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内语境论文_要建姝

导读:本文包含了语内语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语境,理论,论语,汉语,语言学,闲情,深度。

语内语境论文文献综述

要建姝[1](2018)在《交际语境顺应视阈下汉语语内语用失误例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减少同一语言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语内语用失误,提高语言交际的效度,文章以耶夫·维索尔伦的交际语境顺应理论为研究框架,分析了汉语语内语用失误产生的主要原因,探讨了汉语言文化交际中的言语顺应问题。研究指出:培养交际双方敏锐的语境意识和元语用意识,提升语用能力,对于减少语内语用失误至关重要。(本文来源于《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10期)

李叶彬[2](2018)在《从文化语境的角度谈深度翻译理论在语内翻译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李渔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文学家、美学家和戏剧理论家。《闲情偶寄》是李渔的代表作,名列“中国名士八大奇着”之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享有盛誉,被誉为古代生活艺术大全。该书一经出版,即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国内外学者纷纷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分析,目前国内已出版了叁个版本的语内翻译,但是迄今为止,还未有人对其语内翻译策略进行研究。因此,本文将以文化语境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对《闲情偶寄》的语内翻译进行描述性和对比性分析,论文作者结合阿皮亚的深度翻译理论探讨译者是如何实现译文与原文之间的文化语境对等。本文对《闲情偶寄》的研究共分五章。第一章是导言部分,主要介绍了该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框架结构。第二章是文献综述,主要回顾了国内外有关文化语境理论和深度翻译理论的研究。第叁章是理论框架,主要介绍了阿皮亚和赫尔曼的深度翻译理论,以及马利诺夫斯基的文化语境理论。第四章是对《闲情偶寄》不同译本的具体分析,主要阐述在《闲情偶寄》的语内翻译过程中,应如何利用深度翻译理论中取得译文与原文之间的文化语境对等。第五章是结论部分。通过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1)《闲情偶寄》叁个语内翻译译本错误众多;(2)《闲情偶寄》叁个语内译本的译者所采用的深度翻译方法各不相同,总体来说主要表现为增加序言、脚注、尾注、文内注释以及对文章字词段落的结构调整;(3)通过采用深度翻译策略,译者形成了自己的译本,不仅为目的语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语境,有助于他们深入理解译文以及译文所展示的中国文化,同时实现了原文和译文的文化语境对等。(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8-06-19)

邱靖娜,张敬源[3](2016)在《功能语境视域的《论语》歧义句语内翻译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内翻译是典籍翻译过程中一个重要步骤,其对典籍歧义句的处理直接影响最终的翻译质量。在功能语境理论框架内,采用宏观功能语境分析和自下而上的具体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论语·学而篇》第8章"学则不固"的"固"字为例,对《论语》歧义句语内翻译进行研究,探讨可操作的翻译模式。研究发现在歧义句语内翻译过程中进行语境还原,有助消除词汇歧义;研究认为"学则不固"的"固"字应作"固陋"解译。(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要建姝[4](2015)在《交际语境顺应视角下的语内语用失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用失误是语用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目前语用失误的研究却呈现出一种"重语际、轻语内"的态势。文章以耶夫·维索尔伦的顺应理论为研究框架,对忽视交际语境诸因素间顺应关系而产生的语内语用失误进行了较全面的实例分析,以期为语用失误的后续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本文来源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樊莉囡[5](2011)在《U-I生成语境构建及维护与语内语用失误规避》一文中研究指出语用失误研究必需把语内语用失误包括在内,但目前针对语内语用失误的研究很少。语内语用失误研究的重点是如何规避。针对同一语言交际中的语用失误进行讨论,得出结论,在顺应与合作的前提下,交际双方时U-I(Utterer-interpreter)动态语境的构建和积极维护可以避免语内语用失误。(本文来源于《辽宁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陈雅婷[6](2009)在《交际语境顺应与语内语用失误》一文中研究指出语用失误是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但目前的研究多局限于对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进行研究,却忽略了同一母语文化交际中出现的语用失误(或曰语内语用失误)。文章以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为框架,分析了语内语用失误产生的根本原因,即语内语用失误是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由于交际的任何一方忽视了语言与交际语境诸因素的动态顺应而造成的;并提出防止和避免语内语用失误的策略,认为交际者应该培养敏锐的语境意识和元语用意识,从而提高语用能力,实现成功交际。(本文来源于《福建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语内语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李渔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文学家、美学家和戏剧理论家。《闲情偶寄》是李渔的代表作,名列“中国名士八大奇着”之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享有盛誉,被誉为古代生活艺术大全。该书一经出版,即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国内外学者纷纷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分析,目前国内已出版了叁个版本的语内翻译,但是迄今为止,还未有人对其语内翻译策略进行研究。因此,本文将以文化语境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对《闲情偶寄》的语内翻译进行描述性和对比性分析,论文作者结合阿皮亚的深度翻译理论探讨译者是如何实现译文与原文之间的文化语境对等。本文对《闲情偶寄》的研究共分五章。第一章是导言部分,主要介绍了该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框架结构。第二章是文献综述,主要回顾了国内外有关文化语境理论和深度翻译理论的研究。第叁章是理论框架,主要介绍了阿皮亚和赫尔曼的深度翻译理论,以及马利诺夫斯基的文化语境理论。第四章是对《闲情偶寄》不同译本的具体分析,主要阐述在《闲情偶寄》的语内翻译过程中,应如何利用深度翻译理论中取得译文与原文之间的文化语境对等。第五章是结论部分。通过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1)《闲情偶寄》叁个语内翻译译本错误众多;(2)《闲情偶寄》叁个语内译本的译者所采用的深度翻译方法各不相同,总体来说主要表现为增加序言、脚注、尾注、文内注释以及对文章字词段落的结构调整;(3)通过采用深度翻译策略,译者形成了自己的译本,不仅为目的语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语境,有助于他们深入理解译文以及译文所展示的中国文化,同时实现了原文和译文的文化语境对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语内语境论文参考文献

[1].要建姝.交际语境顺应视阈下汉语语内语用失误例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2].李叶彬.从文化语境的角度谈深度翻译理论在语内翻译中的运用[D].暨南大学.2018

[3].邱靖娜,张敬源.功能语境视域的《论语》歧义句语内翻译模式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4].要建姝.交际语境顺应视角下的语内语用失误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

[5].樊莉囡.U-I生成语境构建及维护与语内语用失误规避[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

[6].陈雅婷.交际语境顺应与语内语用失误[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9

论文知识图

大学英语语境化教学模型:“深山大咖”武夷山直播烹制的网红...(图表中右箭头表示影响,双箭头表示关联...(二)再现和完善文章语境:截图自腾讯视频,四川凉山州悬崖村心,联想到clothing,...look和fashion叁...

标签:;  ;  ;  ;  ;  ;  ;  

语内语境论文_要建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