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论文_通讯员,林滨霞,记者,耿挺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病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抗病毒,紫草,艾滋病,病毒,免疫,药物,乙型肝炎。

抗病毒论文文献综述

通讯员,林滨霞,记者,耿挺[1](2019)在《机体抗病毒感染新型药物靶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通讯员 林滨霞 记者 耿挺)病毒感染人体如同外星体入侵我们的家园地球,对这些“破坏力极强”的入侵者来说,地球如何加强“防御”和“军队建设”来保护人类的家园,一直是科学家和大众关心的重要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病原微生物入侵人体,可能会引起机体(本文来源于《上海科技报》期刊2019-12-27)

毕英杰,谢晶莹,冯若飞[2](2019)在《热休克蛋白90在抗病毒免疫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指在热应激条件下为保护机体自身合成的蛋白质,具备分子伴侣功能。HSP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被分为小分子HSP、HSP70、HSP90、HSP110家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HSP90与病毒感染有关,在多种病毒的复制中起作用,可与特定病毒的蛋白相互作用来促进病毒复制,也可与其他蛋白相互作用来发挥功能。本文就近年来HSP90在病毒免疫中所起的作用作一综述,为相关药物及抑制剂的研制奠定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宋本莉,张翔,边会珍,殷俊,姜正清[3](2019)在《四川省西昌市2008—2018年初始抗病毒治疗HIV感染者死亡和脱失情况》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四川省西昌市2008-2018年初始抗病毒治疗HIV感染者死亡和脱失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从艾滋病基本防治信息系统选取2008-2018年在西昌市首次开始抗病毒治疗(ART)的HIV感染者,分析抗病毒治疗者的死亡和脱失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影响抗病毒治疗HIV感染者病死率和脱失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计2 723例HIV感染者进入队列,总体病死率为1.92/100人年,总体脱失率为2.49/100人年。在开始抗病毒治疗的第1年内病死率和脱失率分别为10.83/100人年、13.89/100人年。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接受抗病毒治疗患者主要的死亡风险是年龄≥40岁(HR=2.30,95%CI:1.53~3.48)、男性(HR=1.94,95%CI:1.14~3.30)、ART前一年内结核感染(HR=1.92,95%CI:1.01~3.65)、ART前叁个月出现艾滋病相关疾病/症状(HR=2.44,95%CI:1.50~3.99)、ART前乙肝感染(HR=2.50,95%CI:1.32~4.71)、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 cells/ul(HR=1.79,95%CI:1.12~2.86)。接受抗病毒治疗患者主要的脱失风险是年龄≥40岁(HR=1.53,95%CI:1.07~2.18)、男性(HR=5.60,95%CI:2.60~12.08)、静脉吸毒(HR=2.18,95%CI:1.46~3.27)、初始抗病毒治疗方案为EFV+3TC+TDF(HR=2.57,95%CI:1.32~5.01)。结论西昌市HIV感染者的抗病毒治疗效果显着,但在开始治疗的第1年内病死率和脱失率较高。抗病毒治疗工作需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重点要减少静脉吸毒人群刑满释放后的脱失,从而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热带医学》期刊2019年12期)

陈欢欢,刘鹏涛,阮玉华[4](2019)在《我国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策略与“治疗即预防”进展情况》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比我国多年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相关研究,阐述了自2003年始,我国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策略的调整和取得成效:随着治疗标准、用药方案和治疗点管理模式等的调整以及艾滋病患者社会人口学特征变化,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不断提高,患者的死亡率显着降低,预期寿命不断提高,HIV耐药率也得到有效的控制;"治疗即预防"是减少HIV新发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在公共卫生层面早期开展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降低HIV的传播。同时指出,随着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标准的降低,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脱失比例升高,病毒抑制率较理论值偏低等,这些是制约我国"治疗即预防"效果的关键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热带医学》期刊2019年12期)

张如,宋珊珊,宋兴超,刘琳玲,丛波[5](2019)在《抗病毒药物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防治病毒主要依靠疫苗和药物,疫苗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局限性且可能出现散毒现象,因而,药物研发成为热点且前景广阔。目前,抗病毒药物主要有化学药物和中草药及其制剂。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从化学药物、中草药两方面对抗病毒药物进行综述,以期为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和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特产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张艳[6](2019)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后肝损伤的中医药治疗及护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后肝损伤的中医药治疗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定某院于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后肝损伤患者120例,均进行中医药治疗、优质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肝功能指标。结果:与干预前DBIL、TSB、AST、ALT水平比较,干预后较低,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联合优质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后肝损伤患者肝功能,效果显着,值得借鉴。(本文来源于《数理医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王艳巧,陈传杰[7](2019)在《瞬时弹性扫描对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后肝脏纤维化的评价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瞬时弹性扫描对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后肝脏纤维化的评价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抗病毒治疗,于治疗3个月、6个月,分别应用瞬时弹性扫描技术、肝组织活检技术分析患者肝脏纤维化水平,设定肝脏弹性值、肝脏纤维化半定量计分值两个直接指标,另对比检查时间、患者满意度。结果瞬时弹性扫描技术和肝组织活检技术,在治疗3个月、6个月均能准确获取患者肝脏纤维化水平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瞬时弹性扫描时间较短,患者满意度高,与肝组织活检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瞬时弹性扫描能够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后肝脏纤维化的评价,且无创、对患者损伤小。(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9年24期)

徐景怡,吴硕,李玉环,于莲[8](2019)在《新疆紫草及其活性成分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紫草是紫草科植物新疆紫草Arnebia euchroma(Royle)Johnst或内蒙古紫草Arnebia guttata Bunge的干燥根,为常用中药之一,最早记载在《神农本草经》中。其味甘、咸,性寒,归心、肝经,具有清热、活血、解毒等功能~([1])。新疆紫草也被称为软紫草,其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包括抗菌、抗炎、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2]),本文主要对其抗病毒活性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汤恋花,龙滨,陈琳,庄凤云[9](2019)在《不同孕期HIV感染孕妇接受抗病毒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孕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孕妇接受抗病毒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指导HIV感染孕妇孕期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346例HIV感染孕妇,根据接受抗病毒治疗孕期不同分为对照组(73例,孕晚期)和研究组(273例,孕早期、孕中期)。两组均采用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新生儿结局及孕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新生儿中早产低体质量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1.10%、1.8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70%、10.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胎儿生长受限(FGR)发生率为9.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孕妇并发症发生率为9.8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早期或孕中期接受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改善母婴结局,有利于保障婴儿健康成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34期)

陈玫伶,郝二伟,杜正彩,李聪,谢金玲[10](2019)在《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海洋中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疾病具有致病性强、发病率高、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目前临床多采用化学药对抗病毒性疾病,但化学药治疗效果不显着且多具有毒副作用,易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中药有效成分的复杂性使其可多层次、多靶点发挥抗病毒作用,而海洋中药物种丰富多样,已有研究证明海洋中药存在较好的抗病毒效果且毒副作用低,因此海洋中药抗病毒的研发和应用将在未来引起更多关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从《海洋中药学》收录的250种海洋中药中进行筛选,对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海洋中药进行综述,以期对海洋中药抗病毒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一定借鉴。(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9年23期)

抗病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指在热应激条件下为保护机体自身合成的蛋白质,具备分子伴侣功能。HSP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被分为小分子HSP、HSP70、HSP90、HSP110家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HSP90与病毒感染有关,在多种病毒的复制中起作用,可与特定病毒的蛋白相互作用来促进病毒复制,也可与其他蛋白相互作用来发挥功能。本文就近年来HSP90在病毒免疫中所起的作用作一综述,为相关药物及抑制剂的研制奠定理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病毒论文参考文献

[1].通讯员,林滨霞,记者,耿挺.机体抗病毒感染新型药物靶点[N].上海科技报.2019

[2].毕英杰,谢晶莹,冯若飞.热休克蛋白90在抗病毒免疫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9

[3].宋本莉,张翔,边会珍,殷俊,姜正清.四川省西昌市2008—2018年初始抗病毒治疗HIV感染者死亡和脱失情况[J].中国热带医学.2019

[4].陈欢欢,刘鹏涛,阮玉华.我国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策略与“治疗即预防”进展情况[J].中国热带医学.2019

[5].张如,宋珊珊,宋兴超,刘琳玲,丛波.抗病毒药物研究进展[J].特产研究.2019

[6].张艳.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后肝损伤的中医药治疗及护理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

[7].王艳巧,陈传杰.瞬时弹性扫描对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后肝脏纤维化的评价应用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

[8].徐景怡,吴硕,李玉环,于莲.新疆紫草及其活性成分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9

[9].汤恋花,龙滨,陈琳,庄凤云.不同孕期HIV感染孕妇接受抗病毒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

[10].陈玫伶,郝二伟,杜正彩,李聪,谢金玲.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海洋中药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9

论文知识图

病毒不同组分被PRR的识别Figure1.10...基因图谱及结构示意图}ONRD「容心干fcipM日ST-2aTM159H...重组boIFN-λ3可刺激细胞产生Mx1蛋白...不同IL28Brs12979860基因型HCV感染者...不同IL28Brs12979860基因型慢性HBV感...

标签:;  ;  ;  ;  ;  ;  ;  

抗病毒论文_通讯员,林滨霞,记者,耿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