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改变昼夜长短的教学

浅谈改变昼夜长短的教学

一、昼夜长短变化教学谈(论文文献综述)

赵江涛[1](2020)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教学探究》文中研究说明高考中对《地球的运动》一节的考察有弱化的倾向,但是又不能完全放弃。那么高中地理教学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这一节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高效地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呢,现将我的一些想法和各位同仁分享一下。

李青[2](2020)在《层层递进,让概念由浅入深——《昼夜长短变化》一课教学谈》文中研究说明地理概念是描述地理规律和原理的基本要素。对地理概念的成因、过程、原理、规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更新概念体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昼夜长短变化》一课的教学环节包括:借助生活经验,感知概念的"浅层"含义;依托数据分析,理解概念的"中层"含义;结合地理原理,明晰概念的"深层"含义。层层递进,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由浅入深。

史颖士,王喜贵[3](2019)在《E字型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演示仪的制作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为了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空间概念,突破"昼夜长短变化规律"这一教学难点,文章提出了一种E字型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演示仪的制作方案,详细介绍了这种E字型演示仪的制作步骤和工作原理,阐述了将其应用于"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等的教学的方法。教学实践表明该演示仪制作简易、操作方便、演示直观,教学效果良好,值得在地理教学中推广应用。

彭正[4](2019)在《自制教具辅助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地理实验教学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等功能于一体,对高中地理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影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提倡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注重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鼓励开展地理实验活动,地理实验教学迎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然而,当前我国高中大多缺乏专业地理实验室、实验仪器。这为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持续、有效实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本研究拟通过自制教具辅助地理实验教学实践,探究如何将自制教具与地理实验教学结合起来,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和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从而为地理实验教学的持续、有效开展探索可行方法与路径。研究采用了案例分析法、实验对比法、课堂观察法、访谈法,在现代教育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直观教学论指导下,首先梳理了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地理实验内容,按地理实验的狭义定义和地理实验活动方式的不同,将地理实验分为演示、模拟和制作三个类别,分析了高中《地理必修一》的实验特征,提出了地理实验在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其次,依据教具选材、设计和制作的原则,采用仿制法、改进法和替代法,选择了昼夜长短变化、温室效应、水循环等五个典型实验项目,开展自制教具案例研究;最后,以“时区转盘的自制与应用”为实践案例,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开展实验对比、课堂观察研究,检验自制教具辅助地理实验教学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高中《地理必修一》中的实验以模拟实验为主,多数隐藏于课文文字下,缺乏完整的实验操作方案,需要师生自制教具才能开展地理实验教学;(2)地理实验教学所需要的教具,可以采用仿制、改进和替代法自制,自制教具前需要对制作背景、教学要求进行分析,准备好制作材料,制作完成后对教具进行调试。(3)运用自制的时区转盘辅助区时的计算和模拟日期变更,其教学效果比纯粹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要好,反映了自制教具辅助地理实验教学能够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这些研究,为今后开展自制教具辅助地理实验教学提出三点建议:(1)建立系统的实验体系,编制完整的实验方案;(2)利用生活材料,通过仿制、改进和替代法自制教具,克服现有实验条件的不足;(3)将自制教具运用于地理实验教学,但不能完全依赖于自制教具,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和自制教具各自的优势。

王焱[5](2019)在《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策略应用研究》文中提出2014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意见中第一条为“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在此基础上构建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研究由此成为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因素。由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我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和高中各门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框架已经初步形成。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凝炼为人地协调观(核心主题)、综合思维与区域认知(思维方式与能力),地理实践力(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四个主要部分。地理综合思维作为地理核心素养的下属分支,重要部分,研究地理综合思维,有利于地理课程理念的落实,达到立德树人目标。目前地理综合思维的研究仍处于前期阶段。对综合思维培养的研究还不成熟,尤其对综合思维培养策略的应用研究还需进一步完善。本文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系统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使用试题评价法对绥化市望奎县第一中学高三学生进行测评,确定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现状。从测试情况看,学生对要素关系的分析能力,时空分析与尺度转换能力,地方特征的分析能力都有待于加强。针对以上检测结果,笔者提出了具体的培养策略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阐述。为确定策略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笔者利用实习机会,将策略应用于地理教学中进行对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策略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本论文共分为以下五部分:第一部分:结合当今地理教育背景和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阐述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综述国内外地理综合思维研究现状,指出目前研究的不足,提出本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二部分:阅读大量地理核心素养以及地理综合思维相关资料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地理综合思维的内涵、特性、维度以及维度间的关系,构建地理综合思维次级量表。第三部分:对高三学生开学摸底考试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目前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水平一般,要素关系分析能力弱,时空综合分析能力和尺度转换能力不强,区域特征分析能力弱。第四部分:针对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存在的问题提出培养策略并进行应用。学生应明确高中地理课程特点,形成综合思维意识。通过以问导学,引导学生进行要素关系分析。对变化中的地理事物进行时空拆分,转换尺度分析。从地理原理角度入手,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善用结构图,培养学生完整的思维结构。结合具体案例进行阐述。第五部分:对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策略进行实践检验。将策略应用于教学实践当中,设置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教学对比,检验策略的可行性及效果。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策略应用于地理教学中,有效提高了学生地理综合思维水平,其中要素综合思维培养效果最明显,时空综合思维次之,地方综合思维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第二,应用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策略,学生要素分析更全面,时空分析更完整,区域特征分析更具体。自觉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出现的前因后果,形成较为完整的地理思维结构。第三,应用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成绩。

孙相春[6](2019)在《信息化背景下传统教具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信息化正深刻地影响着高中地理教学,多媒体、平板等信息化教具成了教师日常教学的工具,但是单一的信息化在实际课堂使用中也有着许多不能忽略的问题。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理念,其中包括了地理实践力,地理实践力的培养通过传统教具更容易实现。同时高中地理知识是非常抽象难懂的,仅仅依靠信息化教具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而传统教具能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其直观性是信息化教具无法替代的。本文在信息化背景下分析了传统教具对教学的使用价值,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做中学”、直观性教学原则和“经验之塔”理论作为理论基础,运用文献综述法、问卷法、访谈法来获取和分析资料及数据,并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和课堂观察,对烟台三中和烟台市开发区高级中学的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从传统教具的使用频率、学生动手操作传统教具的状态、学生对传统教具的使用需求、传统教具的使用效果、传统教具使用的类型和来源、影响传统教具使用的因素、教师对传统教具的认知度和应用专业技能等方面,来认识传统教具在高中日常教学中使用的现状,剖析总结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传统教具的运用问题,针对问题分析其影响因素。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得出,影响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信息化因素,信息化教具使用比例上升,传统教具使用率不高。二是学校因素,学校大力强调信息化,对传统教具的重视度和资金投入少。三是教师因素,教师习惯使用信息化教具,对传统教具认知度不够。针对调查结论和传统教具应用中产生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1)将传统教具和信息化教具两者相结合;(2)学校为师生提供良好的传统教具使用环境;(3)教师提高对传统教具的认知度和运用水平。最后,以人教版必修一中《昼夜长短的变化》一节课为例,从教具的设计,运用以及案例的总结进行阐述。该案例把信息化教具和传统教具同时应用,为如何使用教具提供些许参考,从而引起地理教师对传统教具的重视,更好地把传统教具和信息化教具进行整合,提升高中地理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刘海波,刘胜利[7](2019)在《高中地理课堂活动教学设计——以“昼夜长短的变化”教学设计为例》文中提出【教学目标】1.(地理实践力)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和一定的读图(表)技巧,学会归纳总结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并能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2.(综合思维)整理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和影响昼夜长短的因素。3.(区域认知)认识世界上不同地区的昼夜差异。4.(人地协调观)能够体会昼夜长短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重难点】1.昼夜长短随时间、纬度的变化规律。

王学宵,李景霞,孟江涛[8](2019)在《拨动地球,转出精彩——《地球公转产生的昼夜长短变化》教学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创新整合点本微课程设计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将重点内容生活化、形象化、可视化和趣味化。生活化体现在最大程度地降低了知识的难度,成功地将抽象复杂的知识转化成为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现象,实现了抽象知识生活化;形象化体现在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观看动画,边看边学,实现了知识的形象化生动化;可视化主要体现在充分利用了智慧云平台"一对一"的互

周佳杰[9](2018)在《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地理自制教具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新一轮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的过程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明确指出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修订方向,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列为核心素养,强调学生主体地位,重视体验学习过程。本文探究了自制教具在地理教学中的优势,以中学地理教学实例为依托来说明自制教具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作用,为如何使用自制教具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提供借鉴。本论文重点有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简述了我国当前的教育背景以及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问题提出背景,阐述了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详细分析了国内外自制教具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本文第二部分是自制教具的理论研究。在总结不同学者对自制教具定义的基础上对教具和自制教具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梳理了自制教具的理论基础,归纳出自制教具的特点,阐述了自制教具的选材、制作、设计的原则。本文第三部分是中学地理自制教具设计与应用研究。分别列举出初高中具有代表性的地理自制教具案例,高中以地球公转地理意义中的“昼夜长短变化”这一课题为例,初中以“地球仪”这一课题为例阐述了教具的设计和相应的教学实践过程。本文第四部分是使用自制教具的教学效果调查。在高中对学生设计了问卷调查,在初中对学生和老师做了访谈调查。对调查结果和访谈结果进行整理后归纳出自制教具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优点和有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问题解决的对策,阐述了自制教具对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有利影响。本文第五部分是对本论文的总结与展望。简要叙述了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并概括出论文研究的成果,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不足以及对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实践教学展望。

冯建美[10](2018)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教学设计》文中研究说明[教材版本]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课标要求]《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关于"地球运动"的内容标准: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具体来说体现在两个方面:①从成因上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②根据相关示意图,归纳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能比较太阳光照图上昼弧和夜弧

二、昼夜长短变化教学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昼夜长短变化教学谈(论文提纲范文)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教学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夜长短计算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纬度变化规律
    2、季节变化规律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2)层层递进,让概念由浅入深——《昼夜长短变化》一课教学谈(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学环节
    (一)借助生活经验,感知概念的“浅层”含义
    (二)依托数据分析,理解概念的“中层”含义
    (三)结合地理原理,明晰概念的“深层”含义
二、教学反思
    (一)要挖掘逻辑关系——剖析概念
    (二)要预设学生视角——理解概念
    (三)要基于学科融通——运用概念

(4)自制教具辅助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自制地理教具研究现状
        1.3.2 地理实验教学研究现状
        1.3.3 自制教具辅助地理实验教学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研究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自制教具
        2.1.2 地理实验教学
    2.2 自制教具辅助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2.2.1 教材编排选择了部分实验
        2.2.2 课标活动建议开展部分实验
        2.2.3 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决定开展实验
        2.2.4 现有文献频繁涉及地理实验
    2.3 自制教具的特点、流程和方法
        2.3.1 自制教具的特点
        2.3.2 自制教具的流程
        2.3.3 自制教具的方法
    2.4 自制教具辅助地理实验教学的理论基础
        2.4.1 杜威现代教育理论
        2.4.2 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
        2.4.3 夸美纽斯直观教学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中地理实验教学内容分析——以人教版“地理必修一”为例
    3.1 高中地理实验梳理的依据
    3.2 高中地理实验梳理结果
    3.3 高中地理实验内容归类
        3.3.1 演示类实验
        3.3.2 模拟类实验
        3.3.3 制作类实验
    3.4 高中地理实验特征分析
        3.4.1 数量多,且集中于教材前半部分
        3.4.2 多数实验隐藏于课文的正文部分
        3.4.3 多数实验没有成熟的实验器材和操作方案说明
        3.4.4 多数实验涉及动态的地理过程
        3.4.5 多数实验发生在较大的时空尺度上
        3.4.6 多数实验是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
    3.5 高中地理实验在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3.5.1 正确区分教材中的实验,选定部分实验纳入教学计划
        3.5.2 编订实验实施方案,开展自制教具实践
        3.5.3 合理规避实验教学困难,切实发挥自制教具优势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自制教具案例设计
    4.1 自制教具的依据
        4.1.1 选材原则:取材便利,经济实惠
        4.1.2 设计原则:简单实用,科学创新
        4.1.3 制作原则:协调美观,便携耐用
    4.2 昼夜长短变化实验教具仿制
        4.2.1 教具制作背景分析
        4.2.2 教学要求分析
        4.2.3 制作材料准备
        4.2.4 制作步骤
        4.2.5 教具使用简要说明
        4.2.6 应用评价
    4.3 温室效应实验教具改进
        4.3.1 教具制作背景分析
        4.3.2 教学要求分析
        4.3.3 制作材料准备
        4.3.4 制作步骤
        4.3.5 教具使用简要说明
        4.3.6 应用评价
    4.4 水循环实验教具替代
        4.4.1 教具制作背景分析
        4.4.2 教学要求分析
        4.4.3 制作材料准备
        4.4.4 制作步骤
        4.4.5 教具使用简要说明
        4.4.6 应用评价
    4.5 冲(洪)积扇实验教具改进
        4.5.1 教具制作背景分析
        4.5.2 教学要求分析
        4.5.3 制作材料准备
        4.5.4 制作步骤
        4.5.5 教具使用简要说明
        4.5.6 应用评价
    4.6 水土流失实验教具改进
        4.6.1 教具制作背景分析
        4.6.2 教学要求分析
        4.6.3 制作材料准备
        4.6.4 制作步骤
        4.6.5 教具使用简要说明
        4.6.6 应用评价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自制教具辅助地理实验教学实践——以“时区转盘的自制与应用”为例
    5.1 提出实践课题
    5.2 提出假说
    5.3 实验班自制教具过程
        5.3.1 实验班与对照班简介
        5.3.2 制作背景
        5.3.3 制作材料
        5.3.4 制作过程
    5.4 实验班自制教具辅助地理实验教学设计
        5.4.1 背景分析
        5.4.2 教学实录
    5.5 自制教具辅助地理实验教学效果检测
        5.5.1 试题检测
        5.5.2 访谈调查
    5.6 自制教具辅助地理实验教学课堂行为分析
        5.6.1 自制教具课堂行为分析
        5.6.2 地理实验教学课堂行为分析
    5.7 自制教具辅助地理实验教学的启示
        5.7.1 充分利用课前时间制作教具
        5.7.2 尽可能多地指导学生制作和运用教具
        5.7.3 地理实验教学不能完全依靠教具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
    6.1 总结
    6.2 创新之处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5)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策略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一)课题来源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相关研究述评
        2.国内相关研究述评
    (四)研究方案
        1.研究目的
        2.研究内容
        3.研究方法
        4.技术路线
二、地理综合思维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辨析
        1.地理核心素养
        2.地理综合思维
    (二)地理综合思维的特点与维度
        1.特点
        2.维度
    (三)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系统科学理论
        3.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三、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现状检测与分析
    (一)基于试题的现状分析
        1.检测对象
        2.试题内容及分析
        3.思维现状及分析
    (二)小结
四、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策略
    (一)了解学科特点,形成综合思维意识
        1.形成地理要素普遍联系意识
        2.形成地理事物普遍变化意识
        3.形成从整体视角看问题意识
    (二)以问导学,培养要素综合思维
    (三)时空拆分,尺度转换培养时空综合思维
        1.时空拆分
        2.尺度转换
    (四)地理原理与区域特征相结合,培养地方综合思维
    (五)善用结构图,形成完整思维结构
五、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策略实验
    (一)实验准备
        1.实验目的
        2.实验假设
        3.实验对象
        4.实验时间
    (二)实验过程
        1.实验方法
        2.变量分析
        3.实验过程
        4.典型地理教学案例
        5.教学评价
    (三)实验结果
        1.实验后地理综合思维检测结果
        2.实验后地理学习成绩检测结果
        3.实验结果分析
        4.实验结论
        5.实验反思
六、总结
    (一)结论
    (二)创新与不足
        1.创新之处
        2.不足之处
    (三)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个人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6)信息化背景下传统教具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弊端
        1.1.2 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1.1.3 地理学科特点的需求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传统教具的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教具与地理教具
        2.1.2 传统教具与信息化教具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
        2.2.3 夸美纽斯的直观性教学原则
        2.2.4 戴尔的“经验之塔”教学理论
第3章 传统教具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传统教具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对象
        3.1.3 问卷设计
    3.2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3.2.1 学生调查问卷分析
        3.2.2 教师调查问卷分析
    3.3 调查结论
第4章 信息化背景下传统教具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4.1 原因分析
        4.1.1 信息化教具使用比例上升,传统教具使用率不高
        4.1.2 学校大力强调信息化,对传统教具的重视和资金投入少
        4.1.3 教师习惯使用信息化教具,对传统教具认知度不够
    4.2 对策
        4.2.1 将传统教具和信息教具两者相结合
        4.2.2 学校为师生提供良好的传统教具使用环境
        4.2.3 教师提高对传统教具的认知度和运用水平
第5章 信息化背景下传统教具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案例——以《昼夜长短的变化》为例
    5.1 案例分析
    5.2 案例设计
    5.3 案例总结
第6章 结论与不足
    6.1 结论
    6.2 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A 高中地理传统教具使用现状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B 中地理传统教具使用现状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C 高中地理传统教具使用现状教师访谈
作者简历

(7)高中地理课堂活动教学设计——以“昼夜长短的变化”教学设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一、昼夜长短随时间的变化
    二、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
    三、地形对昼夜长短的影响
    四、其他重要规律总结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8)拨动地球,转出精彩——《地球公转产生的昼夜长短变化》教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整合点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1.结合学情, 不宜挖掘过深
    2.设置情境, 提升学生兴趣
    3.注重生成, 不必机械记忆
    4.活学活用, 解释地理现象
●设计亮点

(9)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地理自制教具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 研究的目的
        (二) 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一) 研究的内容
        (二) 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自制教具的理论研究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 夸美纽斯的直观性教学原则
        (二) 杜威的“做中学”教学理论
        (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 地理核心素养
        (二) 教具
        (三) 自制教具
    三、自制教具的特点
        (一) 自制教具具有廉价性
        (二) 自制教具具有灵活性
        (三) 自制教具具有针对性
        (四) 自制教具具有多样性
        (五) 自制教具具有直观性
    四、自制教具选材、设计和制作的原则
        (一) 选材原则
        (二) 设计原则
        (三) 制作原则
第三章 中学地理自制教具设计与应用研究
    一、高中地理自制教具的设计与应用案例
        (一)“昼夜长短变化”活动光照图的教具设计
        (二) 自制教具应用案例——地球公转地理意义之昼夜长短变化
    二、初中地理自制教具的设计与应用案例
        (一)“地球仪”模型的教具设计
        (二) 自制教具应用案例——地球仪
第四章 使用自制教具的教学效果调查研究
    一、“昼夜长短变化”活动光照图教具使用效果问卷调查(高中)
        (一) 调查目的
        (二) 调查对象及方法
        (三) 调查问卷设计
        (四)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五)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二、“地球仪”模型教具使用效果访谈调查(初中)
        (一) 访谈目的
        (二) 访谈题纲
        (三) 访谈内容
        (四) 访谈结果分析
    三、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一) 存在的问题
        (二) 解决对策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昼夜长短变化教学谈(论文参考文献)

  •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教学探究[J]. 赵江涛. 高考, 2020(09)
  • [2]层层递进,让概念由浅入深——《昼夜长短变化》一课教学谈[J]. 李青.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2020(03)
  • [3]E字型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演示仪的制作与应用[J]. 史颖士,王喜贵. 中学教学参考, 2019(34)
  • [4]自制教具辅助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为例[D]. 彭正. 贵州师范大学, 2019(02)
  • [5]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策略应用研究[D]. 王焱. 广西师范大学, 2019(09)
  • [6]信息化背景下传统教具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孙相春. 鲁东大学, 2019(12)
  • [7]高中地理课堂活动教学设计——以“昼夜长短的变化”教学设计为例[J]. 刘海波,刘胜利. 求学, 2019(08)
  • [8]拨动地球,转出精彩——《地球公转产生的昼夜长短变化》教学设计[J]. 王学宵,李景霞,孟江涛.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9(Z1)
  • [9]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地理自制教具设计与应用研究[D]. 周佳杰.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8(12)
  • [10]“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教学设计[J]. 冯建美.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8(04)

标签:;  ;  ;  ;  ;  

浅谈改变昼夜长短的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