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介质电泳论文-王妍,徐春祥,曹岷,陆祖宏,任超世

电介质电泳论文-王妍,徐春祥,曹岷,陆祖宏,任超世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介质电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红细胞,电场,电导率,悬浮液

电介质电泳论文文献综述

王妍,徐春祥,曹岷,陆祖宏,任超世[1](2001)在《红细胞在生物芯片上的电介质电泳》一文中研究指出电介质电泳是指悬浮在溶液中的电中性粒子在非均匀电场中,受介电极化作用而产生的宏观定向运动。它是一种新兴的细胞电操作手段。我们采用一种基于生物芯片的装置对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在正弦交流电场作用下的电介质电泳现象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本文来源于《21世纪医学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01-10-01)

王妍,任超世,徐春祥,曹岷,陆祖宏[2](2001)在《微芯片电极红细胞电介质电泳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告了一种基于微芯片叉指状微电极阵列的电介质电泳装置,并对人体外周血液红细胞的电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初步探索。观察到了红细胞的悬浮、平移、旋转和多种富集模式,找到了红细胞产生电泳现象的一些适宜条件,讨论了红细胞正向电泳、负向电泳的产生机理。对于红细胞在电介质电泳时呈现出的其他现象,本文仅给出了可能的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期刊2001年03期)

李乃弘,陆祖宏,闵光伟,杜冀晖[3](1995)在《小球藻电介质电泳特性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电介质电泳(Biological Dielectrophoresis)是指生物微粒在非均匀电场中,因 介质极化而受电场力的作用,产生宏观位移运动的现象.本文运用针状电极,首次对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diosa)的电介质电泳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在50Hz~1MHz频率范围内对小球藻细胞收集率频谱的测量,发现在100HZ和1MHZ附近存在两个特征收集谱峰.还对影响小球藻收集率的因素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对于研制基于介质电泳的微生物传感器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传感技术学报》期刊1995年01期)

汪和睦,杭军[4](1992)在《烟草叶肉原生质体的漂浮电介质电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电介质电泳理论,首次对单个烟草叶肉细胞原生质体进行了电介质电泳漂浮实验。对单个原生质体在频率10Hz—15MHz的范围内测定了不同电导率(12.5μs/cm—520μs/cm)下的电介质电泳频谱,并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了单个原生质体的膜电容C_m,数值为0.40±0.03μF/cm~2。本文还根据实验数据对细胞电融合过程中的原生质体偶极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得出当施加外电场E_c=1.5kV/cm的情况下,两细胞之间的偶极相互作用压力π_d在频率高于20kHz时将显着地大于膜电压产生的压力π_m,成为膜穿孔的主要原因,这将为改进细胞电融合方案提供了新的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期刊1992年10期)

于小波,郑静文,潘华珍[5](1990)在《老化及年青红细胞电介质电泳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我们实验室自己试制的电介质电泳装置及测量方法,并用电介质电泳测定老化及年青红细胞的电介质电泳收集率(DCR)、细胞膜镶嵌蛋白分子水平扩散运动特征频率(Fc)及细胞在交流电场作用下的变形程度。并从测量结果分析老化及年青红细胞变形性及膜导电性、流动性、韧性、脆性等流变学性质。其中细胞变形性测定结果与衍射法进行了比较。(本文来源于《基础医学与临床》期刊1990年01期)

于小波,赵艳君,吴元德[6](1988)在《哺乳动物红细胞表面电学特性的电介质电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研究人、兔、小鼠红细胞电介质电泳收集率(DCR),并发现如下特征:(1)将叁种红细胞分别悬于9%等渗蔗糖液并放置于室温中。其DCR随放置时间变化不同,变化的整个过程具有种属差异性。(2)红细胞受热后DCR随受热温度及时间增加而降低。(3)DCR与细胞电泳率(EPN)意义不同,更为敏感地反映细胞表面及内部电学特性。(本文来源于《生理科学》期刊1988年05期)

电介质电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报告了一种基于微芯片叉指状微电极阵列的电介质电泳装置,并对人体外周血液红细胞的电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初步探索。观察到了红细胞的悬浮、平移、旋转和多种富集模式,找到了红细胞产生电泳现象的一些适宜条件,讨论了红细胞正向电泳、负向电泳的产生机理。对于红细胞在电介质电泳时呈现出的其他现象,本文仅给出了可能的原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介质电泳论文参考文献

[1].王妍,徐春祥,曹岷,陆祖宏,任超世.红细胞在生物芯片上的电介质电泳[C].21世纪医学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2001

[2].王妍,任超世,徐春祥,曹岷,陆祖宏.微芯片电极红细胞电介质电泳现象[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1

[3].李乃弘,陆祖宏,闵光伟,杜冀晖.小球藻电介质电泳特性的实验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1995

[4].汪和睦,杭军.烟草叶肉原生质体的漂浮电介质电泳研究[J].中国科学(B辑化学生命科学地学).1992

[5].于小波,郑静文,潘华珍.老化及年青红细胞电介质电泳的研究[J].基础医学与临床.1990

[6].于小波,赵艳君,吴元德.哺乳动物红细胞表面电学特性的电介质电泳研究[J].生理科学.1988

标签:;  ;  ;  ;  

电介质电泳论文-王妍,徐春祥,曹岷,陆祖宏,任超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