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章句论文-彭粤珊,邓艳玲,彭再新

孟子章句论文-彭粤珊,邓艳玲,彭再新

导读:本文包含了孟子章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王夫之,《四书训义》,《万章章句下》,训诂

孟子章句论文文献综述

彭粤珊,邓艳玲,彭再新[1](2019)在《王夫之《孟子训义》中《万章章句》训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四书训义》是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关于《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的注释专着。就《孟子》来看,其训诂内容包括释音、释词、指出异文、校勘文字等。从其间管窥王夫之的训诂的主要内容、主要特色、主要得失,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挖掘王夫之的语言学价值。(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下)》期刊2019年10期)

贾杰雯[2](2019)在《《孟子章句》与《孟子集注》释词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赵歧注释《孟子》十分注重词句训释,《孟子章句》(以下简称为《章句》)全书共有一千叁百六十二条随文注释,在这些随文注释中,无论是单独的释词,还是释句中对词的训释,都能看出赵注中释词的重要性。而朱熹注《孟子》虽然更注重义理的阐释,但释词作为阐释义理的基础,仍然是《孟子集注》(以下简称为《集注》)中的重要内容。在对二注的释词进行全面对比后,从二注中的单独释词和释句中的释词中整理出了二千二百馀条相关释词内容,在这些释词中,二注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通过对释词内容的具体比较,发现朱注对赵注的释词内容既有继承,也有发展,还有部分分歧,同时在释词方法和特黏上也各有异同。本文主要分为五部分,绪论部分说明此项研究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第一章分析《孟子集注》对《孟子章句》释词的继承和阐发,第二章探究二注释词上的分歧,第叁章比较二者释词方法和特点的异同,最后结语部分对研究情况和研究价值进行简要概括。通过对《孟子章句》和《孟子集注》释词的具体比较,可以更进一步地对二注进行了解,帮助更好地理解《孟子》,了解汉、宋两代在训诂学上的不同发展特点。(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期刊2019-03-01)

王蓉[3](2019)在《浅谈孟子如何为圣人辟谣——以《孟子·万章章句上》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汉语中,辟谣的意思是指说明事实真相,驳斥谣言。人们经常说谣言止于智者,谣言止于透明,只有开诚布公地道明前因后果,用数据说话,才能打消大众内心的疑虑,遏制谣言的滋生。在人类文明史上,古人有很多制止谣言的方法,本文试图通过对《孟子·万章章句上》中四章的解读,浅谈孟子是如何为圣人辟谣的,并审视其中的意义和价值。流言所伤,圣人不免。在《孟子·万章章句上》中,有这样一段对话。万章问曰:"或谓孔子于卫主痈疽,于齐主侍人瘠环,有诸乎?"孟子曰:"否。不然也,好事者(本文来源于《牡丹》期刊2019年05期)

曹应旺[4](2018)在《毛泽东文采与《孟子》》一文中研究指出毛泽东是一位文章大家、诗词大家,非常重视文采。他的文采受到孟子的影响。孟子文章纵横驰骋,汪洋恣肆,经典语录俯拾皆是,极有感染力。毛泽东写文章也好,讲话也好,常常将《孟子》章句随手拈来。下面举几个例子:1937年、1938年,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的(本文来源于《北京日报》期刊2018-08-27)

王耐刚[5](2017)在《宋蜀刻本《孟子章句》考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孟子》之初次刊刻当在北宋时期。本文以民国时期《四部丛刊》影印宋蜀刻本赵岐《孟子章句》为考察中心,利用相关文献资料揭示其流传经过,并就王国维等前辈学者旧説,对“蜀刻本”的性质进行讨论,指出其可能是蜀地翻刻监本;进而以上述论证为基础,进一步分析经注本《孟子》赵注和注疏合刻本赵注的差别,同时明晰此蜀刻本的校勘价值。(本文来源于《经学文献研究集刊》期刊2017年01期)

唐明贵[6](2016)在《赵岐《孟子章句》的诠释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汉代唯一流传至今的孟子诠释专着———赵岐的《孟子章句》,既注重释篇名、阐明篇章大意、分析篇章结构,也关注释词、释句、释名物典章制度、揭示语法、说明修辞等;既注重引证今文经学和道家思想,也注重阐发微言大义。这不仅体现了"迭诂训于语句之中,绘本义于错综之内"的诠释特色,也体现了经典诠释的时代特色和政治意味,在汉代经学史上别具特色。(本文来源于《国际儒学论丛》期刊2016年02期)

高亦[7](2015)在《《孟子章句》中的“犹”字例分析及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孟子章句》是一部为了注解《孟子》而诞生的着作,书中在解释字词时多用"犹"字,而这些"犹"字的作用有细微的不同。本文将对《孟子章句》中的"犹"字提取出来分别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犹"字作用的细微差异,进而归纳总结,从而更好地理解《孟子章句》这部书,为训诂研究尽绵薄之力。(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10期)

袁静[8](2015)在《《孟子章句》与《孟子正义》训释方法的比较分析——以《孟子·梁惠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孟子·梁惠王》一篇为例,通过对《孟子章句》和《孟子正义》训释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和总结,阐释其各自的训释特点,明晰了《正义》对《章句》在训诂方法上的继承与发展。(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5年08期)

郭伟宏[9](2014)在《赵岐《孟子章句》释义辩疑》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汉末年赵岐的《孟子章句》是流传至今最早的《孟子》注本,对孟子及《孟子》领域的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然而其中也有解释不准确的地方,容易造成对原文的误读和误解。本文主要针对赵岐在解读《孟子》过程中在基本语言文字信息方面的不当之处予以分析,以正视听。(本文来源于《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5期)

郭伟宏[10](2014)在《《孟子章句》文献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汉末年赵岐的《孟子章句》是流传至今最早的《孟子》注本,在孟学研究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为后代学者的研究奠定了多方面的基础。然而赵岐对《孟子》原文的人名、地名、历史事件、古书引用等背景材料方面信息解读存在不当之处,应加以纠正。(本文来源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孟子章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赵歧注释《孟子》十分注重词句训释,《孟子章句》(以下简称为《章句》)全书共有一千叁百六十二条随文注释,在这些随文注释中,无论是单独的释词,还是释句中对词的训释,都能看出赵注中释词的重要性。而朱熹注《孟子》虽然更注重义理的阐释,但释词作为阐释义理的基础,仍然是《孟子集注》(以下简称为《集注》)中的重要内容。在对二注的释词进行全面对比后,从二注中的单独释词和释句中的释词中整理出了二千二百馀条相关释词内容,在这些释词中,二注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通过对释词内容的具体比较,发现朱注对赵注的释词内容既有继承,也有发展,还有部分分歧,同时在释词方法和特黏上也各有异同。本文主要分为五部分,绪论部分说明此项研究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第一章分析《孟子集注》对《孟子章句》释词的继承和阐发,第二章探究二注释词上的分歧,第叁章比较二者释词方法和特点的异同,最后结语部分对研究情况和研究价值进行简要概括。通过对《孟子章句》和《孟子集注》释词的具体比较,可以更进一步地对二注进行了解,帮助更好地理解《孟子》,了解汉、宋两代在训诂学上的不同发展特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孟子章句论文参考文献

[1].彭粤珊,邓艳玲,彭再新.王夫之《孟子训义》中《万章章句》训诂研究[J].文学教育(下).2019

[2].贾杰雯.《孟子章句》与《孟子集注》释词比较研究[D].宁夏大学.2019

[3].王蓉.浅谈孟子如何为圣人辟谣——以《孟子·万章章句上》为例[J].牡丹.2019

[4].曹应旺.毛泽东文采与《孟子》[N].北京日报.2018

[5].王耐刚.宋蜀刻本《孟子章句》考略[J].经学文献研究集刊.2017

[6].唐明贵.赵岐《孟子章句》的诠释特色[J].国际儒学论丛.2016

[7].高亦.《孟子章句》中的“犹”字例分析及比较[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

[8].袁静.《孟子章句》与《孟子正义》训释方法的比较分析——以《孟子·梁惠王》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5

[9].郭伟宏.赵岐《孟子章句》释义辩疑[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10].郭伟宏.《孟子章句》文献解读[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标签:;  ;  ;  ;  

孟子章句论文-彭粤珊,邓艳玲,彭再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