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科论文_龙海燕,戴晓勇,邓伦秀,杨成华,李鹤

导读:本文包含了杜鹃花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杜鹃花,年宵,花序,贵州,广西,江西,多样性。

杜鹃花科论文文献综述

龙海燕,戴晓勇,邓伦秀,杨成华,李鹤[1](2019)在《贵州杜鹃花科5种植物新记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丰富贵州杜鹃花科植物的种类,以及为贵州杜鹃花科植物的后续引种研究提供参考,通过对采集标本进行鉴定,发现5种杜鹃花科植物在贵州的分布新记录,分别是卵叶杜鹃Rhododendron callimorphumI.B.Balfour&W.W.Smith、芒刺杜鹃Rhododendron strigillosum Franchet、粉红爆杖花Rhododendron×duclouxii H.Léveillé、柔毛碎米花Rhododendron mollicomumI.B.Balfour&W.W.Smith和红粉白珠Gaultheria hookeri C.B.Clarke。(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江珊[2](2019)在《杜鹃花科的那些小铃铛——马醉木》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醉木为杜鹃花科马醉木属植物的统称,为常绿阔叶灌木或乔木。株高通常0.8~4米,偶尔高达10米。马醉木株形优美,叶色丰富多彩:嫩叶时红得似火焰般艳丽,绿叶时绿的苍翠欲滴,有着精致而华丽的花朵,似一簇簇可爱的小铃铛,是欧美庭院中常见的常绿灌木。大部分马醉木栽培品种的叶色都随着叶片的新老程度不同而变化,所以同一时期会同时拥有红色、粉红、嫩黄、绿色等叶片,色彩绚烂,极富观赏价值。喜酸性,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土壤,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适合部分遮荫,避免干燥,冬季风。适合作为一个独立的特色植物,或混合种植于花园边境中使用,(本文来源于《花卉》期刊2019年07期)

江珊[3](2019)在《杜鹃花科的那些小铃铛——吊钟花》一文中研究指出落叶或极少常绿灌木,稀为小乔木,枝常轮生。叶互生,全缘或具锯齿,常聚生枝顶。单花或为顶生、下垂的伞形花序或伞形总状花序。花冠钟状或坛状,5浅裂。蒴果椭圆形,5棱。本属12种,产喜马拉雅山脉、中国至日本,向南延伸至印度支那,中国有7种,其中4种为特有。(本文来源于《花卉》期刊2019年05期)

张玉雪,任敏,肖翠[4](2018)在《基于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数据的中国杜鹃花科植物标本采集地理偏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标本是植物学家长期从事科研活动的积累和人类自然遗产的永久记录之一,是研究物种的分布及其历史、现状、系统演化的证据。为了分析我国杜鹃花科植物标本地理采集偏差问题,本研究基于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收录的149559份中国杜鹃花科植物标本,在筛选校对后,以县级行政单位为分类单元,分析我国杜鹃花科标本采集现状,并对杜鹃花科植物标本采集质量进行评估,分析了中国杜鹃花科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分布格局及影响其分布的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杜鹃花科植物标本采集较为完整的县级行政区集中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以及西南地区,东北、西北及东部地区相对较少;两种评估方法对标本采集完整性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斜率法更具科学性;斜率法结果显示虽某些地区采集数目较多,如横断山区,但仍有部分地区采集不完整,即区域内部分县仍存在未被采集的种类;昼夜温差与年温差比值(Bio3)、年温度变化范围(Bio7)、年平均雨量(Bio12)及最暖季度平均雨量(Bio18)等气候因子与杜鹃花科植物物种丰富度呈现显着的线性相关,其中Bio7与观察物种丰富度、估计物种丰富度、估计与观察物种丰富度的差值等3个物种丰富度呈负相关,Bio3、Bio12及Bio18与3个物种丰富度呈正相关;能量因子对物种丰富度的解释率高于水分因子,并且二者的单独解释率均低于二者共同作用的解释率。以上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采集完整性地理偏差严重,,故我国标本采集工作仍需改进;气温稳定性对杜鹃花科植物物种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最为显着,水分与能量共同决定杜鹃花科植物物种丰富度格局。(本文来源于《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期刊2018年05期)

本刊[5](2018)在《杜鹃花科树萝卜属植物欣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花卉》期刊2018年15期)

周俊飞[6](2018)在《杜鹃花科药用植物羊踯躅叶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羊踯躅(Rhododendron molle G.Don.)是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广布我国浙江、江苏、江西、安徽、福建、湖南、湖北、河南、广西、广东、贵州、四川和云南等省。常生长于海拔一千米的山坡草地,丘陵灌丛及山脊木林下。临床上全株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和跌打损伤,医药工业上常用作麻醉药、镇痛药以及农药,其根提取物可明显改善慢性肾炎的恶化。前期文献调研显示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主要集中在羊踯躅花,根和果实部位,而羊踯躅叶部分研究从未报道。考虑到花和果实具有季节性,而根再生能力差。与此相比,羊踯躅叶具有再生能力强、来源丰富,绿色环保等优点。因此本文首次对羊踯躅叶部分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本文综合运用正相硅胶柱、反相C18柱、葡聚糖凝胶和HPLC等分离技术,从湖北地区羊踯躅叶中总共分离了132个化合物。借助现代波谱技术(UV,IR,NMR,MS和CD)、量子力学计算和单晶衍射等各种方法鉴定了这132个化合物的结构,其中有92个新化合物(1–39,41,42,45–71,76–79,82–89,103–108,110–112和117–119)包括27个化合物(1–27)是新骨架,33个化合物通过单晶衍射确定了其绝对构型(其中一个是衍生化产物11a)。所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类型包括降倍半萜、二萜、叁萜、木脂素以及黄酮等成分,大大丰富了杜鹃花科植物的化学多样性。新碳架二萜化合物1–8为首个通过木藜芦烷型二萜两次环迁移,具有tetracyclo[10.3.1.01,10.04,8]hexadecane环系的新骨架。化合物9具有一个罕见的7-氧双环[4.2.1]壬烷核心,并与3个环戊烷稠合,是首个从木藜芦烷型二萜隔碳迁移形成的新骨架。化合物10是首个具有木藜芦烷型二萜的5/7/6/5四碳环系,20位甲基在1位碳上。化合物11和12是首个含有游离苯环的高度变异的新骨架。化合物13是5,6开环,14位碳降解的19碳新骨架。化合物14和15是由mollane型二萜经过一次迁移,具有16-氧-五环[7.5.3.0.01,9.03,7.012,15]十七烷的新骨架。化合物16首个通过木藜芦烷型二萜叁次环迁移,具有四环[10.3.1.01,10.03,7]十六烷环系的新骨架。化合物17为首个20位甲基参与苯环的形成的新骨架。化合物18–32都是通过木藜芦烷型二萜简单的碳碳键氧化断裂形成的新骨架类型。化合物33–39为具有长共轭结构的mollane型二萜,氧化程度如此高的二萜在杜鹃花科中非常罕见,41和42同样也是高度芳香化程度非常高的山月桂烷型二萜,化合物45是一个通过氧桥将C-2和C-14’相连的木藜芦烷型二萜二聚体。其他新化合物(46–71,76–79,82–89,103–108,110–112,117–119)包括2,3环氧木藜芦烷型二萜,5,9环氧木藜芦烷型二萜,5,6丙酮加合木藜芦烷型二萜等等。本文系统评价了所得二萜类化合物的抗炎活性、免疫调节活性和PTP1B酶抑制活性。研究发现化合物72,73,75,79,84,95–99和101具有显着的抗炎活性,IC50都在2.8–35.4μM之间,其中化合物rhodojaponin II(73)具有非常强的抗炎化学,IC50达到了2.80±0.47μM,在非甾体抗炎前体化合物中表现相当突出。Rhodochinane型新骨架化合物1和3可以通过刺激淋巴CD8细胞,抑制淋巴CD4细胞和Tregs细胞来增强T细胞的增殖(增强率达到25.82%至125.38%),还能轻度抑制淋巴B细胞的增殖(增强率-6.23%至-15.00%),提高系统免疫能力。化合物7–9,11–17,21–30,35–39,41,42,47,50,55,62,66,67,85,118和119具有显着的PTP1B抑制活性,IC50都在5.25–58.94μM之间,其中化合物mollanol E(36)具有非常强的PTP1B酶抑制活性,IC50达到在5.25±0.17μM。深入研究发现化合物mollactolides A–C(28–30)为竞争型抑制剂,Ki值为12.39–17.99μM。为了提高化合物的PTP1B酶的抑制活性,本文在化合物28中引入了一个磺酸基(28a),IC50达到了在0.22±0.05μM,Ki值为7.73μM。为了探讨化合物的PTP1B酶抑制活性作用机制,本文利用计算机模拟分子对接技术对一些天然产物与PTP1B酶的结合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它们大部分化合物对PTP1B酶催化位点Cys215氨基酸残基有结合。本文首次发现羊踯躅叶化学成分具有多样性,生物活性具有广泛性。因此,羊踯躅叶是一个新的药用部位。这些研究结果为从羊踯躅叶中开发新的抗炎药物,免疫增强剂以及高效PTP1B抑制剂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景慧娟,王定跃[7](2018)在《深圳市梧桐山风景区杜鹃花科资源及其保育现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圳市梧桐山风景区杜鹃花科植物种类少,仅4种,分别为杜鹃属的毛棉杜鹃Rhododendron moulmainense、丁香杜鹃R.farrerae、映山红R.simsii和吊钟属的吊钟花Enkianthus quinqueflorus,但4种杜鹃花科植物资源储量丰富,形成独特的杜鹃林。在自然条件下,杜鹃林中杜鹃花科植物种群优势度处于退化状态,生长状况较差。自2006年以来,梧桐山风景区分析杜鹃种群退化原因,对其资源进行保育研究,通过对强势乔木进行间伐、修枝等措施,改善目的树种小生境;采取施肥等复壮措施,改善杜鹃资源生长状况;利用人工繁殖,增加种苗数量;加强病虫害防治等保育措施取得成效,营造了一批杜鹃生态景观林。建议对梧桐山杜鹃资源遵循保护大环境,改善小生境的原则持续进行人工抚育,并建立完善的生态景观林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本文来源于《亚热带植物科学》期刊2018年01期)

童毅华,叶幸儿,吴磊,阮氏青香,夏念和[8](2018)在《中国杜鹃花科植物新记录种——埃氏越橘(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报道了国产杜鹃花科(Ericaceae)一新记录种,即埃氏越橘(Vaccinium eberhardtii Dop)。该种隶属于越橘属(Vaccinium)南烛组(Vaccinium sect. Bracteata),与同属于该组的南烛(V. bracteatum)和海岛越橘(V. wrightii)近缘,但与前者的区别在于花序梗、花梗、萼筒无毛,花冠球状坛形,药室背部明显具2个距,与后者的区别在于花梗较短,短于苞片,药室背后的距直立,长超过药管的一半。据文献记录,该种原来仅分布于越南中部和泰国,此次发现该种的分布范围可以北延至中国的广西东兴市的沿海地区,不仅丰富了越橘属分类、分布的数据,也为今后该属的分类学修订提供了新资料。凭证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IBSC)和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标本馆(IBK)中。(本文来源于《广西植物》期刊2018年12期)

程淑媛,戴利燕,卢建,刘仁林[9](2017)在《江西杜鹃花科植物多样性特征与开发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江西省杜鹃花野生资源调查表明,江西自然分布杜鹃花科植物Ericaceae共47种(包括8个变种,1个亚种),隶属3亚科5属5亚属11组,其中广布种29种,局限种10种,特有种8种.其多样性特征为:生活型主要以落叶、半常绿或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为主;生境属高海拔湿冷生境、中海拔温暖生境、中-低海拔阔叶林中阴润生境、低海拔干旱生境;生活型主要表现为落叶、半常绿或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花序以伞形或总状花序为主,花型有钟状、漏斗状或碟状,花色为白、红、紫和黄以及过渡色,花型多变,花色种类繁多.结合江西现有杜鹃花科植物资源种类及其生境、形态、国内外杜鹃花科植物利用现状分析,旨在发挥江西本土特有资源优势,探索出适合江西地区的杜鹃花野生资源开发利用途径.(本文来源于《赣南师范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曹岚,杜小浪,慕泽泾,钟国跃[10](2017)在《江西省杜鹃花科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调查研究掌握江西省杜鹃花科药用植物的种类与地理分布。方法野外调查、资料收集与标本鉴定相结合。结果江西省现有杜鹃花科药用植物6属37种,占江西省杜鹃花科植物属、种的比分别为100%、56.9%。结论应当加强杜鹃花科药用植物资源与民间应用现状调查、药效物质基础及生物活性研究,以期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7年04期)

杜鹃花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马醉木为杜鹃花科马醉木属植物的统称,为常绿阔叶灌木或乔木。株高通常0.8~4米,偶尔高达10米。马醉木株形优美,叶色丰富多彩:嫩叶时红得似火焰般艳丽,绿叶时绿的苍翠欲滴,有着精致而华丽的花朵,似一簇簇可爱的小铃铛,是欧美庭院中常见的常绿灌木。大部分马醉木栽培品种的叶色都随着叶片的新老程度不同而变化,所以同一时期会同时拥有红色、粉红、嫩黄、绿色等叶片,色彩绚烂,极富观赏价值。喜酸性,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土壤,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适合部分遮荫,避免干燥,冬季风。适合作为一个独立的特色植物,或混合种植于花园边境中使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杜鹃花科论文参考文献

[1].龙海燕,戴晓勇,邓伦秀,杨成华,李鹤.贵州杜鹃花科5种植物新记录[J].贵州农业科学.2019

[2].江珊.杜鹃花科的那些小铃铛——马醉木[J].花卉.2019

[3].江珊.杜鹃花科的那些小铃铛——吊钟花[J].花卉.2019

[4].张玉雪,任敏,肖翠.基于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数据的中国杜鹃花科植物标本采集地理偏差分析[J].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2018

[5].本刊.杜鹃花科树萝卜属植物欣赏[J].花卉.2018

[6].周俊飞.杜鹃花科药用植物羊踯躅叶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

[7].景慧娟,王定跃.深圳市梧桐山风景区杜鹃花科资源及其保育现状分析[J].亚热带植物科学.2018

[8].童毅华,叶幸儿,吴磊,阮氏青香,夏念和.中国杜鹃花科植物新记录种——埃氏越橘(英文)[J].广西植物.2018

[9].程淑媛,戴利燕,卢建,刘仁林.江西杜鹃花科植物多样性特征与开发利用[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7

[10].曹岚,杜小浪,慕泽泾,钟国跃.江西省杜鹃花科药用植物资源调查[J].时珍国医国药.2017

论文知识图

杜鹃花科云锦杜鹃在网络平台植...生物量在杜鹃花科各器官上的分配...尖叶美容杜鹃马缨花棕背杜鹃灰白杜鹃

标签:;  ;  ;  ;  ;  ;  ;  

杜鹃花科论文_龙海燕,戴晓勇,邓伦秀,杨成华,李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