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水规律论文_梁国康,周胜,洪宏,孙延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用水规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用水,规律,洱海,优化设计,混凝剂,节能,竞争力。

用水规律论文文献综述

梁国康,周胜,洪宏,孙延东[1](2019)在《上海市菜田灌溉用水水质现状及变化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1引言上海地处平原河网地区,发达的河湖水系承担着行洪、排涝、灌溉、航运、供水、生态等综合功能,但又属水质型缺水城市,过境水量丰沛,河网水质堪忧,上游来水和本地污染是造成上海市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据有关资料统计,2014年上海市河道水质综合评价,崇明岛、太北片、商榻片属于Ⅲ类,横沙岛、太南片属于Ⅳ类,淀南片、浦东片、浦南东片属于Ⅴ类,长兴岛、淀北片、浦南西片、青松片、嘉(本文来源于《上海水务》期刊2019年02期)

付雯琪[2](2018)在《区域用水竞争演变规律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水资源短缺问题伴随着全球经济和人类社会的迅猛发展日趋严重,尤其是在水资源自然禀赋较差的地区,用水需求指数增加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区域、行业、城乡、经济和生态之间的用水竞争与利益冲突现象普遍存在,危及着地区的和平与安定。因此,本文从用水竞争的本质出发,解析用水竞争力的概念及科学内涵,构建用水竞争力评价模型,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分析行业之间、区域之间用水竞争力的演变规律。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用水竞争力内涵解析。用水竞争力是当用水主体的用水需求不能被保障时,该用水主体与其他竞争主体相比,具备获得更多、更优质水资源的能力来缓解水资源短缺、保障基本生产生活用水、促进经济高效运行及社会长期稳定发展,即对水资源的吸引力和争夺力。(2)用水竞争力评价模型。用水竞争力评价模型包括评价指标和用水竞争力指数(WCI)计算两个部分。评价指标分为驱动增长率、刚性需水量、用水效益和用水紧缺程度四项,将其标准化之后采用算数平均与几何平均相结合的方式可求得用水主体的WCI。(3)京津冀行业用水竞争力解析。京津冀地区农业、工业和生活叁个行业的WCI平均为0.09、0.17和0.56,生活用水竞争力最高,分别是农业、工业的6.2、3.3倍。2001-2015年间,生活用水竞争力持续增加并一直处于最高状态,农业用水竞争力总体呈增加状态,工业用水竞争力起伏波动较大。(4)京津冀区域用水竞争力解析。区域农业用水竞争力中,邯郸、沧州两地竞争力最高,WCI分别为0.57和0.52;北京、承德和秦皇岛叁地竞争力最低,WCI均小于0.1。区域工业用水竞争力中,京津冀地区以北京、天津、唐山为竞争中心向外扩散,其中天津市竞争力最强,用水竞争力指数为0.57。区域生活用水竞争力中,北京、天津两市生活用水竞争力显着高于其他11个地市,WCI分别达到0.56、0.44。对于区域综合用水竞争力,天津市竞争力总体最强,竞争力指数为1.24,主要来源于工业和生活用水;邯郸、石家庄竞争力次之,用水竞争力指数在1.1左右,农业和工业用水是竞争力的主要驱动力,2015年均超过天津,成为整个区域竞争力最高的区域。(5)南水北调来水对京津冀用水竞争力影响分析。与SO相比,S1、S2、S3方案下,生活用水竞争力指数分别减小了 18.5%、25.1%、27.3%,农业用水竞争力指数分别减小了 8.4%、13.0%、17.0%,工业用水竞争力指数在各个方案下均为0。区域综合用水竞争力中,主要竞争中心天津、石家庄、邢台竞争力均呈现下降趋势,WCI差值由1.47逐渐减小为1.12,减幅为24%,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京津冀地区区域之间水资源竞争较为紧张的状态。(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期刊2018-06-30)

王庆明,张越,赵勇,姜珊,朱永楠[3](2018)在《河北省井灌区灌溉用水与耗能变化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展农业灌溉节水、节能研究既是支撑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也是支撑国家节能减排承诺的具体实践。受农业节水、地下水位下降的影响,河北省井灌区灌溉用水和灌溉耗能之间关系复杂,分析了1980-2015年河北省井灌区灌溉用水、灌溉耗能、地下水位变化等规律,得出以下结论:(1)地下水埋深与提取单方水耗电量呈幂函数关系,地下水埋深越大,地下水位下降带来灌溉能耗的增加幅度越来越大;(2)由于地下水位下降,每度电可开采水量从1980年的8m~3减少到2015年的0.9m~3,相比1980年2015年灌溉水量减少了13亿m~3,但是灌溉能耗增加了131亿kW·h。(3)1997年后由于灌溉水量减少而降低的能耗不足以弥补地下水位下降增加的能耗,由此导致1998-2015年每公顷灌溉能耗额外损失为20 850kW·h。本研究对指导河北省农业灌溉水-能关系协调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期刊2018年04期)

田量[4](2018)在《新县城市供水应急处理方案及用水变化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6月底至7月初,连续多日的特大暴雨致使洪水泛滥,造成河南省新县唯一正在运行的净水厂源水浊度骤然升高,现有的直接压力过滤工艺处理后出水浊度居高不下。笔者参与其中,进行了长达2个月的新县城市供水应急处理方案研究和工程实施。本文依托水厂现有的水处理设施,采取了叁种途径进行分步试验和研究:(1)对新县净水厂混凝工艺进行现场试验,改变加药点位置,确定在新加药点处的最佳混凝剂及最适混凝剂投加量;(2)通过更换滤料、监控滤后水水质调整过滤周期等措施,改善原有压力过滤罐的过滤效果,控制压力过滤罐滤速;(3)向水源投加混凝剂和助凝剂改善水源水质,净化表层水,再建虹吸管取水库上层清洁水至净水厂使进厂水浊度降低。结果表明:(1)通过改变加药点,使滤前管内混凝反应时间由2.17分钟增至16.30分钟,浊度去除率由18.7%上升至35.4%;(2)通过混凝烧杯试验,确定了最佳混凝剂为PAC,且它在进水浊度为60NTU情况下的最适投加量为40ppm,浊度去除率由35.4%上升至41.7%;(3)通过更换原单层石英砂均质滤料为双层滤料,浊度去除率由41.7%上升至54.8%;(4)通过对压力罐滤速控制试验,滤速降低至10m/h以内时,对于滤前水浊度高达70NTU情况,滤后水浊度可低于3NTU;(5)对平时不能正常运转的压力过滤器进行检修,使过滤面积达到最大,降低压力罐过滤滤速,浊度去除率由54.8%上升至65.6%;(6)通过连续取样测定出水浊度,确定了合理的反冲洗周期:一天两次,使出水浊度稳定在尽可能低的状态;(7)通过向水源投加混凝剂和助凝剂,使表层水浊度降至5NTU以内;(8)虹吸取表层水,大幅降低净水厂原水浊度,保证了滤后水浊度低于3NTU。通过以上研究,在净水厂处理工艺短期无法改变的条件下,大幅度地改善了出水水质。从长远看,要想彻底解决极端情况下新县供水水质问题,本文建议对新县净水厂进行改扩建工程,从工艺本身着手,从根源解决问题。本文还通过分析2015年7月~2016年6月一年的供水水量数据,探讨了新县用水的变化规律,高位水库水经新县净水厂压力过滤、消毒工艺处理后直接给市政管网供水时,日变化系数为1.450,时变化系数为1.462。(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8-04-01)

李楠楠[5](2017)在《不同建筑用水规律的分析及二次供水系统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高层建筑的增加,建筑内用户对供水水质、水量、和水压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节能、节水的前提下,对建筑二次供水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各类建筑的用水量基础数据较少,对不同建筑用水量规律的研究也不充分。现有规范存在设计参数偏大,二次供水系统的设计要求与运行情况之间有较大差异,造成了建筑给水系统能耗过大等问题。为了补充不同建筑的用水量、用水规律等资料,提供更加详细的设计依据,为规范的修订和补充提供参考,为二次供水系统的改造和优化运行提供方案,本课题选取了天津市以及东北某城市的不同建筑进行了用水量的长期在线连续监测,监测的建筑包括住宅、医院、办公楼等。监测的数据经数理统计分析后,对比了不同建筑用水规律的差异,分析了不同建筑用水规律的影响因素,对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住宅类建筑的用水规律,同一大型高层建筑不同类型用水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成果细化了不同建筑用水规律的区别,发现气温和节假日时影响日用水量的主要因素;发现了规范中不同建筑给水系统设计参数偏保守的地方,补充规范中的一些空白;结合用水规律对不同建筑的二次供水系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当多的建筑二次供水系统都存在设计容量过大,泵组设置过于保守的情况。结合用水规律,本文为不同建筑二次供水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参考意见,对规范的修订和补充提供了参考依据,对泵组的优化配置和运行方式提出了参考方案,研究成果对于建筑二次供水系统的节水和节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7-12-01)

陈凯[6](2016)在《天津地区高层建筑用水规律及其二次供水系统的节能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高层建筑数量的增长,建筑二次供水的能耗问题也日益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深入的了解这些建筑的用水规律,对其二次供水系统进行节能优化更显必要。当前关于各种类型高层建筑二次供水系统中的用户用水量、用水变化规律等方面的基础数据不足,导致了建筑给排水设计参数不够准确、设计依据不够充分,造成了建筑供水系统的能耗过高等问题。为了探究天津地区多种类型高层建筑的用水规律,并对其二次供水系统的节能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本课题选取了位于天津市的部分医院、办公楼、宾馆、住宅等几种高层建筑进行研究。对其用水量进行实时监测,对所得数据总结分析获得了这些建筑的用水规律,并得到其供水系统的高日和平均日用水变化规律、最大瞬时流量、最大小时流量、小时变化系数等用水基础数据。依据所得到用水量变化规律探讨现有的二次供水系统是否合理,对二次供水系统泵组的配置和运行提出节能优化方案。以医院类高层建筑为例,发现原有的二次供水泵组组成及运行方案节能效果有待提高,因此提出了该建筑二次供水系统节能优化方案,并探讨了优化后某医院的节能效果。所提出的供水方案更加灵活多变,可节约投资、降低能耗。本课题收集了天津地区多种建筑的基础用水数据,为这些建筑的二次供水系统的水泵选型和运行提供了参考,对二次供水的节能优化也有其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6-12-01)

李红燕,徐映才,姚国增,王志平[7](2016)在《洱海流域1992—2011年用水结构演变规律及驱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1992—2011年洱海流域生活用水、农业用水以及工业用水的结构演变规律及驱动力因子,并根据信息熵和均衡度的概念分析讨论用水结构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洱海流域用水结构呈单一用水类型突出,用水类型间差别较大,用水结构保持在一个低水平的无序状态,用水系统的均衡程度趋于稳定;总用水量在波动中缓慢上升,且受农业用水量影响较大;农业用水量总体比较稳定,生活用水量呈持续逐年增加趋势,工业用水量变化不明显。(本文来源于《珠江现代建设》期刊2016年05期)

王海叶,赵勇,李海红,王丽珍,姜珊[8](2016)在《北京市居民家庭生活用水规律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居民家庭生活用水定额是计算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量及节水潜力的关键因子。鉴于近几年北京市的用水结构发生变化,因此针对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和习惯展开调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以600份北京市居民生活用水行为调查问卷为样本,分析了北京市居民家庭生活用水的现状,并对其影响因子做了一定的识别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北京市居民家庭生活用水定额为125 L/(人·d),而对其有影响的主要因子为家庭收入水平、每周洗浴频率及洗浴方式、洗衣频率及洗衣机类型以及厨房用水情况。(本文来源于《2016中国(宁夏)国际水资源高效利用论坛论文集》期刊2016-05-29)

贾程程,张礼兵,徐勇俊,熊珊珊,金菊良[9](2016)在《山东省用水结构与国民经济协同演变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山东省水资源、生态环境和国民经济复合系统的全面协调发展,结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叁条红线"的基本要求,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区域用水结构与国民经济协同演变模型。利用该模型预测和分析了山东省用水结构与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协同演变路径及演变规律,即山东省农业用水比重下降的同时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也在下降,第二产业的用水比重和产值比重均趋于稳定,而第叁产业的用水比重和产值比重一直呈上升趋势。(本文来源于《人民黄河》期刊2016年05期)

邵薇薇,刘海振,周祖昊,刘家宏,曹小磊[10](2016)在《南方地区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农业用水演变规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南方地区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非农业用水量持续增长,农业用水保障面临严峻挑战。为摸清南方地区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与农业用水关系,根据南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和程度的不同,选择社会经济发展较为发达的江苏省和发展相对欠发达的江西省、四川省作为研究区域,基于1997—2013年统计数据,利用回归分析法研究农业用水变化情况及与城镇化率和二、叁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由于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相对丰沛,近10多年的城镇化、工业化发展对农业用水量的影响不是很显着,但是用水结构中农业用水比重有所下降。指出城镇化、工业化发展通过人口结构、产业结构、比较效益、技术革新等方面对农业用水产生间接影响,并从工程建设、法律法规、政策管理等层面提出南方地区农业用水保障措施。(本文来源于《水利经济》期刊2016年02期)

用水规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水资源短缺问题伴随着全球经济和人类社会的迅猛发展日趋严重,尤其是在水资源自然禀赋较差的地区,用水需求指数增加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区域、行业、城乡、经济和生态之间的用水竞争与利益冲突现象普遍存在,危及着地区的和平与安定。因此,本文从用水竞争的本质出发,解析用水竞争力的概念及科学内涵,构建用水竞争力评价模型,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分析行业之间、区域之间用水竞争力的演变规律。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用水竞争力内涵解析。用水竞争力是当用水主体的用水需求不能被保障时,该用水主体与其他竞争主体相比,具备获得更多、更优质水资源的能力来缓解水资源短缺、保障基本生产生活用水、促进经济高效运行及社会长期稳定发展,即对水资源的吸引力和争夺力。(2)用水竞争力评价模型。用水竞争力评价模型包括评价指标和用水竞争力指数(WCI)计算两个部分。评价指标分为驱动增长率、刚性需水量、用水效益和用水紧缺程度四项,将其标准化之后采用算数平均与几何平均相结合的方式可求得用水主体的WCI。(3)京津冀行业用水竞争力解析。京津冀地区农业、工业和生活叁个行业的WCI平均为0.09、0.17和0.56,生活用水竞争力最高,分别是农业、工业的6.2、3.3倍。2001-2015年间,生活用水竞争力持续增加并一直处于最高状态,农业用水竞争力总体呈增加状态,工业用水竞争力起伏波动较大。(4)京津冀区域用水竞争力解析。区域农业用水竞争力中,邯郸、沧州两地竞争力最高,WCI分别为0.57和0.52;北京、承德和秦皇岛叁地竞争力最低,WCI均小于0.1。区域工业用水竞争力中,京津冀地区以北京、天津、唐山为竞争中心向外扩散,其中天津市竞争力最强,用水竞争力指数为0.57。区域生活用水竞争力中,北京、天津两市生活用水竞争力显着高于其他11个地市,WCI分别达到0.56、0.44。对于区域综合用水竞争力,天津市竞争力总体最强,竞争力指数为1.24,主要来源于工业和生活用水;邯郸、石家庄竞争力次之,用水竞争力指数在1.1左右,农业和工业用水是竞争力的主要驱动力,2015年均超过天津,成为整个区域竞争力最高的区域。(5)南水北调来水对京津冀用水竞争力影响分析。与SO相比,S1、S2、S3方案下,生活用水竞争力指数分别减小了 18.5%、25.1%、27.3%,农业用水竞争力指数分别减小了 8.4%、13.0%、17.0%,工业用水竞争力指数在各个方案下均为0。区域综合用水竞争力中,主要竞争中心天津、石家庄、邢台竞争力均呈现下降趋势,WCI差值由1.47逐渐减小为1.12,减幅为24%,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京津冀地区区域之间水资源竞争较为紧张的状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用水规律论文参考文献

[1].梁国康,周胜,洪宏,孙延东.上海市菜田灌溉用水水质现状及变化规律[J].上海水务.2019

[2].付雯琪.区域用水竞争演变规律与评价[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8

[3].王庆明,张越,赵勇,姜珊,朱永楠.河北省井灌区灌溉用水与耗能变化规律研究[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8

[4].田量.新县城市供水应急处理方案及用水变化规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

[5].李楠楠.不同建筑用水规律的分析及二次供水系统的优化[D].天津大学.2017

[6].陈凯.天津地区高层建筑用水规律及其二次供水系统的节能优化[D].天津大学.2016

[7].李红燕,徐映才,姚国增,王志平.洱海流域1992—2011年用水结构演变规律及驱动分析[J].珠江现代建设.2016

[8].王海叶,赵勇,李海红,王丽珍,姜珊.北京市居民家庭生活用水规律调查分析[C].2016中国(宁夏)国际水资源高效利用论坛论文集.2016

[9].贾程程,张礼兵,徐勇俊,熊珊珊,金菊良.山东省用水结构与国民经济协同演变规律研究[J].人民黄河.2016

[10].邵薇薇,刘海振,周祖昊,刘家宏,曹小磊.南方地区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农业用水演变规律分析[J].水利经济.2016

论文知识图

流域水循环驱动下湿地生态系统演变过...连拱隧道运营阶段渗漏水实体模型年用水规律年用水规律函...某时段最佳预测频率值获得过程简图小区用户用水规律曲线熹兴市市区节点用水规律图

标签:;  ;  ;  ;  ;  ;  ;  

用水规律论文_梁国康,周胜,洪宏,孙延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