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变形论文_叶凌英,孙泉,李红萍,刘胜胆,张新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预变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合金,时效,应力,组织,晶粒,盖板,一本。

预变形论文文献综述

叶凌英,孙泉,李红萍,刘胜胆,张新明[1](2019)在《预变形对2050铝锂合金晶粒细化及超塑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形变热处理工艺制备2050铝锂合金细晶板材,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研究预变形对第二相分布、晶粒组织及板材超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预变形后,高温过时效过程中板材晶内形成大量亚晶,大量的亚晶界促进了T_B相的析出同时提高了粗化速率,显着增加了晶内T_B相的尺寸,使得有效激发再结晶形核第二相粒子体积分数由0.92%提高至3.28%。同时与未预变形板材相比,板材中心层平均晶粒尺寸由12.59μm降低至9.59μm,表层平均晶粒尺寸由10.79μm降低至8.60μm,晶粒细化效果得到明显改善,超塑性变形能力显着提升,在490℃,2×10~(-4)s~(-1)的变形条件下,伸长率由230%提高至470%。(本文来源于《材料工程》期刊2019年12期)

彭靖,韩永光,罗凤翔,刘志远[2](2019)在《预变形和时效处理对Al-Mg-Si-Cu合金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拉伸试验机等研究了预变形和时效处理对Al-Mg-Si-Cu合金显微组织和时效硬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时效温度为120~180℃时,Al-Mg-Si-Cu合金的硬度会随着轧制变形量的增加而增大,相同变形量下时效温度的升高可以缩短合金到达峰值硬度所需的时间;当时效温度为180℃时,经过20%~80%轧制变形后Al-Mg-Si-Cu合金的峰值硬度都相比于传统T6态高;在时效温度为150℃和180℃时,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会随着轧制变形量的增加而增大;时效温度为180℃及变形量为20%时,合金的抗拉强度已明显高于传统T6态合金,时效温度为180℃及变形量为80%时,合金的抗拉强度相比T6态提高了69. 41%,而断后伸长率与T6态相当或略低; Al-Mg-Si-Cu合金在轧制变形过程中会发生晶粒破碎,随着变形量的增大,合金中的位错密度增大并出现了位错缠结或者位错胞以及亚晶,在较低的变形量下,合金主要为β″相,而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合金基体中颗粒状β″相数量逐渐减少,板条状L相或者Q"相逐渐增多。(本文来源于《材料热处理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黄佳佳,杨良波,张云青,欧相麟,叶南飚[3](2019)在《基于预变形的汽车碳罐盖板翘曲变形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汽车碳罐盖板注塑成型生产中易发生严重翘曲变形,导致其焊接面尺寸精度不足,无法与碳罐罐体通过振动摩擦焊接形成封装的问题,通过合理的预变形优化设计方法,即通过零件实物扫描测量,结合Moldflow及Hypermesh仿真分析,并在关键的预变形量设定过程中考虑盖板实际成型变形量与其在Moldflow中仿真分析变形量的差异,以及预变形设计本身对盖板结构刚度的影响等多方面因素,成功解决了碳罐盖板的翘曲变形问题,使其满足振动摩擦焊接要求。该预变形设计方法也可作为其它注塑部件翘曲变形优化的参考,对减少注塑产品设计开发周期,降低开发费用,提升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工程塑料应用》期刊2019年10期)

许峰,胡可,罗凤翔[4](2019)在《预变形与二次时效对Al-Mg-Si-Cu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拉伸试验机等手段,研究了预变形和时效处理对Al-Mg-Si-Cu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时效温度为115~175℃时,Al-Mg-Si-Cu合金的硬度会随着轧制变形量的增加而增大;相同变形量下时效温度的升高可以缩短合金到达峰值硬度的时间;经过5%~80%轧制变形后Al-Mg-Si-Cu合金的峰值硬度都相较于传统T6热处理态高。在时效温度为145℃和175℃时,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会随着轧制变形量的增加而增大,而断后伸长率在变形量为20%及以上时保持在6%以上,时效温度175℃、变形量为20%时即可获得与传统T6态合金相当的强塑性。Al-Mg-Si-Cu合金在轧制变形过程中会以位错、位错缠结、位错胞和亚晶的过程发生组织结构演变,在变形量为20%及以下时,合金中主要为尺寸较大的β″相、L相和颗粒状第二相;随着变形量增加,第二相尺寸减小并在变形量为80%时形成沿晶面缺陷生长的连续第二相。通过变形+时效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对Al-Mg-Si-Cu合金的强塑性进行调节,从而获得强度和塑性兼备的6000系铝合金。(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9年09期)

涂坚,刘雷,丁石润,李建波,周志明[5](2019)在《预变形程度和变形温度对CoCrFeMnNi高熵合金的变形机制及后续再结晶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电子背向散射衍射技术研究了预变形程度和变形温度对CoCrFeMnNi高熵合金的变形机制和后续再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应变量条件下,变形温度对CoCrFeMnNi高熵合金的形变微观组织没有显着的影响,形变机制均以位错滑移为主导;在室温下变形,随着应变量的增大位错滑移和孪生变形共同主导变形。在低温退火条件下预变形程度对再结晶行为也没有显着的影响,难以发生再结晶。但是在高温退火条件下,变形程度的提高使再结晶晶粒显着细化和∑3晶界的比例大幅度提高。(本文来源于《材料研究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汪凯,湛利华,杨有良,马子尧,李喜财[6](2019)在《预变形2219铝合金应力松弛时效成形统一本构建模及回弹预测(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应力松弛时效实验和有限元仿真研究预变形2219铝合金应力松弛行为。结果表明:应力能促进时效析出进程,缩短到达峰值强度的时间。且初始应力越大,时效后的剩余应力越高,合金的屈服强度越大。基于显微组织演变和时效强化理论建立统一本构模型,并通过子程序开发将其嵌入有限元仿真模型中。发现仿真回弹后的半径与实验值间的相对误差为3.6%,回弹为16.8%。从而可知,所建立的应力松弛时效本构模型能较好预测带筋壁板时效过程中的回弹行为。(本文来源于《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期刊2019年06期)

薛鹏,朱晓东,李伟[7](2019)在《预变形和烘烤对超高强度冷轧钢板二次变形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两种强度均在980 MPa以上的超高强钢为研究对象,研究预变形和烘烤对不同马氏体含量钢的力学行为和断裂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预应变量的增加,两种试验用钢的烘烤硬化值均先增加,当达到最高点后又发生转折、下降;弯曲—烘烤—二次弯曲试验表明,在较大的预变形条件下,二次弯曲性能下降;超高强钢经较大的预变形和烘烤后,屈强比大大提高,延伸率明显下降;断口分析发现,在预应变量不同的情况下,烘烤后的拉伸断口明显不同,较大的预应变量对应的断口韧窝较浅,局部解理微区较多,尺寸也相对较大。(本文来源于《宝钢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于学勇,邹昱[8](2019)在《预变形及时效对Ti-50.7at%Ni温控合金回复应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热循环处理及室温和高温拉伸试验等方法分别研究了预变形和时效对Ti-50.7at%Ni温控合金显微组织及回复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预形变处理,会提高合金的回复应力;时效处理会使合金中的沉淀相Ti_3Ni_4弥散析出,Ti_3Ni_4对B2母相的钉扎作用使基体得到强化,400℃时效时析出的沉淀相Ti_3Ni_4最多,合金的回复应力最大,为50MPa,过长的时效时间会破坏B2和B19'的共格关系,组织逐渐恢复,回复应力显着降低。回复应力的大小是由沉淀相Ti_3Ni_4的析出速率和组织的回复进程共同决定的。(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9年06期)

权传斌,钟长浩,沈大刚[9](2019)在《基于Moldflow分析的模具预变形技术的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注塑件变形是由于材料的收缩,浇注及成型系统中压力变化、温度变化以及内外部应力的客观存在导致了注塑件各部位收缩速率不一致造成温度差异而产生的变形。本文分析了注塑成型过程中材料收缩不均、冷却、内外应力等因素对注塑件变形的影响,并结合实际零件的分析,阐述了模具设计中通过Moldflow分析对模具预变形设计来减小零件变形的具体方法。(本文来源于《日用电器》期刊2019年03期)

马娟,闫德胜,戎利建,李依依[10](2019)在《冷轧预变形量对1460合金时效析出机制及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时效前不同冷轧预变形量(ε=7%,14%,20%,27%)对1460合金沉淀强化过程的影响。当冷轧变形量增加至20%时,合金中出现位错墙(dense dislocation wall)。位错为T1相提供了形核位置,使得合金中T1相的数量增加,同时尺寸保持在100 nm左右,缩短了峰值时效时间。27%冷轧变形+160℃/20 h时效能提高合金的强度,同时塑性较好,此时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590 MPa和8%。(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预变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拉伸试验机等研究了预变形和时效处理对Al-Mg-Si-Cu合金显微组织和时效硬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时效温度为120~180℃时,Al-Mg-Si-Cu合金的硬度会随着轧制变形量的增加而增大,相同变形量下时效温度的升高可以缩短合金到达峰值硬度所需的时间;当时效温度为180℃时,经过20%~80%轧制变形后Al-Mg-Si-Cu合金的峰值硬度都相比于传统T6态高;在时效温度为150℃和180℃时,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会随着轧制变形量的增加而增大;时效温度为180℃及变形量为20%时,合金的抗拉强度已明显高于传统T6态合金,时效温度为180℃及变形量为80%时,合金的抗拉强度相比T6态提高了69. 41%,而断后伸长率与T6态相当或略低; Al-Mg-Si-Cu合金在轧制变形过程中会发生晶粒破碎,随着变形量的增大,合金中的位错密度增大并出现了位错缠结或者位错胞以及亚晶,在较低的变形量下,合金主要为β″相,而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合金基体中颗粒状β″相数量逐渐减少,板条状L相或者Q"相逐渐增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预变形论文参考文献

[1].叶凌英,孙泉,李红萍,刘胜胆,张新明.预变形对2050铝锂合金晶粒细化及超塑性的影响[J].材料工程.2019

[2].彭靖,韩永光,罗凤翔,刘志远.预变形和时效处理对Al-Mg-Si-Cu合金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9

[3].黄佳佳,杨良波,张云青,欧相麟,叶南飚.基于预变形的汽车碳罐盖板翘曲变形优化[J].工程塑料应用.2019

[4].许峰,胡可,罗凤翔.预变形与二次时效对Al-Mg-Si-Cu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2019

[5].涂坚,刘雷,丁石润,李建波,周志明.预变形程度和变形温度对CoCrFeMnNi高熵合金的变形机制及后续再结晶行为的影响[J].材料研究学报.2019

[6].汪凯,湛利华,杨有良,马子尧,李喜财.预变形2219铝合金应力松弛时效成形统一本构建模及回弹预测(英文)[J].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2019

[7].薛鹏,朱晓东,李伟.预变形和烘烤对超高强度冷轧钢板二次变形特性的影响[J].宝钢技术.2019

[8].于学勇,邹昱.预变形及时效对Ti-50.7at%Ni温控合金回复应力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19

[9].权传斌,钟长浩,沈大刚.基于Moldflow分析的模具预变形技术的研究及应用[J].日用电器.2019

[10].马娟,闫德胜,戎利建,李依依.冷轧预变形量对1460合金时效析出机制及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

论文知识图

球面扫描变换的步骤预留空间法计算模型预埋衬砌坡体加固工况坡体表面1~3测...透镜垫预紧状态径向变形Fig.4.20Rad...预紧状态透镜垫轴向变形Fig.6.3Axial...金属和陶瓷的m值与延伸率的预测对应关...

标签:;  ;  ;  ;  ;  ;  ;  

预变形论文_叶凌英,孙泉,李红萍,刘胜胆,张新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