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征曲线论文-俞宽新,刘韬,庞兆广

本征曲线论文-俞宽新,刘韬,庞兆广

导读:本文包含了本征曲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声表面波,倒速度曲线,石英晶体,铌酸锂晶体

本征曲线论文文献综述

俞宽新,刘韬,庞兆广[1](2010)在《压电晶体本征声表面波倒速度曲线的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在设计表面波器件时选择基底的最佳切割方向,提出压电修正劲度系数的概念,并计算了石英和铌酸锂晶体的压电修正劲度系数.从晶体的性能方程出发,推导了本征表面波声学基本方程和表面波力学边界条件方程,使用新的计算声表面波速度的循环迭代法,分别对石英和铌酸锂2种晶体,在3个坐标平面内,计算非压电修正及压电修正的本征声表面波倒速度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压电效应加快了声表面波速度,晶体的表面波声学性质与其点群对称性之间有内在的联系.(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8期)

黄瑛,原芸[2](2001)在《不同的本征呼吸周期对兔呼吸周期曲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除吸气抑制反射外 ,肺充气通过迷走神经对呼吸中枢可能产生了另一种作用 ,其作用效果主要体现在呼吸周期的改变上。本文介绍对麻醉和肌肉麻痹的大白兔 ,用不同相位的肺充气的方法 ,在消除吸气抑制反射 ,保持吸气周期不变的条件下 ,通过改变兔的每分通气量来改变本征呼吸周期 ,研究了本征呼吸周期对呼吸周期曲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对于不同的本征呼吸周期 ,呼吸周期曲线第一个最低点的位置不同 ,第二个上升段斜率相同 ,但沿着垂线方向存在上下移动 ,第二个最低点的位置相同 ,第叁个上升段重合 ,但终点位置不同。这说明不同的本征呼吸周期使兔的呼吸周期曲线产生了有一定规律的移动。(本文来源于《北京生物医学工程》期刊2001年03期)

金文标[3](1998)在《曲线造型的本征离散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弧长和转角这两个本质几何参数的曲线离散造型方法.该方法计算简单,几何意义明显,适用于逼近(拟合)和插值(补角),还可作出一类分形图形.其特点是一切细分操作都在转角关于弧长的对应关系图上进行.(本文来源于《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中文版)》期刊1998年S1期)

麦振洪,贺楚光,崔树范[4](1990)在《X射线双晶衍射摇摆曲线本征半峰宽的理论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应用X射线衍射动力学理论,推导出Bragg衍射几何X射线双晶衍射反射率的数学表达式。多种晶体、不同衍射的摇摆曲线计算结果表明,σ偏振的摇摆曲线的峰值和积分强度均比π偏振的高。而且半峰宽较宽。同时指出,对圆偏振X射线入射或者A,B两晶体不同类或者两者的衍射级数不相同时,很多文献给出的双晶衍射摇摆曲线半峰宽的近似表达式2~(1/2)∞不再适用。(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1990年05期)

本征曲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除吸气抑制反射外 ,肺充气通过迷走神经对呼吸中枢可能产生了另一种作用 ,其作用效果主要体现在呼吸周期的改变上。本文介绍对麻醉和肌肉麻痹的大白兔 ,用不同相位的肺充气的方法 ,在消除吸气抑制反射 ,保持吸气周期不变的条件下 ,通过改变兔的每分通气量来改变本征呼吸周期 ,研究了本征呼吸周期对呼吸周期曲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对于不同的本征呼吸周期 ,呼吸周期曲线第一个最低点的位置不同 ,第二个上升段斜率相同 ,但沿着垂线方向存在上下移动 ,第二个最低点的位置相同 ,第叁个上升段重合 ,但终点位置不同。这说明不同的本征呼吸周期使兔的呼吸周期曲线产生了有一定规律的移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本征曲线论文参考文献

[1].俞宽新,刘韬,庞兆广.压电晶体本征声表面波倒速度曲线的计算[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0

[2].黄瑛,原芸.不同的本征呼吸周期对兔呼吸周期曲线的影响[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1

[3].金文标.曲线造型的本征离散法[J].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中文版).1998

[4].麦振洪,贺楚光,崔树范.X射线双晶衍射摇摆曲线本征半峰宽的理论计算[J].物理学报.1990

标签:;  ;  ;  ;  

本征曲线论文-俞宽新,刘韬,庞兆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