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L Anywhere Studio:随时随地发送信息

SQL Anywhere Studio:随时随地发送信息

一、SQL Anywhere Studio:随处传送信息(论文文献综述)

方云飞[1](2021)在《地铁保护区自动化监测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内经济飞速发展、人口不断增长、机动车数量增加,路面交通愈加拥堵,为了缓解出行压力,城市轨道交通发挥至关重要作用。因此,地铁隧道施工在各大城市均有开展。以合肥市为例,截止2020年12月,合肥轨道交通已建成并运营1号线、2号线、3号线和5号线,里程为114.78公里,在建线路共有9段;至2030年,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总里程约为436.4公里。轨道交通里程增加使得地铁保护区监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地铁监测主要利用测量机器人进行自动化监测,这种模式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自动化监测工作往往涉及到多家单位,导致监测精度不一致、点位不统一,不利于后期管理,且点位标志安装缺乏前期规划,往往不能布设到结构体上,造成监测结果不能反映实际变形状况;另一方面,这种自动化监测多以静态观测为主,使用多台测量机器人进行区域联测,从而导致测量机器人数量多、监测成本高、监测难度大等问题。本文将摄影测量技术和自动化监测技术相结合,提出一种测量机器人动态自动化监测模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静态观测中存在的问题。测量机器人动态自动化监测涉及到点位标志设计、目标自动识别、远程操控等技术问题,本文针对测量机器人动态监测目标自动识别进行分析与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图像和目标识别技术,提出三种辅助测量机器人目标识别方法,分别为基于模板匹配的模式识别方法、基于图像处理的方法和基于机器视觉的目标跟踪方法;(2)分析并研究图像坐标系与测量机器人设备坐标系之间关系,完成两者之间的坐标转换,通过远程操控,提高测量机器人目标自动识别能力;(3)对测量机器人二次开发平台—Geo COM接口进行研究,采用RS232串口通讯技术和4G DTU模块相结合的网络通讯方式,基于SQL Server数据库完成数据存储与管理,研制出地铁保护区自动化监测系统,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金琛[2](2020)在《连续挤压生产线SCADA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连续挤压技术由于其具有材料利用率高、节省能源、工序少、生产效率高、组织性能均匀性好等优点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有的由组态软件开发出的监控系统的功能不够完备,同时价格比较高。因此尝试开发一个功能强大、界面美观的SCADA系统,并开发出一个基于Android手机的远程监控软件对生产线进行远程监控。本论文详细介绍了基于Visual Studio 2017开发平台,运用C#高级语言,采用GDI+绘图技术、TCP/IP通信协议、数据库管理等技术,通过研究西门子S7-1200型号PLC基于以太网的通信报文,运用套接字编程,实现工控机与PLC通信并实时读写数据;根据Modbus RTU通信协议实现与电能表通信并实时读取数据,开发出了连续挤压生产线SCADA系统。在该SCADA系统中,对现有的组态软件的故障报警模块进行了改进,利用表格来代替现有的指示灯显示,操作者可根据表格内故障处理的提示进行故障排查;对组态软件的实时曲线模块也进行了革新:将原有的一个坐标系变为三个坐标系,方便操作者对数据的分析;添加了现有的组态软件所没有的功能:PLC状态监控和清理数据库,方便操作者可以随时查看PLC状态,并可以节省查询历史数据的时间。基于Android Studio平台,运用Java高级语言,采用TCP/IP通信协议、流以及套接字编程技术开发出连续挤压生产线远程监控软件。进行了模块设计,并编写了相应的程序,可以流畅的完成远程数据监控和故障报警任务。最后,针对本文所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本系统的成功设计和实现对同类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罗琳[3](2020)在《文学翻译的互文性策略研究 ——三部译着的翻译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次翻译实践基于笔者已经出版的三部英译汉译着撰写而成,分别为《燃烧的主世界》、《神秘的宝箱》以及《斯特兰德庄园》。三部译着均为文学着作,情节跌宕起伏,文笔细腻文雅,是不可多得的上乘佳作。笔者作为这三部译着的独立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总结出了具有普适性的互文性文学翻译策略,故本翻译报告将以此三部译着为分析对象,以期深入阐明翻译心得和经验,为文学翻译提供有益的借鉴。《燃烧的主世界》(原名Overworld in Flames)是美国《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马克·谢弗顿(Mark Cheverton)2018年出版的童书,书中描绘了游戏骑士999及其同伴穿越进游戏《我的世界》(Minecraft),与潜在的敌人斗智斗勇,于熊熊火海中拯救整个主世界的热血故事,是向儿童展现勇气、团结与智慧的范本。《神秘的宝箱》(原名Hidden in the Chest)是美国着名童书作家温特·摩根(Winter Morgan)的畅销作品,书中讲述了史蒂夫一行人意外发掘了隐藏着黑暗秘密的宝箱,释放出邪恶魔力,让各地备受牵连,最终历尽千辛万苦,压制并消灭这些宝箱的历险故事,是国内少见的儿童猎奇题材。《斯特兰德庄园》(原名Tell Me You’re Mine)是英裔瑞典作家伊丽莎白·诺尔贝克(Elisabeth Noreb?ck)的畅销悬疑小说,该书围绕着一件一岁女婴失踪案展开,描绘了在女婴伊莎贝尔长大后,生母斯特拉和拐走她的养母克斯廷相遇、揭穿和纠缠之间的爱恨情仇,书中悬念迭起,疑雾重重,却也不乏温情叙述,实属一部悬疑佳作。在阅读分析原文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三部小说中的互文性表征比比皆是,故于翻译伊始,便选择了互文性作为本次翻译实践的指导理论。翻译工作完成后,笔者根据前人的智慧及自身的经验,总结出了适用于文学翻译的互文性模式、原则及策略。在本报告中,笔者首先简要描述翻译实践的基本情况、前期准备、翻译过程及后期校对;然后,剖析了三部译作中出现的互文性翻译表征;接着,对文学翻译、互文性与文学、互文性与文学翻译三者的文献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阐述笔者对文学翻译的互文性模式、原则的总结;基于该模式与原则,笔者结合四种普适于文学翻译、一种适用于儿童文学翻译的互文性翻译策略,对三部译作中具有互文性特征的翻译进行配对分析。本报告虽仍存在一定的局限,但力证了互文性策略对文学翻译的指导作用,有利于推动互文性与文学翻译的结合。经探究,笔者参照N.Fairclough(1992)对互文性的分类,将三部小说中的互文性表征列入明显互文性和篇际互文性两类。其中,明显互文性总结为反讽、否定、仿拟和预设;篇际互文性则立足于武建国(2010)的研究结论,依次分为融合型篇际互文性、镶嵌型篇际互文性、转换型篇际互文性和链接型篇际互文性。虽然文中的互文表征并非所有都能各得其所,但大部分都充分契合各大类别,进而推动笔者探索原文和译文、作者和译者四足鼎立的互文空间,衍射出文学翻译过程中基于互文性发生的“文学神韵”和“文学意象”的对等演变,并总结出重组、强化、模仿、增补和通俗化五种互文性翻译策略。准确贴切地还原文学着作中的互文性对译者提出了极高要求,除译者必备的专业素养外,有的放矢的互文翻译策略更能事半功倍地精进译文。本报告表明,互文性是能够科学有效地指导文学翻译的话语分析理论。笔者提出的文学翻译互文性原则有助于译者精准地挖掘出原文中的互文性表征,并通过重组、强化、模仿、增补、通俗化五种策略完善贴切地重现文学着作中的神韵和意象。笔者希望通过本报告可以合理地总结文学翻译中互文性表征的处理策略,并为其他译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发。

刘奕[4](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刘德铁[5](2019)在《基于STM32F103ZET6智能梯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智慧城市”这一概念的提出,楼宇智能梯控系统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中,它不但提高电梯的利用率和使用寿命,还能有效防止非业主人员随意乘坐电梯,保障业主的权益,为业主提供一个安全、舒适、高效的乘梯环境。但现有的智能梯控系统费用较高,一般只在高档小区上投入使用,很多普通小区的电梯还没安装智能梯控系统。随着“智能楼宇”的不断发展,智能梯控系统将会大量应用于我国许多小区的电梯上。本文基于STM32F103ZET6芯片进行智能梯控系统的设计,该系统具备低成本、高安全性、易扩展、性能稳定的特点,满足刷卡乘梯、消防联动、访客乘梯等功能。本系统主要分为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部分,硬件方面包括梯控控制器和RFID读卡器,其中梯控控制器包括STM32微处理器、电源模块、数码管模块、时钟模块、LED模块、CAN总线以及RS485通信模块等,RFID读卡器包括NXP射频读卡芯片、天线、继电器、拨码开关等模块,通过对以上模块元器件的电路设计和元器件选型,实现以STM32F103ZET6芯片为核心的智能梯控控制器与电梯、RFID读卡器、上位机以及外接对讲等设备之间的连接;软件设计以CMSIS软件架构和软件程序流程为基础进行梯控控制系统软件的设计,在系统初始化完成的基础上,进行CAN总线通信协议、RS485通信协议以及上位机软件等模块的设计。最后,基于NET Framework 4.0和Windows平台,使用Visual Studio 2010开发工具进行上位机软件的设计,实现上位机软件的管理功能。上述设计方案使用了ARM技术、RFID射频技术、CAN总线以及RS485通信方式,并结合已有的电梯方面的知识,完成了智能梯控系统的设计,最后对系统进行测试分析,在满足系统设计原则和要求的前提下,保证系统能够稳定运行,符合设计的功能要求。

张小东[6](2018)在《薰衣草精油质量可追溯体系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的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消费者越来越关注产品的品质情况,但是市场上产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各种假冒伪劣产品不断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让消费者对所购买产品的质量安全心存疑虑。构建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可为消费者提供准确而详尽的产品信息,保证产品来源的可靠性。薰衣草精油具有很好的药用效果,可以应用到多种产品的加工过程。薰衣草的品种、栽培方式和种植基地的道地性对薰衣草精油的质量和效果具有显着影响,为了提高薰衣草精油产品的可信度和企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有必要建立薰衣草精油产品的质量可溯源查询系统,消费者可以使用该系统进行信息查询,获取从薰衣草种植、提取加工、运输仓储和销售相关的信息,实现全程质量追踪和监管。本文系统在设计时,主要使用RFID技术、二维码技术、数据库技术和软件开发技术,构建了薰衣草精油质量溯源信息查询平台。通过RFID设备采集多个环节的信息,然后通过网络传输数据保存到服务器当中,当查询时,数据从服务器中获取。消费者可以通过电脑浏览溯源网站,输入产品溯源编码提取产品相关信息,获取有关薰衣草精油产品的相关技术指标参数,为消费者和生产企业提供明确的使用信息和指导。同时消费者也可以通过手机端获取薰衣草精油信息。

周云玲[7](2014)在《基于RFID技术的移动医护工作站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老百姓对医疗需求也日益提高,期望得到及时高效的医疗服务;而社会医疗资源是有限的。目前我国大型的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都已经进行的信息化改造,建立了各自的HIS系统,虽然也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水平,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病人身份快速准确的识别,医嘱执行过程实时跟踪,同时也无法避免大量的医疗事故的发生。目前,医护人员查房或护理时,必须往返于病床及各医护工作站来获取信息,临床工作需求将原有HIS延伸到病人床边的信息系统,移动式的病人床边信息系统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趋势。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依据医院内实际业务需求,深入针对医护人员查房工作现状、难点和关键点,提出能够避免医疗差错的移动式医护工作站解决方案。该方案是依托医院现有信息系统(HIS),应用无线网络技术、RFID相关技术,在移动手持设备WINCE操作系统上建立一个移动医护工作站。该系统采用三层软件结构,三层结构将用户界面、业务逻辑和数据库分离为三层,使得每层的功能明确,容易实现软件的模块化和组件化,大大增强系统灵活性和可维护性。首先,通过Visual Studio.Net 2008/VB/SQL Server2005技术实现了移动医护工作站信息处理模型和软件实现。其次,通过移动数据终端和RFID技术的应用,能够快速准确的识别病人身份;有效的解决医院现存在医护人员查房或护理等弊端。最后,通过Replication和Subscribet技术来实现远程数据的访问,详细介绍了同步的实施过程,包括服务器端配置的详细步骤和客户端的具体编程实现,从而实现远程HIS系统和移动医护工作站订阅数据的同步。本文通过RFID技术能够快速准确的识别病人身份;有效的解决医院现存在医护人员查房或护理等弊端;从而达到减少医疗差错,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的最终目标。最后论文对移动医疗信息系统做了展望,提出了基于RFID技术的医院信息系统必将在国内的各大医院内广泛推广,并作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主流方向。

周莉华[8](2014)在《基于ASP.NET的中小学网站群平台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教育部“校校通”的出台,相当部分中小学迫切希望借助互联网建立学校网站来宣传学校工作、展示学校形象,增强学校信息化建设。目前中小学网站建设水平相对落后于大学,没有充足的资金和技术实力,自行搭建的校园网和服务器比较粗糙,有些还是以静态网站为主,缺乏后台管理功能。随着网站信息量的加重,网站的建设、更新和维护成为网站建设者的一个严重的任务,需要创建新形式的网站——基于内容管理的网站群平台系统,解决信息冗余、信息共享、风格杂乱、管理不统一的问题。本论文基于无锡石塘湾小学网站群开发项目,介绍一个基于ASP.NET的中小学网站群平台系统地设计和实现,该系统包括平台建设和网站群平台管理系统,整个采用ASP.NET2.0(C#)技术和B/S系统模式。论文首先通过对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来进行需求分析,在此基础上确立网站群平台系统所需要的主体模块和功能,包括用户登录、权限管理、网站制作、文章发布、网站群的建设和管理以及第三方应用程序的集成应用等,然后对网站群平台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和实现,包括平台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和主要模块的设计与实现。基于本文所实现的网站群平台在无锡石塘湾小学的运行表明,该系统的实施提高了学校建设网站、管理信息、共享信息的效率,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张和美[9](2013)在《大理地税个人自助缴费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国家加大税收信息化的投入,税收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从1994年,金税工程一期的实施到今天的金税三期,税收信息化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渗透到税收工作的各个环节,成为税务工作的有力支撑和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前信息化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如综合征管软件虽然经过数次升级完善,但在功能设计上仍存在很多不足。特别是2004年地税开始征收社保费以来,每年有大量个人缴费户需要缴纳社会保险费,一到社保费的征收期,大量缴费户需来地税局大厅排队进行开票、缴款、登账,办理时间很长,地税局征收大厅的压力很大。为了解决此问题,大理市地税局于2009年在多元化电子申报系统的基础上,成功开发了“个人自助缴费系统”。此系统的成功应用,不仅降低了征费的成本,也提高了缴费效率。本文针对以上问题,使用VS2008开发工具,基于.NET技术,B/S体系结构,采用SQLServer2005数据库,设计并实现了“个人自助缴费系统”。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本文基于.NET三层架构和VS2008及微软SQLServer2005数据库设计实现了“个人自助缴费系统”,涵盖了基础信息维护、查询、养老保险费申报、医疗保险费申报、密码修改等功能。2、本文以软件工程理论为主线,系统的介绍了个人自助缴费系统的需求分析、总体设计、数据库设计、安全设计等过程,并针对开发工具、数据库设计等主要功能,实现了系统实例;3、该系统的推广使用,弥补了现有税收征管系统的不足,解决了缴费人多、面广、量大,缴税费冲突等问题,为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卫[10](2013)在《多出入口方形塔式智能立体车库监控系统研究开发》文中认为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汽车拥有量出现井喷式增长。但是,随之而来的“停车难”和“乱停车”问题造成了城市交通拥堵和生活秩序混乱。为了构建和谐社会、智慧城市、发展智能交通,智能化立体车库以其占地少、空间利用率高开始受到国内外城市的青睐。论文以垂直升降类的方形多出入口塔式智能立体车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方形多出入口塔式智能立体车库机械结构特点,分析了该类立体车库占地少、空间利用率高、存取车速度快的原因。研究了排队论模型理论,应用排队系统基本结构和多重休假式排队模型建立了多出入口方形塔式智能立体车库存取车排队模型,研究了方形塔式立体车库存取车策略。应用SQL SERVER数据库理论,结合方形塔式车库存取车策略,设计开发了该类型立体车库的车位管理数据库系统。应用欧姆龙PLC通讯技术、以太网通讯技术、串口通信技术、射频读卡技术,以Visual Studio2008为开发平台,C++语言为开发语言,研究开发了多出入口方形塔式智能立体车库监控系统。论文研究开发的多出入口方形塔式智能立体车库监控系统实现了车辆从入库到出库的人性化、可视化、自动化、存取车速度快,解决了存取车过程中的进库出库难问题,也避免了车主进入停车场后反复寻找空车位的烦恼。另外,该系统还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凡是出入口数目小于设定的最大出入口数目的方形塔式立体车库,都可以用该套监控系统进行管理。

二、SQL Anywhere Studio:随处传送信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QL Anywhere Studio:随处传送信息(论文提纲范文)

(1)地铁保护区自动化监测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测量机器人应用现状
        1.2.2 图像识别和目标识别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测量机器人及数据通讯
    2.1 TS30 测量机器人
    2.2 测量机器人的二次开发平台
        2.2.1 内置应用程序开发
        2.2.2 GSI串行接口
        2.2.3 GEOCOM接口
    2.3 数据通讯
        2.3.1 RS232 串口通讯
        2.3.2 4G DTU模块
        2.3.2.1 数据通讯过程
        2.3.2.2 模块连接
        2.3.3 SOCKET通讯原理
    2.4 极坐标法测量原理和分析
        2.4.1 极坐标法原理
        2.4.2 点位精度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测量标志图像识别
    3.1 图像识别与目标识别
    3.2 基于模板匹配的模式识别方法
        3.2.1 OPENCV
        3.2.2 模板匹配实现
        3.2.3 模板匹配算法
    3.3 基于图像处理的方法
        3.3.1 图像处理技术
        3.3.2 OPENCV图像处理函数
    3.4 基于机器视觉的目标跟踪方法
        3.4.1 OPENCV目标跟踪函数
        3.4.2 KCF跟踪模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测量机器人目标识别
    4.1 基于模板匹配的模式识别方法测试结果与分析
    4.2 基于图像处理的方法测试结果与分析
    4.3 基于机器视觉的目标跟踪方法测试结果与分析
    4.4 测量机器人目标识别实现
        4.4.1 像素坐标系与图像坐标系
        4.4.2 坐标系转换与角度计算
        4.4.3 实例计算
        4.4.4 远程控制代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地铁保护区自动化监测系统开发
    5.1 系统需求分析
    5.2 系统功能设计
    5.3 系统数据库设计
        5.3.1 SQL SERVER数据库
        5.3.2 数据库结构设计
    5.4 系统开发环境
    5.5 软件实现
        5.5.1 登录系统
        5.5.2 项目管理
        5.5.3 系统通讯
        5.5.4 开机设置
        5.5.5 设站点编辑和设站定向
        5.5.6 学习测量
        5.5.7 点组编辑和循环编辑
        5.5.8 错误信息和数据查询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2)连续挤压生产线SCADA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连续挤压技术概述
        1.1.1 连续挤压技术原理简介
        1.1.2 连续挤压生产线简介
    1.2 SCADA系统发展概况
    1.3 远程监控系统发展概况
    1.4 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及内容
        1.4.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4.2 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编程语言及主要技术
    2.1 C#语言及其主要技术
        2.1.1C#简介
        2.1.2 计时器的应用
        2.1.3 GDI+技术
        2.1.4 网络编程
        2.1.5 PLC通信简介
        2.1.6 数据库的简介及配置
        2.1.7 电能表通信简介
    2.2 Java语言及其主要技术
        2.2.1 Java简介
        2.2.2 网络编程
        2.2.3 PLC通信
    本章小结
第三章基于C#的连续挤压生产线SCADA系统的设计
    3.1 连续挤压生产线SCADA系统的需求分析
    3.2 系统与PLC通信
    3.3 系统与电能表通信
    3.4 对连续挤压生产线SCADA系统的设计
        3.4.1 切换菜单
        3.4.2 首页界面
        3.4.3 参数设定界面
        3.4.4 状态显示界面
        3.4.5 实时曲线界面
        3.4.6 历史曲线界面
        3.4.7 故障报警界面
        3.4.8 数据报表界面
        3.4.9 PLC监控界面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Java的连续挤压生产线远程监控软件的设计
    4.1 连续挤压生产线手机远程监控软件的需求分析
    4.2 对连续挤压生产线手机远程监控软件的设计
        4.2.1 状态显示界面
        4.2.2 故障报警界面
    4.3 软件打包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文学翻译的互文性策略研究 ——三部译着的翻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One An Overview of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1.1 Introduction
    1.2 Introduction to the source texts
        1.2.1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s
        1.2.2 Introduction to the contents
    1.3 Purposes of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1.4 Structure of the translation report
Chapter Two Preparations for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2.1 Introduction
    2.2 Translation tools selected
    2.3 Translation theories and strategies adopted
    2.4 Translation plans established
    2.5 Summary
Chapter Three Description of the Translation Processes
    3.1 Introduction
    3.2 Comprehending the source texts
    3.3 Organizing the language of the target texts
    3.4 Proofreading the target texts
    3.5 Summary
Chapter Four Intertextuality in the Translation of Three Books
    4.1 Introduction
    4.2 Notes on intertextuality
    4.3 Manifest intertextuality
        4.3.1 Irony
        4.3.2 Negation
        4.3.3 Parody
        4.3.4 Presupposition
    4.4 Interdiscursivity
        4.4.1 Blended interdiscursivity
        4.4.2 Embedded interdiscursivity
        4.4.3 Switched interdiscursivity
        4.4.4 Chained interdiscursivity
    4.5 Summary
Chapter Five The Intertextual Model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5.1 Introduction
    5.2 Previous studies of intertextuality-involved literary translation
        5.2.1 Previous studies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5.2.2 Intertextuality in literature
        5.2.3 Intertextuality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5.3 The intertextual model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5.4 The intertextual principles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5.5 Summary
Chapter Six The Intertextuality-Involve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dopted in the Translation of Three Books
    6.1 Introduction
    6.2 Realignment
    6.3 Enhancement
    6.4 Imitation
    6.5 Supplementation
    6.6 Popularization
    6.7 Summary
Chapter Seven Conclusion
    7.1 Translation experiences
    7.2 Limitations
    7.3 Suggestions
References
Appendixes Source Texts and Target Texts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Acknowledgements
附件

(4)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2.1 Msssive MIMO技术
    2.2 极简载波技术
    2.3 超密集组网
    2.4 MEC技术
3 总结

(5)基于STM32F103ZET6智能梯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智能梯控系统总体方案的设计
    2.1 智能梯控系统的设计原则及要求
        2.1.1 设计原则
        2.1.2 设计要求
    2.2 智能梯控系统的设计目标
    2.3 智能梯控系统相关名词定义
    2.4 智能梯控系统概述
        2.4.1 与电梯系统的CAN总线通信模块
        2.4.2 与读卡器或对讲设备的RS485 通信模块
        2.4.3 与上位机管理软件的LAN通信模块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智能梯控系统的硬件设计
    3.1 梯控控制器的硬件设计
        3.1.1 STM32 微处理器模块
        3.1.2 CAN总线通信模块
        3.1.3 RS485 通信模块
        3.1.4 LAN网络通信模块
        3.1.5 FLASH存储模块
        3.1.6 RTC时钟模块
        3.1.7 电源电路模块
        3.1.8 数码管模块
        3.1.9 LED灯模块
        3.1.10 程序下载模块
    3.2 按钮式读卡器模块设计
        3.2.1 按钮式读卡器模块设计介绍
        3.2.2 按钮式读卡器结构分析
        3.2.3 按钮式读卡器结构设计
        3.2.4 按钮式读卡器硬件设计
        3.2.5 天线的匹配方法和步骤
        3.2.6 按钮式读卡器匹配电路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智能梯控系统的软件设计
    4.1 Keil4.0及CMSIS架构介绍
        4.1.1 KeilμVision4 软件简介
        4.1.2 CMSIS架构简介
    4.2 梯控控制器的软件设计
        4.2.1 系统初始化
        4.2.2 CAN通信协议设计
        4.2.3 RS485 通信协议设计
        4.2.4 LAN通信模块设计
        4.2.5 消防模块设计
    4.3 按钮式读卡器模块的软件设计
        4.3.1 读卡器程序流程
        4.3.2 寻卡操作
        4.3.3 防碰撞操作
        4.3.4 卡号读取
    4.4 上位机管理软件设计
        4.4.1 Microsoft SQL Server2008R2 数据库设计
        4.4.2 上位机软件功能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智能梯控系统的实现与测试
    5.1 智能梯控系统硬件测试
    5.2 智能梯控系统软件测试
    5.3 智能梯控系统整体调试
        5.3.1 与电梯通信试验
        5.3.2 与按钮式读卡器通信试验
        5.3.3 与外接对讲设备通信试验
        5.3.4 消防状态退出梯控功能试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智能梯控系统电路图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薰衣草精油质量可追溯体系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可溯源体系的研究情况
        1.2.1 国外的可溯源体系发展情况
        1.2.2 国内可溯源体系发展情况
    1.3 国内外芳香产业发展状况
        1.3.1 国外芳香产业发展状况
        1.3.2 国内芳香产业发展状况
    1.4 本文研究内容以及研究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路线
    1.5 本文的组织结构安排
    1.6 本章小结
2 溯源系统的相关技术介绍和需求分析
    2.1 相关技术介绍
        2.1.1 RFID技术
        2.1.1.1 RFID技术发展历史
        2.1.1.2 RFID的组成结构
        2.1.1.3 RFID的工作原理
        2.1.2 二维码技术
        2.1.2.1 二维码定义
        2.1.2.2 二维码发展及现状
        2.1.3 传感器技术
        2.1.4 数据库技术
        2.1.5 开发语言及技术
        2.1.5.1 ASP.NET开发平台
        2.1.5.2 B/S体系架构
        2.1.5.3 Cordova技术
    2.2 溯源系统设计的目标与原则
    2.3 需求分析
        2.3.1 芳香产业的行业发展需求
        2.3.2 销售企业的需求
        2.3.3 消费者需求
        2.3.4 监管单位的需求
    2.4 本章小结
3 薰衣草精油质量查询系统设计
    3.1 系统的开发环境及开发工具
    3.2 可溯源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3.2.1 可溯源系统总体功能设计
        3.2.2 薰衣草精油质量可溯源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3.3 可溯源系统的详细环节设计
        3.3.1 用户信息管理环节
        3.3.2 种植信息管理环节
        3.3.3 精油提取信息管理环节
        3.3.4 运输仓储信息管理环节
        3.3.5 销售信息管理环节
        3.3.6 消费者查询环节
    3.4 系统数据库的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薰衣草精油产品质量溯源查询系统的测试及实现
    4.1 溯源查询系统的主界面
    4.2 溯源信息的管理
        4.2.1 用户信息的管理
        4.2.2 种植信息的管理
        4.2.3 薰衣草精油加工提取信息的管理
        4.2.4 运输信息的管理
        4.2.5 薰衣草精油质量溯源查询信息的管理
    4.3 溯源信息的查询获取
    4.4 手机端溯源查询
        4.4.1 手机二维码查询
        4.4.2 手机APP查询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7)基于RFID技术的移动医护工作站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移动医疗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1.4 本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
    2.1 无线网络技术相关概念
        2.1.1 无线网络定义
        2.1.2 无线网络优势
        2.1.3 无线网络的意义
    2.2 RFID技术相关概念
        2.2.1 RFID技术定义
        2.2.2 RFID技术的典型应用
        2.2.3 RFID技术在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
    2.3 移动医护工作站相关概念
        2.3.1 移动医疗系统
        2.3.2 医护工作站定义
        2.3.3 移动医护工作站的解决方案
    2.4 系统开发相关技术概述
        2.4.1 嵌入式系统概述
        2.4.2 移动计算和PDA技术概述
        2.4.3 数据库技术概述
        2.4.4 Visual Studio 2008概述
        2.4.5 VB语言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移动医护工作站需求分析
    3.1 系统建设目标
    3.2 系统需求分析
        3.2.1 用户需求
        3.2.2 功能需求分析
    3.3 系统非功能需求
        3.3.1 硬件性能需求
        3.3.2 运行性能需求
        3.3.3 安全需求
        3.3.4 系统接.需求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RFID技术的移动医护工作站总体设计
    4.1 系统设计目标及原则
    4.2 移动医护工作站总体设计
    4.3 硬件设备
        4.3.1 PDA智能设备
        4.3.2 病人电子腕带
        4.3.3 智能标签打印机
        4.3.4 RFID阅读器
        4.3.5 无线访问接人点(AP)
    4.4 系统功能设计
        4.4.1 系统总体功能结构
        4.4.2 床位管理模块
        4.4.3 医嘱管理模块
        4.4.4 单据管理
        4.4.5 护理管理
        4.4.6 系统管理模块
        4.4.7 关键算法设计
    4.5 系统数据库设计
        4.5.1 概念数据模型设计
        4.5.2 数据库物理设计
    4.6 系统接.设计
        4.6.1 用户接
        4.6.2 其他接
    4.7 出错处理设计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移动医护工作站实现
    5.1 开发环境搭建
    5.2 电子标签的发行
    5.3 主要功能实现
        5.3.1 系统登陆模块
        5.3.2 床位管理模块
        5.3.3 医嘱管理模块
        5.3.4 单据管理模块
        5.3.5 护理管理模块
    5.4 远程同步Replication实现
        5.4.1 配置SQL MobiIe Server TooIs
        5.4.2 发布数据(PubIisher)配置
        5.4.3 订阅数据实现同步(Subscribet)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移动医护工作站系统测试
    6.1 系统测试环境
    6.2 系统功能测试
        6.2.1 床位管理功能测试
        6.2.2 医嘱管理功能测试
        6.2.3 单据管理功能测试
        6.2.4 护理管理功能测试
        6.2.5 总体功能测试结果
    6.3 系统性能测试
        6.3.1 业务抽取
        6.3.2 测试过程及结果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基于ASP.NET的中小学网站群平台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内容管理系统简介
    1.3 网站群的现状及特点
    1.4 面向内容的网站群平台的主要优势
    1.5 本人参与任务
    1.6 论文设计组织的结构
第二章 网站建设相关开发环境与技术
    2.1 开发环境
        2.1.1 IIS 互联网信息服务
        2.1.2 .NET 框架
        2.1.3 Visual Studio.NET 2005
    2.2 开发技术
        2.2.1 ASP.NET 概述
        2.2.2 C#语言
        2.2.3 Html 语言
        2.2.4 JavaScript 脚本语言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与架构设计
    3.1 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3.2 系统的必要性分析
    3.3 用户群需求分析
    3.4 系统功能需求
    3.5 系统主体架构
    3.6 系统性能要求
第四章 数据库设计
    4.1 SQLServer 2005 简介
    4.2 需求分析
    4.3 系统概念 E-R 模型设计
    4.4 数据库表逻辑结构设计
    4.5 物理结构实现
    4.6 ADO.NET 数据库访问技术
第五章 系统主要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5.1 B/S 模式
    5.2 用户登陆页面
        5.2.1 ASP.NET 控件
        5.2.2 用户控件
    5.3 平台管理
    5.4 门户网站制作
        5.4.1 网站规划制作
        5.4.2 频道页面框架制作
        5.4.3 内容发布权限
    5.5 门户网站内容发布
    5.6 网站群管理
    5.7 第三方应用程序
    5.8 外观设计
    5.9 系统测试与分析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缩略词说明
附录2 图表清单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论文和课题
致谢

(9)大理地税个人自助缴费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建设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相关技术背景
    2.1 Microsoft .NET Framework框架
        2.1.1 .NET Framework简介
        2.1.2 .NET开发平台
    2.2 Visual Studio 2008
        2.2.1 Visual Studio 2008简介
        2.2.2 Visual Studio 2008新特性
    2.3 SQl server2005数据库
        2.3.1 SQL Server简介
        2.3.2 SQL Server数据库特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3.1 业务需求描述
    3.2 系统的框架需求分析
    3.3 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3.3.1 前台个人自助缴费模块的需求分析
        3.3.2 后台管理模块的需求分析
    3.4 系统的非功能需求分析
        3.4.1 易用性
        3.4.2 可靠性
        3.4.3 安全性
        3.4.4 可扩展性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设计
    4.1 系统的框架设计
        4.1.1 软件架构设计
        4.1.2 网络拓扑结构
    4.2 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4.2.1 前台个人自助缴费模块的设计
        4.2.2 后台管理的设计
    4.3 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4.4 系统的安全设计
        4.4.1 物理安全
        4.4.2 网络安全
        4.4.3 操作系统安全
        4.4.4 应用系统安全
        4.4.5 数据库安全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实现
    5.1 系统实现环境
    5.2 系统的界面设计
        5.2.1 前台个人自助缴费模块界面
        5.2.2 后台管理功能的界面
    5.3 系统的部分功能实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
    6.1 系统的测试环境
    6.2 系统的测试目标
        6.2.1 功能测试目标
        6.2.2 性能测试目标
    6.3 系统的功能测试
        6.3.1 测试用例设计
        6.3.2 测试分析
    6.4 系统的性能测试
        6.4.1 登录场景设计
        6.4.2 自助缴费环节场景设计
        6.4.3 性能测试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总结
    7.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多出入口方形塔式智能立体车库监控系统研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立体车库技术及特点
    1.3 课题来源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多出入口方形塔式车库物理结构及排队优化设计
    2.1 多出入口方形塔式车库结构介绍
        2.1.1 方形塔式车库机械结构
        2.1.2 主要元件性能参数校核
    2.2 排队论
        2.2.1 排队论的基本概念
        2.2.2 排队系统的基本结构
        2.2.3 多重休假式 M/D/1 排队模型
    2.3 方形塔式车库排队模型研究
        2.3.1 车库排队模型分析
        2.3.2 平均存取车时间分析
        2.3.3 方形塔式车库排队模型性能指标
    2.4 车库调度策略优化及实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方形塔式车库监控系统
    3.1 监控系统概述
        3.1.1 监控系统总架构
        3.1.2 上位机与 PLC 之间的协作
    3.2 组成模块
        3.2.1 存取车模块
        3.2.2 数据库模块
        3.2.3 监控界面模块
        3.2.4 其他模块
    3.3 存车过程
    3.4 取车过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方形塔式车库各部分通信设置和程序设计
    4.1 监控系统程序开发工具
    4.2 数据库通信设计
        4.2.1 ADO 连接方法的实现
        4.2.2 数据库的安全性设计
    4.3 上位机与 OMRON PLC 通信
        4.3.1 FINS 通信协议
        4.3.2 上位机与 OMRON PLC FINS 以太网通信协议的实现
        4.3.3 上位机与 OMRON PLC 的通信内容
    4.4 上位机与读卡器通信
        4.4.1 IC 卡读卡器简介
        4.4.2 新卡注册
        4.4.3 上位机与读卡器通信连接
    4.5 上位机与 LED 及音频功放通信
        4.5.1 上位机与 LED 通信
        4.5.2 上位机与音频功放通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监控系统的应用示例
    5.1 现场硬件连接及安装
    5.2 监控系统的调试
    5.3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附件

四、SQL Anywhere Studio:随处传送信息(论文参考文献)

  • [1]地铁保护区自动化监测系统研究[D]. 方云飞. 合肥工业大学, 2021(02)
  • [2]连续挤压生产线SCADA系统设计[D]. 金琛. 大连交通大学, 2020(06)
  • [3]文学翻译的互文性策略研究 ——三部译着的翻译报告[D]. 罗琳.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4]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5]基于STM32F103ZET6智能梯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刘德铁.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6)
  • [6]薰衣草精油质量可追溯体系设计与应用研究[D]. 张小东. 中国计量大学, 2018(01)
  • [7]基于RFID技术的移动医护工作站设计与实现[D]. 周云玲. 电子科技大学, 2014(03)
  • [8]基于ASP.NET的中小学网站群平台设计与实现[D]. 周莉华. 南京邮电大学, 2014(05)
  • [9]大理地税个人自助缴费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张和美. 厦门大学, 2013(05)
  • [10]多出入口方形塔式智能立体车库监控系统研究开发[D]. 李卫. 华南理工大学, 2013(S2)

标签:;  ;  ;  ;  ;  

SQL Anywhere Studio:随时随地发送信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