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强化论文_孙海韵,马培勇,夏永昭,邢献军,汪永

导读:本文包含了表面强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涂层,后桥,表面,硬度,耐磨,珠光体,晶粒。

表面强化论文文献综述

孙海韵,马培勇,夏永昭,邢献军,汪永[1](2019)在《环模材料4Cr13磨料磨损试验及其表面强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制磨料磨损试验机对环模材料4Cr13试样进行磨损试验,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究了橡胶轮转速、压力以及磨料粒径对4Cr13试样磨损量的影响规律和影响程度。采用等离子喷焊技术在4Cr13试样表面喷涂铁基(Fe65)耐磨涂层,并对耐磨涂层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磨损量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当压力进一步增加到100 N时,磨损量增速变快;橡胶轮转速对磨损量的影响为先增加后减少,当转速增加到120 r/min时磨损量开始减少;磨料粒径的变大导致了磨损量的增加;3个因素对磨损量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压力、磨料粒径、橡胶轮转速;在橡胶轮转速为100 r/min,压力为80 N,粒径为2.5 mm的条件下进行磨损试验,测得喷有耐磨涂层4Cr13试样的磨损量为15.3 mg,4Cr13试样的磨损量为40.8 mg,耐磨涂层体现出良好的耐磨性。(本文来源于《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朱春莉,赵凤平,苏云帅[2](2019)在《GCr15钢接触表面塑性形变强化与裂纹萌生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轴承钢GCr15在油润滑条件下开展滚动接触疲劳试验,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疲劳样品亚表面微观组织进行观察,并分析塑性变形层微观结构变化引起的形变强化和裂纹萌生机制.结果表明:在摩擦力作用下,接触表面组织发生塑性流动是由于晶界处的位错滑移使晶粒产生滑移变形,越接近表面组织滑移变形越严重,硬度也越高;塑性变形层内有纳米晶产生,并有部分碳化物溶解,无相变发生;由于在塑性变形层的晶界处产生孔洞而出现层状纤维组织,孔洞在循环应力的作用下形成裂纹;塑性变形层的厚度随着接触应力和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期刊2019年06期)

刘风坤[3](2019)在《1Cr11Ni2W2MoV钢表面涂层强化技术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面涂层强化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1Cr11Ni2W2Mo V钢制航空发动机叶片中,用于提高叶片在高温下的抗氧化腐蚀能力。本文概述了在1Cr11Ni2W2Mo V钢表面沉积氮化钛铝涂层的强化机理是:高温下氮化钛铝涂层经氧化会在表面会形成一层致密、完整的Al2O3保护膜,阻碍氧化反应的进一步发生,保护内层的基体材料。采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可以使氮化钛铝涂层具有梯度纳米功能,在提高涂层自身性能的同时,增强涂层与基体合金的结合力,进一步提升涂层的抗氧化腐蚀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设备工程》期刊2019年21期)

胡文博,姜文,杨金虎,张莉,陈嘉禾[4](2019)在《道路钢护栏的表面强化与耐磨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等手段,对比分析了道路钢护栏用35CrMo钢表面不同TiB_2含量的Ni基涂层的显微形貌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高频感应熔覆工艺在35CrMo钢基体表面成功制备了Ni60A-TiB_2涂层,涂层与基材界面结合良好,未见裂纹、气孔等缺陷存在;涂层的显微硬度随着离表面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当离表面距离达到1 000μm时硬度基本趋于稳定,35CrMo钢的表面涂层厚度约为1 mm,且涂层的显微硬度都明显高于35CrMo钢基体;在相同的涂层深度下,TiB_2质量分数为15%的涂层的显微硬度最高,而不含TiB_2的涂层的显微硬度最低。随着涂层中TiB_2含量的增加,涂层的摩擦系数不断减小,而磨损量先减小而后增加,在TiB_2质量分数为15%时取得磨损量最小值;不同TiB_2添加量的涂层都生成了犁沟状磨损形貌,在膜层磨损过程中的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和粘着磨损。35CrMo钢表面熔覆涂层中适宜的TiB_2质量分数为15%。(本文来源于《甘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黎文强[5](2019)在《30CrMnSi钢表面激光熔覆强化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半导体激光熔覆技术在30CrMnSi钢表面制备了Fe基耐磨耐蚀强化层,分析了激光熔覆层的显微组织和物相结构,并测试激光熔覆层的硬度、耐磨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熔覆层组织以细小均匀的等轴晶为主,主要由基本相Fe、FeCr、FeNi、FeSi、FeB等相组成,熔覆层表面硬度(HV_(0.1))可达718.8,相对于基材,耐磨性能提高7倍以上,耐腐蚀性能也大幅提高。(本文来源于《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期刊2019年10期)

张继魁,纪同圣,鞠辉,张国亮,马奎星[6](2019)在《国外某重型汽车后桥半轴材料及表面强化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研究了国外某重型汽车后桥半轴材料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淬透性、显微组织及表面强化性能等,分析和讨论化学成分对非调质钢性能的影响及强韧化机理。结果表明,国外某重型汽车后桥半轴材料为微合金非调质钢44MnSiVNbS6,具有高淬透性、优良的强韧性、高纯净度,汽车半轴感应硬化区组织具有很高的强度和良好的韧性。(本文来源于《重型汽车》期刊2019年05期)

刘利军,李颖异,刘永杰,谢莹,张雷[7](2019)在《表面活性剂强化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双对氯苯基叁氯乙烷污染土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实验对比研究植物(油菜)修复、微生物(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修复、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Tween 60))以及联合修复技术对双对氯苯基叁氯乙烷(DDT)污染土壤的DDT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以植物-表面活性剂-微生物共同作用下的DDT去除效果最好,土壤DDT去除率达到52.44%;油菜不仅可有效去除土壤中残留的DDT,同时只在地下部分对DDT进行了微量吸收,但没有进行转运,防止了农药在油菜可食部位的累积,保障了食品与生产安全。(本文来源于《环境污染与防治》期刊2019年10期)

刘士杰,蔡兰蓉,李敏,陈立君[8](2019)在《电极对准干式电火花表面强化TC4强化层组织与性能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石墨、紫铜、钨为强化电极,分别在正极性和负极性条件下对TC4钛合金进行混粉准干式电火花表面强化,分析了强化层微观组织结构及性能。结果表明:石墨电极负极性加工得到细长枝状组织及花瓣状,铜电极、钨电极负极性加工得到饼状组织结构且迭加层明显;3种电极正极性加工均得到质地均匀茂盛的花瓣状组织。强化层硬度较基体材料均有大幅提升,其中石墨电极和钨电极负极性加工、铜电极正极性加工时的强化硬度均超过HV1 000,最高约为基体的3.4倍。(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9年19期)

赵艳艳[9](2019)在《金属材料超声表面强化技术的应用进展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在我们国家的工业十分发达,工业品的用料直接关系到工业品质量。现在金属材料的应用非常广泛,使用需求很高,不少科学家已经在探索增强金属材料性能与强度的技术方法。现在这方面的探究结果显示,问题还很大,因此该研究方向的上升应用空间还很大。(本文来源于《西部皮革》期刊2019年19期)

赵天舒,骆红云[10](2019)在《2024铝合金表面熨压强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过纳米硬度、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以及X射线衍射,研究了对表面施加熨压加工后,2024铝合金的硬度和微观组织的变化及影响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熨压加工能够制备纳米尺度的微观组织,并显着增加晶界和位错密度,从而大幅提升熨压表面的硬度。本文对于未来超强纳米铝合金材料的设计具有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9年S1期)

表面强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轴承钢GCr15在油润滑条件下开展滚动接触疲劳试验,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疲劳样品亚表面微观组织进行观察,并分析塑性变形层微观结构变化引起的形变强化和裂纹萌生机制.结果表明:在摩擦力作用下,接触表面组织发生塑性流动是由于晶界处的位错滑移使晶粒产生滑移变形,越接近表面组织滑移变形越严重,硬度也越高;塑性变形层内有纳米晶产生,并有部分碳化物溶解,无相变发生;由于在塑性变形层的晶界处产生孔洞而出现层状纤维组织,孔洞在循环应力的作用下形成裂纹;塑性变形层的厚度随着接触应力和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表面强化论文参考文献

[1].孙海韵,马培勇,夏永昭,邢献军,汪永.环模材料4Cr13磨料磨损试验及其表面强化[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19

[2].朱春莉,赵凤平,苏云帅.GCr15钢接触表面塑性形变强化与裂纹萌生机制[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19

[3].刘风坤.1Cr11Ni2W2MoV钢表面涂层强化技术浅析[J].中国设备工程.2019

[4].胡文博,姜文,杨金虎,张莉,陈嘉禾.道路钢护栏的表面强化与耐磨性能研究[J].甘肃科学学报.2019

[5].黎文强.30CrMnSi钢表面激光熔覆强化技术研究[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9

[6].张继魁,纪同圣,鞠辉,张国亮,马奎星.国外某重型汽车后桥半轴材料及表面强化性能的研究[J].重型汽车.2019

[7].刘利军,李颖异,刘永杰,谢莹,张雷.表面活性剂强化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双对氯苯基叁氯乙烷污染土壤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9

[8].刘士杰,蔡兰蓉,李敏,陈立君.电极对准干式电火花表面强化TC4强化层组织与性能影响[J].机床与液压.2019

[9].赵艳艳.金属材料超声表面强化技术的应用进展初探[J].西部皮革.2019

[10].赵天舒,骆红云.2024铝合金表面熨压强化的研究[J].金属热处理.2019

论文知识图

&D工作原理试样表面划痕的光学显微形貌脉冲阴极真空弧源结构冷滚压成形花键齿形不同部位硬度分布相同壁面过热度下浸润性对汽泡生长过...(a)硅基表面碳纳米管阵列侧视图(b)饱...

标签:;  ;  ;  ;  ;  ;  ;  

表面强化论文_孙海韵,马培勇,夏永昭,邢献军,汪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