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遗产意识论文_李昕樾

导读:本文包含了历史文化遗产意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文化遗产,意识,历史,法兰西共和国,路径,保护意识,社会。

历史文化遗产意识论文文献综述

李昕樾[1](2018)在《高中生历史文化遗产意识培养路径浅谈》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高中生,我们应当在学习我国历史文化的过程中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自信。作为祖国未来发展的主力,才能够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建设国家的热潮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绵薄贡献。则作为高中生的我们,当如何提高对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保护意识,进而提升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热情呢?本文做了详细的阐述。(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8年04期)

黄仲山[2](2017)在《民初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公共意识与国族话语》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国初年,古都北京面临近代化转型,北京历史遗产保护过程承受了政治动荡和文化冲突的双重压力,同时也体现了近代化思想逐渐渗入城市的过程,尤其是文化公共意识的觉醒和国家、民族话语的流行,让北京历史遗产保护问题的种种争论变成文化革新和思想启蒙的契机,加快了古都文化转型的步伐。(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刘丽琼[3](2017)在《高中生历史文化遗产意识培养的路径略谈》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在漫长的历史演变历程中创造了辉煌璀璨的文化,留下了无数优秀的文化遗产。教师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把它们继承并传承下去。而高中课堂是文化遗产意识培养的重要阵地。具体的培养路径值得教师探讨。(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下)》期刊2017年03期)

吴家鹏[4](2010)在《法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宣传教育的启示——法国文化遗产日》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法国的"文化遗产日"的由来及内容法国是最早设立"文化遗产日"的国家,1984年法国就开始了第一届"文化遗产日",并且规定了每年9月的第叁个周末为文化遗产日。谈到"文化遗产日"的由来主要有两个说法,一是认为"文化遗产日"归功于戴高乐总统和当时出任法国文化部长的马尔罗。1958年,戴高乐给文化部规定了一项任务,即必须保证更多的国民参观人类的、首先是本国的文化遗产。于是,法国文化部签署了对"法国历史遗迹和艺术财富清点造册"的政令,启动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财富"普(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文博(第叁辑)》期刊2010-12-01)

王珏璟[5](2005)在《中学历史教学与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遗产是唯一的,不可再生的。对文化遗产概念的诠释,国际上普遍采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于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的阐述。本文以这个解释为基础,将文化遗产的概念重新界定。文化遗产是提高国民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培养爱国情怀的最佳素材,也是历史的实物见证,是人类各民族宝贵的财富。保护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共同使命,它需要法律保障、资金支持、人员配置等多方位的支撑,特别需要全社会具备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使全社会具备应有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教育——媒体宣传、政府引导等。但是,其中最有效、最方便的途径就是以学校作为阵地,通过历史——这个有独特优势的学科来培养学生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在中学的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不仅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有重要的意义:它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素质教育、法制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和历史精髓传承的有效捷径。为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实施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教育十分必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实施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教育首先要制定相应的目标,制定目标是充分考虑新课程理念的。做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等。在教学中应坚持思想教育与知识传授并重、以学生为主体、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方式多样化的原则。其次,应注意课程资源的选择。本文就对新版高中历史教材进行了深入地挖掘,提炼出教材中可供文化遗产教育的内容。再次,本文提出了四种实施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教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采取的方法,并提供了相应的案例。(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05-05-01)

穆强[6](2004)在《浅谈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社会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除旧迎新”是中国的一句新年老话,反映了万象行将更新复始时,大自然以新事物取代旧事物发展的规律。诸如“不破不立”、“拆旧筑新”之类,若美其名曰,生搬硬套在对待历史文化名城遗产的所谓“土、老、古、(本文来源于《中国文物报》期刊2004-09-17)

历史文化遗产意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民国初年,古都北京面临近代化转型,北京历史遗产保护过程承受了政治动荡和文化冲突的双重压力,同时也体现了近代化思想逐渐渗入城市的过程,尤其是文化公共意识的觉醒和国家、民族话语的流行,让北京历史遗产保护问题的种种争论变成文化革新和思想启蒙的契机,加快了古都文化转型的步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历史文化遗产意识论文参考文献

[1].李昕樾.高中生历史文化遗产意识培养路径浅谈[J].长江丛刊.2018

[2].黄仲山.民初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公共意识与国族话语[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3].刘丽琼.高中生历史文化遗产意识培养的路径略谈[J].新课程(下).2017

[4].吴家鹏.法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宣传教育的启示——法国文化遗产日[C].中国民族文博(第叁辑).2010

[5].王珏璟.中学历史教学与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5

[6].穆强.浅谈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社会意识[N].中国文物报.2004

论文知识图

各高校、科研单位获省部级以上人文社会科学...各高校、科研单位获省部级以上人文社会科学...各高校、科研单位获省部级以上人文社会科学...各高校、科研单位获省部级以上人文社会科学...受到破坏的古建筑历史建筑的破坏

标签:;  ;  ;  ;  ;  ;  ;  

历史文化遗产意识论文_李昕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