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分离蛋白论文_谯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米分离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蛋白,大米,离子交换,层析,糖苷酶,胰蛋白酶,南美。

大米分离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谯飞[1](2016)在《大米蛋白ACE抑制肽制备及其膜高效分离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相对于其它植物蛋白,大米蛋白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但对于慢性肾脏病人来说仍然是一大负担,中恩(天津)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拟开发一款脱蛋白大米,以满足肾脏病人对大米的需求并减轻他们的肾脏负担。本实验的主旨在于将脱除的大米蛋白回收,建立起高效的超滤回收方法,生产具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功效的大米蛋白肽。首先选择了两株芽孢杆菌与原工艺生产使用的乳酸菌2-18作脱除蛋白的效果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芽孢杆菌Y、Y4-2和乳酸菌都能在大米里面生长达到108CFU/mL,并且产生蛋白酶,但是乳酸菌2-18脱蛋白能力要明显优于两株芽孢杆菌;将叁株菌与胃蛋白酶、菠萝蛋白酶、碱性蛋白酶进行组合实验,结果显示乳酸菌2-18与胃蛋白酶、菠萝蛋白酶的组合蛋白脱除率最高达到91%。回收液得到的肽液,经过经过过滤、微滤除去固形颗粒物和菌体等杂质后,测定了其基本组成成分,全蛋白、肽含量分别为0.66%±0.026%、0.63%±0.035%,灰分含量为7.3±0.096 mg/10 mL,透析后降到1±0.035 mg/10 mL。氨基酸分析显示,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9.62%,其SRC为91.05,远高于猪牛肉的SRC;通过分子量分布分析,肽的分子量主要在1000 Da~1500 Da之间,占总量的41.66%,在这个分子量范围的肽可能具有ACE抑制活性;然后测定了ACE抑制率,经过乳酸菌2-18、胃蛋白酶和菠萝蛋白酶水解后肽的ACE抑制率达到91.95%±6.45%;通过模拟胃肠消化,在胃肠中肽会有部分水解,且ACE抑制率下降。由肽分子量分布结果,本研究预选1 kDa、3 kDa的超滤膜,1 kDa的超滤膜的截留率为89.29%,远大于3 kDa的超滤膜的65.69%;通过对压力、温度、物料浓度对膜通量的影响的探究,选择温度低、高水平40℃、50℃,压力低、高水平0.3 MPa、0.4 MPa,物料浓度低、高水平0.31%、0.63%进行Box-Behnken设计,确定的超滤的优化模型为:Y=30.92+2.56·A+4.7·B-0.58·C+0.9·A·B+0.0025·A·C+0.11·B·C-1.42·A2-1.22·B2-0.54·C2,方差分析和响应面分析表明:温度、压力对膜通量的影响极显着,而物料浓度、温度和压力的交互作用对膜通量的影响显着。用Design Expert软件对超滤条件进行优化,结合实际生产成本考量本研究选择超滤条件为50℃、0.4 MPa和0.63%,该条件下理论值为35.43 L/(h·m2),实际测得膜通量为35.54±0.70 L/(h·m2);研究表明超滤膜的使用超滤周期为150 min较好,反向清洗压力为0.2 MPa,清洗时间为10 min,这样能保持较好的膜通透性。阳离子交换柱层析初步将肽液分离纯化成叁个组分:AⅠ、AⅡ、AⅢ,经过Superdex peptide 10/300 GL凝胶过滤柱层析,将组分AⅠ分离纯化为七个组分:BⅠ、BⅡ、BⅢ、BⅣ、BⅤ、BⅥ、BⅦ,经过RE-HPLC的分离纯化,组分BⅤ被进一步分离纯化为CⅠ和CⅡ,对CⅠ进行了LC/MS和氨基酸分析,并通过与大米的谷蛋白序列进行对比初步确定了该肽的序列:Val-Val-Phe-Phe-Ala-AlaAla-Leu。(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6-06-01)

陈露,陈季旺,蔡俊,丁文平,吴永宁[2](2016)在《大米镉结合蛋白的分离纯化及纯度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raphite furnac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GFAAS)测定不同品种、不同加工精度大米及大米4种蛋白质中的镉含量。选用镉含量较高的大米为实验原料,采用Osborne分级法提取大米中的4种蛋白质(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以及超滤、离子交换色谱从镉含量较高的大米蛋白中分离纯化出均一纯度的大米镉结合蛋白(rice Cd-binding protein,RCBP),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鉴定RCBP的纯度及测定分子质量。结果表明:籼米中镉含量高于糯米及粳米;随着加工精度的增加,同种大米中的镉含量依次降低。4种大米蛋白中的镉含量分别为0.66、0.31、0.63、0.23μg/g,清蛋白中镉含量最高。超滤分离大米清蛋白(rice albumin,RA)得到大米超滤清蛋白(rice ultrafiltration albumin,RUA),离子交换色谱纯化RUA得到目标镉结合蛋白(组分c),SDS-PAGE鉴定组分c为单一条带,分子质量为14 k D。(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6年13期)

黄静,陈舜胜[3](2016)在《大豆分离蛋白、南美白对虾肉及虾粉蛋白对大米-玉米-小麦混合粉挤压膨化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比较大豆分离蛋白、南美白对虾肉及虾粉对大米-玉米-小麦混合粉挤压膨化性能的影响,首先测定了这叁种添加原料的基本成分,然后测定膨化制品的膨胀度、体积密度、水溶性指数、吸水性指数、硬度、脆性;并通过SDSPAGE及红外光谱初步探索比较添加不同种类蛋白质对膨化制品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添加南美白对虾肉的膨化制品的膨胀度高于添加大豆分离蛋白及南美白对虾粉的膨化制品,而体积密度、硬度低于其他两种膨化制品;添加南美白对虾粉膨化制品的水溶性指数、吸水性指数高于其他两种膨化制品;蛋白质含量高会导致膨化制品膨胀度低,体积密度高,硬度高,孔隙壁厚;添加一定量大豆分离蛋白的膨化制品在2500~4000 cm-1红外光谱下吸收强度最高,且挤压膨化产生了更多的糖类羟基;添加新鲜的南美白对虾肉比另外两种蛋白质膨化制品效果好,且南美白对虾肉蛋白添加量为2%较为适宜。(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6年05期)

刘珊珊,陈季旺,陈露,丁文平,吴永宁[4](2015)在《大米镉结合蛋白的分离及理化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选用一种镉含量较高的大米为原料,采用碱法提取大米蛋白(alkali-extractable protein,AP),依次用热变性和乙醇沉淀分离AP,制备大米镉结合蛋白(rice Cd-binding protein,RCBP),并分析了RCBP的紫外吸收特征、氨基酸组成、分子质量及二级结构。结果显示:AP、热变性蛋白(thermally denaturated protein,TP)和乙醇沉淀蛋白(ethanol-precipitated protein,EP)均在210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氨基酸组成类似;热变性去除了分子质量为94 k D的蛋白质,分子质量为5 094 k D的蛋白质含量减少,乙醇沉淀进一步减少了分子质量分别为50 k D和14 k D的蛋白质。AP的二级结构主要为α-螺旋和β-转角,有少量β-折迭;TP的二级结构只含有β-折迭和β-转角,且以β-折迭为主;EP的二级结构主要为β-折迭和β-转角,还含有少量α-螺旋和无规卷曲。表明热变性和乙醇沉淀使得AP中的镉结合蛋白得到分离,可以作为一种分离RCBP的方法。(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5年23期)

王璐[5](2015)在《从大米蛋白胰蛋白酶酶解物中分离纯化免疫活性肽》一文中研究指出2014年中国稻谷总产量为2亿t左右,居世界前列。在稻米各加工领域,每年产生了大量的碎米、米糠和米渣等副产物,特别是发酵及淀粉工业产生的副产物米渣,其蛋白含量高达40%~60%。但这些副产物大部分被直接当做饲料,并没有充分地开发利用。大米蛋白氨基酸组成配比接近WHO/FAO推荐的理想模式,较大豆分离蛋白及乳酪蛋白更优,可与牛乳、鸡蛋、牛肉相媲美;并且大米蛋白属于低抗原性蛋白,不会引起过敏反应,很适合作为生产婴幼儿食品的原料。同时,老龄化、肥胖症、睡眠时间或质量下降、吸烟与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皆可能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而引发各种疾病。因此,寻求适宜的免疫调节剂来提高人体免疫能力,也成为了当今社会的需求热点。利用米渣、碎米等大米加工副产物为原料,通过酶法制备大米免疫活性肽,不仅可为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和婴幼儿提供低过敏性的免疫调节剂,同时还可有效提高大米加工副产物的附加值,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和较高的经济效益。论文根据蛋白酶的酶切位点选择了9种待筛酶种对大米蛋白进行酶解,综合考虑酶解产物的小鼠巨噬细胞增值指数SI、得率及分子量分布筛选出的最佳酶种为胰蛋白酶,其酶解产物对小鼠巨噬细胞增值指数SI、分子量小于1 000组分所占比例及活性肽得率分别为1.597(1 000 g/mL)、74.11%和75.96%。在酶种确定后以小鼠巨噬细胞SI值为考察指标,考察了温度、时间、pH、底物浓度及加酶量对大米蛋白酶解物(Rice protein hydrolysates,RPHs)SI值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的胰蛋白酶酶解制备大米免疫活性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41℃、加酶量2940 U/g、酶解时间1.9 h、pH7.5、料液比5%,此条件下RPHs的SI值为1.418(125 ug/mL)。论文进一步通过膜分离和多种色谱分离对大米蛋白胰蛋白酶酶解物进行分离纯化。首先顺次采用超滤(UF)、纳滤(NF)和反渗透(RO)膜分离装置对RPHs进行了分子量分级、脱盐、浓缩处理,考察了温度、压力、料液浓度对UF、NF和RO过程中膜通量的影响,确定了对RPHs进行UF、NF及RO处理的较佳工艺条件,其中UF的较佳工艺条件为操作压力0.35 MPa、操作温度20℃、RPHs浓度30 g/L;NF的较佳工艺条件为操作压力0.7 MPa、操作温度25℃、RPHs浓度30 g/L;RO的较佳工艺条件为操作压力0.8 MPa、操作温度25℃、RPHs浓度30 g/L。然后以小鼠巨噬细胞SI值为考察指标,分别顺次采用DA201-C大孔吸附树脂、001×7型强阳离子交换树脂、Sephadex G-10凝胶色谱、NGC~(TM)中高压层析与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5种色谱方法对RPHs进行了分离纯化。确定了DA201-C大孔吸附树脂色谱分离RPHs的条件为上样流速0.5 BV/h、上样浓度20 mg/mL、洗脱流速1.0BV/h,以20%、40%、60%、80%的乙醇进行阶段洗脱,将RPHs分为5个组分,其疏水值依次为90.0、120.5、191.9、235.3;与RPHs相比,洗脱组分RPHs-B和RPHs-C的SI值显着提高(P<0.05),其中RPHs-C的SI值为1.594(125μg/mL)。采用001×7强阳离子交换树脂色谱、以pH阶段洗脱对RPHs-C进行分离纯化,获得5个组分,其中SI值最高(1.211,62.5μg/m L)的是RPHs-C-7组分,与RPHs-C组分相比,其SI值有极显着提高(P<0.01)。采用Sephadex G-10色谱对RPHs-C-7进行进一步分离纯化,获得的3个组分中RPHs-C-7-3的SI最高(1.252,62.5μg/mL),与RPHs-C-7组分相比,其SI值有极显着提高(P<0.01)。采用NGC~(TM)中高压层析对RPHs-C-7-3组分进行分离纯化,与RPHs-C-7-3组分相比,所得组分25、26、27、28、31、36、37、39、40、41的SI值均有极显着提高(P<0.01)。采用RP-HPLC对组分RPHs-C-7-3-28、RPHs-C-7-3-31进行分离纯化,与组分RPHs-C-7-3相比,不仅其SI值有极显着提高,且两个组分纯度也较高,其主峰面积分别为88.73%和89.44%。经酶解工艺优化和顺序采用大孔吸附树脂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凝胶色谱、NGC~(TM)中高压液相色谱与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在SI相当的情况下,所需大米蛋白胰蛋白酶酶解物浓度可降低32倍。(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期刊2015-04-01)

刘珊珊[6](2014)在《大米镉含量分析及镉结合蛋白的分离纯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大米是我国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主食食品,对人体能够产生严重危害的重金属镉是国家有毒污染物卫生标准—大米中的主要无机污染物限量指标。我国市售的大米重金属镉污染较严重,据抽样调查,目前市场上大米镉超标率高达10.3%。已有研究发现镉的毒性与其化学形态结构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大米中镉的存在形态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检测限、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明确该方法测定大米镉的可行性,并采用该方法分析不同品种、产地、加工程度的武汉市售品牌大米镉含量及淘洗、加工精度对大米镉含量的影响;以镉含量较高的大米为原料,采用碱法、热变性和乙醇沉淀提取分离大米镉结合蛋白,凝胶色谱、SDS-PAGE纯化出纯度均一的大米镉结合蛋白,及氨基酸自动分析仪、FTIR分析其氨基酸组成和二级结构,探讨大米镉结合蛋白的形成机理,拟为大米中镉的吸收和转化以及减少镉对人体的损伤奠定理论基础。研究结果如下:(1)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大米镉含量,该方法测定结果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为6.89ng/kg,加标回收率96.82%,精密度和准确性良好。粳米镉含量高于糯米,籼米镉含量高于粳米;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区的大米镉含量较高,东北大米镉含量则普遍较低;糙米镉含量高于精米。大米在淘洗前后镉含量略有降低,但变化不显着。随加工精度增加,大米镉含量依次降低,糙米、叁级大米、二级大米、一级大米的镉含量依次减少,糙米和一级大米镉含量差异显着。(2)采用碱法提取大米蛋白(AP),热变性处理AP得热变性蛋白(TP),AP经热变性蛋白质损失为9.63%、镉损失1.44%,乙醇沉淀TP得乙醇沉淀蛋白(EP),TP经乙醇沉淀蛋白质损失14.16%,镉损失39.40%,大米镉结合蛋白主要存在于EP中,大米经碱提、热变性和乙醇沉淀处理得到了大米镉结合蛋白粗品。AP、TP、EP均在波长210nm处有最大吸收峰。AP、TP、EP中带电荷氨基酸含量占43%以上,疏水性氨基酸约占30%,芳香族氨基酸占10%左右,含硫氨基酸约占5%。AP分子质量的范围为94KDa、50KDa、32KDa、16KDa和14KDa,TP分子质量的范围为50KDa、32KDa、16KDa和14KDa,EP分子质量的范围为32KDa和16KDa。AP中N-H相对于C=O只以反式构型形式存在,TP和EP中N-H相对于C=O主要以反式构型形式存在。AP的二级结构主要为α-螺旋和β-转角,有少量β-折迭;TP的二级结构只含有β-折迭和β-转角,且以β-折迭为主;EP的二级结构主要为β-折迭和β-转角,还含有少量α-螺旋和无规卷曲。EP的670cm-1谱峰较AP、TP增加,AP与TP之间无明显变化。(3)采用葡聚糖凝胶G-75纯化EP,分离色谱条件:洗脱液为NaHCO3-NaOH(pH9.8)缓冲体系、洗脱速度为0.8mL/min、检测波长为210nm,收集得到两个组分,即组分a和组分b。组分a和组分b中,每克蛋白质中含有的镉质量分别为157.73ng和2165.93ng,组分b中每克蛋白质中含有的镉质量是组分a的13.7倍,组分b的持镉能力远高于组分a,所以组分b是目标大米镉结合蛋白。经SDS-PAGE鉴定,组分b为单一的组分,分子质量约为32KDa。组分b中N-H相对于C=O以反式构型存在,二级结构只含有β-折迭和β-转角,有-CH3和-CH2基团中的C-H伸缩振动和-NH2平面外变形。组分b中疏水性氨基酸占56.76%、芳香族氨基酸占19.41%,是一类富含疏水性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的镉结合蛋白。(本文来源于《武汉轻工大学》期刊2014-05-01)

李娜[7](2014)在《可溶性大米蛋白-非吸附性多糖混合体系相分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米是世界上主要的作为主食的谷物,蛋白含量为8-13%,其具有高营养性、低过敏性和健康可食用性等特点。大米蛋白因低溶解性而使其在实际工业及食品中的应用受到限制。凝胶后无法形成黏弹性网络结构是限制大米蛋白应用的另一个原因,而焙烤类食品和凝胶状食品的稳定性和粘弹性与网络结构有关。产品的流动性、质构以及口感等性质与产品中的蛋白质和多糖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食品科研者对蛋白质和多糖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以对其进行适当的控制进而设计具有良好质构的新产品。本文通过相图分析、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LSM)观察和动态模量检测等技术系统地研究可溶性大米蛋白/非吸附性多糖混合体系的相行为、流变性质及微结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可溶性大米蛋白的结构表征:采用酶法改性后获得的两种可溶性大米蛋白,体积排阻色谱法检测结果表明脱酰胺作用使大米蛋白解聚,获得的蛋白中间聚集体减少,且改性后并没有获得小分子物质;采用动静态激光光散射技术结果表明:可溶性大米蛋白A和大米蛋白B的流体力学半径182.7和131.0;可溶性大米蛋白A的zeta电位为-26.2,大米蛋白B的zeta电位为-12.6,表明脱酰胺有利于蛋白质溶解度的增加和功能性质的改善:经改性后获得的可溶性大米蛋白的特性黏度明显下降,大米蛋白A的黏度为10.48,大米蛋白B的黏度则为7.98;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天然大米蛋白的微观结构表现出蛋白网络结构中充满了糖类物质,脱酰胺改性使得蛋白样品的骨架结构暴露出来,并且大米蛋白A的网络结构结合紧密。(2)研究了可溶性大米蛋白-卡拉胶混合体系的相分离行为:确定混合体系的相图后得到均相、相分离和凝胶区域。对比两种不同的可溶性大米蛋白,可得出大分子尺寸越小,其相浓度边界越高。叁种混合体系的微观结构通过CLSM观察,可溶性大米蛋白尺寸的大小导致了混合体系的相图和相分离微观结构差异。测量了叁种混合体系的动态模量,进一步验证相图和CLSM观察结果。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可溶性大米蛋白较大的尺寸促进了与卡拉胶的相分离,表明大米蛋白和卡拉胶的相分离主要是由于排空相互作用。(3)研究了可溶性大米蛋白-葡聚糖混合体系的相分离行为:在实验研究浓度范围内,获得混合体系的均相和相分离区域。对比两种多糖即卡拉胶和葡聚糖与蛋白的作用,可得出卡拉胶与可溶性大米蛋白的热力学不相容性强,不相容性区域大。通过CLSM观察发现两种大米蛋白/葡聚糖的两种混合体系在视野观察范围内的微观结构差异很大。微观结构的相异性证明了相分离的发生。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可溶性大米蛋白和中性多糖-葡聚糖的相分离是由于葡聚糖分子链的排空作用,使得在蛋白质富集区产生了有效而不均匀的交联,大米蛋白粒子的尺寸增大会促进两者问的相分离。对混合体系的动态模量进行了测定:体系的黏性模量和弹性模量均随着频率的增大而增大,结合相图观察和CLSM结果,表明可溶性大米蛋白和葡聚糖浓度均较低的时候,混合体系表现为流动态;随蛋白和葡聚糖浓度增加,表现出凝胶网络结构的形成。(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期刊2014-04-08)

余文琴[8](2014)在《大米分离蛋白制备、表征及重构大豆—大米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淀粉糖产业的迅猛发展,2012年中国大米淀粉糖年产量已达到154.0万吨,估计有近70万吨湿大米渣生成。米渣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其中蛋白质含量高达35%-65%,是提取大米蛋白的极好资源。本课题以重庆汇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淀粉糖生产的副产物大米渣为原料,研究超临界CO2脱除大米渣油脂的优化工艺;制备大米分离蛋白质的优化工艺;分析大米渣分离蛋白的主要理化和功能性质;探索酶促合成重构大豆-大米肽的方法及分析产物分子量。实验结果指出:大米渣制备大米分离蛋白的工艺流程为:大米渣→超临界CO2脱脂→吸湿膨胀→锤击破碎→乳化分散→筛分除杂→高速剪切→酶解除杂→离心分离→喷雾干燥。超临界CO2萃取制备脱脂大米渣的最佳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60min,在此条件下脂肪脱除率高达8.35%。正交试验的结果指出:复合糖苷酶酶解大米渣粗纤维的最佳反应条件为:pH6.5、固液比1:8、温度50℃、酶解时间120min、酶添加量1%。在此条件下大米分离蛋白粉的蛋白质含量达到87.43%。功能性测试结果表明:大米分离蛋白粉的乳化性、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持水性,吸油性均大幅度提高,显着高于大米渣。以蛋白酶与肽酶双酶水解大米蛋白的优化水解条件为:pH7、温度55℃、固液比1:15、酶总添加量均2%,酶解时间180min,在此条件下获得平均分子量为621Da的大米蛋白水解液,固形物浓度为6.5%;在pH=7、50℃下用纯化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溶液大米肽和大豆肽反应4h,获得重构大豆-大米肽。采用葡聚糖凝胶法对交联后的大米-大豆重构蛋白分子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交联后得到了四种不同分子量大小的重构蛋白。(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4-04-01)

杨为华[9](2013)在《大米蛋白的碱法分离制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米是地球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蛋白的有效加工意义重大。以市售碎米为原料,利用碱法对大米蛋白进行分离制备,确定碱法制得的大米蛋白等电点,考察料液比、反应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大米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并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碱法制备大米蛋白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8,反应pH值11.5,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1.0 h,在此条件下大米蛋白的提取率为67%。(本文来源于《农产品加工(学刊)》期刊2013年19期)

李亦蔚[10](2012)在《大米蛋白提取与分离纯化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世界上稻米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年产量达2亿t左右,稻谷加工中占总量10%~30%的副产品碎米主要用于生产淀粉糖、味精及酿酒等,生产淀粉糖的副产品米渣的利用一直是困扰企业的一个难题,过去一直未能充分合理利用,大多将其充作动物饲料,造成了宝贵蛋白资源的巨大浪费。米渣中蛋白质含量高达40%以上,是提取大米蛋白的极好原料,将大米中的蛋白质合理回收利用,不仅可为人类带来丰富的蛋白资源,消除大米蛋白给传统淀粉及淀粉糖浆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而且还可提高稻米加工水平及副产品附加值,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和较高的经济效益。大米蛋白是公认的优质食用蛋白,其生物效价高,属于低抗原性蛋白,不会产生过敏反应,在所有谷物中大米是唯一可免于过敏试验的谷物品种,因而大米蛋白被认为是一种具有高开发价值的植物蛋白资源,受到了全世界研究者们的关注。深入了解其分子组成、结构及其性质是合理开发和利用大米蛋白的第一步,大米蛋白的结构分析和功能评价需要获取高纯度大米蛋白;同时,大米蛋白的高疏水性也使之不能广泛应用于食品领域,因而需要通过改性来提高其功能特性,但目前还未见对已知结构的大米蛋白进行改性研究的报道。因此,对大米蛋白进行分离纯化已成为深入研究大米蛋白构效关系和改性机理的非常必要的前提条件。论文以籼米为原料,首先对大米蛋白的组成特点进行了详细研究,采用Osborne分级分离蛋白的经典方法对大米中的4种蛋白组分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进行了顺序提取,结果表明谷蛋白含量最高(84.09%),其次是球蛋白(9.38%)、醇溶蛋白(3.49%)和清蛋白(3.04%)。采用SDS-PAGE对四种蛋白组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清蛋白的分子量分布为:59.8 kDa,42.4 kDa,16.2 kDa;球蛋白电泳带中对应相对分子量分别为55.2~53.8 kDa,25.9~ 23.4 kDa,20.2~17.9 kDa,16.5 kDa;醇溶蛋白主要有一组相对分子质量为16.8~14.5 kDa左右的谱带。按照分子量分布范围可以将谷蛋白明显划分为6个区域:54.6 kDa,38.4~37.1 kDa,36.3~34.2 kDa,25.9~24.1 kDa,22.2~21.4 kDa,16.3~14.9 kDa,谷蛋白组成相对复杂。根据大米中4种蛋白组分的分布特点,确定将碱提酸沉法制备的大米谷蛋白作为后续研究对象,在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基础上拟定碱法提取大米蛋白(rice protein)的条件为:原料大米经粉碎过120目筛,碱液浓度0.05 mol/L,料液比1:10,常温提取2 h。此条件下可提取73.89%的大米蛋白,所制备的大米蛋白其蛋白含量为87.90%,在pH5~8范围内溶解度不足5%,pH接近11时,大米蛋白的溶解度迅速提高,pH12.5时其溶解度达85.17%。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不同溶解体系中大米谷蛋白溶液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发现,在各种溶剂中大米蛋白均未完全溶解,溶出部分之间产生差异,改变溶液pH(pH<3,pH>10)或加入SDS等提高蛋白溶解度的方法均有利于高相对分子质量蛋白质的溶出。为了将本实验室的前期研究成果有效提升至产业化生产水平,本研究在前期研究基础之上建立了一条中试生产线,采用碱提酸沉法生产出了符合企业标准的大米蛋白,完成了大米蛋白提取工艺的中试放大。目前已经能够稳定生产出蛋白含量在85%以上的大米蛋白粉,达到了中试试验的预期要求。碱提酸沉法初步分离得到的大米谷蛋白系混合物,大米蛋白的结构分析和功能评价都需要获取高纯度大米蛋白,因此需进一步对大米蛋白进行分离纯化。分析本实验室自制大米蛋白的溶解度发现,在pH3~10范围内,大米谷蛋白的溶解度均在10%以下,其低溶解度成为了对其进行分离纯化的困难所在。本研究采用离子交换和凝胶层析探索了碱提酸沉法制备的大米谷蛋白的分离纯化方法。以0.05 mol/L Na2HPO4-NaOH(pH12.50)缓冲液溶解碱提大米谷蛋白,利用DEAE 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介质对碱提大米谷蛋白进行了初步分离纯化,依次用0.10mol/L、0.25mol/L、0.40mol/L、0.55mol/L的含盐缓冲液阶段洗脱碱提大米谷蛋白,分离得到叁个洗脱峰F1、F2、F3,采用HPLC对F3组分进行纯度分析,其纯度为73.63%;在Na2HPO4-NaOH缓冲体系中,碱提大米谷蛋白溶解较为完全,利用不同浓度盐溶液将碱提大米谷蛋白按所带电荷强度从小到大进行初步分离纯化是切实可行的。收集F3采用凝胶过滤层析进一步纯化,得到F3-a、F3-b、F3-c、F3-d四个洗脱峰,经HPLC检测,其中F3-d洗脱峰的分子量为38048,纯度达91.14%。(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期刊2012-03-01)

大米分离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raphite furnac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GFAAS)测定不同品种、不同加工精度大米及大米4种蛋白质中的镉含量。选用镉含量较高的大米为实验原料,采用Osborne分级法提取大米中的4种蛋白质(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以及超滤、离子交换色谱从镉含量较高的大米蛋白中分离纯化出均一纯度的大米镉结合蛋白(rice Cd-binding protein,RCBP),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鉴定RCBP的纯度及测定分子质量。结果表明:籼米中镉含量高于糯米及粳米;随着加工精度的增加,同种大米中的镉含量依次降低。4种大米蛋白中的镉含量分别为0.66、0.31、0.63、0.23μg/g,清蛋白中镉含量最高。超滤分离大米清蛋白(rice albumin,RA)得到大米超滤清蛋白(rice ultrafiltration albumin,RUA),离子交换色谱纯化RUA得到目标镉结合蛋白(组分c),SDS-PAGE鉴定组分c为单一条带,分子质量为14 k D。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米分离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谯飞.大米蛋白ACE抑制肽制备及其膜高效分离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2].陈露,陈季旺,蔡俊,丁文平,吴永宁.大米镉结合蛋白的分离纯化及纯度鉴定[J].食品科学.2016

[3].黄静,陈舜胜.大豆分离蛋白、南美白对虾肉及虾粉蛋白对大米-玉米-小麦混合粉挤压膨化性能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16

[4].刘珊珊,陈季旺,陈露,丁文平,吴永宁.大米镉结合蛋白的分离及理化特性[J].食品科学.2015

[5].王璐.从大米蛋白胰蛋白酶酶解物中分离纯化免疫活性肽[D].长沙理工大学.2015

[6].刘珊珊.大米镉含量分析及镉结合蛋白的分离纯化[D].武汉轻工大学.2014

[7].李娜.可溶性大米蛋白-非吸附性多糖混合体系相分离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

[8].余文琴.大米分离蛋白制备、表征及重构大豆—大米肽研究[D].重庆大学.2014

[9].杨为华.大米蛋白的碱法分离制备研究[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3

[10].李亦蔚.大米蛋白提取与分离纯化技术的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

论文知识图

各因素、水平对淀粉损失率的关系图时间对大米淀粉提取率的影响反应时间对大米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反应时间对大米蛋白提取率的影响随着pH值图1不同酸沉淀pH值对大米蛋白提取...蛋白晶体Fig.3F-1proteincrystals种...

标签:;  ;  ;  ;  ;  ;  ;  

大米分离蛋白论文_谯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