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变质论文_石磊,周喜文,郑常青,董云峰,周枭

导读:本文包含了变形变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秦岭,红河,龙山,片麻岩,稀土元素,敦煌,穹隆。

变形变质论文文献综述

石磊,周喜文,郑常青,董云峰,周枭[1](2019)在《浙西南遂昌—大柘地区八都岩群印支期变质变形序列》一文中研究指出浙西南遂昌—大柘地区八都岩群在印支期变质事件影响下发生变质变形,通过详细野外调查和岩相学研究,可将其划分为3期变质变形序列:S1变形期,NW向片麻理记录的残留紧闭褶皱,共生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变斑晶及其内部定向分布的包裹体矿物,石榴子石+黑云母+石英(泥质)和石榴子石+角闪石+斜长石+石英(长英质);S2变形期,区域性宽缓褶皱及NE向缓倾透入性片麻理,共生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变斑晶及定向分布的基质矿物,矽线石+石榴子石+黑云母+石英+斜长石±钾长石(泥质)和石榴子石+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石英(长英质);S3变形期,NE向陡倾透入性片麻理及韧脆性断裂大部分被花岗斑岩脉填充,共生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变斑晶及其周围退变矿物,石榴子石+矽线石+堇青石+斜长石+黑云母+石英±钾长石(泥质)和角闪石+斜长石+黑云母+钛铁矿(长英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八都岩群印支期变质事件峰期变质程度达到麻粒岩相,显示顺时针近等温降压(ITD)型的p-T演化轨迹,S_1—S_3变质变形反映出从俯冲碰撞到快速折返冷却的演化过程,伴随S3同期侵位的花岗斑岩锆石U-Pb定年结果,将该演化过程完成时间约束在229.7 Ma,可能是浙西南地区对印支期古特提斯洋域内印支华南华北板块之间俯冲碰撞过程的响应。(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王浩博,曹淑云,李俊瑜,程雪梅,吕美霞[2](2019)在《滇西哀牢山深变质杂岩新生代多期变质、剪切变形及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造山带内大型走滑断层带的运动、变形及变质事件的精细厘定,对研究造山带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沿着红河-哀牢山走滑断裂带出露大量深变质杂岩体,这些深变质杂岩保存了极其丰富的变形-变质以及热-构造演化信息。本文重点以红河-哀牢山走滑断层带中的变基性岩和变泥质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详细的宏观和显微构造、岩相矿物组合、变形温压条件及年代学的综合分析。所有的结果表明哀牢山深变质杂岩经历了至少叁个阶段的变质以及依次的变形,即早期进变质阶段(M1)、峰期麻粒岩相变质阶段(M2)(T=780~840℃,P=~0. 95GPa)以及峰后近等温减压阶段(M3),具有明显的顺时针PT演化轨迹。获得片麻岩中的锆石边的变质或熔融年龄为35. 2±0. 9Ma~33. 9±0. 8Ma。同时结合EBSD变形矿物晶格优选定向分析,可以确定峰后近等温减压阶段(M3)与区域左行剪切变形阶段相一致。(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李焕同,陈飞,邹晓艳,左晓峰,莫佳峰[3](2019)在《湖南新化天龙山岩体侵位对煤系变形变质的构造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煤对应力、应变和温度十分敏感,在多期次、多层次的构造-热运动下必然会留下各种应力作用(静压力和构造应力)痕迹。采用工业分析、元素分析、XRD,SEM及ICP-MS等方法,探讨了新化中生代天龙山岩体侵位对煤系变形变质、煤结构变化的构造效应以及元素迁移富集的应力-应变环境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天龙山岩体侵位引起的岩浆热及构造应力作用,促进煤化程度升高逐渐转变为隐晶质石墨,煤及围岩出现大量热变质矿物;岩体侵位施加放射状挤压应力集中带,节理与岩组主压应力轴方位与岩体边界近于垂直,靠近岩体构造变形增强;构造应力与岩浆热变质迭加作用对煤的大分子结构影响显着,d_(002)值、L_a/L_c分别随变质程度降低及远离岩体而减小。岩体附近煤层受岩浆热作用显着,岩浆侵位的构造效应(机械能、热能及化学能)造成煤岩结构破坏、变质程度升高以及元素富集、迁移,煤中REE含量增加;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配模式曲线特征可划分为3种类型,其中A型与C_1型靠近岩体迭加了岩浆热变质作用,与泥盆纪灰岩及硅化灰岩稀土元素分配模式曲线相似,岩浆热液使围岩矿化,但局限于蚀变带。岩浆热变质作用驱使稀土元素向富轻稀土方向演化,构造应力驱使稀土元素向着富重稀土的方向演化,导致ΣL/ΣH比值偏低。(本文来源于《煤炭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陈飞[4](2019)在《湖南天龙山岩体侵位对寒婆坳煤系变形变质的综合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煤对应力、应变和温度十分敏感,在多期次、多层次的构造-热运动下必然会留下各种应力作用(静压力和构造应力)痕迹。印支期、燕山期以来的多期次、多层次的构造运动,对湘中煤系变形变质和赋存状态显着影响,聚煤盆地遭受强烈破坏,煤系变质程度显着增大,煤系赋存状态复杂化,具有显着的时空差异性。故揭示煤系变形变质与构造环境关系,对于认识湘中煤系构造变形复杂性、煤炭资源科学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煤田地质学和煤岩学、构造地质学和构造岩石学、地球化学等基础理论和方法,采用煤质分析、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分析(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元素分析(XRF、ICP-MS)等实验测试手段,分析煤变质特征、宏观微观变形特征、有机质演化特征、煤中矿物物相和地球化学特征等结果,探讨了湖南中生代天龙山岩体侵位对寒婆坳矿区煤系变形变质、煤结构变化的构造效应以及元素迁移富集的应力-应变环境响应。主要结论如下:(1)天龙山岩体侵位挤压的局部应力场及迭加岩浆热作用,促进煤化程度升高逐渐转变为隐晶质石墨;岩体侵位施加放射状挤压应力集中带,节理与岩组主压应力轴方位与岩体边界近于垂直,脆性-脆韧性变形煤属浅层低温高压构造环境。(2)不同构造变形煤在扫描显微镜下有不同的显微结构构造、破碎程度、碎块形态和揉皱等变形特征,岩浆热变质作用影响下,显示镶嵌结构、气孔等特征。(3)构造应力与岩浆热变质迭加作用对煤的大分子结构影响显着,靠近岩体煤大分子结构趋向均一化、有序化,碳原子面网间距(d002)减小,基本结构单元(BSU)的延展度(La)和堆砌度(Lc)增大、促使BSU向稚理化发展,La/Lc随变质程度降低及远离岩体而减小;随着靠近岩体,氢富集度、氧富集度和IV类氢原子丰度减少,缩合程度和I类氢原子丰度比例增大,说明迭加岩浆热作用使侧链和官能团热解脱落加剧,芳香度增加。显示高煤级煤在火成岩侵入过程中石墨化程度明显增加,揭示岩体侵位对煤结构的演化具有超前效应。(4)与上地壳及世界煤相比寒坡坳向斜煤中相对富集As,Be,Co,Cr,Cs,Cu,Li,Ni,Pb,Sc,Sb,Th,V,Y和REE;微量元素随距离岩体远近呈分异规律,可划为富集型、稳定型与散失型,与岩浆热液作用及构造应力作用密切相关;稀土元素总量均值为63.65×10-6,岩浆侵位并未改变稀土元素整体分布特征,其含量随靠近岩体而增加,向富轻稀土方向演化;煤中稀土元素总量与灰分产率正相关,与煤变质程度相关性不大;据稀土元素分配模式及聚类特征归纳为3种类型,与前寒武纪板岩有相似的分配曲线,显示继承性物源;岩浆侵位导致稀土元素富集、迁移有限(局限于围岩蚀变带)。(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党奔[5](2019)在《辽宁红透山块状硫化物矿床变质变形和元素再活化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辽宁红透山块状硫化物(VMS)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是已知的中国最大的太古代块状硫化物矿床。该矿床的主要矿体和围岩经历了高级角闪岩相的变质变形作用和后期热液迭加改造,在主矿体内部及矿体与围岩接触部位常发育强烈的韧性变形带。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鉴定,将矿体及与之伴生韧性变形分带进行了划分,并分别以下列四类矿石为代表。1)块状矿石是红透山矿床的主体,矿石呈层状构造和块状构造,等粒状和变晶结构,硫化物组合与比例与矿床的总体组成相当。2)粗晶状矿石产于中粒块状矿石与矿石糜棱岩之间,矿石呈透镜状和块状构造,巨斑状和填隙结构,矿石矿物主要由巨粒黄铁矿和磁黄铁矿变斑晶组成,其它硫化物(黄铜矿、闪锌矿)填隙于变斑晶之间或晶体裂隙之中,含量极低;3)糜棱岩化硫化物矿石又称矿石糜棱岩,产于粗粒块状硫化物矿石与片理化围岩过渡带矿体内部韧性剪切之中,矿石呈透镜状和揉皱状构造,细粒化和重结晶结构,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和闪锌矿,黄铁矿和磁黄铁矿含量较低;4)富铜硫化物矿,主要产于矿石糜棱岩附近的围岩片理或块状矿石裂隙中,矿石呈脉状和板条状,交代残留和乳滴结构,矿石矿物为长条状和拔丝状黄铜矿和部分闪锌矿,变形显着,局部黄铜矿可超过90%,又被称之为“铜条”。硫化物的主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表明了硫化物在后期的变质变形中经历了以流体交代再沉淀为主要机制的化学再活化过程。硫化物中尤以闪锌矿主微量元素(Fe、Zn、Pb、Ag、Hg、In)含量的变化最为显着,在一定程度上指示了应力、温度、硫逸度以及流体的迁移演化等综合作用对矿床后期再活化作用的影响。闪锌矿中微量元素在后期变质再活化过程中表现出的强烈活动性,对后期变质再活化过程中成矿流体的地球化学条件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可作为研究硫化物矿床后期变质变形过程的重要指标。微区原位硫同位素分析表明变质流体可能主要来源于矿体内部和围岩中的变质水,在变质再活化过程的晚期,因流体迁移距离较远,伴随着外来流体的混入。本文首次采用了微钻微区原位取样并结合溶液法铁同位素分析测试手段,对不同类型矿石中的不同硫化物铁同位素进行了标定。结果表明在后期变质再活化的不同阶段,同类型矿石中多数硫化物之间发生了明显的铁同位素分馏,但不同类型矿石中黄铁矿、黄铜矿和磁黄铁矿之间的分馏值相差不大,可能达到了平衡分馏;闪锌矿与其它硫化物之间铁同位素分馏值变化较大,可能与后期变质再活化过程中成矿流体的物理化学条件变化有关。(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5-28)

胡瑞泽[6](2019)在《基于塑性变形机制的H13钢切削变质层显微组织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AISI H13钢具有很高的硬度和良好的红硬性,被广泛应用于热挤压模、热锻模等。在服役过程中模具经受高温、高压、热冲击等极端服役条件,所以在模具加工过程中要求其具有较好的几何完整性和物理完整性。H13钢硬态切削过程中产生的热力耦合作用会使切削表面显微组织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模具钢的加工质量。切削表面显微组织对工件的疲劳强度、耐磨性、韧性等性能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从显微组织角度研究工件的服役性能与加工条件之间的关系意义重大。但是目前对淬硬钢切削表面显微组织演变模型以及其与宏观力学性能的关系的研究还比较欠缺。本文以H13钢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硬态切削正交实验,建立了变质层厚度关于切削参数的预测模型;建立了硬态切削二维有限元仿真模型,获得了切削过程中应力、应变、温度场数据;建立了基于塑性变形机制的显微组织演变模型,耦合有限元模型得到的相关数据实现变质层位错密度和晶粒尺寸的预测。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通过开展H13钢硬态切削正交实验,建立了变质层厚度关于切削参数的回归模型。开展3因素5水平硬态切削正交实验,用变质层厚度表征塑性变形程度,研究了塑性变形程度和切削表面晶粒尺寸关系。结果表明:低速切削过程中,晶粒的细化程度随变质层厚度增加而减小;高速切削过程中,切削温度较高,削弱了晶粒细化作用;建立了变质层厚度关于切削参数的回归模型。(2)建立了 H13钢硬态切削有限元仿真模型。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根据硬态切削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本构模型、摩擦模型、边界条件、接触模型、分离准则等参数建立了硬态切削H13钢有限元模型。通过实验验证,仿真切屑形态和切削力误差均小于15%,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分析了切削过程中材料应力场、温度场、应变场的分布,为后续的显微组织演变模型提供了基础。(3)基于Abaqus用户定义子程序建立了基于塑性变形机制的显微组织演变模型。子程序依据位错理论对切削表面变质层的位错密度及晶粒尺寸进行计算并通过实验验证。对不同切削速度和刀具前角下材料切削表面位错密度和晶粒尺寸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切削表面晶粒发生明显细化,且沿切削深度方向逐渐减小至初始晶粒尺寸大小;切削表面的位错密度随切削速度增大而增大,刀具前角增大而减小;晶粒尺寸随切削速度增大而减小,随刀具前角增大而增大;变质层厚度随切削速度增大而增大,随刀具前角增大而减小。本研究通过塑性变形机制分析了切削表面变质层的位错密度及晶粒尺寸分布。可以为揭示H13钢铣削机理、指导铣削加工工艺并获得良好的加工表面质量提供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0)

兰瑞烜[7](2019)在《秦岭群岩石变质变形特征及年代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造山带作为板块相互作用最强烈的构造单元之一,记录了大陆形成演化过程中地壳乃至岩石圈构造变形的丰富信息。这些信息不仅是研究造山带构造演化过程的关键,同时也是解决大陆岩石圈构造变形、探讨岩石圈流变机制和过程的良好载体。秦岭群作为秦岭造山带里古代的变质基底,先后经历了格林威尔期、早古生代末-晚古生代初和印支期多次俯冲碰撞和陆内构造迭加改造,其变质基底记录和保存了中下地壳构造变形-变质作用-深熔作用等丰富的地质信息。经过详细的野外工作和镜下工作,本次研究将秦岭群变形期次分为四期,第一期变形为一次区域性变形事件,宏观表现为以顺层片理S_0为运动面形成平卧褶皱F_1,产生透入性面理S_1和线理L_1;第二期变形同样为一次区域性事件,宏观表现为以第一期区域性面理S_1为褶皱面,形成不对称-紧闭褶皱F_2,产生相应的轴面面理S_2和矿物拉伸线理L_2,同时伴随岩浆活动和局部混合岩化;第叁期变形为韧性剪切,具体表现为靠近断裂带区域的大理岩、花岗岩、片麻岩和片岩等遭受不同程度的糜棱岩化,产生相应的糜棱面理S_3和糜棱线理L_3;第四期变形不同于前几期,仅在部分地区可见,宏观表现为产生非透入性的宽缓褶皱,第四期面理S_4为褶皱轴面。利用电子探针分析、矿物温压计等方法对矿物进行了剖面分析和成分投图,得到了秦岭群地区基底岩石峰期峰期变质的温压,含石榴子石黑云斜长片麻岩变质温压条件为T=601~680℃,P=0.39~0.55 Gpa;石榴角闪岩的变质温压条件为T=569~584℃,P=0.40~0.42 Gpa。两者变质程度均达到高角闪岩相,具有中压型顺时针P-T-t轨迹特征。秦岭群中的混合岩和基底变质岩锆石年代学分析表明:混合岩暗色体变质年龄为427±14Ma,浅色体结晶年龄为442.4±8.9Ma,两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指示秦岭群在410Ma左右经历了一次构造热事件;含石榴子石黑云斜长片麻岩中锆石岩浆核给出的918±56Ma的年龄与上交点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代表了片麻岩原岩的形成时代,变质锆石给出了470±15Ma的年龄,与下交点在误差范围内,代表了片麻岩的变质时代,切割片麻岩面理的花岗质脉体的岩浆成因锆石给出了414±8.7Ma的年龄,指示第二期变形结束在414Ma之前。(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9-05-01)

王英,郭学锋[8](2019)在《挤压变形对Sr+Sb联合变质Mg-5Sn-1.5Al-1Zn-1Si合金时效硬化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比分析了铸态和挤压态Sr+Sb联合变质Mg-5Sn-1. 5Al-1Zn-1Si合金在时效过程中的组织与硬度的异同,讨论了产生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挤压变形合金的时效硬化效果明显强于铸态合金的时效硬化效果。铸态合金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析出的化合物增多,特别是Mg_(17)Al_(12)和Mg_2Sn相。铸态合金经固溶和时效处理后的最大平均硬度为92. 12 HBW,比未经固溶时效处理时的硬度仅提高了7. 78%,且硬度测量误差范围波动较大。挤压变形合金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和时效时间的延长,大量颗粒状析出相均匀分布在基体上,析出相明显长大。挤压变形合金经固溶时效处理后的最大平均硬度为116. 94 HBW,比未固溶时效处理时的硬度提高了21. 4%,且硬度误差波动范围较小。挤压后合金经过固溶时效处理后,材料的性能稳定性明显提高。(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9年03期)

刁志鹏,朱文斌,吴海林[9](2019)在《甘肃敦煌东巴兔山地区敦煌杂岩的变质变形特征及时代限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敦煌地块位于塔里木克拉通的东南缘,是塔里木克拉通前寒武纪岩石出露的重要地区之一。敦煌地块包括北阿尔金地区和敦煌地区,区域内出露的最古老岩石分别被称为米兰杂岩和敦煌杂岩,文章研究重点是敦煌地区出露的敦煌杂岩。敦煌杂岩由TTG质片麻岩和变质表壳岩组成,代表性岩石组合包括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奥长花岗质片麻岩、花岗闪长质片麻岩、石榴石斜长角闪岩、石榴石黑云母片岩以及大理岩。文章对东巴兔山干沟地区的花岗闪长质片麻岩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对石榴石黑云母片岩样品进行了矿物电子探针分析,同时对敦煌杂岩开展了构造变形研究,目的是揭示敦煌杂岩的形成时代、构造变形特征以及变质温压条件。花岗闪长质片麻岩样品的结晶年龄为2057±75 Ma,并且记录了~1.88 Ga和~400 Ma两期变质作用,分别与古元古代和古生代的造山事件相关。构造变形研究表明敦煌杂岩记录了两期变形作用,分别为区域上的右形韧性剪切作用(S_1)和南北向褶皱作用(S_2),且右形韧性剪切作用(S_1)和~400 Ma的变质作用是配套同期的。此外,对石榴石黑云母片岩样品的分析表明,~400 Ma这期变质作用变质峰期的矿物组合主要为石榴石+黑云母+斜长石+石英,且变质温压条件为667~690℃/0.88~0.89 GPa,代表了高角闪岩相的变质作用。(本文来源于《高校地质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刘志慧,陈龙耀,曲玮,胡娟,刘晓春[10](2019)在《南秦岭佛坪地区早中生代变质-深熔-变形作用的锆石U-Pb年代学制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几何学与运动学等构造变形分析,勾勒出南秦岭佛坪地区龙草坪混合岩化片麻岩穹隆、佛坪县城片麻岩穹隆以及秧田坝—十里铺走滑剪切带的基本形态。同时,对该区混合岩、麻粒岩以及变形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与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混合岩的锆石具有明显的核-边结构,其中中色体年龄集中在(211.8±1.9)Ma,浅色体中锆石边部年龄为(203.7±1.6)Ma,而继承核部则显示了与本地区泥盆纪变质沉积岩中碎屑锆石一致的年龄谱系。麻粒岩的锆石也具有明显的核-边结构,核与边分别得到(201.5±7.0)Ma和(188.1±1.5) Ma的加权平均年龄。伟晶岩和细粒花岗岩样年龄分别为(200.4±2.0) Ma和(201.1±1.5) Ma,误差范围内一致。穹隆一带的副片麻岩和走滑剪切带南侧变质沉积岩分别得到(198.1±2.2) Ma和(196.1±2.1) Ma的变质年龄。佛坪县城片麻岩穹隆一带的变形花岗岩年龄为(205.5±3.0) Ma。综合以上构造变形与变质-深熔-岩浆作用的研究,我们构建了佛坪地区早中生代构造演化序列,并提出片麻岩穹隆侵位过程中得到了作为勉略带东侧部分的秧田坝—十里铺韧性走滑剪切带活动的促进。并认为南秦岭构造带至少在217~212Ma之前仍处于俯冲环境,于211~201 Ma进入同碰撞背景,并于200~190 Ma完成同碰撞向伸展体制的转变。(本文来源于《地球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变形变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造山带内大型走滑断层带的运动、变形及变质事件的精细厘定,对研究造山带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沿着红河-哀牢山走滑断裂带出露大量深变质杂岩体,这些深变质杂岩保存了极其丰富的变形-变质以及热-构造演化信息。本文重点以红河-哀牢山走滑断层带中的变基性岩和变泥质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详细的宏观和显微构造、岩相矿物组合、变形温压条件及年代学的综合分析。所有的结果表明哀牢山深变质杂岩经历了至少叁个阶段的变质以及依次的变形,即早期进变质阶段(M1)、峰期麻粒岩相变质阶段(M2)(T=780~840℃,P=~0. 95GPa)以及峰后近等温减压阶段(M3),具有明显的顺时针PT演化轨迹。获得片麻岩中的锆石边的变质或熔融年龄为35. 2±0. 9Ma~33. 9±0. 8Ma。同时结合EBSD变形矿物晶格优选定向分析,可以确定峰后近等温减压阶段(M3)与区域左行剪切变形阶段相一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变形变质论文参考文献

[1].石磊,周喜文,郑常青,董云峰,周枭.浙西南遂昌—大柘地区八都岩群印支期变质变形序列[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9

[2].王浩博,曹淑云,李俊瑜,程雪梅,吕美霞.滇西哀牢山深变质杂岩新生代多期变质、剪切变形及地质意义[J].岩石学报.2019

[3].李焕同,陈飞,邹晓艳,左晓峰,莫佳峰.湖南新化天龙山岩体侵位对煤系变形变质的构造效应[J].煤炭学报.2019

[4].陈飞.湖南天龙山岩体侵位对寒婆坳煤系变形变质的综合效应[D].西安科技大学.2019

[5].党奔.辽宁红透山块状硫化物矿床变质变形和元素再活化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9

[6].胡瑞泽.基于塑性变形机制的H13钢切削变质层显微组织演化[D].山东大学.2019

[7].兰瑞烜.秦岭群岩石变质变形特征及年代学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

[8].王英,郭学锋.挤压变形对Sr+Sb联合变质Mg-5Sn-1.5Al-1Zn-1Si合金时效硬化效果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2019

[9].刁志鹏,朱文斌,吴海林.甘肃敦煌东巴兔山地区敦煌杂岩的变质变形特征及时代限定[J].高校地质学报.2019

[10].刘志慧,陈龙耀,曲玮,胡娟,刘晓春.南秦岭佛坪地区早中生代变质-深熔-变形作用的锆石U-Pb年代学制约[J].地球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砖庙硼矿区地质简图(转引自文献[11...美国佛蒙特州Chester和AthensDomes地...塔石山地区增生杂岩的变形特征蓝岭多硅白云母40Ar/39Ar年龄谱和等...聂荣微陆块中生代岩浆岩的野外露头及...安多地区花岗片麻岩中黑云母40Ar-3...

标签:;  ;  ;  ;  ;  ;  ;  

变形变质论文_石磊,周喜文,郑常青,董云峰,周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