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热力学论文_梁滨

导读:本文包含了黑洞热力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黑洞,热力学,引力,热机,原理,瓦尔,广义。

黑洞热力学论文文献综述

梁滨[1](2019)在《反德西特空间中黑洞热力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黑洞热力学一直以来都是很热门的主题。另外也有很多涉及黑洞热力学的相关领域,例如黑洞的准正规模式,我们可以用它来探测黑洞的相变,还有弱宇宙监督假设,其被认为是黑洞热力学的基础。第一章,我们主要介绍了黑洞热力学的历史,比如黑洞热力学四定律。由于AdS/CFT对应,关于黑洞热力学的研究拓展到AdS黑洞,其中将宇宙学常数解释为热力学压强。后面的研究表明,AdS黑洞拥有更多有趣的相结构,例如重入相变和叁相点。最后,我们也讨论了黑洞热机的概念。第二章,我们采取了另一种宇宙学常数的解释,即将它当成规范场理论中的色数,并在黑洞热力学中引入化学势的概念。我们发现一个五维的带电AdS黑洞中存在一个VdW型的小/大黑洞相变。有趣的是,结果表明相变对于大色数的情况才能发生,对于小色数则不行。在某种程度上,这表明带电AdS黑洞系统的相互作用是随着色数而增加的。接着我们得到了共存曲线和相图,并且研究也表明,黑洞相变的信息可以从热容中得到。第叁章,我们专注于黑洞的准正规模式,其对应于一个黑洞周围的动力学涨落。我们讨论了主方程,边界条件和打靶法。其中,我们正是选择用打靶法来求解无质量标量场的准正规频率。然后我们研究了洛伦兹对称性破缺的有质量引力中的带电黑洞的相变信息能否通过动力学的准正规模式行为反映出来。有两种方法来探测相变:i)在_(4))-图中准正规频率的斜率符号的改变。ii)在等压或等温过程中,准正规频率的虚部的行为。第四章,我们将主题转到弱宇宙监督假设(WCCC),其正是黑洞热力学的基础。弱宇宙监督假设表明,裸奇点不能够被一个远处的观者所看到,这意味着,裸奇点总是被隐藏在黑洞视界面以内。在忽略辐射效应后,我们运用点粒子吸收的过程来研究其破坏Kerr-MOG黑洞的可能性。我们发现,对于极端和近极端黑洞而言,在上下能量边界间总是存在一个能量间隙,这表明,一些能量合适的粒子是能够导致弱宇宙监督假设的违背。然而,当考虑绝热过程的影响时,我们发现Kerr-MOG黑洞会变得更稳定,而不是变成一个裸奇点,这样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弱宇宙监督假设。第五章,我们关于研究工作做了总结和展望,基于这篇论文,仍然有很多有趣的工作去做。(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4-01)

李平[2](2019)在《基于Rainbow引力的变光速理论和黑洞热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广义相对论自提出以来,虽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宇宙早期的暴涨机制。因此为了解释早期宇宙暴涨,各种修改引力理论被提出,比如张量标量理论,EiBI引力理论,Rainbow引力等等。另外对于黑洞热力学的研究使我们认识到引力与热力学可能存在着深刻的关系。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主要讨论叁个方面。首先,我们回顾了修改引力中的一个候选者:张量标量引力理论。在这一部分,张量标量引力理论的两个分支Jordan框架和Einstein框架分别被学习。此外,张量标量引力理论的一个分支Chameleon模型被学习。其次,我们将EiBI引力与Rainbow引力结合,得到了探测粒子的能量随宇宙物质密度的演化关系。此外,我们发现对于不同的Rainbow函数,可以得到宇宙演化的光速可变理论,并给出了其详细的表达式。最后,我们讨论了带电反德西特黑洞在Rainbow引力下的热力学性质,并基于热容随视界半径的变化讨论了黑洞的稳定性。此外,我们也研究了这种黑洞的类Van-der-Waals气体的性质,结果显示该该黑洞可能存在着一级相变。(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4-01)

张一方[3](2018)在《广义相对论、引力波的检验和黑洞热力学的谬误及其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引力波对广义相对论进行了某些验证,证实其是非线性波.进而GW170817观测到在双中子星(BNS)并合产生引力波后1.7 s有γ-射线暴(GRB),这证明引力波和电磁波速度不同.其次讨论广义相对论的等价原理及其推广.第叁研究某些新的引力理论,特别是非对称引力理论.然后主要探讨黑洞热力学的谬误.目前黑洞熵的研究是基于黑洞的面积增加定理,但其仅仅是黑洞演化的必然方向,与热力学和统计力学无关.黑洞作为一个简单化和有序化的过程,其熵应该减小,其形成与熵增的气体膨胀相反.并且黑洞不能是孤立系统,黑洞热力学更类似耗散结构.黑洞相反的聚集物体和蒸发都是熵增是不可能的.最后提出任何自然和社会系统演化的普适的熵变化公式.(本文来源于《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李艳君[4](2018)在《AdS加速黑洞热力学与全息黑洞热机》一文中研究指出黑洞是物理学家所预言的一种神秘的天体,人们对它的研究从未停止过,但至今仍有许多谜团还没有解开。黑洞霍金辐射的提出促使了黑洞热力学诞生和发展,使人们对黑洞的研究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也让黑洞成为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联系的纽带,为人们探寻引力的本质和引力量子化开启一个新的窗口。在黑洞热力学蓬勃发展的过程中,若将宇宙常数取负值并作为热力学压强,在该扩展热力学中反德西特空间(AdS)的黑洞热力学所特有的热力学性质及丰富而稳定的相结构一直是该研究领域的热点。最近,为了帮助人们更好的探究黑洞热力学的性质,Johnson利用AdS/CFT对应提出全息黑洞热机的概念。他认为不同的黑洞均可以作为全息热机的工作物质,并在此基础上做了相关黑洞热机的工作,研究表明热机的性质取决于黑洞的热力学性质以及P-V相空间上热机循环路径的选择。另外,对于通常的黑洞热力学性质的讨论,人们往往关注电荷,角速度的影响,而对于加速的黑洞人们很少关注。事实上,对于描述慢加速黑洞的C-度规而言,其在刻画双黑洞的创生和5维黑环引力理论中有很重要的应用。本文主要探究AdS加速黑洞的热力学性质及其全息热机的效率。在第一章,我们简单介绍了黑洞、黑洞热力学以及全息黑洞的基本概念,第二章主要介绍了C-度规下AdS加速黑洞的热力学变量和黑洞参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缓慢加速黑洞中宇宙弦张力不变、宇宙弦张力改变两种不同的情况下相应的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具体表达式,并简单介绍了在宇宙弦张力改变时,加速不带电黑洞的临界行为。第叁章我们探究了AdS加速黑洞作为工作物质的全息热机在标准圆循环下的效率,通过数值分析,我们发现宇宙弦张力、带电量、圆循环大小对AdS加速黑洞热机效率的影响:在无电荷的加速黑洞中,黑洞热机的效率随标准圆循环的大小和宇宙弦张力的增大而增大;对于带电加速黑洞,圆循环热机效率与宇宙弦张力、圆循环的大小和电荷成增递函数关系,但是受电荷的影响更大。最后,通过不同黑洞热机效率的比较表明,黑洞加速度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相关全息热机效率,而电荷量对效率的影响更为明显,并且我们发现不管带电或者不带电情况,热机效率都受到一个已知的上限27r/(π+4)的限制。在第四章做了本论文的总结与对未来工作的展望。标准全息黑洞热机的提出使我们可以对比不同黑洞热机效率的影响因素,也加深了我们对黑洞热力学性质的理论探究。(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吴善平,刘成周,曹巧君,王胜,任儒雅[5](2018)在《广义不确定原理对Kerr黑洞热力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广义不确定原理,研究了Kerr黑洞热力学的量子修正.根据视界附近粒子的量子不确定性,给出了黑洞温度与黑洞视界半径的关系式.分析这一关系式,给出了Kerr黑洞的临界状态和临界参量.根据黑洞热力学第一定律,对Kerr黑洞热容和黑洞熵进行了计算.利用黑洞热容公式,给出了黑洞的剩余状态.结果表明,Kerr黑洞剩余状态与临界状态等价,广义不确定原理可避免黑洞蒸发过程中温度奇异性的出现.得到的黑洞熵具有包括对数修正在内的量子修正项.(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期刊2018年05期)

何淼[6](2018)在《引力和黑洞热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广义相对论的提出,使人们对引力有了新的认识。甚至使人们开始使用广义相对论来研究宇宙学,但是随着天文学观测的发展发现Einstein的引力理论并不是想象的那样完美。比如对于宇宙学暴涨以及暗能量问题却并不能很好的解释,于是一些物理学家和研究者开始基于Einstein的引力理论来寻找其他引力模型比如f(R)引力,标量场理论,Massive Gravity,Ei BI引力甚至是其他的量子引力模型。它们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广义相对论在现代天文学以及宇宙学中带来的疑难。另外黑洞热力学的发现使我们认识到引力与热力学可能存在着深刻的关系。近年来随着引力模型的发展以及量子引力的发展,一些物理学家发现黑洞的熵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并不是简单的与视界面面积成正比,而是增加了一些修正项。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主要讨论引力模型和黑洞热力学。一方面,我们研究了Gravity’s Rainbow,其中的度规可以视为原始度规的共形变换。通过使用共形变换方法,我们在Gravity’s Rainbow的理论中得到了一个具体修正的牛顿常数和宇宙常数,这意味着总的真空能量是取决于探测粒子能量的。而且,结果显示Einstein引力下的Gravity’s Rainbow可以用一个与能量相关的修正f(E,R)引力来描述,并且在这个理论框架下得到了Friedmann方程。最后,我们研究了f(R)引力下的Gravity’s Rainbow,当Gravity’s Rainbow被考虑进去时,它也可以被另一个与能量有关的?f(E,?R)引力来描述。另一方面,基于Padmanabhan提出的在球对称的视界面附近Einstein场方程可以解释为热力学的第一个定律。通过更一般球对称度规,我们重新考虑Einstein引力下的黑洞热力学,我们发现在Einstein引力下,对于更一般的球对称度规的黑洞熵会有一个修正。通过使用这种方法,我们研究了Ei BI引力。在没有物质场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推导出Ei BI引力下的黑洞热力学第一定律。在考虑了电磁场之后,因为场方程具有更一般的球对称性在Ei BI引力解中,我们发现熵的修正可以推广到Ei BI引力。此外,我们指出Einstein引力和Ei BI引力从热力学角度来看可能在视界面上是等价的。最后,基于Ei BI引力在电磁场存在时,给出了黑洞的具体的修正熵形式。(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8-04-01)

程鹏[7](2017)在《AdS黑洞热力学性质与相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黑洞系统本质上是宏观量子系统,其特有的热力学性质,比如熵、温度和引力的全息性质,为量子引力提供了重要窗口。深入地研究黑洞的热力学性质有助于揭示一些引力与量子系统的基本问题。最近,黑洞热力学取得了新的发展:将宇宙学常数A视作黑洞热力学系统的热力学压强P,将黑洞的质量M视作系统的焓H,使得anti-de Sitter(AdS)黑洞的热力学定律得以完善,并且展现出了丰富的相结构。在本论文中,我们主要研究了扩展的相空间中单特征参量系统(d维渐近AdS时空中的单旋转Kerr黑洞)与多特征参量系统(4维渐近AdS时空中的Kerr-Newman(KN)黑洞)的临界热力学行为。首先我们介绍了黑洞热力学发展的历程和理论基础。AdS黑洞研究的一个主要动机是AdS/CFT对应,在扩展的相空间中宇宙学常数A=(d-1)(d-2)/(2l2)是可以变化的,像传统热力学中那样将体空间中的物理量与边界上的物理量认同明显存在一些问题。在论文的第一部分中我们也介绍了从AdS/CFT对应角度给出的一些关于扩展相空间中黑洞热力学的解释。其次,我们研究了d维渐近AdS时空中单旋转Kerr黑洞的相变性质,发现该系统存在van der Waals(vdW)型相变和重入型相变。由于这一系统是单特征参量系统,我们证明了这类系统的临界点可以唯一地通过量纲分析来确定。对于4维的情况,我们得到了解析的临界点、共存曲线和相图。研究表明在约化参数空间中拟合的临界曲线不依赖于角动量J。对于d = 5~9的情况,临界物理量通过数值的方法得到。其中d ≥ 6时该热力学系统存在两个临界点,但较小的一个临界点并不参与相变。另外,精确的重入相变的临界点也得到了。在上述所有的研究中,得到的结果都是精确且没有近似的。再次,我们研究了渐近AdS时空中的KN黑洞系统的热力学相变性质。我们通过数值的方法得到了 vdW型相变的临界点和高度精确的临界曲线的拟合公式,并发现临界曲线依赖于电荷Q与角动量J。在约化参数空间中,我们发现确定温度T、Gibbs自由能G和临界曲线的参量是角动量电荷比θ = J/Q2。另外当我们从零到正无穷连续变化e时,临界曲线将会从Reissner-Nordstrom (RN)-AdS黑洞系统的情况过渡到Kerr-AdS黑洞的情况就是说当ε→0时,系统可以恢复到RN-AdS黑洞,而当ε→∞时,系统恢复到Kerr-AdS黑洞。最后,我们在论文的最后一部分对我们的工作做了总结与展望,我们总结了我们的研究工作的成果和不足,并对未来可以继续深入研究的工作方向和思路做了简单的展望。(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7-05-01)

邹德成[8](2015)在《黑洞热力学相变及其动力学对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本学位论文里,我们研究了几种黑洞模型的热力学性质以及动力学对应。主要内容包括:a)在扩展相空间里研究了Born-Infeld Anti-de Sitter(BI-AdS)黑洞和Gauss-Bonnet AdS(GB-AdS)黑洞的类范德瓦尔斯相变;b)研究了四维Reissner-Nordstrom Anti-de Sitter(RN-AdS)里洞的类范德瓦尔斯相变在动力学上的对应; c)构造了新的带毛转动黑洞解,并研究了该黑洞的热力学性质及其动力学对应。在给定的几种黑洞背景(BI-AdS黑洞和GB-AdS黑洞)中,我们把宇宙学常数A看成是一个变量,得到了所谓的扩展相空间。在这个新的相空间里,可以把黑洞的温度表达式改写成一个与范德瓦尔斯气液体系状态方程类似的新状态方程。对于BI-AdS黑洞模型中,新的“大黑洞—小黑洞——大黑洞”相变出现在四维时空中,而高维时空中只存在类范德瓦尔斯大黑洞和小黑洞相变,但是叁维时空中的BI-AdS黑洞都没有发生这些相变。在巨正则系综中的D维带电GB-AdS黑洞模型中,我们发现类范德瓦尔斯大黑洞和小黑洞相变只发生在五维的球形视界的GB-AdS里洞背景中,而且此时电势Φ必须满足0<Φ<(?)。当Gauss-Bonnet曲率项的系数趋近于零时,即退化为任意维的RN-AdS黑洞情形,我们发现不存在类范德瓦尔斯大黑洞和小黑洞相变。之后我们将着眼点放在研究黑洞的类范德瓦尔斯相变与动力学稳定性的对应性上。物理学家一直希望黑洞的热力学相变能够在黑洞周围动力学扰动的似正规模频率和震荡的衰减时间上得到反映。我们考察了黑洞类范德瓦尔斯相变过程中大黑洞相和小黑洞相在标量扰动下的似正规模频率。我们发现无论是在等压过程中还是在等温过程中,随黑洞视界半径的变化,似正规模频率在大黑洞相和小黑洞相中的行为差别非常大。这种在大黑洞和小黑洞中似正规模频率差别可以区分黑洞的热力学相。我们进一步分析了影响黑洞似正规模频率的因素,给出了导致似正规模频率变化的物理诱因。这个研究结果为黑洞热力学相变在黑洞动力学稳定性中的反映提供了一个新的例子。最后我们讨论了叁维时空带标量毛的黑洞解。通过设定合适的标量势函数V(Φ),我们得到了新的带毛转动黑洞解。而且这个新解的热力学量满足黑洞热力学第一定律。接下来,通过在黑洞时空背景中加入一个电磁扰动,我们计算带标量毛的转动黑洞的电磁扰动最低阶频率,发现似正规模频率的虚部的变化特征正好与热力学稳定性相对应。这一结论同样适用于叁维时空中的静态带毛黑洞解。(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5-06-01)

李守龙[9](2015)在《ω-变形的Kaluza-Klein超引力理论中的静态双荷AdS黑洞热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黑洞热力学一直是黑洞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根据近期的研究发现,黑洞热力学第一定律在渐近AdS时空需要引入一对新的热力学共轭变量对(X,Y)进行修正。值得一提的是,吕宏等人将(X,Y)解释为对热力学第一定律的修正,而D.D.K.Chow等人则认为热力学第一定律不需要修正,而守恒荷质量是不可积的。本硕士论文将对这类问题进行相关探讨。本论文首先介绍相关研究的背景、方法及意义,接着介绍了黑洞的精确解和黑洞热力学的相关知识,然后介绍一些守恒荷的计算方法,包括Wald的协变相空间方法、ADT(L.F.Abbott,S.Deser,B.Tekin)的线性化引力的方法、Barnich等人提出的上同调方法、Kim等人提出的准局域ADT方法等。在回顾吕宏等人关于Kaluza-Klein理论中的静态双荷球对称AdS黑洞的热力学的工作之后,本文研究在ω-变形的Kaluza-Klein理论中的静态双荷球对称AdS黑洞的热力学,给出了热力学第一定律的修正。然后用Kim等人的方法计算了黑洞的守恒荷,并确信之前计算的修正是精确的。本文还与吕宏等人的工作进行了对比和分析,找出了其中的联系。给出了黑洞热力学第一定律需要修正的情况。最后是本文的总结和展望。(本文来源于《西华师范大学》期刊2015-04-01)

赵英杰[10](2014)在《非对易时空中的黑洞热力学性质与场量子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场论是近代物理的革命性的理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二者之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表现在将引力纳入量子场论框架时,所建立的量子引力理论由于不能够重整化而无一例外地失败,这显示出引力不同于其它叁种基本相互作用力的独特性质。为了构建真正自洽的量子引力理论,人们提出了许多多种方案,如弦理论,圈量子引力理论等等;作为一种探索建立完善的量子引力理论的尝试,非对易方法近年来有了迅速发展。现在非对易方法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弦理论的低能有效理论而作为基本理论存在,原因是人们猜测小尺度高能标上时空呈现非对易性是时空的本质特征,即接近数值大小为Planck数量级的尺度时位置和点的概念变得模糊起来,建立在对易空间基础上的理论不再适用;此外,强引力条件下的系统如黑洞,对易时空中的理论面临如本性奇点以及黑洞辐射信息丢失等困境,因此建立非对易时空中的理论就成为了自然选择,为最终建立量子引力理论提供启示。本文主要涉及两种不同的构建非对易结构的途径,还会涉及Dirac约束系统量子化方面。我们在第二章介绍了构建非对易结构的两种途径,即广义不确定原理(GUP)和非对易几何(NCG),通过这两种途径我们可将对易时空中的物理理论推广到非对易空间。在第叁章,我们介绍了几种不同的黑洞的以及黑洞的热力学性质,以及为解决黑洞蒸发信息丢失佯谬而提出的Parikh-Wilczek量子隧穿方法,为以下我们的工作做了准备:·我们在第四章引入了推广的指数型广义不确定关系,给出了对易关系的代数结构,并且将其推广到D维空间。我们论证了相空间体积元在经典极限下具有时间演化不变性,给出了在推广的指数型广义不确定关系框架下,计算宇宙学常数的公式。通过选取适当的压低系数并结合UV/IR混合效应,我们得出了符合观测值得宇宙学常数,这个值比对易空间量子场论中的计算值降低了121个数量级。·我们在第五章建立了推广的指数型广义不确定关系在Hilbert空间中的表示,得到了最大局域态并给出了波函数在动量空间和最大局域态空间之间的广义Fourier变换。我们利用推广的指数型广义不确定关系研究Schwardzschild黑洞的热力学性质和黑洞蒸发过程,得到了新的修正结果,这些结果与其他GUP形式下的结果不同。我们得出两个重要结论:一是考虑UV/IR混合效应后,黑洞蒸发速率特别低,蒸发过程显着延长。二是随压低系数增大蒸发率不断降低,压低系数趋于无穷大的极限情况下停止辐射。·我们在第六章采用新思路处理K-Minkowski非对易时空,即将K-Minkowski非对易时空与扩展的Minkowski时空相联系。我们利用Dirac约束系统量子化方法将扩展的Minkowski时空中叁种手征玻色场与规范场相互作用的模型量子化,给出Hamilton正则运动方程,并求出其粒子谱。我们讨论并证明了非对易情形下叁种模型仍然保持对偶对称性。(本文来源于《南开大学》期刊2014-11-01)

黑洞热力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广义相对论自提出以来,虽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宇宙早期的暴涨机制。因此为了解释早期宇宙暴涨,各种修改引力理论被提出,比如张量标量理论,EiBI引力理论,Rainbow引力等等。另外对于黑洞热力学的研究使我们认识到引力与热力学可能存在着深刻的关系。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主要讨论叁个方面。首先,我们回顾了修改引力中的一个候选者:张量标量引力理论。在这一部分,张量标量引力理论的两个分支Jordan框架和Einstein框架分别被学习。此外,张量标量引力理论的一个分支Chameleon模型被学习。其次,我们将EiBI引力与Rainbow引力结合,得到了探测粒子的能量随宇宙物质密度的演化关系。此外,我们发现对于不同的Rainbow函数,可以得到宇宙演化的光速可变理论,并给出了其详细的表达式。最后,我们讨论了带电反德西特黑洞在Rainbow引力下的热力学性质,并基于热容随视界半径的变化讨论了黑洞的稳定性。此外,我们也研究了这种黑洞的类Van-der-Waals气体的性质,结果显示该该黑洞可能存在着一级相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黑洞热力学论文参考文献

[1].梁滨.反德西特空间中黑洞热力学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9

[2].李平.基于Rainbow引力的变光速理论和黑洞热力学[D].兰州大学.2019

[3].张一方.广义相对论、引力波的检验和黑洞热力学的谬误及其发展[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8

[4].李艳君.AdS加速黑洞热力学与全息黑洞热机[D].湖南师范大学.2018

[5].吴善平,刘成周,曹巧君,王胜,任儒雅.广义不确定原理对Kerr黑洞热力学的影响[J].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2018

[6].何淼.引力和黑洞热力学[D].兰州大学.2018

[7].程鹏.AdS黑洞热力学性质与相变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7

[8].邹德成.黑洞热力学相变及其动力学对应[D].上海交通大学.2015

[9].李守龙.ω-变形的Kaluza-Klein超引力理论中的静态双荷AdS黑洞热力学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5

[10].赵英杰.非对易时空中的黑洞热力学性质与场量子化[D].南开大学.2014

论文知识图

1.4圆心在(20,100)半径为10...SW黑洞熵W(Amax)的演化曲线1.2Stirlin循环热机K-N黑洞视界熵演化函数其密统中多层黑洞的熵S(M)对其能量U(M)(或质量M...由叁条曲线0M=(实线)、0dSdt=(点线)、...

标签:;  ;  ;  ;  ;  ;  ;  

黑洞热力学论文_梁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