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钧儒论文-张萍,唐晓诗

沈钧儒论文-张萍,唐晓诗

导读:本文包含了沈钧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政协,民主人士,政协会议,足迹,民主联合政府,许广平,冯裕芳,《鲁迅全集》,沈钧儒,新政治协商会议

沈钧儒论文文献综述

张萍,唐晓诗[1](2019)在《筹备新政协,沈阳留下他们的足迹》一文中研究指出70年前——在如今中山广场附近的“铁路宾馆”,郭沫若慷慨作诗,李济深曾在这里打台球。在如今的沈阳文化宫当时的“平安座”,沈钧儒、蔡廷锴等曾在这里发表讲话。在如今中山公园东侧的一座大楼里,许广平曾对“鲁艺”师生发表演讲,并将东北书局(本文来源于《沈阳日报》期刊2019-09-24)

[2](2019)在《爱国奉献赤子心》一文中研究指出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共中央发出着名的《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随后“一二?九”运动在北平爆发并迅速波及全国。沈钧儒与马相伯、邹韬奋、陶行知等上海文化界爱国人士发起声势浩大的救国运动。1935年底,上海文化界救国会成立,沈钧儒当选为大会主席(本文来源于《团结报》期刊2019-09-12)

秦立海[3](2019)在《沈钧儒积极参与筹备新政协》一文中研究指出沈钧儒作为民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一直与中共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被中共誉为“民主人士左派的旗帜”。1948年,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后,沈钧儒积极响应,首批从香港秘密进入解放区,参与筹备新政协,筹建新中国,为新政协的召开和新中国的成立作出重要贡献。(本文来源于《团结报》期刊2019-09-05)

勾伟铭[4](2019)在《沈钧儒宪法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沈钧儒是我国着名的法学家、民主人士和律师。沈钧儒生平经历了晚清、民国、共和国叁个时期,在这叁个阶段中,沈钧儒都坚持不懈地致力于追求我国宪法事业的建设,渴望宪法制度在我国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但在这段求索的过程中,沈钧儒的思想也发生了各种变化,或是偏离或是精进。晚清时期,在亡国亡种的巨大危机下,为了实现救亡图存的目的,沈钧儒形成了“求富强”的宪法思想;民国时期,为了追求民主共和的真正施行,沈钧儒开始意识到宪法的独立价值,因而其宪法思想的关注重点转移到了法治和个人权利的保护这两方面;再到新中国成立时期,为了建设和维护刚刚成立的国家,沈钧儒保持了与时俱进的特点,其宪法思想也变化成了马克思主义化的宪法思想。这是一个积累、成熟到发生巨大转变的过程。沈钧儒各个阶段的宪法思想都有着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是其个人的宪法实践经验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共同塑造而成的。而不同时期的沈钧儒的宪法思想除了在保持各自不同的特点的之外,内在却存在着一种延续性,贯穿始终的是他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主义情结。沈钧儒的宪法思想中倡导法治、关注个人权利保障等内容的内涵丰富、价值巨大。沈钧儒的思想除了有着进步性之外,由于时代的原因,沈钧儒的宪法思想中也会存在些许不足和瑕疵。(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期刊2019-06-06)

王一帆[5](2019)在《大爱无垠 访沈钧儒纪念馆》一文中研究指出沈钧儒纪念馆位于浙江省嘉兴市环城南路,是由始建于清代、独具江南民居风格的沈钧儒故居改建而成。纪念馆建筑面积达12000平方米,包括仪门、前厅、后楼和东西厢房等。1998年6月11日,纪念沈钧儒逝世35周年之际,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现为嘉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的头门上由江泽民同志题写的"沈钧儒纪念馆"赫然入目,纪念馆二门上有李瑞环同志题写的"沈钧儒故居"。跨进(本文来源于《人民司法》期刊2019年12期)

沈铱[6](2019)在《沈钧儒的教育救国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沈钧儒先生一生中最伟大的精神和最显着的业绩在于爱国救国。作为沈钧儒的曾侄孙女,我非常认真研读过先生的教育救国思想。"立宪救国",是他一生追求的理想,他为此兢兢业业,贡献了毕生力量。"堂上一笔朱,阶下千滴泪。"是先生的名句(1927年日记中提到),意思是讽(本文来源于《上海人大月刊》期刊2019年02期)

叶介甫[7](2018)在《沈钧儒:“惟中共才能拯民于水火之中”》一文中研究指出沈钧儒(1875—1963),着名的法学家,曾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主席等职。他30岁中了进士。按照他的经历与中国士大夫家庭的习惯,他本应成为一个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官僚或政客。然而他没有走这条路。他追求真理,追(本文来源于《文史春秋》期刊2018年10期)

誉高槐[8](2018)在《沈钧儒《寥寥集》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寥寥集》为着名法学家、伟大的爱国民主人士沈钧儒先生一生爱国思想、革命生涯及诗歌艺术的宝贵结晶,自1938-2004年曾5次出版,影响广远。其兼具补史之阙及"爱"之情感德育的文化价值、汇融古典与现代诗学实践之诗史价值。在中国近现代文化、文学革故鼎新的时代浪潮中,尤具典型之个案意义。(本文来源于《岭南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张军[9](2018)在《毛泽东致信李济深、沈钧儒》一文中研究指出“五一口号”发布的次日,即1948年5月1日这天,毛泽东提笔致信避居香港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李济深(字任潮)和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务委员、在香港主持盟务工作的沈钧儒(号衡山),以协商的口吻具体提出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时间、地点、参会党派和原则、实施步(本文来源于《人民政协报》期刊2018-04-05)

李朝林[10](2017)在《沈钧儒:巴子城头君子风》一文中研究指出1958年9月30日,沈钧儒在胡愈之的陪同下,乘江轮自武汉溯江赴重庆。这年他83岁,任民盟中央主席。在重庆境内短短的六天行程里,他不仅观赏了叁峡风光,到枣子岚垭、青木关等地考察,在沧白堂出席民盟会议,还专程赴朝天门码头,观山城夜景。重庆20年变化,真可谓天翻地覆,也让在此生活了近八年的民主老人感触良多。枣子岚垭与石居沈钧儒一行于10月4日上午抵达重庆,入(本文来源于《群言》期刊2017年10期)

沈钧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共中央发出着名的《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随后“一二?九”运动在北平爆发并迅速波及全国。沈钧儒与马相伯、邹韬奋、陶行知等上海文化界爱国人士发起声势浩大的救国运动。1935年底,上海文化界救国会成立,沈钧儒当选为大会主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沈钧儒论文参考文献

[1].张萍,唐晓诗.筹备新政协,沈阳留下他们的足迹[N].沈阳日报.2019

[2]..爱国奉献赤子心[N].团结报.2019

[3].秦立海.沈钧儒积极参与筹备新政协[N].团结报.2019

[4].勾伟铭.沈钧儒宪法思想研究[D].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9

[5].王一帆.大爱无垠访沈钧儒纪念馆[J].人民司法.2019

[6].沈铱.沈钧儒的教育救国思想[J].上海人大月刊.2019

[7].叶介甫.沈钧儒:“惟中共才能拯民于水火之中”[J].文史春秋.2018

[8].誉高槐.沈钧儒《寥寥集》考论[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8

[9].张军.毛泽东致信李济深、沈钧儒[N].人民政协报.2018

[10].李朝林.沈钧儒:巴子城头君子风[J].群言.2017

标签:;  ;  ;  ;  ;  ;  ;  ;  ;  ;  

沈钧儒论文-张萍,唐晓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