平,刘金尧,刘殿求[10](1988)在《铑膦络合物催化丙烯氢甲酰化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实验,分别考察了催化剂、温度、叁苯基磷以及气相组分中氢气、一氧化碳、丙烯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文中特别讨论了搅拌的影响问题。指出:由于搅拌速度的增加,从而提高了丙烯加氢反应速度。实验证明:在搅拌速度低于680rpm时,体系的反应速度明显随搅拌频率的增加而提高,但在搅拌速度高于750rpm之后,反应速度则随搅拌速度的提高而降低。本文还就氢气和一氧化碳在反应中的交互影响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期刊1988年05期)

铑膦络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介绍了在水/有机两相反应体系中水溶性铑膦络合物催化低碳烯烃氢甲酰化制备醛的小试和中试研究,证时了利用水溶性铑-膦络合物催化剂,以炼油厂尾气提浓的乙烯为原料合成乙醛,以纯丙烯,1-丁烯或1-丁烯和2- (?)烯混合物为原料合成丁醛和戊醯是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路线,具有工业应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铑膦络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彭庆蓉,侯士聪,张春荣,戴茂华,袁友珠.超细SiO_2负载型两亲性铑膦络合物催化性能研究[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10

[2].李贤均,陈华,黎耀忠,李瑞祥,陈骏如.水溶性铑膦络合物催化低碳烯烃氢甲酰化合成醛的清洁生产技术[C].中国化工学会2005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2005

[3].陈贵斌.异丁烯氢甲酰化合成异戊醛用担载型铑膦络合物催化剂研究[D].四川大学.2005

[4].郑宏杰.离子液体/有机两相中铑—膦络合物催化长链烯烃氢甲酰化和水/有机两相中钌-膦络合物催化肉桂醛选择加氢反应研究[D].四川大学.2005

[5].郑宏杰,李敏,陈华,李瑞祥,李贤均.高活性离子液体-铑膦络合物体系催化1-己烯氢甲酰化反应[J].催化学报.2005

[6].付海燕.铑—膦络合物催化烯烃氢甲酰化反应研究[D].四川大学.2003

[7].李志华.纳米硅胶负载型水溶性铑膦络合物烯烃氢甲酰化催化性能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2

[8].陈黎.水溶性铑—膦络合物催化芳基烯烃的氢甲酰化反应[D].四川大学.2002

[9].潘伟雄,刘金尧,刘殿求.铑膦络合物催化丙烯醛化反应机理的研究[J].分子催化.1989

[10].李升平,刘金尧,刘殿求.铑膦络合物催化丙烯氢甲酰化反应的研究[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1988

论文知识图

超细SiO_2负载型两亲性铑膦络合物铑膦络合物的可能失活机理负载液相催化剂膦铑物质的量比对1-己...负载水相催化剂膦铑物质的量比对1-己...1 离子液体的合成路线水溶性双膦配体的结构

标签:;  ;  ;  ;  ;  ;  ;  

铑膦络合物论文_彭庆蓉,侯士聪,张春荣,戴茂华,袁友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