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诗学论文_崔荣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命诗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诗学,生命,弗吉尼亚,诗歌,乌托邦,生态,理论。

生命诗学论文文献综述

崔荣[1](2019)在《生命诗学:新时期以来中国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特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生命诗学是新时期以来中国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的本质特征。生命意识复归与生命空间建构是生命诗学发生的逻辑起点,共生同感的文学世界建构与渲染原始生命强力是生命诗学展开的基本维度,直面生命鄙陋与现代性痼疾标志生命诗学的历史承担;召唤敬畏、激发生命内在神性是消释生命苦难之方,也启示生命存在之最深意义与根本价值。(本文来源于《民族文学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王祖远[2](2019)在《超然情怀构建生命诗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李白是唐代最善于写“笑”的诗人。重庆市万州区退休教师王祖远从李白描写“笑”的诗作中看到了儒家的进取精神、道家的超然情怀,二者构建了李白的生命诗学。他认为,李白关于“笑”的诗句中,尤为引人入胜的是其对笑的各种情态所作的出色刻画,从中可看出诗人的思想与性格。(本文来源于《语言文字报》期刊2019-05-29)

霍俊明[3](2019)在《《生命诗学论稿》生成史》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历史转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社会的剧烈震荡和知识分子的精神转捩,不仅轰轰烈烈的先锋诗歌作为运动已经结束,而且先锋诗歌所体现的激进、独立和反叛精神也在大大削弱,"真正的先锋一如既往。当青年理论家吴亮在四年前说出这句高迈的话时,我青春的心颇为感动。不过,我现在才感到,那时真正的考验还没有来得及全(本文来源于《作家》期刊2019年03期)

宋春香[4](2018)在《诗歌创作与生命体验——论穆旦诗歌的陌生化语言与生命诗学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陌生化"诗学贯穿西方文学理论话语链条,为中西方诗歌创作和诗歌阐释提供了广阔的理论空间。穆旦诗歌是中国现代诗歌的一个高峰。其语言特色之一就是陌生化技巧的应用。在语言法则、语言意义、语言句式等方面都有所体现,诗人通过顺序的倒置、搭配的错位、词语的活用、夸大的词义、隐喻的意象、否定的肯定、无问的问句、压缩的叙事等陌生化技巧的运用,让诗文在语言的组合中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展示出中西合璧的诗歌艺术风格,创作出许多耐人寻味的诗篇,构建出穆旦独有的生命诗学体系。(本文来源于《中国政法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王胜兰[5](2018)在《生命诗学的型构与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下半叶以来,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文明的迅猛发展,如同一把锋利的双刃剑:一方面,它以创世主的伟大神力,创造出各种前所未有的生命空间与可能,赋予人类以新的存在际遇和生命意义;另一方面,它则以撒旦的魔性之手,严重摧毁生态整体系统,瓦解生命共同体的基本和谐。如此一来,就迫使人类在享受现代性的“圣果”狂欢之时,必须予“生态”以理性的价值评估和绿色重建,从而最终打造出与生命共同体相适应的理想环境——客观地说,这既是我国当代生态诗歌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历史背景,也是最为根本的价值诉求。纵观我国当代生态诗歌的作品系谱,无论是主题意蕴上对于反生态伦理价值观的极力批判、对于绿色乌托邦的倾心构建,还是艺术特色上关于自然性、整体性、交融性、主体间性等具有生态伦理意识的审美原则,都极为鲜明地体现出我国当代生态诗歌以构建和谐生命共同体为价值依归的诗学精神和品质。由此论之,不管是在发生学和价值诉求的角度上来考察,还是从文本现象上进行判断,都可以得出同一种结论,就是我国当代生态诗歌,本质上属于一种构建和谐生命共同体的生命诗学。因此,研究和阐释我国当代生态诗歌的诗学内涵,便具有现实意义。全文包括导论和结语在内,共由八个部分组成。导论主要说明研究课题的现实意义、阐述我国当代生态诗歌的历史概况和研究现状、阐明研究课题的主要思路和侧重点。第一章主要阐述我国当代生态诗歌关于批判的主题内涵,揭露以人类中心主义为价值导向的反生态行为对于生态整体系统的残害与毁灭,从而在批判书写的角度上说明我国当代生态诗歌对于构建和谐生命共同体做出的反映。全章分为叁节。第一节,从滥用植物资源和无视动物生命以及摧残山川大地、河海湖泊叁个方面,论述征服与控制自然观对于自然环境生态的严重破坏。第二节,通过相关的生态理论话语暴露科技至上观的“撒旦”面具,并以我国当代生态诗歌关于核爆力的书写作为材料依托,揭示科技至上观对生态系统具有的毁灭性危害和对人类精神造成的隐忧与恐慌。第叁节,以有关的生态理论与客观数据,阐明唯发展主义的弊端,并通过具体的诗歌作品论述我国当代生态诗歌关于唯发展主义批判的两种方式,即臆想式、概括化的批判和现实而具体(“城市·乡村”书写)的批判。第二章主要以鲁枢元的生态整体环境论作为理论依据,并结合有关的诗歌作品,阐述我国当代生态诗歌对于绿色家园的构建,体现出我国当代生态诗歌对于生命共同体和谐理念的价值期归。全章分为叁节。第一节,从摹画神性自然、表现诗性自然、描写人与动植物的亲近与交融叁个方面,论述我国当代生态诗歌对于大地伦理(自然生态)的诗性描画;第二节,从“安静”书写和童真叙事两个方面,阐述我国当代生态诗歌对于精神圆融(精神生态)的诗意构想;第叁节,从描述和平理念、描绘文化生活乌托邦和生命和谐叁个方面,论述我国当代生态诗歌对于社会乌托邦的绿色描摹。第叁章依托我国当代生态诗歌鲜明的地方性特征,阐述我国当代生态诗人对于民族疆域的价值守望,从而表现出我国当代生态诗歌对于祖国人民共生共存的地理空间的关注。全章分为叁节。第一节,首先以昌耀诗歌中的高原书写作为案例,分析说明我国当代生态诗歌对与高原丰富神奇、平实动人、闲淡优美的生态境域的真实刻写;其次以沈苇笔下的沙漠意象作为案例,解析说明我国当代生态诗歌对于沙漠地理的关注,其中涉及到沙漠自然地理的形成史、沙漠人文的演进过程、沙漠中的生命形态等多个方面。第二节,首先以哑石的《青城诗章》作为案例,阐释我国当代生态诗人以“微妙笔法”描写山林、人、道教伦理叁位一体的生态体验,说明我国当代生态诗歌对于山林自然的价值向往和生命期归;其次以海子的“麦地”书写为依托,论证现代性的欲望危机促使海子对故地乡土(平原)的回望,并通过具体诗歌作品阐述海子的“麦地”意象中对于平原现实生活伦理的深刻描写,表现出诗人生态关怀之下对于生命普适性价值的诉求。第叁节,从“海·岛”的自然生命之美、人与海的存在关系两个方面,阐述我国当代生态诗歌对于海洋岛屿的注重;其中,无论是对于“海·岛”自然之美的描述还是对人海关系的摹画,都表现出明显的生命一体观。第四章依托我国当代生态诗歌书写民族生态的典型个案(吉狄马加的诗歌艺术),阐述同质化语境下我国当代生态诗人对于民族身份和民族共同体的价值认同,在表现出民族生命追寻的同时,反映出有关生命共同体的伦理期归。全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为身份认证,第二节为民族志书写。第一节,首先论述民族身份危机的形势下,民族成员个体在情感、精神、意识、心灵上的焦灼与幻灭,说明民族成员个体进行身份认证的缘起;其次阐述民族使命意识下,民族成员个体以复归民族身份为目的的价值突围,体现出民族身份危机的迫切形势下,民族成员个体从现代性身份向民族身份回归的强烈欲求;再者从“自我”的历史身份和“自我与土地的关系”以及“自我”的感知生命叁个方面,论述民族成员个体的民族身份认证。第二节,首先以女性人物形象的人性世界、日常生活伦理、性感之美和男性人物形象的各种社会身份的生态伦理特征,阐述民族人物志书写对于民族生命的价值意义;其次通过描述土地、住房、食粮、生活器具等具有民族特色的风物志,说明民族风物志书写对于重振民族“根魂”的象征意义;再次通过分析彝族的祖灵崇拜、万物有灵论、毕摩信仰、死亡观念,说明民族风情志书写对于守护彝族民族精神的意义。此章虽以吉狄马加诗歌作为个案研究,但对于保持民族多样性、捍卫华夏民族共同体具有重要启示意义。第五章阐述我国当代生态诗歌有关文化诗学的重要特征,进而说明我国当代生态诗歌在救治生态危机的根源(文化)上做出的贡献,表现出我国当代生态诗歌以绿色文化的途径建构和谐生命共同体的诗学理念和价值期归。全章分为两节。第一节,通过具体的诗歌文本分析,阐述我国当代生态诗歌以文化反思、寓含生态伦理、文化呼唤等不同方式,对生态文化进行隐喻的诗学特征,说明我国当代生态诗歌对于生态文化的注重;第二节,以相关的诗歌作品作为案例,论述我国当代生态诗歌以古今中外的生态伦理思想,建构具有中国当代特色的生态诗学精神的诗学诉求,说明我国当代生态诗歌以文化救赎的方式绿化生命共同体的价值现象。第六章分析我国当代生态诗歌的艺术特色,从而在表现方式的层面上论述我国当代生态诗歌创作对于生命共同体的能动性。全文分为两节。第一节,以(生态批判书写中的)暴力逻辑、客观化叙事、道德审丑的不同维次,论述我国当代生态诗歌有关暴力叙事的艺术特征,进而说明暴力叙事的表现手法是建构生态乌托邦的有效途径;第二节,首先说明我国当代生态诗歌中普遍存在的有关“复杂性”的表现方式,并以相关的诗歌作品作为案例分析,阐释我国当代生态诗歌中由“复杂性”勾画出的艺术魅性,说明我国当代生态诗歌的艺术高度,并指出“复杂性”是对生态多样性的呼应、对和谐生命共同体的伦理诉求。结语总结说明我国当代生态诗歌是以构建和谐生命共同体为价值诉求的生命诗学。(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8-05-01)

苗雨时,郭友钊,王之峰,王克金[6](2018)在《陈超个人历史化生命诗学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陈超(1958—2014年),祖籍河北。1978年考入河北师范大学,并于学生期间首次公开发表诗歌《未来》和诗学论文《试谈鲁迅早期的新诗》,从此与诗结缘。热爱诗歌,写诗、读诗、论诗、教诗,成为毕生的事业~①。写诗,出版有诗集《热爱,是的》(2003,远方出版社)、《陈超短诗选》(2012,香港银河出版社)及《无端泪涌》(2015,中国青年出版社)等叁部;读诗,展开了中外诗歌的文本细读,着有《中国探索诗鉴赏辞典》(1989,河北人民出版社)、《20世纪中国探索诗鉴赏》(1999,河北人民出版社)和《当代外国诗歌佳作导读》(2002,河北(本文来源于《诗探索》期刊2018年01期)

刘卫东[7](2018)在《陈超的“生命诗学”理念——以对海子评价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子生前落寞,没有出版过个人诗集,即便"对于海子的人与诗都抱有好感和尊敬的读者,有时也会弄不明白,这究竟是属于已被取代而消亡的艺术,还是那种'不是一种终结,一种挽歌,而带有朝霞艺术的性质'的事物?"~①争议颇多,而且是"本质性"的。在这种背景下,陈超对海子的研究就有了多重意义。研究者把自身诉求投射在研究对象之上,是常见现象;陈寅恪为纪念王国维书写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就是他自己对这种境界的诉求,这也被后来的事实所坐实~②。对海子这样一位几乎跟他同时代的特殊的诗人,陈超做出了怎样的阐释,其中,寄托着他怎样的"生命诗学"~③理念,是本文拟讨论的问题。(本文来源于《诗探索》期刊2018年01期)

姚国建,李桦[8](2017)在《论牛汉的生命诗学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现代诗学的发展历程中,不少诗人都为生命诗学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牛汉个性鲜明、独具特色的研究更是为生命诗学的当代发展奉献了自己的艺术经验与智慧。其生命诗学观的核心是强调诗歌与生命的关系,认为真正属于"第一义"的诗人,都是坚持"用本真的生命来创作",写诗都是源自诗人生命的体验,并经过生命的"充分燃烧"获得"心灵的发现";写成的诗歌是诗人的"第二生命",其创作特征是诗人调动全部的生活和文化积累,"燃尽自己",将生命升华为诗;创作诗歌的关键是要"把生命的火焰塑形为诗",也就是要通过诗人的艺术转换来完成诗的塑形,而在语言上,则追求一种由诗人生命自然"生成"的语言,以保持诗歌语言的原生态与生命感。牛汉的生命诗学观有助于学界反思新诗诞生以来诗学观念上的种种偏差,对中国现代诗学建设及当前的新诗创作都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王爱素[9](2017)在《“中国眼睛”看西方——评《走向生命诗学——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浙江大学高奋教授的《走向生命诗学——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理论研究》,经过十年打磨问世。该书作者广泛论证、深入分析了英国着名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审美思想并系统地论述了伍尔夫小说理论的内涵和价值。该书从中西贯通的视角出发,梳理了伍尔夫小说中的中国诗学观点的深远影响,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外国文学研究之路。(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7年30期)

陈压美[10](2017)在《艺术化的人生与理论化的创作——评《走向生命诗学——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走向生命诗学—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理论研究》是一部厚重的着作,书中清晰地呈现了伍尔夫的生命书写和小说理论。着作充满着新意,是相关学术研究的突破。(本文来源于《当代外国文学》期刊2017年04期)

生命诗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李白是唐代最善于写“笑”的诗人。重庆市万州区退休教师王祖远从李白描写“笑”的诗作中看到了儒家的进取精神、道家的超然情怀,二者构建了李白的生命诗学。他认为,李白关于“笑”的诗句中,尤为引人入胜的是其对笑的各种情态所作的出色刻画,从中可看出诗人的思想与性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命诗学论文参考文献

[1].崔荣.生命诗学:新时期以来中国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特质论[J].民族文学研究.2019

[2].王祖远.超然情怀构建生命诗学[N].语言文字报.2019

[3].霍俊明.《生命诗学论稿》生成史[J].作家.2019

[4].宋春香.诗歌创作与生命体验——论穆旦诗歌的陌生化语言与生命诗学的构建[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8

[5].王胜兰.生命诗学的型构与阐释[D].武汉大学.2018

[6].苗雨时,郭友钊,王之峰,王克金.陈超个人历史化生命诗学体系[J].诗探索.2018

[7].刘卫东.陈超的“生命诗学”理念——以对海子评价为中心[J].诗探索.2018

[8].姚国建,李桦.论牛汉的生命诗学观[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9].王爱素.“中国眼睛”看西方——评《走向生命诗学——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理论研究》[J].长江丛刊.2017

[10].陈压美.艺术化的人生与理论化的创作——评《走向生命诗学——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理论研究》[J].当代外国文学.2017

论文知识图

1陈超“个人历史化生命诗学体系”...安阳师范学院着作北京师范大学第叁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北京师范大学第叁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北京师范大学第叁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北京师范大学第叁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

标签:;  ;  ;  ;  ;  ;  ;  

生命诗学论文_崔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