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苷黄酮论文_陈丹丹,郭雪峰,赵蕾,邵思越

导读:本文包含了碳苷黄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黄酮,竹叶,因子,心肌,高纯,功能,葫芦巴。

碳苷黄酮论文文献综述

陈丹丹,郭雪峰,赵蕾,邵思越[1](2019)在《HPLC法同时检测刚竹属竹叶中4种黄酮碳苷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HPLC同时检测竹叶中4种黄酮碳苷(异荭草苷、荭草苷、牡荆苷和异牡荆苷)的方法,并测定了这4种常见的黄酮碳苷在24种刚竹属竹叶的含量,以及早园竹4个季度中黄酮碳苷的含量。采用Inertsil ODS-3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5%磷酸水溶液(体积比15∶85)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340 nm。实验结果表明:4种黄酮碳苷的质量浓度在1~300 mg/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在99%以上,加标回收率(n=3)分别为97.14%、100.53%、93.60%和95.66%,RSD值分别为1.11%、1.45%、1.96%和1.43%;24种刚竹属竹叶中黄酮碳苷含量差异显着,4种黄酮碳苷质量分数的总和在286.14~3 838.79 mg/kg之间,毛金竹最高,为3 838.79 mg/kg;早园竹中4种黄酮碳苷的含量随时间变化差异明显,质量分数的总和在1 371.15~4 367.01 mg/kg之间,其中1月份采摘时总质量分数最高,为4 367.01 mg/kg。HPLC法准确度高,适用于竹叶黄酮碳苷的测定。(本文来源于《林产化学与工业》期刊2019年05期)

顾民华,贾钰华,何培坤,徐煜凌,刘晓瑜[2](2019)在《酸枣仁黄酮碳苷通过抑制GSK3β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酸枣仁黄酮碳苷(SP)通过抑制GSK3β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机制。方法: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诱导心肌缺血,30分钟后恢复血流再灌注1小时。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叁组:假手术组、模型溶媒对照组、SP给药组。在LAD结扎前30分钟将SP(5mg/kg)腹腔注射。再灌注后收集血清,ELISA法检测心肌肌钙蛋白1(cTnI)含量,比色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留取心脏组织制作石蜡切片、提取蛋白和RNA。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心肌组织损伤,TUNEL法测定各组心肌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和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各心肌样本蛋白和mRNA表达以探索潜在的分子机制。结果:大鼠造模后,心电图可见明显的ST段弓背抬高、T波高耸,提示造模成功。SP可显着减少c TnI和LDH的释放,并减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细胞凋亡。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大鼠部分心肌细胞表现出水肿和坏死,伴有局部出血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给药后能显着减轻这些病理特征。黄酮碳苷还增加LC3B-II表达、降低p62,表明其促进了自噬流。分子机制研究发现,SP可导致GSK3βTyr216的磷酸化水平降低,以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PGC)-1α的升高,同时伴随着下游的红系衍生的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表达上调。结论:酸枣仁黄酮碳苷能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的cTnI和LDH释放,减轻心肌组织损伤和细胞凋亡,促进细胞自噬,作用可能与抑制GSK3βTyr216磷酸化、激活PGC-1α/Nrf2/HO-1通路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第十叁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08-17)

顾民华[3](2019)在《酸枣仁黄酮碳苷通过抑制GSK3β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已成为多个国家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复杂,主流观点认为自由基产生、氧化应激、线粒体损伤与能量耗竭是心肌细胞受损的主要原因。抑制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的磷酸化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可以通过诱导细胞自噬并激活多个细胞存活信号通路发挥心肌保护的作用。从酸枣仁中可分离出两种黄酮碳苷,包括斯皮诺素(SP)和6'''-阿魏酰斯皮诺素(FS),它们是天然的抗氧化剂,但其是否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目前尚不清楚。研究方法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诱导心肌缺血,30分钟后恢复血流,再灌注1小时。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模型溶媒对照组、SP和FS给药组。给药组中,大鼠在LAD结扎前30分钟将SP或FS(5mg/kg)腹腔注射。再灌注后收集各组血清,ELISA法检测心肌肌钙蛋白1(cTnI)含量,比色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留取心脏组织制作石蜡切片、提取蛋白和RNA。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心肌组织损伤,TUNEL法测定各组心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和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各心肌样本蛋白和mRNA表达以探索潜在的分子机制。实验结果大鼠造模后,心电图可见明显的ST段弓背抬高、T波高耸,提示造模成功。SP和FS可显着减少cTnI和LDH的释放,并减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细胞凋亡。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大鼠部分心肌细胞表现出水肿和坏死,伴有局部出血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给药后能显着减轻这些病理特征。此外,黄酮碳苷还增加LC3B-Ⅱ表达、降低p62,表明其促进了自噬流。分子机制研究发现,SP和FS均可导致GSK3β Tyr216的磷酸化水平降低,以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PGC)-1α的升高,同时伴随着下游的红系衍生的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表达上调。对比SP,FS给药能更显着地降低pGSK3β并增加PGC-1α、Nrf2、HO-1的表达,提示FS在细胞保护信号的调控方面优于SP。结论酸枣仁黄酮碳苷(SP和FS)能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的cTnI和LDH释放,减轻心肌组织损伤和细胞凋亡,促进细胞自噬,而这些作用可能与抑制GSK3βTyr216磷酸化、激活PGC-1α/Nrf2/HO-1通路有关。该研究提示SP和FS可能通过GSK3β抑制、促进自噬和PGC-1α/Nrf2/HO-1途径保护心肌细胞,从而减轻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该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心脏保护机制,而且还可以更新有关酸枣仁活性成分心脏保护作用的现有知识,为临床研发救治心肌梗死病人的新药提供前期基础研究。(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9-05-23)

张宇靖,李云虹,姜春鹏,杨舒琪,韩建欣[4](2019)在《高纯竹叶碳苷黄酮纳米材料的护肤功效》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采用B16黑素瘤细胞体外评价高纯竹叶碳苷黄酮复合纳米材料(H-BLFnp)美白作用的基础上,基于临床医学理论进行人体实验,应用系列皮肤测试仪器,对受试者使用试样前后的皮肤含水量、水分散失量、光泽度、明亮度、黑色素含量、皮肤弹性等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考察H-BLFnp在保湿、美白、延缓衰老方面的功效。结果显示,以β-熊果苷为阳性对照,H-BLFnp对B16细胞增殖、胞内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合成均有显着的抑制作用(p<0.05),当H-BLFnp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其抑制率分别达到45.14%、72.55%和54.01%,即其可通过降低酪氨酸酶活性、抑制黑素细胞增殖和黑色素生成达到美白功效;人体实验结果显示:H-BLFnp能显着提高皮肤的水分含量、皮肤弹性、明亮度和光泽度,降低皮肤黑色素含量和经皮水分散失。(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9年07期)

张宇靖[5](2019)在《高纯竹叶碳苷黄酮纳米粒子及其护肤功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四个碳苷黄酮总量在90%以上的高纯竹叶碳苷黄酮制剂(H-BLF)为芯材,以芫根阴离子多糖(TP)为壁材,以ε-聚赖氨酸(ε-PL)为阳离子桥,采用离子交联法制成纳米混悬液,进而在γ-环糊精(γ-CD)的保护下、通过真空冷冻干燥得到高纯竹叶碳苷黄酮的纳米粒子(H-BLFnp),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并分别采用体内外评价体系,对H-BLFnp的保湿、美白和延缓衰老的护肤功效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汇总如下:(1)以高纯竹叶碳苷黄酮制剂(H-BLF;用HPLC法测得荭草苷、异荭草苷、牡荆苷、异牡荆苷四个竹叶特征性碳苷的总量合计≥90%)为芯材,采用离子交联法键合形成竹叶碳苷黄酮的纳米混悬液(H-BLFnd);采用正交试验得出其优化的制备工艺参数为:TP浓度3mg/mL,TP与H-BLF的质量比12:1(w/w),ε-PL浓度0.4 mg/mL,恒流泵流速300 mL/h。然后,在混悬液中添加8%(w/v)的Y-环糊精(γ-CD)作为冻干保护剂,经真空冷冻干燥得到高纯竹叶黄酮的纳米粒子(H-BLFnp)。H-BLFnp外观呈白色,粉体光洁平整,测得其包埋率为(92.39±0.34)%;复溶于水后平均粒径为(679.7±10.2)nm,分散系数(PDI)为0.349±0.004;表明H-BLFnp粒径分布均匀,分散度良好。(2)采用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FTIR)对H-BLFnp的结构进行表征,H-BLFnp的UV光谱呈现出典型的黄酮带I和带II吸收峰,FTIR图谱显示H-BLFnd已进入γ-CD的空腔中,形成了环糊精的包合物。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及热重分析法(TG)研究H-BLFnp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相较于纳米混悬液(H-BLFnd),纳米粒子(H-BLFnp)的熔融温度提高了 7.91 ℃、热焓值增加了 38.36 J/g,分解温度从246℃提高至324℃;H-BLFnp表现了更高的热稳定性。(3)以甘油为阳性对照,在恒湿条件下测定H-BLFnp的保湿率;结果表明在第36h时H-BLFnp的保湿率显着高于甘油(p<0.05)。采用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模型,以β-熊果苷为阳性对照,研究H-BLFnp对B16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H-BLFnp对B16细胞增殖、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生成均表现出浓度依赖的抑制作用,当H-BLFnp试样浓度为100 μg/mL时,抑制率分别为45.14%、72.55%和54.01%,均显着优于β-熊果苷(p<0.05)。小鼠皮肤刺激性和眼刺激性实验表明,H-BLFnp对皮肤及粘膜均无刺激作用,外用安全性高。(4)应用系列皮肤测试仪,对受试者使用含有5.0%H-BLFnp试样(人体涂抹量为2mg/cm2)前后的多项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H-BLFnp能显着提高人体皮肤的水分含量、皮肤弹性、明亮度和光泽度,降低皮肤黑色素含量和经皮水分散失,表明H-BLFnp具有补水和减少水分散失、提高皮肤弹性、淡化色素和光泽皮肤的功效。综上所述,高纯竹叶碳苷黄酮纳米粒子(H-BLFnp)是一种组分天然、工艺绿色、亲水性好、性能稳定、安全无刺激的复合生物纳米材料,同时具有显着的保湿、美白和延缓衰老的生物学功效,可作为新型护肤功能因子,在日化产品(尤其是水润型产品)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3-01)

王源杰,郭雪峰,赵蕾,郭成,王煜炜[6](2018)在《毛竹叶黄酮碳苷C-糖基化途径及C-糖基转移酶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毛竹叶中含有大量具有很强生物活性的黄酮碳苷,C-糖基转移酶(CGT)是黄酮碳苷生物合成代谢途径中C-糖基化的关键酶。本研究从毛竹叶中分离纯化CGT,研究毛竹叶黄酮碳苷的C-糖基化途径以及CGT的酶学性质和一级结构氨基酸序列特征,为后续深入研究毛竹叶中的CGT奠定良好的基础。【方法】通过硫酸铵分层沉淀、透析、葡聚糖凝胶过滤、阴离子交换层析、超滤脱盐等方法纯化CGT,使用SDS-PAGE进行检测。分别用圣草素查尔酮、圣草素、木犀草素作为底物,根据已建立的CGT催化的C-糖基化反应体系,进行可能的C-糖基化途径验证。运用Q-TOF检测分析和数据库搜索比对等方法,确认毛竹CGT的基因序列和一级结构氨基酸序列。【结果】毛竹叶黄酮碳苷CGT的分子量大约是50 kDa,酶反应体系最佳的反应时间是40 min,最佳反应温度是28℃,缓冲盐的最佳pH8.1,底物木犀草素的最佳浓度是31.76μmol·L~(-1)。底物为木犀草素的反应体系在CGT催化下大量转化生成了异荭草苷,底物为圣草素查尔酮和圣草素的反应体系在CGT催化下大量转化生成了未知产物,只有少量转化生成异荭草苷。根据蛋白质质谱裂解规律和蛋白质碎片离子,解析出4个CGT肽段,并均可与毛竹基因(PH01000603G0510)编码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匹配,经数据搜索匹配,毛竹基因(PH01000603G0510)与水稻CGT基因(FM179712)匹配率为81%。【结论】通过对毛竹叶黄酮碳苷C-糖基转移酶提取、分离纯化及质谱鉴定得到可能的毛竹叶黄酮碳苷CGT基因序列(PH01000603G0510)。确定毛竹叶黄酮碳苷C-糖基化途径,主要途径是CGT催化木犀草素和UDP-葡萄糖直接合成异荭草苷,次要途径是CGT催化圣草素查尔酮和UDP-葡萄糖,或圣草素和UDP-葡萄糖间接合成异荭草苷。毛竹叶CGT极易催化生成C-6黄酮苷(异荭草苷),而极少催化生成C-8黄酮苷(荭草苷)。(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18年12期)

乐薇,赵淳,韦琴[7](2018)在《聚酰胺树脂对箬叶黄酮碳苷分离效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箬叶的药用价值,本文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荭草苷、异荭草苷、牡荆苷、异牡荆苷等箬叶中主要黄酮碳苷的含量,采用梯度洗脱法,考察了聚酰胺树脂分离纯化这4种黄酮碳苷的效果。结果表明:采用30~60目聚酰胺树脂,经乙醇-水初步梯度洗脱后,4种黄酮碳苷在30%和50%乙醇洗脱剂中基本洗脱完全;采用80~100目聚酰胺树脂,经乙酸乙酯-乙醇-水的进一步梯度洗脱后,总黄酮的含量为94.69%,纯化倍数为16.3;4种黄酮碳苷纯化倍数超过25倍,回收率达91%以上。研究结果可为箬叶黄酮碳苷的进一步利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保鲜与加工》期刊2018年06期)

张宇靖,赵镇雷,韩建欣,张英[8](2019)在《高纯竹叶碳苷黄酮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离子交联法,以高纯竹叶碳苷黄酮制剂(碳苷总质量分数>90%,记为H-BLF)和芫根阴离子多糖(TP)为原料,通过ε-聚赖氨酸(ε-PL)的阳离子桥键合制备了竹叶碳苷黄酮纳米混悬液(H-BLFnd),然后在混悬液中添加质量分数8%的γ-环糊精,经真空冷冻干燥得到纳米冻干粉(H-BLFnp),采用粒径分析、TEM、UV、FTIR、TG和DSC对其外观、性能、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H-BLFnp外观为白色粉状,表面光洁平整,色泽均匀,平均粒径为(679±10.2)nm,分散系数为0.349±0.004,包埋率为92.39%±0.34%。(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9年02期)

成林,谢巍,朱斌,蒋受军[9](2018)在《一测多评法测定白背叶中3个黄酮碳苷成分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测定白背叶药材中3个黄酮碳苷成分葫芦巴苷Ⅱ、夏佛托苷和异夏佛托苷的含量,并验证其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柱温25℃,流动相为甲醇-0.1%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336 nm。以葫芦巴苷Ⅱ为内参物,建立其与夏佛托苷和异夏佛托苷的相对校准因子,计算白背叶药材中夏佛托苷、异夏佛托苷的含量,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白背叶药材中3个黄酮碳苷成分的量,比较计算值与测定值之间的差异,以验证一测多评法在测定中的准确性及可行性。结果:在一定线性范围内,葫芦巴苷Ⅱ与夏佛托苷、异夏佛托苷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1.315、1.022。一测多评法测得6批样品中葫芦巴苷Ⅱ的含量范围为0.75~7.51 mg·g~(-1),夏佛托苷的含量范围为1.24~7.56 mg·g~(-1),异夏佛托苷的含量范围为1.03~5.99 mg·g~(-1),与外标法测定结果无显着性差异。结论:所建立的同时测定葫芦巴苷II、夏佛托苷和异夏佛托苷含量的一测多评法准确、可行,可用于白背叶药材的定量分析。(本文来源于《药物分析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邹云彭,彭涛,温晓雪,王刚,孙云波[10](2018)在《异黄酮碳苷类化合物(葛根素)的全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查尔酮途径全合成了一种异黄酮碳苷类化合物(葛根素),总收率1.0%。首先4-乙基-6-叔丁基间苯二酚与2,3,4,6-四-O-苄基吡喃葡萄糖基叁氟乙酰亚胺酯发生糖基化反应制得碳苷(3);3依次经脱叔丁基和氧化制得苯乙酮类化合物(5);5经查尔酮路线转化为葛根素,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ESI)确证。(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18年08期)

碳苷黄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酸枣仁黄酮碳苷(SP)通过抑制GSK3β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机制。方法: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诱导心肌缺血,30分钟后恢复血流再灌注1小时。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叁组:假手术组、模型溶媒对照组、SP给药组。在LAD结扎前30分钟将SP(5mg/kg)腹腔注射。再灌注后收集血清,ELISA法检测心肌肌钙蛋白1(cTnI)含量,比色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留取心脏组织制作石蜡切片、提取蛋白和RNA。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心肌组织损伤,TUNEL法测定各组心肌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和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各心肌样本蛋白和mRNA表达以探索潜在的分子机制。结果:大鼠造模后,心电图可见明显的ST段弓背抬高、T波高耸,提示造模成功。SP可显着减少c TnI和LDH的释放,并减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细胞凋亡。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大鼠部分心肌细胞表现出水肿和坏死,伴有局部出血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给药后能显着减轻这些病理特征。黄酮碳苷还增加LC3B-II表达、降低p62,表明其促进了自噬流。分子机制研究发现,SP可导致GSK3βTyr216的磷酸化水平降低,以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PGC)-1α的升高,同时伴随着下游的红系衍生的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表达上调。结论:酸枣仁黄酮碳苷能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的cTnI和LDH释放,减轻心肌组织损伤和细胞凋亡,促进细胞自噬,作用可能与抑制GSK3βTyr216磷酸化、激活PGC-1α/Nrf2/HO-1通路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碳苷黄酮论文参考文献

[1].陈丹丹,郭雪峰,赵蕾,邵思越.HPLC法同时检测刚竹属竹叶中4种黄酮碳苷的含量[J].林产化学与工业.2019

[2].顾民华,贾钰华,何培坤,徐煜凌,刘晓瑜.酸枣仁黄酮碳苷通过抑制GSK3β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机制研究[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第十叁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3].顾民华.酸枣仁黄酮碳苷通过抑制GSK3β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9

[4].张宇靖,李云虹,姜春鹏,杨舒琪,韩建欣.高纯竹叶碳苷黄酮纳米材料的护肤功效[J].精细化工.2019

[5].张宇靖.高纯竹叶碳苷黄酮纳米粒子及其护肤功效研究[D].浙江大学.2019

[6].王源杰,郭雪峰,赵蕾,郭成,王煜炜.毛竹叶黄酮碳苷C-糖基化途径及C-糖基转移酶的分析[J].林业科学.2018

[7].乐薇,赵淳,韦琴.聚酰胺树脂对箬叶黄酮碳苷分离效果的研究[J].保鲜与加工.2018

[8].张宇靖,赵镇雷,韩建欣,张英.高纯竹叶碳苷黄酮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结构[J].精细化工.2019

[9].成林,谢巍,朱斌,蒋受军.一测多评法测定白背叶中3个黄酮碳苷成分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18

[10].邹云彭,彭涛,温晓雪,王刚,孙云波.异黄酮碳苷类化合物(葛根素)的全合成[J].合成化学.2018

论文知识图

2 “益聚堂”酒中 4 种碳苷黄酮含...各时相大鼠胃肠道及其内容物中4种#~碳苷黄酮混标(a)和H-BLF(b)的...二氢槲皮素-6-C-葡萄糖苷的可能裂解途径...新西兰牡荆苷的可能裂解途径碎片峰m/z3...酸枣仁中化合物2质谱图

标签:;  ;  ;  ;  ;  ;  ;  

碳苷黄酮论文_陈丹丹,郭雪峰,赵蕾,邵思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