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线论文_葛红宁

导读:本文包含了反馈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馈线,自动识别,线上,反馈,数字电路,神经网络,空翻。

反馈线论文文献综述

葛红宁[1](2016)在《网络自我表露对孤独感的影响:线上积极反馈、线上粘结社会资本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交网站广为流行,成为人们进行人际交往的主要平台。其中,使用社交网站的一种主要行为是进行网络自我表露,同时这一行为也是使用社交网站的主要动机。已有研究表明网络自我表露能够降低个体的孤独感,然而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以1038名初一至高叁的青少年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法考察了网络自我表露数量、自我表露深度、自我表露广度、自我表露积极性及线上积极反馈、线上粘结社会资本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结果如下:(1)青少年在社交网站中自我表露的数量、表露的深度方面不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在表露的广度方面女生显着多于男生,同时女生自我表露的积极性显着高于男生;初高中生在自我表露数量、表露深度方面不存在显着的年级差异,而高中生在自我表露的广度方面得分显着高于初中生,同时高中生的自我表露积极性也显着高于初中生。(2)青少年社交网站中自我表露的数量、表露广度、表露积极性都可以显着负向影响孤独感,而自我表露的深度能够显着正向预测孤独感。(3)青少年在社交网站中得到的线上积极反馈、线上粘结社会资本均可以显着负向影响孤独感。(4)线上积极反馈在自我表露数量、自我表露广度、自我表露深度、自我表露积极性与孤独感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其中在自我表露广度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效应最大。线上粘结社会资本在自我表露数量、自我表露深度与孤独感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其中在自我表露数量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效应最大。(5)线上积极反馈与线上粘结社会资本在自我表露数量、自我表露深度、自我表露广度、自我表露积极性与孤独感之间均具有链式中介的作用,其中在自我表露广度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效应最大。(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邹晖,陈万春,殷兴良[2](2004)在《自旋导弹的反馈线化控制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自旋导弹在准弹体坐标系中的运动模型,运用动态反馈线化的方法设计自旋导弹的自动驾驶仪。通过时间尺度分离,将系统划分成快慢两个子系统,分别进行反馈线化设计。避免了不稳定零动态的出现。并实现了准弹体坐标系中的解耦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具有一定的鲁棒性。(本文来源于《弹箭与制导学报》期刊2004年S2期)

黄文明,徐锦法,高正[3](2001)在《直升机神经网络反馈线化飞行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 SH-2 G为控制对象 ,采用基于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系统反馈线性化控制方法 ,进行直升机机动飞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 ,所设计的神经网络具有自适应能力 ,能够在线补偿反馈线性化所产生的逆变换误差。这种方法无须获得动态逆模型 ,而只需某一个状态下的动力学逆模型 ,就能在全包线提供有效的控制 ;既避免了传统方法的增益调参 ,又解决了难以获得动态逆模型及计算量大的问题 ,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智能控制方法。(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01年04期)

陈万春,肖业伦[4](1999)在《基于四元数的大角度姿态机动反馈线化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一套基于旋转群代数的表示姿态误差的新方法,并采用非线性系统的反馈精确线化理论,用基于旋转群代数缩减四元数表征的姿态误差,以缩减四元数描述所得到的系统姿态动力学方程为基础,将挠性振动部分做为零动态子系统处理,构造了能够实现精确的线性姿态误差动态特性的挠性飞行器大角度叁维姿态机动非线性解耦控制律,并得到了仿真验证(本文来源于《飞航导弹》期刊1999年05期)

孙肖,凌燮亭[5](1989)在《识别数字电路反馈线的快速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新的快速识别数字电路反馈线的判据,证明了此判据的有效性,而且所切割的反馈线组为极小组。利用此判据构成了一种识别数字电路反馈线的快速算法,其时空复杂性均为O(|E|),|E|为有向图G(N,E)的边数(本文来源于《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89年02期)

吕秋芬,郭淑珍[6](1989)在《从T触发器的逻辑功能看维持阻塞D触发器中反馈线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信号流程和画波形图的方法,对有、无反馈线时输出波形的分析比较,详细剖析了维持阻塞D触发器四条反馈线的功能.(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期刊1989年01期)

盛运焕,彭宇行[7](1989)在《反馈线自动识别的有向弧跟踪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字电路中确定反馈线问题,对于测试生成,逻辑模拟以及可测性设计有重要意义.在VAX机插件电路测试生成系统中,采用自顶向下“有向弧跟踪法”自动识别反馈线,收到快而准的效果.本方法不追求所谓最小反馈线集,而是面向工程需要,既保证节点输出具有较好的通达值,又要直观、理想.本方法在VAX11/780机上用FORTRAN编制程序,约100条有效语句行.(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期刊1989年01期)

盛运焕,彭宇行[8](1987)在《反馈线自动识别的有向弧跟踪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字电路中确定反馈线问题,对于测试生成,逻辑模拟以及可测性设计有重要意义。在VAX机插件电路测试生成系统中的CAT2000——SDT电路描述里,采用自顶向底“有向弧跟踪法”自动识别反馈线,获到快而准的良好效果。本方法不追求所谓最小反馈线集,而是面向工程需要,既保证节点输出具有较好的通达值又要直观,理想。本方法在VAX11/780机上用FORTRAN编制程序,约80余条有效语句行。(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科学》期刊1987年02期)

茅巍巍,凌燮亭[9](1986)在《一种数字电路反馈线的快速切割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数字电路反馈线的快速切割算法。该算法先在一个表示数字电路的有向图上构成一棵内向树,然后确定与内向树树枝形成回路的余树枝为反馈线。文中还证明了,切断这些反馈线后的电路不存在回路。(本文来源于《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86年03期)

张康[10](1985)在《数字系统中反馈线的自动识别与切割》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一种实用而有效的自动识别和切割数字电路中反馈线的算法过程,并给出一个电路实例对算法作了详细的描述。这一算法已成功地应用于一个通用插件自动测试系统。(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期刊1985年05期)

反馈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建立了自旋导弹在准弹体坐标系中的运动模型,运用动态反馈线化的方法设计自旋导弹的自动驾驶仪。通过时间尺度分离,将系统划分成快慢两个子系统,分别进行反馈线化设计。避免了不稳定零动态的出现。并实现了准弹体坐标系中的解耦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具有一定的鲁棒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反馈线论文参考文献

[1].葛红宁.网络自我表露对孤独感的影响:线上积极反馈、线上粘结社会资本的中介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6

[2].邹晖,陈万春,殷兴良.自旋导弹的反馈线化控制器设计[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4

[3].黄文明,徐锦法,高正.直升机神经网络反馈线化飞行控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1

[4].陈万春,肖业伦.基于四元数的大角度姿态机动反馈线化控制[J].飞航导弹.1999

[5].孙肖,凌燮亭.识别数字电路反馈线的快速算法[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

[6].吕秋芬,郭淑珍.从T触发器的逻辑功能看维持阻塞D触发器中反馈线的作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89

[7].盛运焕,彭宇行.反馈线自动识别的有向弧跟踪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89

[8].盛运焕,彭宇行.反馈线自动识别的有向弧跟踪法[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1987

[9].茅巍巍,凌燮亭.一种数字电路反馈线的快速切割算法[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

[10].张康.数字系统中反馈线的自动识别与切割[J].计算机工程.1985

论文知识图

电路示意图初始作业状态Fig.6-12Stateofinitia...虚拟手术系统配置图断开反馈线后的电路加入反馈线与偏置的电路反馈线断线时系统仿真

标签:;  ;  ;  ;  ;  ;  ;  

反馈线论文_葛红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