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谱论文_LEI,Hengchi,GUO,Jiaxu,CHEN,Di,YANG,Jiefan

导读:本文包含了粒子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粒子,气溶胶,质子,对称性,动量,模型,浓度。

粒子谱论文文献综述

LEI,Hengchi,GUO,Jiaxu,CHEN,Di,YANG,Jiefan[1](2019)在《两种双参数微物理方案暖云粒子谱及雨滴源汇模拟对比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WRF模式中两种常用的雨滴双参数微物理方案,即Thompson方案和WDM6方案在华北地区‘7.20’暴雨中暖云粒子谱和雨滴源汇项的模拟差异,以及上述差异如何影响降水模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WDM6方案模拟的云滴数浓度比Thompson方案中给定的云滴数浓度概量小1-3个量级,云滴谱较宽。云雨自动转换过程和雪、霰融化过程的共同导致WDM6方案雨滴粒子数浓度较大,平均尺度较小。本文着眼于微物理方案间的暖云粒子谱模拟差异,是以往研究关注较少的领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微物理方案的模拟特征。(本文来源于《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期刊2019年06期)

张璐瑶,牛生杰,王天舒,王元,吕晶晶[2](2019)在《南京冬季晴天及雾-霾天气纳米气溶胶粒子谱日变化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017年12月南京气溶胶数浓度与气象参数资料,比较研究晴天及雾-霾天中10~1000nm纳米气溶胶粒子谱日变化规律及差异特征.结果表明,单峰谱型出现与污染加重有明显关系,分别出现在晴天午后、霾严重污染阶段和污染消散阶段、浓雾过程,峰值粒径分别为晴天(20~100nm)、霾天(27~144nm)和雾天(34~122nm).3种天气条件下,晴天较强的太阳辐射和较低的湿度适合小粒子生成,核模态占比在晴天最高;霾天气象场适合爱根态粒子大量稳定存在,爱根态占比在霾天最高;雾天大量气溶胶吸湿增长,导致积聚态占比在雾天最高.在霾天污染物累积阶段,大量积聚态粒子对核模态?爱根态粒子的碰并增长作用抑制核模态?爱根态粒子生成,核模态和爱根态粒子浓度变化率为-91.0%和-62.5%,而积聚态为89.7%.浓雾过程对爱根态粒子清除作用最明显.(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王指香[3](2019)在《开放环境下雾/霾天气溶胶粒子谱分布探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雾/霾天气频繁发生,对大气环境以及人体健康影响较大。雾/霾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来源于其颗粒物的物理、光学特性,因此,探测开放大气环境下的雾滴谱、气溶胶粒子谱分布以及其微物理参量特性是十分必要的。针对目前开放环境下雾/霾天粒子谱分布探测手段的不足,提出了利用宽光谱/多波长消光+小角度前向散射数据构建雾滴及霾粒子同时探测的新方法与思路。针对所提方法,对开放环境下雾/霾天粒子谱探测关键技术展开研究,主要包含两部分工作,一是探测系统关键参数的设计,二是数据仿真与验证。本文所提方法的探测系统中关键参数是探测角度及探测波长。根据米散射理论,研究了不同角度的散射相函数与多个类型粒子谱分布之间的灵敏度关系,初步确定了角度范围为0-1.1°;接着,根据不同角度的散射相函数与多个类型粒子谱的重迭面积选择了 1.1°为前向散射角度。同时,根据不同波长核函数反映的粒子半径大小,选择了反演粒子谱的最优波段,确定了采用7个消光系数和5个前向散射系数(5β+f7α)来进行粒子谱的反演。基于正则化算法,建立了适合本文的雾滴、霾粒子谱分布的反演算法。利用叁种类型气溶胶谱和雾滴谱对算法进行了验证,同时对微物理参量进行了反演。结果表明复折射率反演效果好,仅有少部分类型出现较小偏差;谱分布的最大反演误差可控制在40%,平均误差在12%。并对算法的抗噪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各通道引入误差在1%以内时,气溶胶谱各个误差均在30%以内;在对各通道引入误差在0.5%以内时,雾滴谱各个误差均在3 0%以内。另外,对不同天气实测的气溶胶谱分布进行了反演。最后,讨论了初始的复折射率对反演的影响,得出复折射率虚部对反演结果影响较大。最终得出本文提出的利用宽光谱/多波段消光+小角度前向散射数据结合改进的正则化算法可以在不改变大气环境的前提下,实现雾/霾天气发生时气溶胶粒子谱分布的高精度探测。(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王菲菲,李学彬,郑显明,张文忠,罗涛[4](2019)在《相对湿度和风速对海洋大气气溶胶粒子谱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004年8月~2016年12月期间海上测量的气溶胶数据,研究了海洋大气气溶胶粒子数浓度和粒子谱受气象条件影响的变化规律。气溶胶数据所得地点为广东茂名近海、太平洋以及印度洋海域。数据内容包含两个部分:(1)利用光学粒子计数器(OPC)测得的大气气溶胶的粒子数;(2)由自动气象站等设备测得的大气温度、相对湿度、气压、风速等气象参数。分析了不同气象条件下的粒子谱变化特征,即利用理论模型模拟了不同相对湿度和不同风速条件下粒子谱的变化规律,并将该理论模拟值与与实际测量值进行对比。其结果表明:使用r(RH)/r=(1-RH)~(-(1/3.9))模型来模拟相对湿度对粒子谱的影响比较符合实际,使用lgN=a×U+b模型来模拟风速对粒子谱的影响比较合理,这对于建立海洋大气气溶胶模式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9年S1期)

吕万里,孙亭亭[5](2018)在《Λ超核中单粒子谱的自旋及赝自旋对称性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原子核中单粒子谱的自旋和赝自旋对称性对核结构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相对论平均场理论,以132Sn,133ΛSn,及1342ΛSn为例,研究了Λ超核中单Λ谱和单中子谱的自旋和赝自旋对称性。研究发现,单Λ谱的自旋对称性保持得相当好,与实验观测一致;而其赝自旋对称性只是近似保持,与核子谱的情况类似。此外,还研究了Λ超子对中子谱的杂质效应,发现Λ超子使中子谱的自旋对称性变差,赝自旋对称性变好。(本文来源于《原子核物理评论》期刊2018年04期)

岳治国,梁谷[6](2018)在《陕西渭北一次降雹过程的粒子谱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冰雹的大小、浓度和末速度等特征参量对冰雹云及人工防雹研究至关重要。基于Parsivel激光降水粒子谱仪观测的2013年5月22日陕西渭北一次降雹过程的资料,结合雷达反射率回波和自动站分钟降水量,分析了降雹过程中的雨强、雨量、最大冰雹直径、数浓度、谱分布及冰雹末速度等物理量随时间的演变。结果表明:(1)计算了降雹过程的平均粒子谱分布,并使用M-P分布对雨滴和冰雹分段进行了拟合。直径0. 3~4. 75 mm的雨滴谱拟合相关系数为0. 95,直径5. 5~11 mm的冰雹谱拟合相关系数为0. 99;(2)冰雹数浓度占总降水粒子数浓度的0. 3%,而冰雹对总降水量的贡献为37%;(3)降雹过程中,雨滴和冰雹数浓度同时增加或减小,冰雹分钟数浓度最大为5 m~(-3),雨滴分钟数浓度最大为1 423 m~(-3)。(4)国内首次现场观测了冰雹的末速度,使用实测值拟合得到了平均冰雹末速度与冰雹直径的经验公式,经验公式计算的冰雹末速度平均相对误差为2. 8%。(本文来源于《高原气象》期刊2018年06期)

陈亚慧[7](2018)在《基于粒子谱提取高能碰撞中动力学冻结时刻的事例图样》一文中研究指出高能粒子-粒子、粒子-核、核-核碰撞是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相对论性重离子对撞机(RHIC)和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成功运行,开启了高能核-核碰撞研究的新时代,而高能核-核碰撞是目前实验上模拟研究宇宙演化的唯一途径。RHIC和LHC上的碰撞实验会形成极端高温高密的环境,因此不仅有丰富的多粒子产生过程,而且产生了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目前,在理论上,对高能碰撞过程的研究主要是使用唯象方法。通过分析末态粒子的各种性质来还原碰撞的原始过程,是高能核物理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就模型和方法本身而言,本文的工作主要是基于多源热模型和朗道(Landau)流体力学模型,并通过热与统计方法对碰撞过程进行分析。为了尽可能详细地了解整个反应系统的相互作用过程,在模型中应用了事例重构和再现的方法。通过这个方法,可以部分地得到反应系统在动力学冻结时刻的事例图样。一般地,不同类型的碰撞在不同能量下产生的不同粒子,可反映出不同的事例图样。为了重构和再现动力学冻结时刻的事例图样,至少需要研究粒子在横平面(垂直束流方向)和纵向(束流方向)两个方向的分布特性。粒子在横平面的分布特性可以用横动量进行描述,而粒子在纵向的分布特性则需要用快度或赝快度进行描述。有多种方法可以描述末态粒子的横动量谱,如标准分布(Standard)分布、Tsallis统计、厄兰(Erlang)分布、反向幂次律(Inverse power law),但对横动量谱的描述方法不仅限于以上几种。在这些方法中,有些是基于热与统计模型,如标准分布、Tsallis统计和厄兰分布;另外一些则是基于量子色动力学(QCD)运算,如反向幂次律。一般说来,低横动量区主要由热与统计模型所描述,而高横动量区则由QCD运算所描述。在大部分情况下,需要一个两组分的分布来描述整个横动量谱。在快度谱的描述中,可以选择一组分、两组分或叁组分的高斯(Gaussian)分布,或者其他的模型,如叁火球模型或具有Tsallis统计或玻尔兹曼-吉布斯(Boltzmann-Gibbs)统计的双火球模型。高斯型的快度分布主要来源于朗道流体力学模型和它的修正版本。描述快度谱的大部分模型,不能直接给出一个解析的方法,而是给出一种数值解的方法。在已知被研究粒子的横动量、快度或赝快度概率密度分布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蒙特卡罗(Monte Carlo)方法获取离散的横动量、快度或赝快度的值,进而得到需要的其他量,如速度、能量、速度分量、动量分量等的值,由此可构建粒子在叁维空间分布的散点图,即事例图样。就粒子谱分析和事例图样构建方面而言,本文完成的工作可以概括为叁方面。首先,在多源热模型的框架下,分析了 BRAHMS合作组在RHIC上测得的62.4和200 GeV金-金(Au-Au)在中心碰撞中产生的净重子(重子数减去反重子数)的横动量和快度谱。这个模型中的每个发射源用Tsallis统计来描述,我们从横动量谱中提取了表示反应系统有效温度的参数T和系统不平衡度的参数q,也从快度分布的描述中得到了表示快度移动的相关参数和代表各个发射源贡献率的参数k。在得到以上四类参数的基础上,使用蒙特卡罗方法提取了反应系统动力学冻结时刻,粒子在叁维空间分布的散点图,即事例图样。我们期望不同粒子在不同反应系统中会显示不同的事例图样。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得到相关粒子的事例图样并解释粒子的产生过程,这对我们更好地理解重离子对撞过程和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是很有帮助的。在粒子谱分析和事例图样构建方面,本文完成的第二方面工作是,分析了ALICE、LHCb、CMS和ATLAS合作组在LHC上测得的2.76和7 TeV质子-质子(p-p)和2.76 TeV铅-铅(Pb-Pb)碰撞中产生的Z玻色子、重夸克偶素(如粲夸克束缚态cc,代表粒子J/ψ、ψ(2S)和底夸克束缚态bb,代表粒子Y(1S)、Y(2S)和Y(3S))和带电粒子的横动量谱与(赝)快度谱,用混合模型进行了描述。在这个模型中,横动量谱用两组分的分布,如厄兰分布、Tsallis统计,加上反向幂次律来描述,而(赝)快度谱则采用一或多组分的朗道流体力学模型,如双高斯分布来描述。基于从横动量谱和(赝)快度谱提取的参数,我们使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研究了粒子在不同空间的分布特征。此外,分析了 LHC上ATLAS合作组测量的2.76 TeV能量下p-p和Pb-Pb碰撞中产生的带电粒子谱,比较了 p-p碰撞和不同中心度Pb-Pb碰撞所产生的带电粒子的横动量谱,不同赝快度区间的横动量谱,不同横动量范围内的赝快度谱,给出了相关参数的变化规律。还分析了相同条件下ALICE合作组测量的Pb-Pb在不同中心度下碰撞产生的带电粒子的椭圆流以及椭圆流对横动量分布的影响,同时给出了相同条件下π介子、K介子、正反质子的横动量谱和椭圆流随横动量变化的关系。在粒子谱分析和事例图样构建方面,本文完成的第叁方面工作是,分析比较了超级质子回旋加速器(SPS)上的束流能量扫描计划(Beam Energy Scan Program)中,NA61/SHINE和NA49合作组测得的不同能量、不同类型碰撞中π-介子的产生问题。用标准分布(玻尔兹曼分布)对入射束流动量分别在20、31、40、80和158 A GeV/c的非弹性p-p碰撞中,不同快度区间产生的π-介子的横动量谱进行了分析,提取了不同快度区间反应系统的有效温度,研究了参数的变化趋势。用双组分的流体力学模型对产生粒子的快度分布进行了描述,理论模型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在此基础上,提取了 p-p碰撞中产生的π-介子在叁维空间事例图样的精细结构,并与横质量谱和快度谱中提取的叁维空间事例图样的非精细结构进行了比较。用相同的方法,还分析了 p-p、铍-铍(Be-Be)、氩-钪(Ar-Sc)和Pb-Pb碰撞中产生的π-介子的横质量谱和快度谱,研究了各相关参数随入射能量和碰撞核半径的变化趋势,构建了π-介子在叁维空间的散点图,即事例图样。通过将模型结果与不同对撞机上各个合作组测量的横动量(横质量)和快度(赝快度)谱进行比较,发现在误差范围内两者基本符合。在模型中,使用不同的热与统计分布律对各个合作组的实验数据进行描述,证明了本文所用模型的合理性和灵活性。基于对横动量、横质量和快度、赝快度的描述,提取了不同碰撞中,在动力学冻结时刻,不同种类的粒子在不同空间的事例图样。一般情况下,散射粒子的事例图样与粒子种类和碰撞能量有关。在叁维速度空间,轻味粒子展示出一个粗糙的球体或沿束流方向的胖椭球,粒子主要分布在沿束流方向分量最大的区域;重味粒子则展示出一个粗糙的柱状体。轻、重味粒子的分布特性明显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不同粒子的产生阶段不同,和不同碰撞阶段粒子的产生机制不同。某些情况下各向异向流本身的值很大,但对粒子谱和事例图样的影响不明显。同时,在BES能区对粒子谱精细结构的研究发现,粒子谱的精细结构对事例图样和变量值的影响明显。因此,在构建事例图样的时候,可以忽略各向异向流的影响,但需要考虑粒子谱的精细结构。(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8-06-01)

杨丽文[8](2018)在《质子-质子高能碰撞下末态粒子谱不依赖于质心系能量的标度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末态粒子的横向动量谱是高能粒子碰撞中的重要观测量之一。为理解高能粒子碰撞中粒子产生的动力学,有必要对粒子横动量谱进行研究。而对粒子横动量谱标度行为进行研究是理解粒子产生机制的其中一种方法。近几年,质子-反质子(p(?))在质心系能量为0.63,1.8和1.96 TeV碰撞中带电强子横动量谱中存在不依赖于质心系能量的标度行为已被观测到。虽然在质子-质子碰撞末态粒子中带电π介子,K介子和质子占有主要份额,但是也有其它粒子产生。因为奇异夸克比上夸克和下夸克重,所以奇异粒子(Ks0Λ,(0)和φ)末态粒子中占有较小份额。ALICE(A Large Ion Collider,ALICE)和CMS(the Compact Muon Solenoid,CMS)合作组发表了质子-质子(pp)在不同质心系能量0.9,2.76和7TeV碰撞下带电π介子,K介子,质子和奇异粒子(Ks0,Λ,(?)和φ)横动量谱的实验数据。我们发现这七种粒子横动量谱以z=pT/k 为变量时会呈现出一种不依赖于质心系能量的标度行为。这里k是依赖于质心系能量的标度参数,它由品质因子的方法得到。由这种方法得到的标度参数不依赖于标度函数的形状。k随质心系能量增加而非线性增大,并可以参数化为k=αln(?)+β,其中(?)是质心系能量,α和β是自由参数,α表征k随ln(?)的增长率。在误差范围内,带电K介子,质子和奇异粒子(Ks0,Λ,(?)和φ)的增长率相当。带电π介子的增长率小于上述六种粒子的增长率。最后在弦重叠模型中,带电π介子,K介子,质子和奇异粒子(Ks0,Λ,(?)和φ)都是由弦重迭形成的团簇衰变而来且π介子,K介子,质子,奇异介子(Ks0和φ)和奇异重子(Λ和(?))来自不同的团簇。这七种粒子的横动量谱的标度行为可以用弦重迭模型定量解释。(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李力,姜有山,蔡凝昊,夏敏洁[9](2018)在《Parsivel降水粒子谱仪与观测站雨量计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取强降雨、一般降雨等几次天气过程,利用统计方法,对架设于南京的五个Parsivel降水粒子谱仪监测的资料和观测站雨量计雨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得到:雨滴谱仪的雨量数据在降雨过程中与雨量计相差较小。雨强在10~20mm·h~(-1)之间时,雨滴谱仪的雨量与雨量计相差最大;雨强为0~1mm·h~(-1)和大于20mm·h~(-1)(短时强降雨)、或直径大于2mm时,雨滴谱仪雨量总体上大于雨量计;雨强为1~20mm、或直径小于2mm时雨滴谱仪雨量总体上小于雨量计。(本文来源于《气象》期刊2018年03期)

贾星灿,马新成,毕凯,陈羿辰,田平[10](2018)在《北京冬季降水粒子谱及其下落速度的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深入探讨北京冬季云降水的微物理特征,提高雷达反演冬季固态降水的精度和冬季降水的预报水平,利用PARSIVEL(Particle Size and Velocity)降水粒子谱仪所观测的冬季降水粒子谱,结合地面显微镜粒子图像和云雷达数据,对比分析了北京海坨山地区冬季过冷雨滴、霰粒、雪花、混合态降水的粒子谱和下落速度特征,得到主要结论如下:(1)霰粒降水过程的云顶最高,整层的含水量最大,低层的退偏振比(LDR)最小,粒子更接近于球形;降雪过程的云顶最低,云中含水量最少,低层的退偏振比较大;混合态降水过程的雷达回波强度和高度特征介于两者之间,但低层的退偏振比最大;(2)在云中上升或下沉气流及湍流的影响下,过冷雨滴、霰粒和雪的下落速度均对称分布于各自理论下落末速度曲线的两侧。因此可根据粒子浓度相对于其直径和速度分布的中轴线位置,判断出该段降水过程中的主要粒子形态;(3)冬季雪花、霰粒和混合态降水粒子下落速度分布的散度较雨滴更大,其原因是由于冷云降水过程的粒子形态复杂,且固态粒子下落过程中更容易受破碎、聚并和凇附等微物理过程影响;(4)在4种降水类型中,雪的平均直径和离散度最大,雨滴最小;混合态降水粒子的总数浓度最大,雨滴的总数浓度最低,并且4种降水类型的粒子数浓度、平均直径和离散度均随降水强度的增大而增大。(本文来源于《气象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粒子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2017年12月南京气溶胶数浓度与气象参数资料,比较研究晴天及雾-霾天中10~1000nm纳米气溶胶粒子谱日变化规律及差异特征.结果表明,单峰谱型出现与污染加重有明显关系,分别出现在晴天午后、霾严重污染阶段和污染消散阶段、浓雾过程,峰值粒径分别为晴天(20~100nm)、霾天(27~144nm)和雾天(34~122nm).3种天气条件下,晴天较强的太阳辐射和较低的湿度适合小粒子生成,核模态占比在晴天最高;霾天气象场适合爱根态粒子大量稳定存在,爱根态占比在霾天最高;雾天大量气溶胶吸湿增长,导致积聚态占比在雾天最高.在霾天污染物累积阶段,大量积聚态粒子对核模态?爱根态粒子的碰并增长作用抑制核模态?爱根态粒子生成,核模态和爱根态粒子浓度变化率为-91.0%和-62.5%,而积聚态为89.7%.浓雾过程对爱根态粒子清除作用最明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粒子谱论文参考文献

[1].LEI,Hengchi,GUO,Jiaxu,CHEN,Di,YANG,Jiefan.两种双参数微物理方案暖云粒子谱及雨滴源汇模拟对比研究(英文)[J].AtmosphericandOceanicScienceLetters.2019

[2].张璐瑶,牛生杰,王天舒,王元,吕晶晶.南京冬季晴天及雾-霾天气纳米气溶胶粒子谱日变化比较[J].中国环境科学.2019

[3].王指香.开放环境下雾/霾天气溶胶粒子谱分布探测方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

[4].王菲菲,李学彬,郑显明,张文忠,罗涛.相对湿度和风速对海洋大气气溶胶粒子谱的影响[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9

[5].吕万里,孙亭亭.Λ超核中单粒子谱的自旋及赝自旋对称性研究(英文)[J].原子核物理评论.2018

[6].岳治国,梁谷.陕西渭北一次降雹过程的粒子谱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2018

[7].陈亚慧.基于粒子谱提取高能碰撞中动力学冻结时刻的事例图样[D].山西大学.2018

[8].杨丽文.质子-质子高能碰撞下末态粒子谱不依赖于质心系能量的标度行为[D].陕西师范大学.2018

[9].李力,姜有山,蔡凝昊,夏敏洁.Parsivel降水粒子谱仪与观测站雨量计的对比分析[J].气象.2018

[10].贾星灿,马新成,毕凯,陈羿辰,田平.北京冬季降水粒子谱及其下落速度的分布特征[J].气象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无限介质中散射γ射线谱计数结果星状共轭共聚物HCP-star-PEG45(a,b)...微米管管壁(a)和还原生成Ag纳米...平面波照射下,同心球粒子的微分消光...高斯波束照射下,偏心球粒子和同心球...平面波照射下,同心球粒子和偏心球粒...

标签:;  ;  ;  ;  ;  ;  ;  

粒子谱论文_LEI,Hengchi,GUO,Jiaxu,CHEN,Di,YANG,Jiefan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