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课堂”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原生态课堂”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关键词:原生态课堂;历史教学;有效性

作者简介:凤妮,任教于安徽省宁国市宁国中学。

“原生态课堂”是相对多媒体课堂而言的。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有效教辅手段充分体现了它的优越性。它能高密度、大容量、快节奏的对学生进行信息传输,通过生动直观的图像、文本等刺激学生感官,充实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是,由于条件所限,并不是每一个地方、每一门学科、每一节课都能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教学过程更多的还是在“原生态课堂”——只利用语言、板书、挂图等——进行的,所以如何提高“原生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的科学性

进行历史教学的首要问题是确立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它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并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规定教与学的方向,更会直接影响教学的有效性。长期以来,教学目标的设计往往是根据单一的教学任务而设计出只有一个水平层次的教学目标,将它作为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标准,忽视了学生间客观存在的差异。科学的教学目标设计应该是在分析学生学习背景、学习差异的基础上,承认差异和尊重差异,再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进行具体设计。由于“原生态课堂”的局限性,如容量少、直观性较差和节奏较慢,因而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更应力求准确、全面、科学。

具体来说,“原生态课堂”教学的目标设计要包括以下过程:首先分析学生,即所谓学情分析,主要解决谁学的问题。俗话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教师若不了解学生情况,不知学生已经知道什么,还需知道什么,对新知识最想了解什么,是难以作出科学准确的设计的。其次,教师应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即教师要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分析内容(主要是教材)一般是理清教材知识结构与教学的重难点。最后按照课程标准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编写,编写的过程中要明确教学目标的主要内容(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科学而准确的教学目标设计无疑对教学的有效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方法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之一。由于“原生态课堂”条件所限,因而教师与学生间交流方式通常是“师讲生听”、“师划生背”。毫无疑问,这种教学方法只能让学生产生一种错觉:历史就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考前花时光,考中多风光,考后全忘光”成为大部分学生学习历史的真实写照。历史作为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蕴含着丰富深远而博大的教育资源,具有生动、具体、形象的特点,而历史教育旨在通过教师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产生情感共鸣。

要想完成历史的教育功能,那原有的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方法就必须进行创新和改变。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教育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①如何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精神需要呢?笔者认为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法有:在教学空间上变换环境,如改变课桌椅的排列,将教室布置成某个历史场所;让学生走出教室,置身于具体生动的现实生活场景;鼓励、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家庭、学校、工厂等;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即兴表演、角色扮演等欣赏、理解、感悟历史。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激发学生爱好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品质,从而实现历史学科的教书育人功能。

三、课堂结构的合理性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两个作用,坚决摒弃“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科学合理的进行教学。一堂完整的历史课应包括课前导入、教学目标展示、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共同进行问题探讨、课堂小结、习题训练、理解记忆等环节,尽量做到“读”、“讲”、“思”、“议”、“练”、“记”的有机结合。相比较多媒体课堂,“原生态课堂”更需要教师合理的安排、分配45分钟的教学时间,做到面面俱到,以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一般来说,课前导入约需3分钟;教学目标展示2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阅读约10分钟;学生自主讨论5分钟;教师检查阅读和讨论情况并进行针对性讲解约需15分钟;课堂小结及对新知识的巩固练习需要5---7分钟,另外需留下3---5分钟时间让学生对知识进行适当记忆。对课堂结构进行合理性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阅读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自主讨论能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习题训练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小结能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知识的能力,而对知识的记忆则能培养学生“记忆”这种最基本的能力。

四、学业评价的发展性

学业评价是测定或诊断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及达到目标的程度,它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立高绩效历史课堂的重要环节和保障。长期以来,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都是以书面考试的形式呈现出来,“以分数论英雄”。这种评价方式无疑扼杀了许多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和积极性。启蒙思想家卢梭说过:“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②学生缺少兴趣和热情,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因此,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更需要教师创新评价方式,丰富评价内容,为学生的长期发展考虑。

其实,能成为学业评价的内容有很多:学生的课堂表现(如提出回答问题的质量和积极程度)、平时的作业练习(是否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各种作品创作、历史小论文的写作、历史小报的编制、社会调查等都可纳入教师的评价内容。而评价方式也可以从教师是单纯的评价主体到教师、学生、个人相结合。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的改变既可强调评价的鉴定——选拔功能,更可以发挥其导向——激励功能、诊断——改进功能和反馈——调节功能。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能够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感受,以轻松和渴求的心理状态进入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有效教学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必然选择和历史教师的永远追求。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历史教师需要不断的思考、探索。“思广则能活,思活则能深,思深则能适,思适则能明”,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肩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

参考文献:

[1]刘波.走出教学误区,打造高效课堂——关于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12).

[2]胡爱萍.构建生活化的历史与社会课堂——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尝试[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8(1).

作者单位:安徽省宁国市宁国中学

邮政编码:242300

标签:;  ;  ;  

“原生态课堂”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