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新罗人论文_拜根兴

导读:本文包含了在唐新罗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永寿,墓志铭,求法,新罗,长安,日本,海上。

在唐新罗人论文文献综述

拜根兴[1](2013)在《新公布的在唐新罗人金日晟墓志考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言众所周知,七世纪中叶地处朝鲜半岛的高丽、百济,在唐朝与新罗的联合进攻下相继灭亡,大量高丽、百济移民因此移居唐朝,故高丽、百济人墓志不时出土于今洛阳、西安周边地带~([1])。与此同时,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后,众多新罗人来到唐朝,有使者、留学生、商人,当然还包括不同时期定居于山东半岛登州一带的新罗人。但是,除过唐初陈子昂撰写的《馆陶郭公姬薛氏墓志铭》~([2]),无名氏撰写《大唐故金氏之铭》~([3])两方墓志,以及唐末五代人唐求法巡礼的个别僧侣塔碑碑刻文之外,似乎再未发现其他在唐新罗(本文来源于《唐史论丛》期刊2013年02期)

拜根兴[2](2014)在《新公布的在唐新罗人金日晟墓志考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言众所周知,七世纪中叶地处朝鲜半岛的高丽、百济,在唐朝与新罗的联合进攻下相继灭亡,大量高丽、百济移民因此移居唐朝,故高丽、百济人墓志不时出土于今洛阳、西安周边地带。与此同时,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后,众多新罗人来到唐朝,有使者、留学生、商人,当然还包括不同时期定居于山东半岛登州一带的新罗人。但是,除过唐初陈(本文来源于《唐史论丛(第十七辑)》期刊2014-01-01)

汪晶石[3](2013)在《日本高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与九世纪的在唐新罗人》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从公元七世纪到九世纪的约200多年里,日本先后向中国派出了19次遣唐使团。遣唐使团的组成通常除大使、副使、判官等政府官吏,每次还有若干留学生与留学僧随行,而圆仁就是838年随遣唐使团入唐求法的日本僧人。圆仁作为日本天台宗僧人,在其师最澄圆寂后,为解决宗派教义问题带着自身的疑惑跟随遣唐使团入唐求法,回国后得以完善日本天台宗,终成为一代宗师。并对日本佛教的发展与中日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圆仁在唐求法期间,得到了在唐新罗人的大力协助最终得以求法成功返回日本并将其求法历程较为详细记载在日记之中。并整理成书《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圆仁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大量展现了在唐新罗人的生活画卷和待人接物的友好态度,是研究在唐新罗人不可或缺的重要史料。中国与朝鲜半岛山水相连、唇齿相依,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交往。据文献记载,古代中国与朝鲜半岛之间的交往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商周时期,至今已有3000年历史了。在古代,中朝关系的全面发展是从公元8~9世纪即中国的隋唐帝国时期开始的。当时,朝鲜半岛由新罗完成了统一,结束了历史上长达700多年的叁国鼎立的局面。随着两国交往的不断加深,大批的新罗人移居到中国,足迹遍及江苏、山东沿海一带,并且在那里建立了他们自己的聚居区,史称“新罗坊”。新罗坊在其存在的200多年里给中朝之间甚至日本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当时,往来于唐日之间的日本遣唐使就常常得到新罗人的援助,日僧圆仁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就多次提到移居到中国的新罗人。值得注意的是,《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全书中涉及的半数以上的人物并不是唐朝人或日本人,而是新罗人。当然,作为日记,圆仁并不是有意识的专门记录在唐新罗人的情况,而是因他所经过的而又长期逗留的中国东海岸地区正是新罗人大批居住的地区。本文拟在发掘、整理《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涉及在唐新罗人与新罗坊的资料的基础上探寻在唐新罗人的生活状态与其在九世纪东亚交流中的作用、地位与贡献。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为日本慈觉大师圆仁与其入唐求法活动,本章主要介绍慈觉大师圆仁的生平、圆仁的佛教生涯,包括圆仁与其师最澄的学习过程、圆仁入唐之前在日本的情况,并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方面分析了圆仁入唐求法的条件、介绍圆仁入唐求法活动的行程,以及圆仁入唐求法的成就和求法归国后对日本天台宗乃至日本佛教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第叁章为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展现的新罗坊与在唐新罗人状况,本章主要依据《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追寻慈觉大师圆仁入唐求法的足迹,以日本僧人在唐代中国求法的视角概述圆仁途径新罗坊中在唐新罗人的社会风貌、生活状态、圆仁入唐求法期间在唐新罗人对其的帮助与影响,以及圆仁与在唐新罗人的交往、在唐新罗人对待圆仁的态度等情况。可以说在唐新罗人在圆仁整个求法过程中对圆仁的帮助与影响都是非常大的。第四章为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与新罗史研究,本章主要探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一书在九世纪东亚交流研究中,特别是在新罗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从《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可以看到大量有关九世纪在唐新罗人的记述,可见在唐新罗人在当时的东亚交流中的重要作用。第五章为结论部分通过以上的整理、分析与讨论,阐释在九世纪的东亚交流中新罗人所做出的重要贡献,而在唐新罗人更是这一篇章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3-05-24)

朴天伸[4](2008)在《8至9世纪“在唐新罗人”在黄海海上的交易活动》一文中研究指出9世纪是国际海上贸易非常活跃的时代。在东亚地区,以张保皋为代表的在唐新罗商人势力活跃在黄海、东海(东中国海)水域,积极展开着唐、罗、日之间的海上贸易,并掌控了这一时期黄海、东海的海上贸易。他们的海上活动不仅在东亚史上意义重大,同时在世界贸易史上也占据着重要地位。本文广泛运用中韩日史籍,深入研究9世纪的在唐新罗人及其所进行的海上贸易活动。全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全盘考察了在唐新罗人社会的形成过程及其生活情况,以及在唐新罗人社会的管理机构。8-9世纪,以唐帝国的开放性、包容性以及唐新友好关系为背景,新罗人自发地、持续地移住到唐。他们主要定居在黄海海岸,并逐渐形成了在唐新罗人社会。同时期,东亚贸易形态从主要以朝贡为主的官方贸易转变为民间贸易。散居在唐的山东半岛沿海岸至长江口地区的在唐新罗人开始积极投身于海上贸易,从事国际间交易。第二章从多个角度谈论了从8世纪后期到9世纪前期,利用黄海展开的东亚叁国之间的活跃的海上交易活动的背景。7世纪末在韩半岛统一过程中,唐和新罗形成了紧密的友好关系;8世纪后半叶,东亚叁国国内政治局势的混乱使得官方贸易衰退;差不多同时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的东西交易活跃起来,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也得以不断发展。在唐新罗人在迅速适应这种历史进步和国际政治变迁过程中,构造了连接唐-新罗-日本的交易网,主导东亚国际交易活动。第叁章主要分析了官方贸易逐渐衰退、民间贸易活动积极展开的8-9世纪的东亚叁国的贸易管理机构。8-9世纪管理海上贸易的机构,在唐有市舶使和押蕃使(押蕃舶使),在日本有太宰府,在新罗有清海镇。其中清海镇是当时活动最为活跃、影响也最大的机构。第四章具体分析了9世纪东亚贸易的主角——张保皋和在唐新罗人的活动。从8世纪开始,黄海沿岸、长江以及淮河流域的在唐新罗人就以多种形式参与商业活动。到9世纪,新罗商人以张保皋为中心,以清海镇为据点,在唐、新罗、日本叁国之间展开活跃的海上贸易活动,建立起一个海上贸易王国。第五章重新考察史书对东亚航线的记载,论证8-9世纪东亚贸易活动所利用的航线。认为9世纪航海术、造船术已经很发达,同时也因受到国际政治关系的影响,当时往来于黄海的贸易船舶并不会采用沿岸迂回航线,而是选择最短距离的直航线迅速往来于东亚海域。由于张保皋交关船的活动,这种航线更多地被利用并一般化。第六章分析了清海镇废止以后9世纪后期东亚贸易出现的新的变化。841年张保皋突然死亡,接着清海镇被废除,在唐新罗人社会的活动大大萎缩。自唐商人积极展开活动的9世纪后半期开始,经过了在唐新罗人和唐商人的联手时期,东亚贸易的主导权逐渐为唐商人所掌握。8-9世纪,以张保皋为中心的在唐新罗人的海上贸易活动不仅带来了东亚国际秩序的稳定,而且也对东亚叁国的经济文化交流的活跃起了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北京师范大学》期刊2008-05-01)

赵红梅[5](2003)在《从在唐新罗人看在唐新罗关系——以新罗人在唐聚居区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新罗人在唐聚居区为中心;论述了统一新罗同唐朝的民间关系。第一部分从新罗的内部因素、唐朝的开放政策以及张保皋所开辟的东方海上交通网络等方面揭示了新罗人来华的历史背景。第二部分通过对“新罗坊”、“新罗村”、“新罗宅”、“新罗馆”、“新罗院”、“勾当新罗所”等概念的界定及相关问题的研究,廓清了学术界的某些错误认识,阐明了新罗人在唐分布的区域及其特点、规律,为揭示新罗同唐朝的民间关系提供了足够的历史证据。第叁部分从加强海上经济文化交流、在唐新罗人为促进这种交流所做出的历史贡献以及人员交流在古代中朝民族融合中的意义的论述,阐明了罗、唐民间交往在中朝古代关系史中的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第四部分通过丰富的实例论述了来唐新罗求法僧侣的佛教活动,揭示了这些僧人在促进中朝古代友好关系中所作的贡献及其历史作用。余论部分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了作者的某些基本观点,强化了在唐新罗人在加强中朝民间交流过程中所发挥的历史作用和深远意义。(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03-05-09)

在唐新罗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前言众所周知,七世纪中叶地处朝鲜半岛的高丽、百济,在唐朝与新罗的联合进攻下相继灭亡,大量高丽、百济移民因此移居唐朝,故高丽、百济人墓志不时出土于今洛阳、西安周边地带。与此同时,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后,众多新罗人来到唐朝,有使者、留学生、商人,当然还包括不同时期定居于山东半岛登州一带的新罗人。但是,除过唐初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在唐新罗人论文参考文献

[1].拜根兴.新公布的在唐新罗人金日晟墓志考析[J].唐史论丛.2013

[2].拜根兴.新公布的在唐新罗人金日晟墓志考析[C].唐史论丛(第十七辑).2014

[3].汪晶石.日本高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与九世纪的在唐新罗人[D].延边大学.2013

[4].朴天伸.8至9世纪“在唐新罗人”在黄海海上的交易活动[D].北京师范大学.2008

[5].赵红梅.从在唐新罗人看在唐新罗关系——以新罗人在唐聚居区为中心[D].延边大学.2003

论文知识图

概述2007年度武汉地区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概述2007年度武汉地区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概述2007年度武汉地区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概述2007年度武汉地区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概述2007年度武汉地区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I 企业管理创新第八届全国管理现代化创新成...

标签:;  ;  ;  ;  ;  ;  ;  

在唐新罗人论文_拜根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