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吸振器论文_闫晓军,聂景旭

导读:本文包含了磁吸振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阻尼,合金,橡胶,弹性,形状,记忆,金属。

磁吸振器论文文献综述

闫晓军,聂景旭[1](2003)在《双质量磁吸振器理论与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单质量磁吸振器的基础上提出了双质量磁吸振器的设计方案,并对其减振性能进行了理论和试验研究。正弦扫描和窄带随机振动试验结果表明,平板小阻尼系统在添加双质量磁吸振器后,比单质量磁吸振器振动水平明显减小。(本文来源于《振动工程学报》期刊2003年03期)

闫晓军[2](2000)在《随机载荷下SMA减振器及磁吸振器理论与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机动平台系统宽频带干扰载荷特点,本文致力于采用新材料形状记忆合金(SMA)及钕铁硼磁铁(NdFeB)构造出新颖、高效减振器,并对其进行试验和理论研究。超弹性SMA作为减振材料具有承载能力高,可恢复变形大,环境适应能力强的优点,但对于随机载荷下的减振,阻尼性能欠佳。本文引入拟橡胶金属制作工艺,研制成功了超弹性SMA拟橡胶金属阻尼元件。试验研究表明:该阻尼元件的可恢复变形可达30%,利用该元件设计的大阻尼减振器,最大阻尼比达0.5以上,对于随机载荷有很好的减振效果,可使系统的均方根响应降低70%以上。以超弹性SMA拟橡胶金属减振器为例,系统探讨了预压缩/预拉伸对大阻尼减振器迟滞特性的影响和增大阻尼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编写程序对试验现象进行了验证,提出了具有普遍性的大阻尼减振器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该设计理论和方法可用于非线性大阻尼减振器的工程设计。超弹性SMA构件复杂的本构关系,使得用解析法预测超弹性系统的随机振动响应非常困难。本文提出了简单折线超弹性模型,该模型较好地描述了超弹性的本质特性,并且有利于等价线性化方法的计算,使得系统运动方程的系数可以显式积出,便于工程上推广和使用,计算结果能够满足工程需要。此外,在试验数据基础上,引入Bouc-Wen模型来描述超弹性SMA拟橡胶金属减振器迟滞特性,并进行了振动响应分析。为了提高磁吸振器对于随机载荷的减振效果,在使用强斥力稀土磁铁NdFeB的同时,本文提出了双质量磁吸振器的设计方案。理论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谐波还是随机载荷,双质量磁吸振器的减振效果都好于单质量。在很小质量比下(μ=0.066),双质量磁吸振器可使谐波载荷下主系统的最大加速度响应降低为原来的14.3%,窄带随机激励的加速度响应均方根降低为原来的16.93%。在理论和试验基础上探索的磁吸振器设计方法,为其在工程上的应用积累了设计经验。本文还进行了磁阻尼方面的初步试验研究。(本文来源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00-11-01)

磁吸振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某机动平台系统宽频带干扰载荷特点,本文致力于采用新材料形状记忆合金(SMA)及钕铁硼磁铁(NdFeB)构造出新颖、高效减振器,并对其进行试验和理论研究。超弹性SMA作为减振材料具有承载能力高,可恢复变形大,环境适应能力强的优点,但对于随机载荷下的减振,阻尼性能欠佳。本文引入拟橡胶金属制作工艺,研制成功了超弹性SMA拟橡胶金属阻尼元件。试验研究表明:该阻尼元件的可恢复变形可达30%,利用该元件设计的大阻尼减振器,最大阻尼比达0.5以上,对于随机载荷有很好的减振效果,可使系统的均方根响应降低70%以上。以超弹性SMA拟橡胶金属减振器为例,系统探讨了预压缩/预拉伸对大阻尼减振器迟滞特性的影响和增大阻尼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编写程序对试验现象进行了验证,提出了具有普遍性的大阻尼减振器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该设计理论和方法可用于非线性大阻尼减振器的工程设计。超弹性SMA构件复杂的本构关系,使得用解析法预测超弹性系统的随机振动响应非常困难。本文提出了简单折线超弹性模型,该模型较好地描述了超弹性的本质特性,并且有利于等价线性化方法的计算,使得系统运动方程的系数可以显式积出,便于工程上推广和使用,计算结果能够满足工程需要。此外,在试验数据基础上,引入Bouc-Wen模型来描述超弹性SMA拟橡胶金属减振器迟滞特性,并进行了振动响应分析。为了提高磁吸振器对于随机载荷的减振效果,在使用强斥力稀土磁铁NdFeB的同时,本文提出了双质量磁吸振器的设计方案。理论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谐波还是随机载荷,双质量磁吸振器的减振效果都好于单质量。在很小质量比下(μ=0.066),双质量磁吸振器可使谐波载荷下主系统的最大加速度响应降低为原来的14.3%,窄带随机激励的加速度响应均方根降低为原来的16.93%。在理论和试验基础上探索的磁吸振器设计方法,为其在工程上的应用积累了设计经验。本文还进行了磁阻尼方面的初步试验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磁吸振器论文参考文献

[1].闫晓军,聂景旭.双质量磁吸振器理论与试验研究[J].振动工程学报.2003

[2].闫晓军.随机载荷下SMA减振器及磁吸振器理论与试验研究[D].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0

论文知识图

磁吸振器的减振性能试验照片磁吸振器减振试验示意图双质量磁吸振器磁铁动块在偏移...不同励磁电流作用下无量纲化传递函数摆式磁流变弹性体半主动动力吸振器双质量磁吸振器内部结构

标签:;  ;  ;  ;  ;  ;  ;  

磁吸振器论文_闫晓军,聂景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