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火时刻论文_汤琛,陈凡,苏万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着火时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时刻,废气,柴油机,速度,参数,再循环,加速度。

着火时刻论文文献综述

汤琛,陈凡,苏万华[1](2018)在《均质压燃燃烧着火时刻的循环变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一台改装单缸机上,研究了进气温度、进气压力、外部废气再循环率等运行参数对汽油均质压燃(HCCI)燃烧着火时刻循环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着火时刻对应的曲轴转角对HCCI燃烧循环变动有重大影响.着火时刻提前,HCCI燃烧循环变动较小.不同运行参数对燃烧循环变动的影响不同.进气温度和冷却水温度升高、进气压力增大有助于减小着火时刻循环变动,过量空气系数和EGR率增大会增大着火时刻循环变动.(本文来源于《燃烧科学与技术》期刊2018年02期)

赵华,张连方,谢辉,解立艳,王新颜[2](2013)在《进气前回流对HCCI汽油机着火时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对着火时刻的调控,在负气门重迭角(NVO)策略下,通过进气门早开,形成不同程度的进气前回流,来调控着火时刻.叁维仿真结果表明,进气门开启提前,前回流比例逐渐增大,产生两个主要的作用,一个是散热造成缸内平均温度发生改变,另一个是改变新鲜进气和废气的混合历程,使得缸内温度、废气分布发生变化.当前回流质量分数小于20%时,缸内平均温度的降低使着火时刻推迟.当前回流质量分数大于20%时,温度、废气不均匀度的增加使得着火时刻提前;前回流的存在还使得缸内高温区和高废气区的重合度减小,使缸内形成了利于着火的高温及相对低废气区,促进自燃点的出现,使着火时刻提前.(本文来源于《燃烧科学与技术》期刊2013年03期)

张韦,舒歌群,陈朝辉,沈颖刚,翁家庆[3](2012)在《柴油机燃用水乳化柴油着火时刻的化学动力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4100QBZL-2型增压直喷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利用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的正庚烷第叁版详细模型进行化学动力学计算,对被测发动机上燃用纯柴油,体积分数为:10%。、20%、30%的水乳化柴油时缸内的着火时刻进行模拟研究,并将化学动力学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及计算流体力学与正庚烷简化模型(CFD-SKLE)的耦合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乳化柴油所引起的着火时刻延迟是由于乳化燃料中的水分在缸内的物理现象所引起。从化学动力学的角度来分析,乳化燃料内的水分可以促进H、O、OH、HO2等自由基在低温反应(冷焰)阶段的大量生成,为随后的高温(热焰)反应提供了条件,最终使着火时刻提前。通过对掺水后正庚烷氧化反应的敏感性分析可知,水分会在正庚烷氧化的低温反应时期对过氧烷基的异构化过程与过氧化氢酮的分解过程产生了促进作用,从而加速正庚烷氧化的链式反应的进行。(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2年13期)

郭红松[4](2011)在《利用PLIEF技术对重型柴油机类似环境条件下着火时刻柴油喷雾结构和浓度场的定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复合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在定容燃烧弹内定量研究了环境温度、环境密度、氧体积分数等对重型柴油机相似环境条件下着火时刻柴油喷雾结构和浓度场的影响.实验中,环境密度为20~60 kg/m3,氧体积分数为15%~21%.研究发现,重型柴油机相似环境条件下着火时刻柴油喷雾液核区同时存在当量比相对较高的气相喷雾;喷雾充分发展后,液核区、气相喷雾浓混区、气相喷雾低温核区基本重迭;降低氧体积分数着火时刻气相喷雾头部稀混区燃油比例大幅提高;降低环境温度到800 K,着火时刻气相喷雾不存在浓混区,气相喷雾头部大部分燃油处于当量比[0,1].(本文来源于《燃烧科学与技术》期刊2011年04期)

程勇,唐娟,黄敏莉[5](2011)在《振动信号在均质压燃发动机着火时刻识别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着火时刻是燃烧控制的基本反馈参数,对拓展均质压燃(HCCI)燃烧工况具有重要作用。该文基于发动机机体、缸盖有限元模型,提出采用测量缸盖振动速度或加速度判断着火始点的方法,建立了振动传递系统模型。在一台295HCCI发动机上进行了试验验证,利用实测振动速度和加速度信号对着火时刻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利用缸盖表面振动速度和加速度信号所得的着火时刻滞后于根据压力升高率和压力二次导数得到的着火时刻;本文所提出的着火时刻的测量与判断方法是合理可行的。(本文来源于《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唐娟,程勇,黄敏莉,纪少波[6](2010)在《利用缸盖振动速度识别HCCI发动机着火时刻》一文中研究指出着火时刻是HCCI燃烧控制的基本反馈参数,为此,基于振动速度信号对HCCI发动机着火时刻进行了识别.建立了295 HCCI发动机机体、缸盖有限元模型,模拟分析了缸盖表面振动速度与压力升高率之间的关系,指出缸内峰值压力出现之前,缸盖振动速度信号和压力升高率有相近的变化规律,可利用缸盖振动速度信号估计发动机的着火时刻.295 HCCI发动机上的实测结果也表明了利用缸盖振动速度信号识别着火时刻的可行性.根据缸盖表面振动速度得到的着火时刻滞后于压力升高率表征的着火时刻,滞后角度在2.4°~3.7°CA之间,以3.05°CA作为系统滞后,相对于根据压力升高率表征的着火时刻,缸盖振动速度获得的着火时刻波动在±0.65°CA之间.(本文来源于《燃烧科学与技术》期刊2010年06期)

孟彬,沈季胜,王磊[7](2007)在《EGR对于控制HCCI燃烧着火时刻的仿真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深入研究废气再循环(EGR)对均质充量压缩着火(HCCI)燃烧着火时刻的影响机理,建立了一个两区准维模型(分为绝热中间层区和热边界层区)来模拟四冲程HCCI发动机压缩阶段的温度时间函数;其中EGR主要由CO2,CO,H2O,H2,N2和O2六种成分组成,热边界层厚度由Heywood经验公式拟合,平均瞬时传热系数由Woschni公式计算。分析了不同EGR率对其着火时刻的影响,仿真结果显示内部热EGR对HCCI燃烧着火时刻有着显着影响,其作用可分为热效应和化学效应两种;而EGR对其着火时刻的影响,应是这两者的综合。(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07年02期)

袁文华,王谦,吴小勇,刘春生[8](2006)在《HCCI发动机着火时刻控制参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二甲醚、甲烷/丙烷混和物、异辛烷/正庚烷混合物作为燃料,模拟研究了燃料成分、压缩比、燃空当量比、进气温度、进气压力对均质充量压燃(HCCI)发动机着火时刻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燃料十六烷值的增加,着火延迟期减小;随燃料辛烷值的增加,着火延迟期增加。而压缩比,燃空当量比,进气温度对叁种燃料着火时刻有显着影响。进气压力的变化对高十六烷值的燃料着火延迟期影响较小,但对辛烷值高的气体燃料着火延迟期影响比较明显。(本文来源于《内燃机工程》期刊2006年06期)

王志,王建昕,帅石金,马青峻,田国弘[9](2006)在《缸内直喷燃料改质控制HCCI着火时刻和燃烧速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汽油缸内直喷(GDI)多段燃油喷射策略来控制缸内混合气的温度、浓度及化学组分,实现了对HCCI着火时刻和燃烧速率的控制.研究了不同喷油策略、喷油比例和喷油时刻对HCCI着火、燃烧和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缸内直喷可以有效地控制HCCI着火始点和燃烧速率,降低燃烧循环波动,拓宽HCCI高低负荷下的运行范围.(本文来源于《自然科学进展》期刊2006年09期)

孟彬,宁晓斌,沈季胜[10](2006)在《发动机运转参数对均质充量压缩燃烧着火时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发动机运转参数对均质充量压缩燃烧(HCCI)着火时刻的影响机理,笔者采用了一个两区准维模型(分为绝热中间层区和热边界层区)对四冲程HCCI发动机压缩阶段的温度时间函数进行模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仿真计算,并研究了初始混合气温度、废气再循环(EGR)率、混合气浓度等运转参数对HCCI燃烧着火时刻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混合气初始温度的提高和废气再循环(EGR)率的增加,HCCI燃烧的着火时刻提前;而当混合气由稀变浓时,着火时刻推迟.(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4期)

着火时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实现对着火时刻的调控,在负气门重迭角(NVO)策略下,通过进气门早开,形成不同程度的进气前回流,来调控着火时刻.叁维仿真结果表明,进气门开启提前,前回流比例逐渐增大,产生两个主要的作用,一个是散热造成缸内平均温度发生改变,另一个是改变新鲜进气和废气的混合历程,使得缸内温度、废气分布发生变化.当前回流质量分数小于20%时,缸内平均温度的降低使着火时刻推迟.当前回流质量分数大于20%时,温度、废气不均匀度的增加使得着火时刻提前;前回流的存在还使得缸内高温区和高废气区的重合度减小,使缸内形成了利于着火的高温及相对低废气区,促进自燃点的出现,使着火时刻提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着火时刻论文参考文献

[1].汤琛,陈凡,苏万华.均质压燃燃烧着火时刻的循环变动[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8

[2].赵华,张连方,谢辉,解立艳,王新颜.进气前回流对HCCI汽油机着火时刻的影响[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3

[3].张韦,舒歌群,陈朝辉,沈颖刚,翁家庆.柴油机燃用水乳化柴油着火时刻的化学动力学特性[J].农业工程学报.2012

[4].郭红松.利用PLIEF技术对重型柴油机类似环境条件下着火时刻柴油喷雾结构和浓度场的定量研究[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1

[5].程勇,唐娟,黄敏莉.振动信号在均质压燃发动机着火时刻识别中的应用[J].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2011

[6].唐娟,程勇,黄敏莉,纪少波.利用缸盖振动速度识别HCCI发动机着火时刻[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0

[7].孟彬,沈季胜,王磊.EGR对于控制HCCI燃烧着火时刻的仿真模拟[J].计算机仿真.2007

[8].袁文华,王谦,吴小勇,刘春生.HCCI发动机着火时刻控制参数的研究[J].内燃机工程.2006

[9].王志,王建昕,帅石金,马青峻,田国弘.缸内直喷燃料改质控制HCCI着火时刻和燃烧速率的研究[J].自然科学进展.2006

[10].孟彬,宁晓斌,沈季胜.发动机运转参数对均质充量压缩燃烧着火时刻的影响[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6

论文知识图

工况2着火时刻OH灵敏度分析工况3着火时刻OH灵敏度分析外部废气对HCC I负荷的拓展过程和#~喷油正时为一20oCA时着火时刻的...不同EGR率对HCC I燃烧着火时刻...控制着火时刻的方法

标签:;  ;  ;  ;  ;  ;  ;  

着火时刻论文_汤琛,陈凡,苏万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