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图变形论文_苏育挺,马玉龙,刘安安,高赞

导读:本文包含了视图变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视图,图像,矩阵,小波,图解法,拉普拉斯,特征。

视图变形论文文献综述

苏育挺,马玉龙,刘安安,高赞[1](2013)在《基于层级化匹配的视图变形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基础矩阵的准确性和改善视图变形的视觉效果,提出一种基于层级化匹配的视图变形算法。首先对左右视图进行SIFT特征提取并使用传统的基于欧式距离的匹配算法进行粗匹配,然后使用基于局部结构的图匹配算法对粗匹配得到的匹配点对进行细匹配,最后使用细匹配得到的匹配结果计算基础矩阵,并通过视图变形算法合成虚拟视图。实验结果表明,少量的误匹配点对对视图变形的视觉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同时所提出的层级化匹配方法能够提高匹配的准确率,使计算得到的基础矩阵更加准确、虚拟视图的视觉效果获得了改善。(本文来源于《电子测量技术》期刊2013年11期)

余权[2](2012)在《基于多视图立体视觉和迭代网格变形的个性化人手叁维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是人在与物理世界交互中使用得最为频繁的工具。在虚拟现实和交互游戏中,使用个性化而非通用的人手模型能够提升用户对虚拟环境的沉浸感和认同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交互的难度,并提高了交互的准确性。然而构建个性化的人手模型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原因在于人手的几何形状极其复杂,并且缺少足够的纹理特征,尤其是在使用低端设备和没有任何标记的情况下。本文利用网络摄像头,对用户的裸手进行个性化的叁维建模。基本思路是首先在点线面叁个层次上提取用户手的几何特征,通过立体重建构建叁维点云,然后用点云指导通用的人手模板进行网格变形,逐步满足用户手的几何特征。本文综合使用轮廓凸包缺陷点(点层面)、轮廓点(线层面),以及SIFT、SURF和Sobel滤波响应(面层面),描述用户手的几何特征。注意到对于低分辨率的图像来说,这些特征的重要性和可靠性都是依次降低的;并且注意到下一次网格变形所需要的点云与模板之间的顶点对应关系,依赖于上一次网格变形的结果。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层次式的构建个性化人手叁维模型的方法,即通过逐步网格变形,将通用的人手模板变形到具有用户手的几何特征,从而避免了一次性网格变形中低可靠性的特征冲淡高可靠性特征的情况。随着网格变形的进行,通用的人手模板越来越与用户的手相似,同时对用户手几何特征的准确性要求逐渐降低。这样本文就在低端设备和高精度之间做出了一个合理的折中方案。具体而言,本文的研究工作和主要贡献包括以下叁个方面:(1)提出了一种新的个性化人手叁维建模方法。由于使用了低廉的硬件设备,在人手皮肤图像纹理较弱、缺少足够的强特征的情况下,很难利用传统的视觉叁维重建方法直接获得人手的叁维模型。为此,本文首先从人手图像中提取点线面叁个层次的特征点,并通过叁维重建技术获得点云数据,以点云数据为约束,指导通用的入手模板分步进行网格变形,使得模板逐步满足用户手的几何特征,最终获得个性化的人手叁维模型。(2)提出了一种迭代网格变形算法。由于在网格变形中,模板和点云数据之间的顶点对应关系与网格变形处于一种相互依赖、相互耦合的关系,因此本文通过阈值的设置,将这两者交叉迭代进行,逐步获得最佳的网格变形效果。(3)提出了一种基于单幅图像恢复轮廓叁维信息的方法。为了充分利用图像的像素信息,本文要求人手尽量撑满整幅图像。根据本文的实际情况,在双目视觉中,左右视图图像中的人手轮廓并不存在对应关系,因此不能通过特征匹配的方法直接获得人手轮廓的深度信息。本文以双目视觉的叁维重建基本原理为基础,假设人手轮廓点的深度信息在经过点特征的网格变形之后保持不变,由此得出轮廓点的近似叁维信息。(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2-05-01)

高鹏[3](2012)在《基于视图变形的虚拟现实系统的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图像的绘制(Image-based Rendering)用图像来构建虚拟场景,很好的解决了虚拟漫游的实时绘制问题。近几年基于图像绘制的全景图技术发展迅速,在网络地图和网络虚拟现实系统中都得到应用。论文围绕全景图的构建、单视点全景图的浏览和多视点全景图的浏览进行展开。首先对全景图的投影模型进行比较,最终选择柱面全景图作为研究对象,然后对柱面全景图的拍摄方式进行了讨论。在图像配准阶段,研究了SIFT算法在图像配准上的应用,实现了一个基于SIFT的自动图像配准算法,能够在不需要人工参与的情况下对图像进行配准;在图像融合阶段,由于配准的误差和拍摄图片的环境不同,拼接出的全景图会有接缝和曝光差异问题,文中使用多分辨率样条技术和曝光融合技术来解决接缝和曝光问题,最终拼接出柱面全景图。然后分析了单视点全景图和多视点全景图浏览的技术,其中对单视点全景图浏览的原理和实现技术进行研究,其中在单视点全景图浏览中使用图像插值来解决放大、缩小图像问题。在多视点浏览中,目前视点之间的过渡都是用对图像进行模糊来实现的,论文通过对视图变形技术和Huang算法的分析,提出了基于FFT的视图变形算法,生成中间图像解决了视点之间过渡的问题。最后,设计了一个基于全景图的虚拟现实系统。其中研究了系统的组成结构,用视点空间和空间链来进行整个场景的构建,分析了基于柱面全景图的虚拟现实系统的浏览方式,然后通过使用图像压缩和部分加载图像的算法解决了基于图像的虚拟现实系统中大量图片数据的管理问题。(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期刊2012-01-14)

倪菁晨[4](2005)在《视图变形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视图变形是指给定两幅关于同一场景在不同视点下的参考视图,通过适当的处理来合成该对象在参考视点的中间连线上所对应的一系列新视图,从而实现真实自然的平滑过渡。这是一种基于图像的绘制技术,是以图像样本本身的像素点为处理对象,以计算机视觉、图形图像处理等学科的理论为基础来绘制场景。视图变形以其能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在虚拟现实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视图变形中的关键问题是建立参考图像对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往的大多数方法都以交互的方式来建立局部对应特征,但这样来确定复杂场景的对应关系是很困难的,而且影响实时性。为此,本文着重研究了如何来自动获取图像间的局部对应特征,并由此确定相应的映射函数,从而实现视图变形。 作为视图变形和立体匹配的理论基础,本文首先阐述了立体成像方面的相关原理。在此基础上,本文研究和实现了视图变形叁步法中的前置变换和后置变换,这是非平行视图变形的两个必要步骤。然后,本文深入学习和研究了立体匹配的相关理论知识,并选取特征点作为特征元素,结合各种匹配技术,实现了特征点的自动提取和匹配。其中匹配算法是一个逐步求精的叁阶段匹配和循环再匹配的过程,保证了匹配点对的正确率和数量。最后,本文采用了基于叁角形对应关系的视图变形方法。首先以散乱分布的匹配点为顶点对图像进行叁角剖分;然后以叁角形为基元来确定变形所需的映射函数;最后结合叁步法完成视图变形。整个变形过程的自动化程度高,不再需要手工来定位对应特征;合成图像的绘制速度快,真正做到了独立于场景复杂度。(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5-06-01)

华顺刚,逄岭,欧宗瑛[5](2004)在《特征点提取及视图变形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图像变形和视图变形技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视图变形方法.利用样条小波变换进行边缘检测,根据模极大值原理,获得单像素的轮廓边缘;针对传统的霍夫(Hough)变换的局限性,对其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后的Hough变换方法,用于从单像素边缘图像中提取直线的特征点,即端点中.在原始图像中,载入这些特征点,交互地选取其中所需的特征点,连接形成特征线段,然后使用图像变形方法,生成从起始图像到终止图像的期间过渡图像,实现两幅图像的渐变.该方法提高了特征点选取的准确性和效率,使中间过渡图像更加自然逼真.(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04年05期)

游步东,顾丽瑾,钟浩亮[6](2003)在《轴测体视图的轴测轴和轴向变形系数的图解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绘制物体的轴测图时,轴测轴应根据物体的形状特征来确定,绘制其体视图也是一样。轴测体视图是由一对斜轴测图构成,而绘制轴测体视图的关键是体视配对图中轴测轴和轴向变形系数的确定。介绍了轴测体视图轴测轴和轴向变形系数的确定方法,给出了一个应用实例,并对不同观察方法下的体视配对图的位置作了说明。(本文来源于《工程图学学报》期刊2003年01期)

高岚[7](2003)在《基于图像的视图变形与插值》一文中研究指出视图变形技术是在图像变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弥补了图像变形方法的不足。当对不同视点的物体或景观进行变形时这一方法可以产生新的视点,从而确保一系列真实自然的图像渐变。视图变形是以图像变形为基础,在图像变形中对物体形状、颜色变形的基础上添加视点变换的一种方法。 本文首先分析了图像变形技术,采用基于特征的图像变形方法实现图象变形的原理和一般步骤,并完成了该算法,在此基础上,基于此方法提出了利用控制点的改进算法,编程实现。 然后结合视图变形叁步法和上述的改进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的视图变形算法——基于域的视图变形算法,编程实现。此方法不仅可以较好的实现视图变形效果,而且采用反向变换的思路,解决不同尺寸图象进行变形的控制问题,实现时利用叁次卷积法较好地解决了象素变换问题。该算法适应性强,是一种较实用的算法。(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3-02-01)

王建宇,方强,吴慧中[8](2001)在《基于小波空间的视图变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视图变形技术是基于图象绘制中的一项关键技术,本文分析了该技术中基础矩阵的实现算法,结合小波变换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利用小波变换实现变形的基本原理,最终提出了实现的算法。(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学报》期刊2001年S2期)

徐丹,cad,zju,edu,cn[9](2000)在《小波空间的视图变形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提出一种新的基于 2 D离散小波变换和图像变形技术的视图合成方法 .该方法完全依赖于已知的一对视图来合成期间的变换视图 ,无需相机标定或其他几何信息 .其基本思想是 :首先 ,采用立体视觉技术找出图像对间的基本矩阵 ,将两个图像变换到一个规范的模式定义下 ,即使得其图像平面平行 ,并且对应像素位于同一条扫描线上 .然后 ,给出一种小波空间的图像变形方法 ,可以快速地生成期间的变换视图 ,而且还便于进一步对小波系数进行量化编码 .绘制时 ,先作必要的解码 ,再通过小波逆变换将合成的小波系数恢复到图像空间 .最后 ,经过一个后置变换 ,将期间视图从规范模式变回到原来的模式定义中 .该方法的特点是 ,小波变换不仅可以同时保持频域和空域的良好特性 ,而且还提供一种多分辨率的表示模式 ,提高了算法的性能 .另外 ,文章还对不同小波类型的影响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软件学报》期刊2000年04期)

视图变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手是人在与物理世界交互中使用得最为频繁的工具。在虚拟现实和交互游戏中,使用个性化而非通用的人手模型能够提升用户对虚拟环境的沉浸感和认同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交互的难度,并提高了交互的准确性。然而构建个性化的人手模型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原因在于人手的几何形状极其复杂,并且缺少足够的纹理特征,尤其是在使用低端设备和没有任何标记的情况下。本文利用网络摄像头,对用户的裸手进行个性化的叁维建模。基本思路是首先在点线面叁个层次上提取用户手的几何特征,通过立体重建构建叁维点云,然后用点云指导通用的人手模板进行网格变形,逐步满足用户手的几何特征。本文综合使用轮廓凸包缺陷点(点层面)、轮廓点(线层面),以及SIFT、SURF和Sobel滤波响应(面层面),描述用户手的几何特征。注意到对于低分辨率的图像来说,这些特征的重要性和可靠性都是依次降低的;并且注意到下一次网格变形所需要的点云与模板之间的顶点对应关系,依赖于上一次网格变形的结果。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层次式的构建个性化人手叁维模型的方法,即通过逐步网格变形,将通用的人手模板变形到具有用户手的几何特征,从而避免了一次性网格变形中低可靠性的特征冲淡高可靠性特征的情况。随着网格变形的进行,通用的人手模板越来越与用户的手相似,同时对用户手几何特征的准确性要求逐渐降低。这样本文就在低端设备和高精度之间做出了一个合理的折中方案。具体而言,本文的研究工作和主要贡献包括以下叁个方面:(1)提出了一种新的个性化人手叁维建模方法。由于使用了低廉的硬件设备,在人手皮肤图像纹理较弱、缺少足够的强特征的情况下,很难利用传统的视觉叁维重建方法直接获得人手的叁维模型。为此,本文首先从人手图像中提取点线面叁个层次的特征点,并通过叁维重建技术获得点云数据,以点云数据为约束,指导通用的入手模板分步进行网格变形,使得模板逐步满足用户手的几何特征,最终获得个性化的人手叁维模型。(2)提出了一种迭代网格变形算法。由于在网格变形中,模板和点云数据之间的顶点对应关系与网格变形处于一种相互依赖、相互耦合的关系,因此本文通过阈值的设置,将这两者交叉迭代进行,逐步获得最佳的网格变形效果。(3)提出了一种基于单幅图像恢复轮廓叁维信息的方法。为了充分利用图像的像素信息,本文要求人手尽量撑满整幅图像。根据本文的实际情况,在双目视觉中,左右视图图像中的人手轮廓并不存在对应关系,因此不能通过特征匹配的方法直接获得人手轮廓的深度信息。本文以双目视觉的叁维重建基本原理为基础,假设人手轮廓点的深度信息在经过点特征的网格变形之后保持不变,由此得出轮廓点的近似叁维信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视图变形论文参考文献

[1].苏育挺,马玉龙,刘安安,高赞.基于层级化匹配的视图变形算法[J].电子测量技术.2013

[2].余权.基于多视图立体视觉和迭代网格变形的个性化人手叁维建模[D].浙江大学.2012

[3].高鹏.基于视图变形的虚拟现实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沈阳工业大学.2012

[4].倪菁晨.视图变形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

[5].华顺刚,逄岭,欧宗瑛.特征点提取及视图变形技术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4

[6].游步东,顾丽瑾,钟浩亮.轴测体视图的轴测轴和轴向变形系数的图解法[J].工程图学学报.2003

[7].高岚.基于图像的视图变形与插值[D].南京理工大学.2003

[8].王建宇,方强,吴慧中.基于小波空间的视图变形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1

[9].徐丹,cad,zju,edu,cn.小波空间的视图变形合成[J].软件学报.2000

论文知识图

视图变形实验视图变形过程(护0.5)视图变形效果视图变形结果视图变形方法的结果视图变形

标签:;  ;  ;  ;  ;  ;  ;  

视图变形论文_苏育挺,马玉龙,刘安安,高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