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组论文_白帆

导读:本文包含了实验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实验组,夸克,对照组,教学改革,玻色子,中学生物,本科生。

实验组论文文献综述

白帆[1](2019)在《培养高中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实验组设计与可行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出,以及《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出台,高中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不少高中生可以顺利解决课业中的物理题目,但面对实际情境中的物理问题时却难以下手。希望通过设计、使用物理实验组的方式,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培养高中生的物理问题解决能力。首先对国内外一般问题解决能力、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物理实验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文献综述,明确知识应用、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物理实验组设计这叁个概念。然后以学习迁移、情境教学法、教学认识的“叁体”结构、物理问题解决的思维模式为理论基础,提出传统物理课堂为了考试而实验、实验流于形式、实验教学组织不严谨等不足之处,归纳培养高中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实验组设计的内涵、原则和步骤。通过查找资料、访谈教师、自我思考等途径,设计高二物理课程《互感和自感》和《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两节课程的实验组示例。将两节课的设计方案进行教学实践,并访谈一线教师和学生对两节课的看法,对参与实施的全部学生进行态度调查,利用改进型弗兰德斯互动分析对实验组设计的可行性进行分析。通过主观方面的访谈和调查,以及客观方面的课堂分析,验证实验组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可行性。最后得出研究结论,并总结出培养高中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实验组教学的几点建议。具体的研究结论是:(1)培养高中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是有意义的。(2)培养高中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实验组设计需要相应的原则和步骤。(3)在课堂中使用培养高中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实验组进行教学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期刊2019-04-10)

马荣香,石俊坤,徐波[2](2018)在《到底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对初中生物教材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再辨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中设有"探究实验"。对"探究实验"中的"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判断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难题。通过分析部分中考生物试题,结合"空白对照"的原理,可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分类理解。再用具体探究实验题目辨析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中的"对照组"和"实验组",从而明确了加入2 m L唾液的试管中加入了研究因素(唾液淀粉酶),此为实验组。(本文来源于《实验教学与仪器》期刊2018年Z1期)

曾亦斌[3](2017)在《微课在普通高校体育课网球教学中的应用——基于“实验组”与“对照组”教学效果比较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下,学校体育教学新模式一一微课将逐步走进课堂,为体育教学微课模式的深入研究与学校体育的长远发展提出可行性对策。本文基于"实验组"与"对照组"教学效果比较视角,针对在体育教学中遇到主要问题,以知识点为单位,以微课的形式来完成对课程有效辅助和补充学习后教学效果显着,给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以期更好为高校体育教学服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7年49期)

李慧莉,丁晓博,王津红[4](2017)在《结合“数字技术实验组”展开的建筑数字技术教学实践与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总结目前国内高校对建筑数字技术教学的教学模式与特征,对比大连理工大学的整体建筑学教学体系,结合该校数字技术的教学设置情况以及教学改革需求,在专业内吸纳对数字技术有热情与学习能力的优秀学生成立"数字技术实验组",提出"实验组"与教学环节相结合的对应教学策略,并对其带来的课题命题、教学模式、运行机制以及评级体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分析。通过"实验组",拓展学生的多方面技能,多元化设计训练的设置增加了学生的理解深度,提高了数字技术学习兴趣,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建筑学课程体系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对于建筑数字技术教学具有较好的辅助与拓展作用。(本文来源于《数字·文化——2017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研讨会暨DADA2017数字建筑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7-09-09)

聂翠蓉[5](2017)在《首次观察到希格斯玻色子最重要衰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北京7月12日电 (记者聂翠蓉)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1日报道,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大型强子对撞机(LHC)超环面仪器实验组(ATLAS)在官网公布实验证据,宣布其首次观察到希格斯玻色子衰变成两个底夸克这一重要过程,两轮实验数据结合后,标准误(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7-07-13)

左延柏[6](2016)在《也议对照实验中的“对照组”和“实验组”》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对照实验中的"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思考。(本文来源于《中学生物学》期刊2016年11期)

赵索菲艳[7](2016)在《中学生物实验对照组和实验组判断标准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中学生物实验对照之所以会出现混乱,其根本原因在于判断的标准不统一。建立一套判断标准:首先对实验的对照类型进行判断,然后根据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在这当中对照组以及实验组可以根据结果的已知和未知来判断,如果两个组别都不能判断,结果就可以根据实验目的来判断。(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下)》期刊2016年10期)

王冠忠,文思怡,乔启城,杨念,胡志安[8](2016)在《第叁军医大学医学本科生“创新实验组”第二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医学本科生培养教学模式具有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理论知识不系统、缺乏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局限性,改革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势在必行。第叁军医大学生理学教研室在五年制医学本科生教学过程中尝试"创新实验组"模式,具体实施步骤分为课程讲座阶段、文献导读阶段、课题实践阶段、总结答辩阶段四个阶段,针对不同层次的本科生,采取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极大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在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综合能力上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16年22期)

张小伟[9](2015)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判断》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究"是生物教学中常见的实验教学之一。如何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呢?作者认为:(1)"实验组"的任务是通过实验告知我们探寻的答案,既然通过实验才能探寻答案,那么一般情况下我们是不知道答案的,这样才被称为"实验组",与之相对的则是"对照组"——即一般情况下我们知道结果的那一组。(2)通过实验目的判断:这种情况是针对探究问题的正反两面我们平时都没注意到的。(3)实验组指实验中进行探究的部分,对照组指实验中进行比较的部分。(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5年43期)

杨丽萍[10](2014)在《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辨别》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有关生物学的重大科学发现也都是经过大量的探究实验而获得的。新课程教学中更注重探究、操作及自我发展等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教材中提到生物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它包括科学性原则、单因子变量原则、等量原则、对照性原则。在整个实验设计的过程中最难把握的就是"对照性原则"。具体到分析实验时,则变为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判定的困难。如何辨别实验组与对照组呢?我们首先要从实验组与对(本文来源于《好家长》期刊2014年52期)

实验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中设有"探究实验"。对"探究实验"中的"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判断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难题。通过分析部分中考生物试题,结合"空白对照"的原理,可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分类理解。再用具体探究实验题目辨析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中的"对照组"和"实验组",从而明确了加入2 m L唾液的试管中加入了研究因素(唾液淀粉酶),此为实验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实验组论文参考文献

[1].白帆.培养高中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实验组设计与可行性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9

[2].马荣香,石俊坤,徐波.到底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对初中生物教材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再辨析[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8

[3].曾亦斌.微课在普通高校体育课网球教学中的应用——基于“实验组”与“对照组”教学效果比较视角[J].教育现代化.2017

[4].李慧莉,丁晓博,王津红.结合“数字技术实验组”展开的建筑数字技术教学实践与探索[C].数字·文化——2017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研讨会暨DADA2017数字建筑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7

[5].聂翠蓉.首次观察到希格斯玻色子最重要衰变[N].科技日报.2017

[6].左延柏.也议对照实验中的“对照组”和“实验组”[J].中学生物学.2016

[7].赵索菲艳.中学生物实验对照组和实验组判断标准的分析[J].新课程(下).2016

[8].王冠忠,文思怡,乔启城,杨念,胡志安.第叁军医大学医学本科生“创新实验组”第二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经验[J].中国医药导报.2016

[9].张小伟.中学生物教学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判断[J].考试周刊.2015

[10].杨丽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辨别[J].好家长.2014

论文知识图

干扰后MmeLR的mRNA相对表达量物料LDPE固体颗粒ξ的熔融厚度h4与转...荧光染料转运实验(标尺=20μm)后路单向钉附加伤椎固定不同内固定脊...免疫组化染色(200×)转染PCDH10对HS776T细胞周期的影响

标签:;  ;  ;  ;  ;  ;  ;  

实验组论文_白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