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论论文_杨秀礼

导读:本文包含了正统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正统,演义,周易,欧阳修,道统,王朝,帝制。

正统论论文文献综述

杨秀礼[1](2019)在《正统论建构视域下的周人祭天——以《周易》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为"礼义之邦",时人对叁代古礼的探究,多集中于周礼体系。《周易》是我国存世定型最早的典籍,是记录殷周之际人文精神与社会现象的最重要载体。与周代礼乐文献的理论性阐述不同,作为当时礼典施行记录的《易》礼,是研究殷周古礼的可信史料。周礼得以建构是损益前代,尤其是殷商礼乐的结果,故可由(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党圣元,汤敬一[2](2019)在《论清初“正统”论建构及其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易代之后,清初统治者为了应对士林喧嚣、民怨沸腾和夷夏之防等问题,有意将政权的合法性建基于儒家的道统之上。顺治、康熙、雍正和乾隆四朝都在积极地建构"正统"论,崇理学、兴文教、祭祀明代陵寝,以此来彰显清朝承绪明祚的正统性,收拢天下人心,尤其是聚拢和整合士林阶层为新朝服务,从而通过"文治"来最大限度地消弭社会动荡。这些举措有效地缓解了南明政权消亡之后新的统治者所面临的来自于"政统"、"道统"、"文统"叁个方面的巨大压力,使得清朝政权逐渐稳固。清初"正统"论的建构,极大地影响了清代道统观和文统观的发展。在道统观上,清朝统治者张扬政统,抑制学统;在文统观上,则表现为朴学、桐城文派和今文经学间的不断转换。(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郭征[3](2019)在《王船山反“正统”的正统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正统论讨论的是历史谱系中诸王朝继统之正与不正的问题。在正统论的思想史脉络中主要有两个框架:以五德终始为内涵的正统论,欧阳修建立的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以对"正"与"统"内涵的探讨所形成的正统论。本文以对这两个框架的分析为背景,阐释船山不言正统并不意味着他反对正统这一论说,他只是不满意上述两个框架树立的正统王朝的标准,因此"反‘正统’的正统论"更符合对船山正统论的概括。通过对先前正统论的反思,船山重新建构了以"正"的内涵为核心的正统论,将儒家的政治秩序等理念作为正统的讨论核心,因而在正统论的思想史脉络中具有典范意义。(本文来源于《哲学动态》期刊2019年04期)

彭利芝[4](2018)在《正统论与明清历史小说》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小说是明清长篇章回小说的主要类别,它影响国人之深,甚至超过正史。明清历史小说的创作深受史学思想之影响。缺席了小说家的历史观的观照,史实也只能是一堆散漫的原始素材。可以说,明清历史小说,是小说家在所持历史观的观照下对王朝更迭史进行的再创作。小说家的历史观影响了明清历史小说的整体架构,也影响了具体作品的主旨、结构与人物塑造等,因而成为历史小说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正统论是中国古代史学中的一个重要理(本文来源于《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期刊2018年11期)

孙璐璐[5](2018)在《西方“帝国正统论”之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帝国"既可指称有皇冠的君主国,也可指称扩展了的内部包含多层权威结构的政治体。就前一类"帝国"而言,罗马帝国在西半部分的崩溃刺激了"帝国转移"观念的产生,教会将其纳入基督教的拯救史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此后帝国"正统"不断分裂、转移,失去普世性。19世纪基督教世界进一步碎片化,帝国更缺乏普世意涵。如果取"帝国"的后一定义,近代殖民帝国的正统性则是宣称自己肩负着传播自由与文明的伟大使命。而历史上的中国有自己的"正统论"传统,将其纳入西方的帝国话语是徒劳的。(本文来源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闻轩轩[6](2018)在《“正统论”的近代命运及其终结》一文中研究指出取代五德终始说充当两宋以后政权合法性依据的正统论,在清季民初面临全面的冲击和挑战。但正统论作为中国传统社会最为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它的终结不是短期速就的,直到民国以后仍然有相当一部分社会大众和学者拥护。这一时期对正统论的质疑并不是孤立的历史现象,而是传统政治文化向近代转向的一个共相。西潮激荡下,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礼教、科举、帝制、华夷观念逐渐走向解体。这一历程显示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新旧思想观念之间的脱榫和藕断丝连。(本文来源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孙锋[7](2017)在《方孝孺正统论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方孝孺是明初重要的思想家、文学家,黄宗羲称其为"有明之学祖",其正统论思想是理解其整个思想乃至其最终"成仁取义"、舍身殉国的一个关键。目前学界对方孝孺的研究已经不少,但对其正统论思想的专门探讨尚不多,部分结论也存在偏颇之处。只有把方孝孺的正统论放到元明鼎革和明代开国之初所进行的政权合法性建设这一特殊时代背景中加以分析,才能准确把握其思想的内容、特点和局限;同时,也只有将其放到古代整个正统理论发展的脉络中去考察,才能了解方孝孺正统论的特殊贡献和价值。(本文来源于《齐鲁学刊》期刊2017年06期)

游彪[8](2017)在《欧阳修与他的“正统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历史认识方面,欧阳修无疑是其所处时代的一个先知先觉者。他创新地阐发了"正统论",这对于宋朝当代和后世均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正统论"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历史观念,是一种相当有效地论证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合法性的系统理论。赵匡胤夺取皇位,取代后周而建立了宋朝。新王朝的建立需要有识之士们对政权的合法继承性做出必要的诠释。至北宋中期,重义理与阐发儒家经典微言大义的宋学兴起,宋儒大胆创新,积极对正(本文来源于《国家人文历史》期刊2017年13期)

田瑞文[9](2016)在《阮元四书文为文之正统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四书文是明清八股取士的重要手段。无论是作为考生,还是作为考官,阮元终其一生都与四书文关联甚密。阮元虽表明不喜四书文,但其国之重臣的身份又使其认识到"取士之道,不可不用此事",从而肯定四书文。阮元肯定四书文不仅与他的政治立场相关,也与他的文统观密切相连。阮元渊博的知识促使了他既综观全局,又畛域分明;既通达万理,又专执一隅的独特思维特征的形成,在这种思维下,阮元认为,文章之义主要应由经、史、子来承担,而文章之形则应由藻饰之词来完成,这就形成了阮元以声韵、比偶、平仄为是的纯粹文统观。在阮元的逻辑里,这种文统始于《易·文言》,中经《文选》,流衍而下,从宋四六一直到明清四书文,统绪纯粹分明,四书文恰在这种文统演进的终端,是此一文统高度发展的精致呈现,故阮元认为,四书文为文之正统。(本文来源于《北方论丛》期刊2016年05期)

彭利芝[10](2016)在《史学上之正统论与明清历史小说》一文中研究指出史学上之正统论对明清历史小说的创作影响深远。正统论既影响了明清历史小说的整体架构,也影响了具体作品的思想倾向。具体而言,史家所推崇的汉族正统王朝——汉唐宋明成为历史小说创作的重点,"严华夷之分"观念导致了清中叶以前少数民族王朝史小说的缺失。当然,明清历史小说中的正统论也具有其独特性,它较之史学观念更具有天命与道德色彩。(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正统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明清易代之后,清初统治者为了应对士林喧嚣、民怨沸腾和夷夏之防等问题,有意将政权的合法性建基于儒家的道统之上。顺治、康熙、雍正和乾隆四朝都在积极地建构"正统"论,崇理学、兴文教、祭祀明代陵寝,以此来彰显清朝承绪明祚的正统性,收拢天下人心,尤其是聚拢和整合士林阶层为新朝服务,从而通过"文治"来最大限度地消弭社会动荡。这些举措有效地缓解了南明政权消亡之后新的统治者所面临的来自于"政统"、"道统"、"文统"叁个方面的巨大压力,使得清朝政权逐渐稳固。清初"正统"论的建构,极大地影响了清代道统观和文统观的发展。在道统观上,清朝统治者张扬政统,抑制学统;在文统观上,则表现为朴学、桐城文派和今文经学间的不断转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正统论论文参考文献

[1].杨秀礼.正统论建构视域下的周人祭天——以《周易》为中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党圣元,汤敬一.论清初“正统”论建构及其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9

[3].郭征.王船山反“正统”的正统论[J].哲学动态.2019

[4].彭利芝.正统论与明清历史小说[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8

[5].孙璐璐.西方“帝国正统论”之流变[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

[6].闻轩轩.“正统论”的近代命运及其终结[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7].孙锋.方孝孺正统论探析[J].齐鲁学刊.2017

[8].游彪.欧阳修与他的“正统论”[J].国家人文历史.2017

[9].田瑞文.阮元四书文为文之正统论[J].北方论丛.2016

[10].彭利芝.史学上之正统论与明清历史小说[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论文知识图

罗贯中与《叁国演义》-罗贯中“于无画处笔生花·石鲁艺术大展”专题石鲁...已故着名哲学家传略D·涅德里科维奇传略(2...大学生对“儒学为正统”的看法已故着名哲学家传略D·涅德里科维奇传略(1...万历青花四爱图梅瓶

标签:;  ;  ;  ;  ;  ;  ;  

正统论论文_杨秀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