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氢盐论文_孙己晶,胡静雯,郭民,陈学勋

导读:本文包含了碳酸氢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碳酸,血液,毒血症,碱度,气溶胶,羧基,刚毛。

碳酸氢盐论文文献综述

孙己晶,胡静雯,郭民,陈学勋[1](2019)在《不同缓冲剂碳酸氢盐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枸橼酸碳酸氢盐透析液与醋酸碳酸氢盐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临床症状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影响,观察比较两种透析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4例MHD患者,3个月洗脱期后,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行枸橼酸盐透析液进行透析,对照组行醋酸盐透析液进行透析,均规律透析3个月。评估和记录透析前后及透析过程中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实验室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两组患者透析前后电解质、血常规、血气分析、肾功能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实验组Kt/v、URR较对照组略有增加,比较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3)实验组患者皮肤瘙痒、睡眠障碍、不安腿综合征等临床不适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碳酸氢盐透析液在临床应用中安全、有效,对MHD患者临床不适症状有改善作用。(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63期)

邱杰山,张文华,周子英,魏金芬,俞兆珍[2](2019)在《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碳酸氢盐水平与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未行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脏病5期(chronic kidney disease 5 period,CKD5)患者血清碳酸氢盐与骨代谢指标的关系,探索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代谢性酸中毒与慢性肾脏病的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mineral and bone metabolic abnormalities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MBD)发生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收集2014年8月至2016年10月就诊未行透析治疗的CKD5期患者252例,根据血清标准碳酸氢盐(standard bicarbonate,SB)水平对患者进行分组,SB<22 mmol/L定义为伴有酸中毒组(217例),SB>22 mmol/L定义为不伴有酸中毒组(35例)。收集SB、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白蛋白(blood albumin,Alb)、血钙(Ca)、血磷(P)、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血β2-微球蛋白(β2-MG)、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及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TPINP)等指标,计算钙磷乘积(Ca×P)。对两组患者各项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并分别与SB作相关性分析。结果伴有酸中毒组BUN、PTH、P、Ca×P、β2-MG、β-CTX及TPINP等指标均较不伴酸中毒组高,伴有酸中毒组血Ca较不伴酸中毒组低,而两组间Scr及Al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SB与血Ca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 255;与PTH、Ca×P、β2-MG、β-CTX及TPINP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 869、-0. 656、-0. 775、-0. 615和-0. 720;与血P无明显相关。结论代谢性酸中毒参与了未行透析治疗CKD5期患者CKD-MBD的发生,其可能机制是代谢性酸中毒诱导了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功能失衡。(本文来源于《中国骨质疏松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吴琪[3](2019)在《血乳酸水平及碳酸氢盐对成年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并比较分析不同乳酸水平与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关系,及血乳酸水平、SOFA评分和qSOFA评分判断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判断的效力及能力。方法:对象来自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ICU收治的92名脓毒血症患者,拟收集病例共92例,并分为2组,其中低乳酸组46例,高乳酸组46例。分析乳酸水平与基线特征、临床体征、实验室检测结果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以确定预后的预测因子;通过ROC分析比较乳酸水平与SOFA和qSOFA评分。结果:人口基线信息方面,2组在年龄分布上无统计学差异(P=0.810),在性别分布上无统计学差异(P=0.797)。基本生命体征方面,2组在平均动脉压、体温、血氧饱和度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心率、呼吸频率方面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1),低乳酸组的心率与呼吸频率明显小于高乳酸组。实验室检查方面,2组在血红蛋白指标上无统计学差异(P=0.500),在白细胞、白蛋白、胆红素、血尿素氮、血碳酸氢盐、肌酐等指标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当中胆红素、血碳酸氢盐、肌酐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2组在血小板、钠离子浓度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钾离子浓度、血乳酸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当中血乳酸浓度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量表评分和死亡率方面,2组在qSOFA评分上无统计学差异(P=0.326),在SOFA评分上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1),高乳酸组的SOFA评分明显高于低乳酸组。2组在30天后死亡例数上无统计学差异(P=0.071)。关于脓毒血症预后预测因素分析,30天后患者的预后在平均动脉压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6),生存患者的平均动脉压低于死亡患者的平均动脉压。30天后患者的预后在血碳酸氢盐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7),生存患者的血碳酸氢盐浓度高于死亡患者的血碳酸氢盐浓度。在年龄、性别、心率、呼吸频率、体温和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白蛋白、总胆红素、血尿素氮、肌酐、和血乳酸浓度、钾离子浓度和钠离子浓度方面,患者的预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血碳酸氢盐浓度是影响预后的可疑影响因素,平均动脉压不是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72),而血碳酸氢盐是脓毒血症患者的独立影响因素(P=0.033),预示着在一定范围内血碳酸氢盐每上升1单位,死亡率即下降为之前的80.7%。血碳酸氢盐是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采用ROC曲线比较乳酸水平与SOFA和qSOFA评分的诊断价值,从ROC曲线分析结果来看,以qSOFA评分作为状态变量,血乳酸浓度和SOFA评分的诊断价值有小于qSOFA评分的趋势,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423和0.424,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碳酸氢盐是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从侧面反应出血乳酸浓度与住院死亡率增加之间存在某种相关性;在成人脓毒血症患者中,以血乳酸水平作为预后预测因子可能优于SOFA评分;qSOFA对脓毒血症预后预测效力较血乳酸水平和SOFA高;血乳酸水平可作为对qSOFA的补充。(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5-01)

王君宇[4](2019)在《碳酸氢盐/硅酸盐冷态气溶胶防治低阶煤自燃基础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作为煤炭资源丰富的国家,随着大规模工业化开采,矿井火灾问题也越来越严峻。火灾的发生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会给煤矿的安全生产带来巨大的威胁。目前煤矿采空区防灭火技术主要是通过向火区注入液体或惰性气体等介质,研究重点大多侧重新材料的开发与防灭火工艺的改进。本文结合冷态气溶胶灭火技术和阻化剂防灭火技术的优点,尝试提供一种防治煤矿采空区煤自燃的新途径,即将两种可以相互反应的阻化剂溶液经雾化扩散沉积之后浸润煤样,并在表面生成沉淀物,同时实现物理和化学阻化作用。实验选取云南昭通褐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气溶胶阻化装置对煤样进行气溶胶阻化实验,并根据程序升温、热重/差热、傅里叶红外光谱实验结果对比分析不同冷态气溶胶阻化剂组合对煤样的阻化效果,得到了以下结论:(1)论文中选取的四种阻化剂组合在超声波雾化处理扩散反应之后可以有效增加在煤样表面的固体残留物,沉淀产生物可占煤样质量的1%-5%,增重效果明显。该固体残留物可以覆盖或者进入煤样裂隙中,阻碍煤与氧气接触,实现物理阻化效果。(2)对原煤以及冷态气溶胶阻化实验处理煤样进行程序升温实验,对比分析四组处理煤样与原煤在消耗和生成气体的宏观参数。实验发现,原煤和处理煤样在整个升温阶段都保持着相似的氧化特性。在缓慢氧化阶段,处理煤样的氧气消耗量和CO生成量虽小于原煤,但差距较小;进入100℃之后的快速氧化阶段,处理煤样的氧气消耗量和CO生成量明显降低,并且气体发生变化的拐点温度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滞后,说明冷态气溶胶阻化剂可以有效抑制煤样自燃。(3)通过TG/DSC技术分析煤样在升温氧化过程中的热特性变化。发现处理煤样与原煤相比,冷态气溶胶对煤样的影响主要在煤样进入快速分解阶段之后。对比各个样品的特征温度点的变化,发现处理煤样的最大失重速率点和最大热释放速率点均都向高温阶段偏移100℃左右,并且在DSC曲线中可以看出处理煤样的放热峰面积有所减少,说明冷态气溶胶阻化剂提高了煤样在高温阶段的热稳定性。(4)傅里叶红外光谱表明,云南昭通褐煤所含官能团中羟基(-OH)占有较大比重,此外还有大量的醇酚醚类以及羧基含氧官能团。分析不同样品的红外光谱图,可以看出冷态气溶胶阻化剂对煤样的化学阻化效果主要体现在-OH、脂肪烃和羰基、羧基等含氧官能团,冷态气溶胶阻化剂的氯盐成分对上述官能团具有很强的消耗能力,从而降低煤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的活性。(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5-01)

马淑娟,孙力平,钟远,邱春生,王晨晨[5](2018)在《碳酸氢盐投加对寡枝刚毛藻光合色素及碳酸酐酶活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投加碳酸氢盐对寡枝刚毛藻(Cladophora oligoclona Kütz)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碱度为11.7mmol·L~(-1)时藻体生长较好,12天后,藻体湿重比对照组增加了47.57%。寡枝刚毛藻对碳酸氢盐碳源有较强的利用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藻体内叶绿素b/叶绿素a(Chl.b/Chl.a)的值降低,类胡萝卜素/叶绿素(Caro/TChl)的值升高。实验末期,高碱度组中藻体内碳酸酐酶活性相比对照组降低了74.6%。(本文来源于《生态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鲁嘉越,张伟明,蔡宏,倪兆慧,朱铭力[6](2018)在《不同透前碳酸氢盐浓度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透前碳酸氢盐浓度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排除急性感染、肝硬化、活动性出血、肿瘤、急性心功能不全后共291例,采集其基本透析资料,并于透析间隔最长的透析日检测透前血常规、静脉血气分析、肝肾功能、钙、磷、iPTH、铁蛋白、hsCRP及透后肾功能,计算sp Kt/V。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根据透前碳酸氢盐浓度以四分位法将所有病例分为4组,比较不同透前碳酸氢盐浓度分层对上述检测指标的影响,并进一步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透前碳酸氢盐浓度与上述(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8-10-11)

陈华伟,刘恒嘉[7](2018)在《补充碳酸氢盐对青年男性间歇冲刺运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36名青年男性篮球运动员分别口服HCO_3~-和安慰剂(两次实验间隔1周)后60min进行一次高强度间歇冲刺实验(5×10s,60s间歇),记录训练时的平均功率(APO)和峰值功率(PPO).分别于摄入前、训练前、训练后即刻以及训练后5min取动脉血检测酸碱平衡稳态;于训练前、训练后即刻、训练后60min和120min取静脉血检测血浆氧化应激水平.结果显示:补充HCO_3~-时高强度冲刺实验中的APO高于补充安慰剂(P<0.05);训练前、训练后即刻和训练后5 min,补充HCO_3~-时[pH]、[HCO_3~-]高于补充安慰剂(P<0.05),而[H~+]则低于补充安慰剂(P<0.05);与训练前比较,补充安慰剂时各时间点训练后血浆MDA升高,补充HCO_3~-时各氧化应激参数均无显着性变化(P>0.05).训练前补充HCO_3~-,可以通过维持酸碱平衡稳态提高青年男性间歇冲刺运动能力,但并不能抑制运动诱导的氧化应激.(本文来源于《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崔倩倩[8](2018)在《碳酸氢盐培养盐生杜氏藻的碱絮凝收获与循环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微藻具有生长速率快、单位面积产率高的特性,这些特性使其能够部分替代陆生植物进行更高效的农业生产,用作原料生产加工各种产品。目前,较高的生产成本阻碍了微藻的规模化工业生产,其成本主要来自两方面:收获成本和高浓度的NaCl、水和营养盐等培养成本。离心方法能耗过高,而添加絮凝剂成本过高。与此同时,培养微藻后的培养基中有大量残余的营养盐,因无法重复利用而被排放,既增加了原料投入,又污染环境。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针对盐生杜氏藻的收获和循环培养展开了研究。利用碱性絮凝来收获盐生杜氏藻不仅能降低能耗,不产生任何污染,还可以回收利用培养基。已用培养基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处理后,可以去除抑制盐生杜氏藻生长的物质,实现循环培养。首先模拟培养基中Ca~(2+)、Mg~(2+)、Fe~(3+)的沉淀模型及存在形式发现,在所选用的碳酸氢盐培养体系中,主要是Ca~(2+)和Fe~(3+)发挥絮凝作用,形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铁沉淀。在此基础上,探究了pH、Ca~(2+)、Mg~(2+)和Fe~(3+)对絮凝沉降的影响,发现盐生杜氏藻的沉降效率随pH升高和Ca~(2+)、Mg~(2+)、Fe~(3+)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且四个因素之间有协同作用。最终,优化得到盐生杜氏藻在碳酸氢盐人工海水培养基的絮凝沉降条件:pH=10.5,c(Ca~(2+))=8 mmol/L,c(Mg~(2+))=3 mmol/L,c(Fe~(3+))=160μmol/L,在此条件下,Ca~(2+)、Mg~(2+)和Fe~(3+)在培养基中的残余率分别为4.10%、64.3%和0,残留浓度低于初始培养基,因此可以重复利用培养基。此外,盐生杜氏藻在培养基中利用最优絮凝条件直接进行沉降的沉降效率能达到80%以上,明显高于未处理的已用培养基,但低于盐藻重悬后在新鲜培养基中的沉降效率。盐藻的生长阶段不是影响絮凝沉降的主要因素。盐生杜氏藻的已用培养基会抑制盐藻的生长,不经处理不能用于循环培养。本文探索了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处理循环液的方法,发现NaCl O能够循环的次数与其浓度有关,用0.5 mmol/L NaClO溶液处理循环液的循环培养能完成3次,能够促进盐生杜氏藻的β-胡萝卜素的积累。高浓度NaClO溶液处理的循环液会严重抑制盐生杜氏藻的生长。此外,NaClO能够降低培养基中总有机碳的浓度,且其浓度低于新鲜培养基中的总有机碳浓度。用活性炭处理循环液,能完成3次循环培养,但在后续的循环培养中,无法维持盐生杜氏藻的正常生长。用活性炭处理后的循环液能促进β-胡萝卜素的积累,活性炭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循环液中总有机碳浓度。滤膜处理效果最好,能完成5次循环培养,且盐藻在循环培养基和新鲜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和培养基环境无显着性差异。用0.22μm滤膜过滤循环液的循环培养与最优絮凝条件的碱絮凝收获相结合,能达到80%以上的收获效率,同时盐生杜氏藻能在循环培养基中正常生长,实现了盐生杜氏藻碱絮凝收获和循环培养相匹配的工艺技术。本研究成功探索出利用碱絮凝收获盐生杜氏藻的方法,实现盐藻收获的低成本、低能耗、高收率、无污染,并使重复使用培养基成为可能。同时,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处理已用培养基,能够去除培养基中抑制盐生杜氏藻生长的物质,使已用培养基达到新鲜培养基培养盐生杜氏藻的效果,极大地降低了培养成本。絮凝沉降和循环培养成功地实现匹配,完成循环培养盐生杜氏藻的工艺技术,这对于盐生杜氏藻的工业生产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路香雪,李寒,王世相[9](2017)在《透析液碳酸氢盐浓度对透析患者预后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代谢性酸中毒是慢性肾脏病非常常见的并发症。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是防治慢性肾脏病多种系统性并发症的基础。血液透析患者酸碱平衡的维持取决于机体净酸产生量、从透析液中获取的碱总量、透析时长以及残余肾功能等多种因素。本文主要就透析液碳酸氢盐浓度对透析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血液净化》期刊2017年11期)

雍文穆,张霞,李森[10](2017)在《动脉血碳酸氢盐浓度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高血压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动脉血碳酸氢盐浓度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03-01至2016-06-15汉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OSAS患者166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54例、中度组43例、重度组69例;根据高血压发生情况分为高血压组88例与非高血压组78例。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动脉血碳酸氢盐浓度与OSA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高血压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_1/FVC)、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高血压发生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碳酸氢盐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OR=3.789,95%CI(2.600,5.520)]、SBP[OR=1.334,95%CI(1.028,1.731)]、DBP[OR=1.654,95%CI(1.252,2.184)]、高血压[OR=1.667,95%CI(1.237,2.245)]、PaO_2[OR=1.473,95%CI(1.148,1.889)]、动脉血碳酸氢盐浓度[OR=2.729,95%CI(1.132,6.580)]是OSA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P<0.05)。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FEV_1/FVC、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BMI、心率、PaO_2、PaCO_2、动脉血碳酸氢盐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OR=2.726,95%CI(1.129,6.596)]、心率[OR=1.996,95%CI(1.663,2.395)]、PaO_2[OR=1.392,95%CI(1.094,1.772)]、动脉血碳酸氢盐浓度[OR=3.004,95%CI(1.998,4.516)]是OSAS患者并发高血压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动脉血碳酸氢盐浓度是OSA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高血压的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期刊2017年10期)

碳酸氢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未行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脏病5期(chronic kidney disease 5 period,CKD5)患者血清碳酸氢盐与骨代谢指标的关系,探索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代谢性酸中毒与慢性肾脏病的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mineral and bone metabolic abnormalities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MBD)发生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收集2014年8月至2016年10月就诊未行透析治疗的CKD5期患者252例,根据血清标准碳酸氢盐(standard bicarbonate,SB)水平对患者进行分组,SB<22 mmol/L定义为伴有酸中毒组(217例),SB>22 mmol/L定义为不伴有酸中毒组(35例)。收集SB、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白蛋白(blood albumin,Alb)、血钙(Ca)、血磷(P)、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血β2-微球蛋白(β2-MG)、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及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TPINP)等指标,计算钙磷乘积(Ca×P)。对两组患者各项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并分别与SB作相关性分析。结果伴有酸中毒组BUN、PTH、P、Ca×P、β2-MG、β-CTX及TPINP等指标均较不伴酸中毒组高,伴有酸中毒组血Ca较不伴酸中毒组低,而两组间Scr及Al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SB与血Ca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 255;与PTH、Ca×P、β2-MG、β-CTX及TPINP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 869、-0. 656、-0. 775、-0. 615和-0. 720;与血P无明显相关。结论代谢性酸中毒参与了未行透析治疗CKD5期患者CKD-MBD的发生,其可能机制是代谢性酸中毒诱导了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功能失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碳酸氢盐论文参考文献

[1].孙己晶,胡静雯,郭民,陈学勋.不同缓冲剂碳酸氢盐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2].邱杰山,张文华,周子英,魏金芬,俞兆珍.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碳酸氢盐水平与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9

[3].吴琪.血乳酸水平及碳酸氢盐对成年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影响[D].南昌大学.2019

[4].王君宇.碳酸氢盐/硅酸盐冷态气溶胶防治低阶煤自燃基础实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

[5].马淑娟,孙力平,钟远,邱春生,王晨晨.碳酸氢盐投加对寡枝刚毛藻光合色素及碳酸酐酶活性的影响研究[J].生态科学.2018

[6].鲁嘉越,张伟明,蔡宏,倪兆慧,朱铭力.不同透前碳酸氢盐浓度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特征分析[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2018

[7].陈华伟,刘恒嘉.补充碳酸氢盐对青年男性间歇冲刺运动的影响[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8].崔倩倩.碳酸氢盐培养盐生杜氏藻的碱絮凝收获与循环培养[D].大连理工大学.2018

[9].路香雪,李寒,王世相.透析液碳酸氢盐浓度对透析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血液净化.2017

[10].雍文穆,张霞,李森.动脉血碳酸氢盐浓度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高血压的关系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

论文知识图

乳酸盐和碳酸氢盐处理对微生物...40.20mol·L-1哌啶和0.40...(左上)、N’-十二烷基-N,N-二甲基...Rapdan流体中硫酸盐和碳酸氢盐组...(左上)、N’-十二烷基-N,N-二甲基...‘一双十二烷基乙基眯碳酸氢盐

标签:;  ;  ;  ;  ;  ;  ;  

碳酸氢盐论文_孙己晶,胡静雯,郭民,陈学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