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氏类错牙合论文_赵旭春

导读:本文包含了安氏类错牙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畸形,上颌,导板,恒牙,透明,功能,斜面。

安氏类错牙合论文文献综述

赵旭春[1](2019)在《肌功能矫治器联合上下颌扩弓矫治治疗8-10岁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疗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8-10岁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采用肌功能矫治器联合上下颌扩弓矫治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门诊收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入组后实施上下颌扩弓矫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肌功能矫治,两组患儿均治疗1年。观察入组患儿矫正前硬组织和软组织矫正情况、牙弓变化。结果两组患儿正畸后硬组织改善情况优于正畸前(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正畸后软组织改善情况优于正畸前(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正畸后牙弓宽度改善情况优于正畸前(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8-10岁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采用肌功能矫治器联合上下颌扩弓矫治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硬组织、软组织、牙弓情况,进而提高正畸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江西医药》期刊2019年10期)

赵长铭,徐璐璐[2](2019)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在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矫治的临床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安氏Ⅱ类错牙合是临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患者常表现为上颌正常下颌后缩的凸面型。往往早期使用功能矫治器,可以充分利用生长潜力改善面型。双牙合垫矫治(Twin-block functional appliances)是一种功能性矫治器,在生长发育期可以通过双阻块结构诱导下颌骨前伸,改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颌面部的发育。本文就近年来Twin-block功能矫治器在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矫治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临床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李雪雪,王伟,王云,汪萌芽,张东林[3](2019)在《自然头位下安氏Ⅱ~1类错牙合成人张闭口运动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在校本科生进行咬合关系流行病学调查,比较安氏Ⅱ1类错牙合者和个别正常牙合者自然头位(Natural Head Position,NHP)下张闭口运动特征。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2013级在校大学生中选取10名个别正常牙合受试者和10名安氏Ⅱ1类错牙合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颞下颌关节振动仪(joint vibration)和咀嚼肌表面肌电图仪(electromyograph),比较自然头位下安氏Ⅱ1类错牙合者和个别正常牙合者在张闭口运动时颞下颌关节振动和咀嚼肌肌电,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受试者在张闭口时胸锁乳突肌肌电平均幅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受试者在张闭口时右侧颞下颌关节振动总能量和大于300 Hz的振动能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然头位下安氏Ⅱ1类错牙合成人张闭口时胸锁乳突肌肌电和颞下颌关节振动与个别正常牙合者有差异性。(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6期)

王超然,李志勤,史培良,冯春月,殷野[4](2019)在《锥形束CT测量分析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骨性结构的改变》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掩饰性治疗安氏Ⅲ类前后颞下颌关节的变化特点尚无较多研究报道。目的:运用锥形束CT(CBCT)测量分析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的骨性结构改变。方法:研究方案的实施符合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对研究的相关伦理要求。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30例,初诊年龄平均(16.5±2.6)岁,均为汉族。所有受试者及监护人对试验过程完全知情同意。所有患者均采用固定矫治器矫正,配合Ⅲ类牵引及摇椅弓治疗,于治疗前后拍摄CBCT影像,在重建后的图像下进行测量分析。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关节窝形态、髁突形态、髁突轴向、髁突生长量的差异。结果与结论:(1)治疗后的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的关节结节倾斜角、关节窝深度、髁突矢状面倾斜角及髁突长轴比治疗前增大,髁突上部高度减小,髁突位置更靠后,且以上变化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 <0.05);(2)髁突短轴及轴面倾斜角的前后变化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 0.05),但髁突短轴有增大的趋势,髁突轴面倾斜角有减小的趋势;(3)结果说明,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治疗前后的形态结构有所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9年31期)

殷玉祥,伍贞蓉,顾春明,李桃[5](2019)在《改良透明压模保持器安氏Ⅱ类错牙合治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改良透明压模保持器在固定矫治器矫治结束后保持治疗的有效性和优越性。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7年6月在泰兴市中医院口腔科就诊的40例年轻恒牙并以下颌后缩为主要症状的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并均以直丝弓矫治器矫治完成后,随机分成2组,每组20例,分别采用常规透明压模保持器和改良透明压模保持器进行保持治疗,2年后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研究,主要观察其牙合关系的稳定性。结果观察组佩戴前及两年后头影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NB、Co-S、OJ、OB、Y-axis等在戴用前后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式透明压模保持器既能对牙齿进行保持又能有效地促进下颌的成长,并且能协调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改善Ⅱ类咬牙合关系和抑制下颌后缩面型的复发,在固定矫治器矫治结束后保持治疗延续了固定矫治器的成果,在临床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诊疗中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9年13期)

陈朝兴,陈建刚,文茜[6](2019)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结合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类上颌前突错(牙合)的有效性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对安氏Ⅱ类上颌前突错(牙合)患者实施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结合MBT直丝弓矫治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2016年3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56例安氏Ⅱ类上颌前突错(牙合)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应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结合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支抗结合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颌骨、上颌牙齿位置与角度、软组织等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NA角、SNB角、ANB角、GoGn-SN角与对照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但OP-SN角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U1-NA距、Apg-U1距、Ptm-U6距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U lip-E、L lip-E与对照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Z角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安氏Ⅱ类上颌前突错(牙合)患者实施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结合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更有助于上颌切牙内收,减小上下唇突度。(本文来源于《现代诊断与治疗》期刊2019年12期)

李召宝,孙亚如,曹素敏[7](2019)在《不同拔牙模式对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软硬组织A、B点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拔牙模式对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软硬组织A、B点的影响。方法:选取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1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82例。实验组患者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对照组患者拔除4颗第二前磨牙,拔除后两组患者均不使用任何辅助矫正器或支抗装置。比较两组患者矫治前后软硬组织A、B点指标及软组织变化。结果:与矫治前比较,矫治后两组患者A’-Y、B’-Y、UL-Y及LL-Y测量值均明显减少(P<0.01),且实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与矫治前比较,矫治后对照组患者上下唇倾角及实验组患者鼻唇角、上下唇倾角、上唇翻卷度测量值均明显增加(P<0.01),且实验组鼻唇角、颏唇角、下唇倾角及上下唇翻卷度测量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不同拔牙模式对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上下唇凹点及上下唇突点相对X/Y轴移动距离的影响不同,拔除第一前磨牙对患者上下唇凹点/突点相对Y轴的距离及鼻唇角、下唇倾角、上下唇翻卷度的影响大于拔除第二前磨牙。(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19年06期)

陈欢焕,马坤宁,张佐,胡红云,聂改云[8](2019)在《安氏Ⅰ类早期恒牙(牙合)正畸治疗拔牙与非拔牙对上气道形态和舌骨位置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方法评估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早期恒牙(牙合)正畸治疗拔牙与非拔牙矫治方式对上气道形态及舌骨位置的影响,进而指导临床矫治的实施。方法收集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早期恒牙(牙合)患者60例,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拔牙组与非拔牙组,每组30例,对其上气道形态及舌骨位置进行测量、对比分析。结果非拔牙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NS-UPW、U-MPW、H-FH、H-VL测量项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拔牙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NS-UPW、SPP-SPPW、U-MPW、H-MP测量项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非拔牙组与拔牙组治疗后PNS-UPW测量项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余测量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安氏Ⅰ类早期恒牙(牙合)患者正畸拔牙矫治对上气道形态的变化无明显影响,对舌骨位置无明显影响,但矢状方向上有产生向后向下的移动趋势。(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新医学》期刊2019年05期)

刘元恩,李虎啸,龙萍[9](2019)在《Damon Q 自锁托槽联合上颌斜面导板非拔牙矫治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使用Damon Q自锁托槽联合上颌斜面导板非拔牙矫治安氏Ⅱ类2分类错■,观察其临床矫治效果。方法选取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16例,在不拔牙的情况下使用Damon Q自锁托槽联合上颌斜面导板对其矫治,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测量软硬组织的变化,评价侧貌面型的改变。结果所有患者在(17.0±3.0)月完成治疗,治疗后下颌向前生长建立了I类磨牙关系,前牙覆■覆盖正常,侧貌改善明显。结论使用Damon Q自锁托槽联合上颌斜面导板对安氏II类2分类错■畸形进行非拔牙矫治,具有疗程短、疗效显着、矫治器佩戴较舒适等优势。(本文来源于《贵州医药》期刊2019年05期)

李玉如,闫亚姿,李敬谦[10](2019)在《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临界病例拔牙与否的咬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临界病例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后的咬合情况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惠济院区口腔正畸科就诊的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患者矫治结束的临界病例30例,再以患者实际已经完成的治疗分为非拔牙组(16例)和拔牙组(14例),使用咬合分析仪记录两组患者矫治结束后的全牙列接触面积(TCA)、全牙列总力度值(TOF)、单位面积力值、咬合力中心点(COF)、(牙合)力不对称指数(AOF),对非拔牙和拔牙患者的以上咬合接触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非拔牙组的TCA、TOF均大于拔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OF、单位面积力值、COF在非拔牙组和拔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非拔牙矫治的患者在咬合接触面积和咬合力方面比拔牙矫治患者更有优势。(本文来源于《河南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安氏类错牙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安氏Ⅱ类错牙合是临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患者常表现为上颌正常下颌后缩的凸面型。往往早期使用功能矫治器,可以充分利用生长潜力改善面型。双牙合垫矫治(Twin-block functional appliances)是一种功能性矫治器,在生长发育期可以通过双阻块结构诱导下颌骨前伸,改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颌面部的发育。本文就近年来Twin-block功能矫治器在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矫治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一综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安氏类错牙合论文参考文献

[1].赵旭春.肌功能矫治器联合上下颌扩弓矫治治疗8-10岁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疗效研究[J].江西医药.2019

[2].赵长铭,徐璐璐.Twin-block功能矫治器在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矫治的临床研究进展[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9

[3].李雪雪,王伟,王云,汪萌芽,张东林.自然头位下安氏Ⅱ~1类错牙合成人张闭口运动特征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

[4].王超然,李志勤,史培良,冯春月,殷野.锥形束CT测量分析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骨性结构的改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

[5].殷玉祥,伍贞蓉,顾春明,李桃.改良透明压模保持器安氏Ⅱ类错牙合治疗中的应用[J].心理月刊.2019

[6].陈朝兴,陈建刚,文茜.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结合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类上颌前突错(牙合)的有效性探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

[7].李召宝,孙亚如,曹素敏.不同拔牙模式对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软硬组织A、B点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19

[8].陈欢焕,马坤宁,张佐,胡红云,聂改云.安氏Ⅰ类早期恒牙(牙合)正畸治疗拔牙与非拔牙对上气道形态和舌骨位置的影响[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9

[9].刘元恩,李虎啸,龙萍.DamonQ自锁托槽联合上颌斜面导板非拔牙矫治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J].贵州医药.2019

[10].李玉如,闫亚姿,李敬谦.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临界病例拔牙与否的咬合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9

论文知识图

肌电输出信号的分析研究组各牙位缺失概率叁类错胎颅面部骨略不对称琴数坐标圈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定义2牙槽骨垂直向吸收1牙尖囊肿

标签:;  ;  ;  ;  ;  ;  ;  

安氏类错牙合论文_赵旭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