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光体钢论文_涂煜,吴开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珠光体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珠光体,渗碳,过冷,晶粒,裂纹,解理,奥氏体。

珠光体钢论文文献综述

涂煜,吴开明[1](2019)在《Al元素对高碳珠光体钢连续缓慢冷却相变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试验与热力学、动力学计算,研究了在缓慢冷却条件下Al合金化对C-Si-Cr-Mn系高碳钢珠光体转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锻造后空冷条件下,不添加Al和添加1.5%Al的试验钢室温组织均为珠光体和少量马氏体,与Al-free钢相比,添加1.5%Al的试验钢的珠光体片层间距为130 nm,细化了约20 nm,维氏硬度HV_1降低了约56。结合热力学和动力学计算结果可知,Al元素的添加可以提高试验钢的珠光体转变温度及缩短珠光体转变时间,增大了奥氏体向珠光体转变的自由能,促进珠光体形成的同时也起到细化珠光体片层间距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正贵,肖铁,王建军,刘沿东[2](2018)在《压下量对珠光体钢冷轧织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珠光体钢采用不同压下率(0~85%)进行轧制,利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110}、{200}、{211}3张极图,并利用织构分析软件计算了取向分布函数(ODF),通过得到的恒φ=45°截面图,研究了经过0~85%压下率的冷轧变形后共析珠光体钢中晶粒取向的变化规律以及形变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压下量的增加,α织构中,{552}〈110〉、{110}〈110〉织构组分变化不大,而{001}〈110〉、{113}〈110〉、{112}〈110〉、{111}〈110〉织构组分的取向分布值随之增大,其中{113}〈110〉、{112}〈110〉织构组分变化最显着;γ织构中组分的强度随压下量的增大而提高,并稳定于{111}〈112〉.(本文来源于《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向嵩,向梓杰,沈涛[3](2017)在《渗碳体形态对高碳珠光体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SWRS82B钢不同条件下进行的大过冷工艺所形成的渗碳体形态对珠光体亚结构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制定相关热处理工艺:将试样在880℃奥氏体化15 min后,以70,100,200℃/s的冷速过冷到300℃等温3~15s,之后升温至珠光体区等温1min,最后快冷至室温.通过SEM和TEM观察,以及MTS拉伸试验机得到的数据,结果表明,在过冷时间为3s的前提下,随着冷速的增长,渗碳体由完整片层状发生不同程度的碎化.在200℃/s时,渗碳体已经大面积碎化,并发现大量的纳米级渗碳体,抗拉强度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伸长率持续升高.当冷却速度为70℃/s时,随着过冷时间的延长,抗拉强度和伸长率都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大的特点.纳米渗碳体随着过冷时间的延长开始减少,到达15s时,开始出现了贝氏体组织.(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12期)

向嵩,沈涛,冀宣名,梁宇[4](2017)在《大过冷工艺下珠光体钢亚结构组织及力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TEM和MTS Landmark试验机研究盐浴大过冷工艺下SWRS82B珠光体钢亚结构组织变化及其力学性能,从热力学、动力学和碳原子扩散等方面探索最优热处理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大过冷工艺下珠光体亚结构组织明显细化,珠光体团尺寸细化至2.39μm,最小片层间距为62.11 nm,且出现粒径55 nm左右的纳米级渗碳体,叁者受大过冷工艺的过冷温度和时间的影响较复杂;珠光体钢强度主要由珠光体片层间距决定,而塑性主要受团尺寸影响,二者均受纳米级渗碳体影响,随大过冷工艺的过冷温度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最优大过冷工艺参数为300℃/3 s+550℃。(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唐佩绵[5](2017)在《铁素体-珠光体钢解理断裂定量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对铁素体-珠光体钢脆性断裂起点的珠光体内微裂纹进行详细观察,查明珠光体内微裂纹的形成机制和以微裂纹为起点的解理断裂的发生条件。然后对具有系统微观组织因子的多种试样进行试验和观察,得出定量化的珠光体内微裂纹萌生概率。本文得到的结论是:珠光体内部微裂(本文来源于《世界金属导报》期刊2017-03-07)

梁宇,向嵩,梁益龙,杨明,魏泽民[6](2017)在《原奥氏体晶粒尺寸对珠光体钢组织及韧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索了奥氏体晶粒尺寸对珠光体等温转变组织特征以及对韧性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在相同等温转变温度下,珠光体片层间距无明显变化,随奥氏体晶粒尺寸的增加,先共析铁素体量减少而珠光体团尺寸增加。珠光体断裂韧性受控于裂纹前沿塑性影响区尺寸(1~2)δc,其中δc为临界裂纹张开位移,当原奥氏体晶粒大于(1~2)δc时,裂纹扩展阻力主要来自穿越珠光体片层α、θ相的颈缩、破断。当原奥氏体晶粒尺寸接近或小于(1~2)δc时,裂纹主要沿晶界、珠光体团界、α+θ片层界面扩展,通过扩展路径发生多次弯折消耗能量,随原奥氏体晶粒尺寸增加,准静态断裂韧度J变化幅度较小。而冲击韧性缺口前沿塑性影响区远大于原奥氏体晶粒,大角度晶界将促使裂纹的转折而提高扩展阻力,提高裂纹前沿塑性区大角度晶界密度有利于提高冲击功,冲击韧性Ak随晶粒尺寸的增加显着下降。(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7年02期)

何岳,向嵩,石维,刘建敏,梁宇[7](2016)在《冷拔珠光体钢的组织演变对其点蚀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OM,SEM,EBSD观察和EIS谱、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等手段分析了不同应变下冷拔珠光体钢的腐蚀形貌、组织演变及点蚀在其演变组织中的分布和铁素体取向差分布,研究了冷拔珠光体钢的横纵截面组织演变对其点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横截面和纵截面组织演变规律的不同,不同应变下冷拔珠光体钢的横截面和纵截面的耐蚀性分别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随着应变的增加,横截面耐蚀性持续下降,而纵截面耐蚀性先降低后回升.通过表征点蚀在冷拔演变组织中的分布规律,发现珠光体组织的晶界、珠光体团界面、相界面对点蚀敏感性高,是点蚀倾向于萌生和生长的区域,冷拔变形造成界面面积增加,使横截面和处于第一阶段应变ε≤1.2的纵截面的耐蚀性显着下降.铁素体<110>织构形成导致晶体取向差分布规律的改变会使纵截面在第二阶段ε=1.6的耐蚀性改善.(本文来源于《金属学报》期刊2016年12期)

赵秋洪,姜斌,王佳美[8](2016)在《热电厂用20G珠光体钢的球化机理及寿命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广泛应用于压力容器管线、蒸汽管道等常用的20G钢,采用高温加速时效方法模拟了其高温长时间使用条件下的微观组织和硬度变化。结果表明:20G钢在高温加速时效过程中主要发生珠光体球化和碳化物聚集于晶界处,随着时间的增加珠光体球化速率逐渐变慢;建立了20G钢在加速时效过程中晶粒尺寸变化公式。基于硬度测量和微观组织分析,通过将硬度值与LarsonMiller参数结合预测了材料使用寿命。(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6年09期)

沈涛[9](2016)在《大过冷工艺下珠光体钢微观组织参量与力学性能及加工硬化的联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SWRS82B珠光体钢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膨胀法和金相法绘制了实验SWRS82B珠光体钢等温转变TTT曲线,研究了珠光体转变动力学相关内容;其次,结合SWRS82B珠光体钢等温转变TTT和连续冷却CCT曲线,设定对比实验,利用DIL-805A/D动静态相变仪进行了精确的热处理,研究了大过冷工艺的可行性;最后,采用盐浴等温等温工艺替代了传统铅浴工艺,进行了盐浴大过冷实验,通过OM、SEM及TEM组织形貌观察,MTS Landmark拉伸性能试验,Image tool软件测量显微组织(晶粒)尺寸,Origin软件绘图分析,SPSS软件线性回归分析等手段,全面系统研究了不同大过冷工艺参数下珠光体亚结构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变化,建立了珠光体微观组织参量与力学性能及加工硬化指数之间的经验性方程,并分析了叁者之间的联系,得到了以下主要结论:1)与传统等温处理相比,大过冷新工艺能明显提高珠光体形核率,当相对(瞬时)过冷度增加250时,珠光体(形核)体积提高了近50%,说明了大过冷工艺具有可行性。2)过冷温度越低,过冷度增大,瞬时形核率提高,团尺寸明显细化,且易出现纳米级渗碳体。随过冷时间增加,团尺寸和片层间距均增大,铁素体和渗碳体两相界面位错密度下降;而随过冷时间进一步延长,团尺寸和片层间距又开始减小,珠光体亚结构组织连续性变好,且出现少量下贝氏体组织。3)过冷温度为300℃,过冷时间为3 s时,珠光体团尺寸和片层间距最小,分别为2.39μm和62.11 nm,且部分区域出现了55 nm左右的纳米级渗碳体。力学性能主要受片层间距和团尺寸影响,但具体还受纳米级渗碳体、位错、亚结构组织连续性以及下贝氏体等影响。4)大过冷工艺为300℃-3 s-550℃时,珠光体亚结构组织最细小,综合力学性能较好,考虑到冷拉拔线材钢丝的原材料以全珠光体钢最佳,排除贝氏体相影响,并结合实际生产应用,大过冷最优工艺参数为300℃-3 s-550℃。5)珠光体微观组织参量(晶粒尺寸)与力学性能及加工硬化指数的经验性方程表明:抗拉强度和形变硬化指数主要受片层间距影响,同时受团尺寸影响较大,几乎不受晶粒尺寸影响;断面收缩率主要受团尺寸影响,较少受晶粒尺寸影响,基本不受片层间距影响。(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6-06-01)

唐佩绵[10](2016)在《时效处理对冷拉珠光体钢抗氢脆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1前言钢的氢脆是影响钢材向高强度方向发展的一个阻碍,为此对高强度螺栓钢的氢脆机制和提高钢的抗氢脆性进行了研究。一般来说,当从使用环境扩散到钢材中的氢含量超过扩散性氢含量极限值时,就会发生氢脆。扩散性氢含量极限值是由钢材的强度水平和所处的应力状态(本文来源于《世界金属导报》期刊2016-05-24)

珠光体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珠光体钢采用不同压下率(0~85%)进行轧制,利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110}、{200}、{211}3张极图,并利用织构分析软件计算了取向分布函数(ODF),通过得到的恒φ=45°截面图,研究了经过0~85%压下率的冷轧变形后共析珠光体钢中晶粒取向的变化规律以及形变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压下量的增加,α织构中,{552}〈110〉、{110}〈110〉织构组分变化不大,而{001}〈110〉、{113}〈110〉、{112}〈110〉、{111}〈110〉织构组分的取向分布值随之增大,其中{113}〈110〉、{112}〈110〉织构组分变化最显着;γ织构中组分的强度随压下量的增大而提高,并稳定于{111}〈11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珠光体钢论文参考文献

[1].涂煜,吴开明.Al元素对高碳珠光体钢连续缓慢冷却相变行为的影响[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19

[2].张正贵,肖铁,王建军,刘沿东.压下量对珠光体钢冷轧织构的影响[J].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3].向嵩,向梓杰,沈涛.渗碳体形态对高碳珠光体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4].向嵩,沈涛,冀宣名,梁宇.大过冷工艺下珠光体钢亚结构组织及力学性能[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5].唐佩绵.铁素体-珠光体钢解理断裂定量化研究[N].世界金属导报.2017

[6].梁宇,向嵩,梁益龙,杨明,魏泽民.原奥氏体晶粒尺寸对珠光体钢组织及韧性的影响[J].材料导报.2017

[7].何岳,向嵩,石维,刘建敏,梁宇.冷拔珠光体钢的组织演变对其点蚀行为的影响[J].金属学报.2016

[8].赵秋洪,姜斌,王佳美.热电厂用20G珠光体钢的球化机理及寿命预测[J].金属热处理.2016

[9].沈涛.大过冷工艺下珠光体钢微观组织参量与力学性能及加工硬化的联系[D].贵州大学.2016

[10].唐佩绵.时效处理对冷拉珠光体钢抗氢脆性的影响[N].世界金属导报.2016

论文知识图

卷(2.5mm)成品板组织金相图片层状珠光体示意图不同变形量下过共析珠光体钢横截...珠光体钢在700oC球化退...不同成分及工艺下珠光体钢的抗...

标签:;  ;  ;  ;  ;  ;  ;  

珠光体钢论文_涂煜,吴开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