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乳论文_张敏,姚梦柯,杨贞耐

导读:本文包含了发酵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杆菌,乳酸菌,菊粉,鹰嘴豆,芽孢,免疫调节,红树。

发酵乳论文文献综述

张敏,姚梦柯,杨贞耐[1](2019)在《基于GC-MS代谢组学研究植物乳杆菌K25发酵乳的特性和ACE抑制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益生菌是一类能够对宿主健康产生有益作用的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功能性食品领域。本研究以酸奶常规发酵剂(FM)和常规发酵剂与植物乳杆菌K25混合(PFM)为发酵剂,制备两批发酵乳。PFM经4℃保存21天后,活菌数为7.6±0.2 log cfu/g。该菌株还能促进乙酰乙酸和2,3-丁二醇等挥发物的形成,从而产生牛奶的香味,而且在发酵乳的储存过程中不会引起后酸化。GC-MS数据和多元统计分析表明,添加植物乳杆菌K25的发酵乳与常规发酵剂的发酵乳相比,共鉴定出20个显着差异代谢物。其中γ-氨基丁酸最突出,其次为核糖、甘氨酸、甘油酸、苹果酸、丙氨酸、1,3-二羟基丙酮和琥珀酸等。含植物乳杆菌K25的发酵乳在冷藏过程中ACE抑制活性从第1天(22.3%)增加到第21天(49.3%)。表明,植物乳杆菌K25在功能性乳制品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刘洋,温慧颖,王然[2](2019)在《红茶小米复合型发酵乳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牛乳、小米和红茶为主要原料,以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a)和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iles)为发酵剂,经混合发酵制成一种新型固态发酵乳,并以红茶小米混合发酵乳的酸度和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利用正交设计和模糊数学评价法确定产品最优配方为:小米浆添加量18%,红茶添加量5%,糖粉添加量12%、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添加量1.5%。在此优化配方条件下,红茶小米发酵乳的感官评分为93.6分,酸度为78.8°T,蛋白质含量为2.45 g/100 g,脂肪含量为2.63 g/100 g;乳酸菌数为1.72×106CFU/g,未检出致病菌,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成品风味清新,口感醇厚,是一种营养和美味兼具的发酵乳制品。(本文来源于《中国酿造》期刊2019年10期)

杨国栋,张微,杜成刚,袁雄雄[3](2019)在《发酵乳加工过程中霉菌和酵母的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霉菌和酵母普遍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时有造成污染的情况,是造成发酵乳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发酵乳作为短时保质期且需低温运输、销售的产品,低水平的霉菌和酵母不会造成食品质量安全事故。但是霉菌生长会造成食品霉斑,酵母污染导致产品胀包、腐败及风味的改变,给食品质量安全带来一定的影响。介绍了霉菌和酵母的污染源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以期更好地控制发酵乳中霉菌和酵母的污染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乳业》期刊2019年10期)

何君,韩育梅,刘敏,李艳,邬婷[4](2019)在《菊粉和低聚果糖对发酵乳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不同添加量的高聚合度菊粉型果聚糖-菊粉和低聚合度菊粉型果聚糖-低聚果糖对含双歧杆菌BB-12发酵乳品质的影响。基于扩散波光谱学理论(DWS)分析了这两种菊粉型果聚糖发酵乳发酵期微观黏度因子的变化,并测定发酵时间以及贮藏期发酵乳黏度、乳清析出率、滴定酸度、活菌总数与双歧杆菌活菌数。结果表明,菊粉与低聚果糖影响发酵乳的凝胶过程,延长发酵时间,而在贮藏期可减缓活菌数的降低,增加黏度,降低酸度与乳清析出率,从而改善发酵乳的品质。其中菊粉的作用效果优于低聚果糖。分析表明,菊粉与低聚果糖对发酵乳的影响方式不同,未来可结合微生物代谢及其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进行探究。(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章帅文,曾子涵,张勇,邓佐成,唐莉莉[5](2019)在《发酵乳杆菌JN-2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培养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改良MRS固体培养基,利用稀释平板涂布法从健康奶牛新鲜粪便中分离筛选到一株肠道乳酸菌,经16S rDNA鉴定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并暂命名为发酵乳杆菌JN-2。为提高发酵乳杆菌JN-2的生物量,首先单因素试验设计对碳源、氮源、微量元素的种类进行了优化,并进一步利用正交设计确定了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葡萄糖30 g/L、酵母浸粉40 g/L、硫酸镁0.25 g/L、磷酸氢二钾2 g/L、柠檬酸氢二铵2 g/L、乙酸钠5 g/L、吐温-80 1 mL/L。在该优化发酵培养基下,发酵乳杆菌JN-2的菌体生物量吸光光度值达到1.79。(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夏亿,张元可,徐晶云,郭双双,丁斌鹰[6](2019)在《发酵乳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对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鸡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以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仔鸡建立坏死性肠炎模型,研究发酵乳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对感染肉鸡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将336只1日龄爱拔益加肉仔鸡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4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感染组、感染+LF组(日粮添加1×10~9 CFU/kg发酵乳杆菌)、感染+BC组(日粮添加1×10~(10) CFU/kg凝结芽孢杆菌)。所有感染肉鸡在14~21 d经口接种A型产气荚膜梭菌。试验期为28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灌服产气荚膜梭菌显着降低22~28 d肉鸡的日均采食量(P<0.05),显着增加28 d十二指肠和空肠损伤评分(P<0.05),显着提高21 d肉鸡盲肠的产气荚膜梭菌和大肠杆菌数量,显着降低28 d回肠产气荚膜梭菌数量(P<0.05)。与感染组相比,日粮添加发酵乳杆菌显着提高21 d肉鸡回肠的乳杆菌属数量(P<0.05),显着降低21 d盲肠大肠杆菌的数量(P<0.05);日粮添加凝结芽孢杆菌显着降低28 d肉鸡十二指肠损伤评分(P<0.05),显着降低21 d十二指肠隐窝深度(P<0.05),显着提高21 d空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P<0.05),显着降低21 d肉鸡回肠和盲肠的大肠杆菌数量(P<0.05),显着提高28 d肉鸡回肠乳杆菌属数量(P<0.05)。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发酵乳杆菌或凝结芽孢杆菌均对感染肉鸡的肠道微生物具有调控作用;其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有利于肠道绒毛发育,缓解肠道损伤,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肉鸡的生长性能,而发酵乳杆菌没有缓解肠道损伤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0期)

陈夏菁,刘红玉,黎雁泽,王颖,王长远[7](2019)在《鹰嘴豆营养发酵乳生产工艺及产品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鹰嘴豆和牛乳为原料,利用SL和LSB复配菌种分别制备鹰嘴豆发酵乳,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结合感官评定对鹰嘴豆发酵乳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测定产品的理化性质、流变特性及营养成分,以微生物指标结合感官评定确定产品的货架期。结果表明,以SL为菌种的发酵乳最优工艺为浸泡鹰嘴豆时间5h,接种量6%,发酵温度43℃,发酵时间8h;以LSB为菌种的发酵乳最优工艺为浸泡时间5h,接种量7%,发酵温度44℃,发酵时间10h。以最优条件制备的两种发酵乳的感官评定分别为92,95分,两种产品的理化指标和流变特性无显着差异。结合感官评定认为LSB菌种制备的发酵乳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口感清淡,产品的货架期为4℃下21d。(本文来源于《食品与机械》期刊2019年10期)

王剑飞,李理,李宝磊,周晴晴,陈苏[8](2019)在《产蛋白酶乳酸菌发酵乳清蛋白产支链氨基酸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一株产蛋白酶的德氏乳杆菌乳亚种(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 lactis)815的高密度发酵条件,确定果糖为最佳碳源、牛肉浸粉和大豆蛋白胨为最佳氮源、发酵温度37℃、pH值恒定为5.5、通氮气。在该条件下,菌悬液活菌数为2.63×109cfu/mL,冷冻干燥后菌粉活菌数为2.93×109cfu/mL。以LB815菌株发酵乳清蛋白,并研究支链氨基酸(branched amino acid,BCAA)随发酵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BCAA在发酵5 h后开始积累,并在26 h含量达到最大值312.55 mg/kg,随后缓慢减少。以高产蛋白酶的乳酸菌菌株发酵乳清蛋白制备富含BCAA的乳清蛋白发酵液,可应用于运动型的发酵乳制品中,提高产品附加值。(本文来源于《中国乳品工业》期刊2019年09期)

刘丽娜,郭元晟[9](2019)在《红树莓发酵乳饮料的研制及工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红树莓、牛奶为主要原料,制成发酵乳饮料,通过响应面法对红树莓果汁提取及发酵乳饮料配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酶处理提取红树莓果汁的最优条件是酶解温度为40℃,加酶量为0.5%,酶解时间为4.5 h;红树莓发酵乳饮料的最佳配方是:红树莓果汁添加量为15%,发酵乳添加量为30%,白砂糖的添加量为8%,p H值为4.0。(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17期)

徐煜[10](2019)在《益生菌发酵乳功能活性及机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益生菌发酵乳是益生菌在食品领域的重要应用形式。本文概述益生菌发酵乳的研究进展,对近5年来益生菌发酵乳的功能活性和机制研究进行总结。大量研究表明,益生菌发酵乳的功能活性包括:维护胃肠道、口腔、皮肤健康;调节代谢异常,改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和骨质疏松等症状;调节免疫、改善食物过敏、缓解呼吸道过敏、提升机体抗氧化能力;调节精神情绪等。旨在为益生菌发酵的产品开发和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乳业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发酵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牛乳、小米和红茶为主要原料,以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a)和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iles)为发酵剂,经混合发酵制成一种新型固态发酵乳,并以红茶小米混合发酵乳的酸度和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利用正交设计和模糊数学评价法确定产品最优配方为:小米浆添加量18%,红茶添加量5%,糖粉添加量12%、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添加量1.5%。在此优化配方条件下,红茶小米发酵乳的感官评分为93.6分,酸度为78.8°T,蛋白质含量为2.45 g/100 g,脂肪含量为2.63 g/100 g;乳酸菌数为1.72×106CFU/g,未检出致病菌,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成品风味清新,口感醇厚,是一种营养和美味兼具的发酵乳制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发酵乳论文参考文献

[1].张敏,姚梦柯,杨贞耐.基于GC-MS代谢组学研究植物乳杆菌K25发酵乳的特性和ACE抑制活性[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2].刘洋,温慧颖,王然.红茶小米复合型发酵乳的研制[J].中国酿造.2019

[3].杨国栋,张微,杜成刚,袁雄雄.发酵乳加工过程中霉菌和酵母的控制[J].中国乳业.2019

[4].何君,韩育梅,刘敏,李艳,邬婷.菊粉和低聚果糖对发酵乳品质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2019

[5].章帅文,曾子涵,张勇,邓佐成,唐莉莉.发酵乳杆菌JN-2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培养基优化[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9

[6].夏亿,张元可,徐晶云,郭双双,丁斌鹰.发酵乳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对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鸡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2019

[7].陈夏菁,刘红玉,黎雁泽,王颖,王长远.鹰嘴豆营养发酵乳生产工艺及产品特性研究[J].食品与机械.2019

[8].王剑飞,李理,李宝磊,周晴晴,陈苏.产蛋白酶乳酸菌发酵乳清蛋白产支链氨基酸的研究[J].中国乳品工业.2019

[9].刘丽娜,郭元晟.红树莓发酵乳饮料的研制及工艺优化[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9

[10].徐煜.益生菌发酵乳功能活性及机制研究进展[J].乳业科学与技术.2019

论文知识图

乳酸杆菌培养上清的抑菌试验(n=3)干酪成熟过程中发酵剂的益生性乳杆菌...(AnalyticProductsInc)细菌鉴定...益生菌干酪成熟过程中Urea-PAGE电泳结...荧光显微镜下观察CBD重组菌与李氏杆...十种发酵乳剪切应力随剪切速率的...

标签:;  ;  ;  ;  ;  ;  ;  

发酵乳论文_张敏,姚梦柯,杨贞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