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生命教育实践模式构建

“体验式”生命教育实践模式构建

吴春萍广州城市职业学院510300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生命意义观及高校生命教育现状,结合学生成长的特点及“体验式”生命教育方式的优越性,提出了“体验式”生命教育实施的必要性,根据“体验式”生命教育内涵特征构建出一个由“目标、基本内容选择、程序和方法”等组成的基本实践模式,为生命教育实践的真正展开奠基铺路。

关键词:体验式生命教育实践模式

一、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及“体验式”生命教育的提出

大学生生命困顿现象层出不穷,研究者在广泛查阅文献和访谈大学生的基础上,自编问卷,抽样调查了广州三所高校430名同学的生命意义观。问卷统计显示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6,同质信度较高,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显著。根据内容分为生命存在的态度、对待死亡的态度、对待自杀行为的态度、对待人生目标的态度以及对待生命教育的态度五个方面,具体体现为:部分大学生生命意识薄弱,缺乏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和对生命的敬畏;相当比例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经历了高考失利,自我评价较低,缺乏价值感和成就感,人生目标不明确,得过且过。大学生生命观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深入探讨这些生命意义观形成的原因,开展有效的生命教育迫在眉睫。但当前生命教育的力度不足,很多学校只是把生命教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小部分,或者只是在日常思政工作中略有体现。传统生命教育甚至在一般德育上,教师教育学生的思路主要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约之以法。

以上三种教育思路均有其存在价值及局限,但其共同点在于这三种教育思路都是以教育者自我为中心,从教育者的主观愿望出发而不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现行的教育模式中教育的内容更多地体现为理论层面的东西,而属于真正操作层面的内容比较少。但在生命教育中,掌握生命知识不是目的,其目的是通过认识生命的知识而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而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必须通过持续的实践经验才能实现。当代大学生普遍相信事实,大道理不容易打动他们,相比起“你说我听”的说教式教育方式,他们更喜欢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接受教育。因此当前的生命教育已满足不了需要,需要新型的“体验式”生命教育模式的出现。

“体验式”生命教育跳出了教育者中心的窠臼,以活泼的形式引发学生全程参与、亲身感悟、交流辨析、价值澄清、选择内化,充分体现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成为教育者促进学生自主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体验式生命教育的心理结构遵循“活动——体验——感悟”的心路历程,注重“外塑——内化——内生——外化”观念养成的过程,让学生在情感体验和情感认同后,形成一种自主、自觉、自动、自悟、自省的自我建构机制,通过活动体验营造合作、互动、有趣的课堂,既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经历、参与,又强调参与者共同生成的结果,用活动中的资源来教育学生。这样既体现出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尊重,也换来了活动参与者对体验式教育活动的高度认可,更为关注学生真实的成长需要,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也让其有了更好的存在发展空间。

二、“体验式”生命教育实践模式构建

1.“体验式”生命教育目标。

大学生体验式生命教育的目标因为学生生理、心理发育特征以及接受教育能力的不同,而呈现出层次性和差异性。依据生命教育的四向度“己我、物我、天我、人我”,其目标应该包含以下几方面:获得对生命存在的真实感受,形成对生命价值的深刻理解,以及取得对生命危机的科学干预。

2.“体验式”生命教育基本内容选择。

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国内外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按照综合向度分为人与自己的教育、人与他人的教育、人与自然的教育、人与宇宙的教育。本研究依据“体验式”生命教育目标,结合大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特点,把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按生命不同的发展阶段分为以下五方面:

(1)认识、了解生命。认识生命就是要了解生命知识,包括生命常识和性教育两方面。生命常识包括生命的特征和发展过程,如人类的生理性孕育诞生过程,通过认识这一生命的自然性,使大学生体会到父母孕育、养育自己的艰辛和不易,对父母常怀感恩之情;并认识自身生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学会正确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在了解人类生老病死的情况下,认识到生命的有限性,学会珍惜生命。而性教育也是生命教育中必须关注的重点内容,性教育要把性知识教育和性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把生物学知识与性心理学知识结合起来,使大学生正确对待性发育过程中的生理和心理体验,正确处理两性交往,树立健康婚恋观。

(2)珍爱、敬畏生命。珍爱、敬畏生命有以下的几层涵义: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保护自身生命以及珍惜他人生命。尊重生命,是个人道德的基本义务,也是实施生命教育基本的目标。任何生命都有生存的权力,尊重生命,就要善待自己生命,善待一切自然的生命。热爱生命,首先要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其次要学会正视自我生命,正确看待自我生命经历,宽容接纳生命中的瑕疵;最后要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发展完善自我,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学习、工作、生活,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顽强拼搏。保护自我生命,要掌握基本的生存技能和自卫能力,学会适应社会,学会与人交往,掌握应对各种危险状况时的自卫自救能力,确保自我人生安全。珍惜他人生命,要学会与他人和谐共处,爱人如己,并且学会珍惜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当我们以平等的眼光去看待生命,给予它们关心、爱护和尊重,世界就会绽放无限生机。

(3)感恩、享受生命。知恩感恩,方懂得真善美、天地宽、心胸阔、悦祥和,这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感谢上天赐予我们生命,人生的使命就是把生命照看好,把灵魂安顿好,学会活在当下,才算真正的享受生命。什么是享受?吃喝玩乐是享受,精神追求也是享受,我们应该用眼、用心去体会万物的博大精深,才能认识到生命的真正价值。

(4)发展、超越生命。大学生群体是最富朝气、最具创造力和生命活力的群体,同时这一时期又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如果不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不积极发展自身生命,将会很容易在压力山大、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迷失自我。因此,大学生发展自我生命,需要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提高自身竞争力,学会规划自我人生。而超越生命就是一个从征服自然力到超越死亡、从追求永恒到实现自由的形象演变的过程。超越生命的核心在于超越死亡,实现生命的永恒与自由。只有正确认识死亡,并且学会超越死亡,在死亡到来之前,认认真真活好每一天,真真切切做好每件事,才能真正做到超越生命,真正无愧于自己仅有一次的宝贵的生命。

(5)幸福、圆满生命。研究表明,大学生选择自杀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感受不到生存的幸福,缺乏感知幸福的能力。因此,生命教育要从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从培养大学生的幸福感入手,明确大学生对于幸福感体验的现实需要,激活和提升学生的体验能力,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生活的美好、体会人生的幸福,进而体悟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生命的最后,我们总希望能追求一个圆满的人生。圆满生命的含义,一是包括临终关怀;二是真正的圆满在于不圆满,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苦难往往使人思索、使人成熟、使人坚强、使人珍惜快乐,生命因苦难而更加璀璨夺目;三是开明乐观,与人为善,知足常乐,这便是圆满人生。

3.“体验式”生命教育程序与方法。

“体验式”生命教育程序包括“破冰热身——目标设定——亲历体验——分享回顾——实际应用”的过程,通过恰当的简单游戏破除“人际坚冰”,能让学员们沟通学生间的感情,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建立起相互信任关系;根据大学生在当前生命教育的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创设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思考、感悟、体验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进行体验活动。体验过程强调的是学生亲身参与体验,联想、体验、感悟,主动参与谈论,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通过让学生自由发言,谈经历、谈表现、谈心情、谈原因、谈感受、谈领悟、谈体会、谈收获等进行分享回顾,在七嘴八舌中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产生心灵的共鸣。最后在体验活动后,学生通过自评与互评,进行总结性评价,把体验得来的对事物更深刻的理解认识内化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指导自己以后的行动。

具有代表性的体验式教学方法包括情境体验法,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为学生设置适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参与阅读、讨论、游戏和实际操作等,从而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情境,感悟生活的教学方法;问题体验法,教师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让其通过亲自解决问题,形成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从而实现生命教育的目的;阅读体验法,教师选择适当的关于生命感受和生命价值的材料,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使其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引起心灵共鸣,获得生命的体悟;换位体验法,师生角色互换,由教师讲、学生听变成学生讲、师生评的方式,并通过换位体验经历不同的人生;对话体验法,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或受教育者之间共同就某个关心的典型社会问题进行平等讨论或有主有次的回答,以寻求双方在思想认识上的沟通或问题的妥善解决等。

参考文献

[1]胡成霞生命教育课程探究[D],2007。

[2]谢文娟大学生体验式生命教育模式的构建及运用[J],2011,(11)。

[3]沈丽丽大学生体验式生命教育模式探析[D],2010。

基金项目

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高职院校‘体验式’生命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11B030)。

标签:;  ;  ;  

“体验式”生命教育实践模式构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