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函数估计论文_丁锋,徐玲,刘喜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传递函数估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函数,参数,脉冲,迭代,热电偶,频率,特性。

传递函数估计论文文献综述

丁锋,徐玲,刘喜梅[1](2019)在《传递函数辨识(11):频率响应递推参数估计(并联情形)》一文中研究指出工程中,频率特性又称频率响应。针对不同极点惯性环节并联而成的系统,利用正弦激励信号作为输入,通过测量系统的频率特性观测数据,基于二次优化和非线性优化技术,推导了估计传递函数参数的最小均方算法、随机梯度算法、多新息随机梯度算法、递推梯度算法、多新息递推梯度算法、牛顿递推算法,以及结合实频特性和虚频特性观测数据的联合递推辨识算法和耦合递推辨识算法。文中的方法可以推广用于其他传递函数描述的动态系统参数辨识,如具有共轭极点、重极点传递函数参数的辨识以及任意非线性函数的参数估计。(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丁锋,徐玲,刘喜梅[2](2019)在《传递函数辨识(10):基于频率响应的迭代参数估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系统的频率特性观测数据,研究和提出一般传递函数参数的迭代辨识方法,包括梯度迭代辨识方法、多新息梯度迭代辨识方法、最小二乘(迭代)辨识方法、多新息最小二乘(迭代)辨识方法,以及联合迭代辨识方法和耦合迭代辨识方法。文中的方法对一般线性时不变系统传递函数参数辨识是有效的,对共轭极点、重极点等没有限制。(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丁锋,徐玲,刘喜梅[3](2019)在《传递函数辨识(9):基于频率响应的递推参数估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系统的频率特性观测数据,研究和提出一般传递函数参数的递推辨识方法,包括投影辨识方法、随机梯度辨识方法、多新息随机梯度辨识方法、递推梯度辨识方法、多新息递推梯度辨识方法、递推最小二乘辨识方法、多新息最小二乘辨识方法,以及联合递推辨识方法和耦合递推辨识方法。文中的方法是针对一般传递函数提出的,因此也适合有共轭极点、重极点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参数辨识。(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丁锋,徐玲,刘喜梅[4](2019)在《传递函数辨识(8):基于正弦响应的参数估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不同极点惯性环节并联系统和不同极点惯性环节串联系统,利用多频组合正弦信号作为输入,通过测量系统的输出数据,基于二次优化和非线性优化技术,推导了估计传递函数参数的最小均方算法、随机梯度算法、多新息随机梯度算法、递推梯度算法等,并与梯度迭代算法、牛顿迭代算法相结合,提出了辨识传递函数参数的耦合递推—迭代辨识算法,文中的方法可以推广用于其他传递函数描述的动态系统参数辨识,如具有共轭极点、重极点传递函数参数的辨识以及任意非线性函数的参数估计。(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丁锋,徐玲,刘喜梅[5](2019)在《传递函数辨识(7):基于脉冲响应的递阶迭代参数估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系统的脉冲响应观测数据,利用梯度搜索和牛顿搜索,研究和提出辨识系统传递函数参数的递阶(多新息)梯度迭代方法、递阶(多新息)牛顿迭代方法、递阶递推梯度迭代方法及递阶递推牛顿迭代方法等。文中的方法可以推广用于其他传递函数描述的动态系统参数辨识,如具有共轭极点、重极点传递函数参数的辨识以及任意非线性函数的参数估计。(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丁锋,徐玲,刘喜梅[6](2018)在《传递函数辨识(6):基于脉冲响应的递阶参数估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系统的脉冲响应观测数据,利用梯度搜索和牛顿搜索,研究和提出辨识系统传递函数参数的递阶最小均方方法、递阶随机梯度方法、递阶多新息随机梯度方法、递阶梯度方法、递阶牛顿递推方法、递阶多新息递推梯度方法、递阶多新息牛顿递推方法等。文中的方法可以推广用于其他传递函数描述的动态系统参数辨识,如具有共轭极点、重极点传递函数参数的辨识以及任意非线性函数的参数估计。(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丁锋,徐玲,刘喜梅[7](2018)在《传递函数辨识(5):基于脉冲响应的迭代参数估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系统脉冲响应数据、梯度搜索、牛顿搜索、多新息辨识理论,针对一阶系统、二阶系统、高阶单极点系统传递函数,研究和提出了梯度迭代参数估计方法、牛顿迭代参数估计方法、多新息梯度迭代参数估计方法、多新息牛顿迭代参数估计方法等,所提出的方法可以推广到其他传递函数描述的动态系统参数辨识,如具有共轭极点、重极点高阶传递函数参数的辨识。(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李文军,王潇楠,郑永军[8](2018)在《热电偶分数阶传递函数阶次和参数估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热电偶动态特性,用分数阶模型进行建模和模型辨识。测量瞬态温度时,温度响应存在延迟,该测量过程属于物理上的延迟过程或者叫做遗传过程。热电偶与被测介质接触时,测量接点和偶丝都产生热量传递。测量接点的温度分布取决于介质与测量接点的换热以及测量接点与偶丝之间的导热。根据分数阶微积分理论,引入时间分数阶微积分建立了热电偶半无限固体导热模型。模型描述了露端式热电偶测量接点与被测介质之间的换热过程,包括测量接点与偶丝的热量传递。通过分数阶拉普拉斯变换得到一种阶次呈比例的分数阶传递函数结构,这种结构的传递函数描述了测量接点热惯性的延迟和热电偶偶丝热扩散的单相延迟。建立了热电偶测量固体表面温度的实验系统,采集热电偶在温度激励下的输入和输出。根据输入和输出数据,用改进Luus-Jaakola算法对分数阶传递函数的参数和阶次进行了估计。实验和计算结果表明,变阶次分数阶传递函数的拟合结果优于固定阶次分数阶传递函数。(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丁锋,徐玲,刘喜梅[9](2018)在《传递函数辨识(4):基于脉冲响应的递推参数估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即使对于线性时不变系统,脉冲响应也是系统参数的高度非线性函数。利用系统的脉冲响应观测数据和非线性优化方法,论文提出了一阶系统、二阶系统、高阶单极点系统传递函数的最小均方参数估计方法、随机梯度参数估计方法、多新息随机梯度参数估计方法等,以及高阶单极点系统的递推梯度参数估计算法和牛顿递推参数估计方法等。提出的方法可以推广用于其他传递函数描述的动态系统参数辨识,如具有共轭极点、重极点高阶传递函数参数的辨识。(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李文军,孙宏健,郑永军[10](2017)在《铠装热电偶传递函数参数估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评价铠装热电偶动态特性,针对铠装热电偶测量动态温度过程用集总热容法和复合集总热容法建立了铠装热电偶的传热模型。从所建立模型分析,铠装式热电偶传热过程是保护管、绝缘层和测量接点这3个小时间常数惯性环节的串联,且保护管与绝缘层、绝缘层与测量接点存在接触热阻,产生了两个耦合作用。当保护管时间常数和绝缘层时间常数都比较小时,传递函数可近似为带时滞的惯性环节。建立了基于双槽法的正负温度阶跃实验系统,测量热电偶在正负温度阶跃激励下的输出响应。按照预估延迟时间和预估延迟时间加扰动两种情形,用输出误差自回归滑动平均方法估计了传递函数的参数。结果表明,输出误差自回归滑动平均方法适用于铠装热电偶实验建模和模型的离线辨识。(本文来源于《传感技术学报》期刊2017年07期)

传递函数估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系统的频率特性观测数据,研究和提出一般传递函数参数的迭代辨识方法,包括梯度迭代辨识方法、多新息梯度迭代辨识方法、最小二乘(迭代)辨识方法、多新息最小二乘(迭代)辨识方法,以及联合迭代辨识方法和耦合迭代辨识方法。文中的方法对一般线性时不变系统传递函数参数辨识是有效的,对共轭极点、重极点等没有限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传递函数估计论文参考文献

[1].丁锋,徐玲,刘喜梅.传递函数辨识(11):频率响应递推参数估计(并联情形)[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丁锋,徐玲,刘喜梅.传递函数辨识(10):基于频率响应的迭代参数估计方法[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丁锋,徐玲,刘喜梅.传递函数辨识(9):基于频率响应的递推参数估计方法[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丁锋,徐玲,刘喜梅.传递函数辨识(8):基于正弦响应的参数估计方法[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丁锋,徐玲,刘喜梅.传递函数辨识(7):基于脉冲响应的递阶迭代参数估计方法[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丁锋,徐玲,刘喜梅.传递函数辨识(6):基于脉冲响应的递阶参数估计方法[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7].丁锋,徐玲,刘喜梅.传递函数辨识(5):基于脉冲响应的迭代参数估计方法[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8].李文军,王潇楠,郑永军.热电偶分数阶传递函数阶次和参数估计[J].兵工学报.2018

[9].丁锋,徐玲,刘喜梅.传递函数辨识(4):基于脉冲响应的递推参数估计方法[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10].李文军,孙宏健,郑永军.铠装热电偶传递函数参数估计[J].传感技术学报.2017

论文知识图

整车传递路径模型合成示意图传递函数的真实极点和估计极点的比较真实系统与估计系统Bode图之间的比较结构激励点与参考点布置示意图传递函数的真实极点和估计极点的比较传递函数估计后的ident工作界...

标签:;  ;  ;  ;  ;  ;  ;  

传递函数估计论文_丁锋,徐玲,刘喜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