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盘高度测量论文_王顺民,徐锡明,杨勇,王元,孙璟川

导读:本文包含了椎间盘高度测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椎间盘,颈椎,高度,腰椎,摄影术,测量,腰椎间盘。

椎间盘高度测量论文文献综述

王顺民,徐锡明,杨勇,王元,孙璟川[1](2018)在《颈椎间盘解剖高度、自然高度和病理高度X线片测量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测量颈椎病患者椎间盘高度,提出颈椎间盘退变过程中椎间盘高度的3种状态。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5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6例颈椎病患者,测量侧位X线片上C2~7椎间盘高度。根据Pfirrmann评分将患者分为3组:解剖高度组(Pfirrmann评分Ⅰ~Ⅱ级)、自然高度组(Pfirrmann评分Ⅲ级)和病理高度组(Pfirrmann评分Ⅳ~Ⅴ级),比较分析3组椎间盘高度的差异。结果 96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3.4±19.6)岁,男性57例,女性39例;59例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25例为神经根型颈椎病,12例为混合型颈椎病。解剖高度组椎间盘平均高度为(7.7±1.2)mm,自然高度组为(7.1±0.9)mm,病理高度组为(5.9±1.0)mm,3组比较及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C3~4、C4~5、C5~6、C6~7椎间盘解剖高度和自然高度、自然高度和病理高度的cut-off值(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45 mm(0.62,0.65)、6.95 mm(0.63,1.00),7.75 mm(0.49,0.85)、6.10 mm(0.89,0.43),7.75 mm(0.59,0.77)、6.95 mm(0.66,0.91)和7.85 mm(0.61,0.89)、5.95 mm(0.86,0.73)。结论颈椎退变过程中,椎间盘高度有解剖高度、自然高度(退变高度)和病理高度3种状态。颈椎病前路手术时应关注术前椎间盘高度,撑开至自然高度为宜。(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韩雪,赵金勇,刘军莲,王朝晖,戴娜[2](2011)在《X线平片腰骶椎间隙高度测量及对腰椎间盘病变诊断价值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确定L_5~S_1椎间隙狭窄的标准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964例有标准X线平片、CT、MRI影像资料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年龄及性别分组,测量X线平片L_5~S_1椎间隙高度,并与CT或MRI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正常组不同年龄和性别的L_5~S_1椎间隙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变组与正常组的L_5~S_1椎间隙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椎间隙后缘高度变窄与椎间盘病变的相关性最大。结论:X线平片上椎间隙的变化有助于诊断椎间盘病变。(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期刊2011年05期)

秦绍春[3](2007)在《颈椎椎间盘高度在MRI中的测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目前对颈椎椎间盘高度的解剖学测量有新鲜尸体测量、尸体标本测量、塑化标本测量、X-ray测量、CT测量及MRI测量等几种方法。在颈椎间盘的显像上MRI测量明显优于X-ray和CT测量,MRI能直接显示颈椎椎间盘的解剖学结构。MRI扫描在病人体位不变的情况下,可行任意方位断层扫描,通过变换层面(方位)选择梯度磁场,可行颈椎椎间盘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以及斜状面的断层扫描,有助于立体观察及测量颈椎间盘。近年来MRI测量颈椎椎间盘高度多数选择在中位矢状面的前缘及后缘,由于目前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新方法不断出现,颈椎椎间盘中位矢状面上的解剖参数已不能满足临床诊断及治疗需要。目的:本研究对颈椎椎间盘高度进行多个矢状面测量,为临床颈椎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抽取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20人的颈椎MRI扫描图像作为颈椎间盘突出组,抽取正常人群中的20人的颈椎MRI扫描图像作为正常人群组,利用GE公司Signa MR/i 1.5T磁共振扫描机选择颈椎五个矢状面进行扫描测量:颈椎中心为中位矢状面,两侧各间隔两个矢状面(间距4mm ),于每个矢状面上测量颈椎椎间盘前缘和后缘高度。结果:1、T-Test结果显示在颈椎间盘突出易发部位C 4-5、C 5-6及C 6-7测量点中两组人群颈椎间盘前缘及后缘高度85%有明显差异(P<0.05),在颈椎间盘突出较少发生部位C 2-3及C 3-4测量点中两组人群颈椎间盘前缘及后缘高度30%有明显差异(P<0.05)。2.正常人群组MRI下颈椎间盘高度平均值(mm)表1正常人群组MRI下颈椎间盘高度平均值(mm) A代表颈椎间盘前缘, P代表后缘。颈椎间盘矢状面由右到左依次为1-5。3.颈椎间盘突出组MRI下颈椎间盘高度平均值(mm)表2颈椎间盘突出组MRI下颈椎间盘厚度平均值(mm) A代表颈椎间盘前缘, P代表后缘。颈椎间盘矢状面由右到左依次为1-5。4.二组人群MRI颈椎间盘高度平均值(mm)表3二组人群MRI颈椎间盘厚度平均值(mm) A代表颈椎间盘前缘, P代表后缘。颈椎间盘矢状面由右到左依次为1-5。结论:1.颈椎间盘突出患者MRI下测量的颈椎间盘高度明显小于正常人群MRI下测量的颈椎间盘高度。2.本文积累了MRI下颈间盘结构的正常和异常的解剖学参数。(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期刊2007-05-01)

努尔买买提·巴哈夏尔,孙学斌,董建江,吐尔逊江·达地汗[4](2006)在《哈萨克族成人腰椎间盘高度的放射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人工椎间盘的设计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对56例哈萨克族成人腰椎(L)间盘高度进行放射学测量。结果:56例哈萨克族L1~2椎间盘高度男女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3~5椎间盘高度男、女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0.001);哈萨克族与汉族腰椎间盘高度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哈萨克族腰椎间盘高度均大于汉族,临床上可通过对腰椎间盘间高度的测量,为人工椎间盘假体设计提供参数。(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06年12期)

刘增胜,方明,安丰新,徐爱德[5](2005)在《腰椎间盘高度的影像学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腰椎间盘高度的影像学测量,由于容易受到投照及体位等因素的影响,多年以来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历年来几种主要的影像学测量技术手段及方法做一回顾性分析,并着重介绍了最新的测量方法。(本文来源于《医学影像学杂志》期刊2005年06期)

吕宏,李家顺,贾连顺,谭军[6](2000)在《颈椎椎间盘与椎体高度比值的测量及其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颈椎间盘退变是颈椎病发生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而颈椎病明显的形态学改变是颈椎间盘高度的降低。鉴于下颈椎椎体的高度基本恒定不变 ,为充分显示颈椎间盘高度降低的程度 ,作者引入了颈椎椎间盘与椎体高度比值这个指标 (颈椎间盘 -椎体高度比 :高度 C2~ 3+C(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00年09期)

孟庆兰,姜成瑛[7](1999)在《椎体高度及椎间盘间隙的 X 线测量法》一文中研究指出①目的 探讨椎体高度和椎间盘间隙的准确 X线测量方法。②方法 将30 例成人干燥第3 腰椎骨,摄腰椎后前位和侧位 X 线片,再将近片侧涂钡后分别摄后前位和侧位片,比较涂钡前后的椎骨 X线片。③结果 上位椎体下面的致密线与下位椎体上面的淡影线,或上位椎体下面的淡影线与下位椎体上面的致密线之间的距离为椎间盘间隙,而同一椎体上、下面间的致密线与淡影线间的距离为椎体的高度。④结论 椎体高度和椎间盘间隙准确的 X 线测量对于椎体和椎间盘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来源于《青岛医学院学报》期刊1999年03期)

连平,孙荣华,杨维权,杨广才,刘毅[8](1994)在《腰椎椎间盘高度伸屈动态变化的CT测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对10具青年新鲜尸体的完整腰椎标本在伸屈运动中做了椎间盘高度的CT扫描测量。经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腰椎各平面椎间盘前、后高度变化差异均具显着意义,其中L4-5,L5-S1具非常显着的意义(P<0.0005),L3.4次之(P<0.01),椎间盘平面越高变化差异越小,这与上下腰椎后结构不同的力学行为和体位相关。作者认为采用椎间盘高度伸屈变化数据综合评估椎间隙高度改变,可能较以往用单一静态体位评估更有意义。(本文来源于《上海医学》期刊1994年04期)

椎间盘高度测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确定L_5~S_1椎间隙狭窄的标准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964例有标准X线平片、CT、MRI影像资料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年龄及性别分组,测量X线平片L_5~S_1椎间隙高度,并与CT或MRI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正常组不同年龄和性别的L_5~S_1椎间隙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变组与正常组的L_5~S_1椎间隙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椎间隙后缘高度变窄与椎间盘病变的相关性最大。结论:X线平片上椎间隙的变化有助于诊断椎间盘病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椎间盘高度测量论文参考文献

[1].王顺民,徐锡明,杨勇,王元,孙璟川.颈椎间盘解剖高度、自然高度和病理高度X线片测量及临床意义[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8

[2].韩雪,赵金勇,刘军莲,王朝晖,戴娜.X线平片腰骶椎间隙高度测量及对腰椎间盘病变诊断价值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1

[3].秦绍春.颈椎椎间盘高度在MRI中的测量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7

[4].努尔买买提·巴哈夏尔,孙学斌,董建江,吐尔逊江·达地汗.哈萨克族成人腰椎间盘高度的放射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

[5].刘增胜,方明,安丰新,徐爱德.腰椎间盘高度的影像学测量[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

[6].吕宏,李家顺,贾连顺,谭军.颈椎椎间盘与椎体高度比值的测量及其临床意义[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

[7].孟庆兰,姜成瑛.椎体高度及椎间盘间隙的X线测量法[J].青岛医学院学报.1999

[8].连平,孙荣华,杨维权,杨广才,刘毅.腰椎椎间盘高度伸屈动态变化的CT测量研究[J].上海医学.1994

论文知识图

一7椎间盘高度测量,先测椎间...椎间盘高度测量方法(BDI指数)椎间盘高度测量示意图腰椎椎间高度测量方法:椎间盘高度,取...一l椎间盘高度测量方法(BDI指数)椎间盘高度测量示意

标签:;  ;  ;  ;  ;  ;  ;  

椎间盘高度测量论文_王顺民,徐锡明,杨勇,王元,孙璟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