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类婚恋型故事论文_关莹

异类婚恋型故事论文_关莹

导读:本文包含了异类婚恋型故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异类,婚恋,民间文学,故事,民间故事,聊斋志异,相异。

异类婚恋型故事论文文献综述

关莹[1](2019)在《长白山民间异类婚恋故事的空间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长白山民间故事中的异类婚恋故事神奇瑰丽,其空间叙事在民间文学中具有典型性。从长白山民间异类婚恋故事中的空间类型和空间的叙事功能两个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对空间进行类型划分,反映了满族人民的思维特点和民俗信仰;通过对空间叙事功能进行探究,来揭示空间对人物形象塑造和人物属性暗示的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若熙[2](2018)在《南北方少数民族“异类”婚恋故事母题比较研究——以牛郎织女故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民间故事口耳相传的传播方式下,牛郎织女故事在我国各少数民族中广泛流传,互相影响,呈现出同中有异的特点。南北方少数民族多改编了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结局,以牛郎织女或在天上或在人间一起幸福生活为结局,并增加了考验女婿的情节。同时,南北方少数民族演变至今的牛郎织女故事也呈现出一些不同点,如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程度不同,故事中所体现出的生产方式不同,仙女下凡的原因不同,主要人物"牛"与"鹿"的不同。其中的共同性反映出同一母题在不同民族间孳乳、传播的互动影响及文化相融的稳定性,也体现出不同民族反映世界、表达情感的共通模式;而其不同则折射出不同民族宗教信仰、人情风俗、民俗心理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独特性。(本文来源于《民族学刊》期刊2018年05期)

时曙晖[3](2016)在《锡伯族民间文学中的异类婚恋故事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锡伯族异类婚恋故事包括报恩型、追求婚恋型和异境遇艳型叁种主要类型,每种类型有其核心母题和叙事模式。在叙事过程中男性的主导地位正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男权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而爱情以及婚姻家庭关系的的背后则蕴含着锡伯族民间传统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本文来源于《唐山文学》期刊2016年09期)

陈元慈[4](2016)在《《搜神记》中异类婚恋故事反映的爱情观和社会文化心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搜神记》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人仙恋和人鬼恋故事中对现代依然具有积极意义的婚恋思想和出现这种故事题材的原因。《搜神记》中的异类婚恋故事创作在文学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期刊2016年08期)

王美玲[5](2013)在《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异类婚恋故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异类婚恋故事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该时期志怪小说中的异类婚恋故事为数甚众、种类繁多,包蕴着魏晋南北朝人们的婚姻、家庭、文人心态和时代风貌等诸多方面的内容,通过异类婚恋故事我们也可以了解婚恋现象在志怪小说中的发展变化。本文共叁个部分,即绪论、正文和结语。绪论部分主要概述了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异类婚恋故事研究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时期的异类婚恋故事进行了考述,探究了异类姻缘故事的源流。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异类婚恋故事生长的土壤”,在考述此时期异类婚恋故事源流的基础上,阐述了戏谈之风,儒、释、道“叁教”,巫术迷信等因素对异类婚恋故事的影响,这是异类婚恋故事得以产生的社会根基。第二章“魏晋南北朝异类婚恋故事类型研究”,这是正文的主体部分。以与人恋爱的对象作为分类的标准,将其分为人神、人鬼、人妖叁种类型。第一节主要讨论人神婚恋故事,以其流变、类型为切入点,着重研究了人神婚恋小说的文化心理内涵:由于人们对神明的原始敬畏,自然产生了对神女的敬畏感;故事中女性对男性的主动追求,反映出此时期女性的相对解放。第二节从故事的生成、类型两方面分析了人鬼婚恋故事,讲述了人鬼婚恋小说独特的时空结构:故事大多发生在夜晚和孤寂幽僻的环境中。第叁节探讨人妖婚恋故事,“天人合一”思想对人妖婚恋故事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在研究人神、人鬼婚恋故事的前提下,论述了人妖婚恋故事的独特性。第叁章“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异类婚恋故事的艺术特点”,从异类婚恋故事的叙述描写方式、情节设置、语言风格、人物刻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此时的异类婚恋故事叙述描写渐趋细致,故事情节渐趋完整丰富,语言简洁自然,人物刻画较为生动传神,语言叙述上采取了韵散交错的形式。展现了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异类婚恋故事由“粗陈梗概”逐步走向成熟的艺术发展变化。第四章“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异类婚恋故事的时代蕴含”,首先,从整体上挖掘了异类婚恋故事所反映的社会黑暗现实以及人民的反抗精神。其次,写出了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爱情的扼杀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具体分析了这一时期寒门书生的男性视角和文化心理:他们想象出绝色的女子来实现婚恋愿望。结语部分总结前文,指出了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异类婚恋故事的地位和价值,对后世文学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3-05-01)

唐瑛[6](2012)在《同为遇合均未成,情趣迥异各显真——两篇唐宋时期的人与异类婚恋故事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同为表现异类女子与男子遇合而未成的故事,在唐人和宋人笔下却迥然有别。如前者表现的纤浓华丽,后者表现的平淡无奇;前者呈现的文采飞扬,充满诗情画意,后者体现的单调枯涩,缺少余韵等等,都无不从一个侧面展示出,即使在那些难入主流的琐碎丛谈上,唐宋人都仍会寄寓各自不同的创作旨趣和追求。(本文来源于《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1期)

李丽丹[7](2011)在《《聊斋志异》异类婚恋故事的空间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异类婚恋故事是《聊斋》中的一大故事类型,其空间叙事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具有典型性:空间明显呈现类型化特点,反映华夏农耕民族的思维和经验特点以及民俗信仰。空间与人物身份属性紧密联系,通过陪衬或结构性对立来帮助塑造人物形象;且空间的发展往往是叙事时间的停顿,空间的停顿则是叙事时间的发展。空间在《聊斋》中有强烈的道德隐喻和象征性,并以"考验"特质展现出来,即空间具有诱惑性、惩罚性和奖励性,《聊斋》空间的隐喻性及其原因分析表明,中国文学的空间叙事研究与西方空间叙事学既有相通之处,更有独特性,代表了中国文学中道德隐喻至上的特点。(本文来源于《理论月刊》期刊2011年12期)

李丽丹[8](2011)在《《聊斋志异》异类婚恋故事人物形象的叙事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聊斋》异类婚恋故事塑造人物形象具有模式化特点:一是采用谐音、象形、取典、喻质等方法命名人物,刻画形象;二是女子重貌、男子重品的品貌描写模式;叁是"名不副实"地多主人公描写,继承与突破了"史传笔法"。其叙事模式既反映了传统文人渴望少女、美女与神女的集体无意识,也展现了蒲松龄对女性的期许与渴望中对自我的认同和褒扬的个体无意识。(本文来源于《时代文学(下半月)》期刊2011年11期)

张杨[9](2010)在《中日民间文学中异类婚恋故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日民间文学中的异类婚恋故事极其独特,是具有浓重本民族色彩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描述了人与超自然物之间的不可思议的婚姻。本文将首先以具体故事为例,分别阐述中日文学中的异类婚恋情节;再将这两种异类婚恋故事与西方童话中的物婚故事进行比较,推出其相似性;最后深入文本,探究中日文学中异类婚恋故事的不同点。(本文来源于《西安社会科学》期刊2010年02期)

黄景春,郭如意[10](2008)在《人与异类婚恋故事的内在结构分析——兼谈人仙恋与人妖恋结局之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异类包括神仙与妖鬼。中国古代文化认为,人秉中和之气而生,人性向善、正、阳、爱、生的方向扩展而成神仙,向恶、邪、阴、憎、死的方向扩展而成妖鬼,神仙和妖鬼不过是人性善恶向两极分化的结果。人与异类婚恋具有相近的结构模式,本文尝试先分析出若干情节单元,再归纳出基本情节链。"相遇-婚恋-分离"与"相遇-婚恋-同化"是最具包容性的两种"基本情节链",可以涵盖大部分人与异类婚恋故事的情节结构。人仙恋与人妖恋在过程和结局上有所不同,但都以性爱为描写中心,具有深层的文化心理内涵可供分析。(本文来源于《民族艺术》期刊2008年04期)

异类婚恋型故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民间故事口耳相传的传播方式下,牛郎织女故事在我国各少数民族中广泛流传,互相影响,呈现出同中有异的特点。南北方少数民族多改编了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结局,以牛郎织女或在天上或在人间一起幸福生活为结局,并增加了考验女婿的情节。同时,南北方少数民族演变至今的牛郎织女故事也呈现出一些不同点,如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程度不同,故事中所体现出的生产方式不同,仙女下凡的原因不同,主要人物"牛"与"鹿"的不同。其中的共同性反映出同一母题在不同民族间孳乳、传播的互动影响及文化相融的稳定性,也体现出不同民族反映世界、表达情感的共通模式;而其不同则折射出不同民族宗教信仰、人情风俗、民俗心理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独特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异类婚恋型故事论文参考文献

[1].关莹.长白山民间异类婚恋故事的空间叙事[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2].李若熙.南北方少数民族“异类”婚恋故事母题比较研究——以牛郎织女故事为例[J].民族学刊.2018

[3].时曙晖.锡伯族民间文学中的异类婚恋故事探析[J].唐山文学.2016

[4].陈元慈.《搜神记》中异类婚恋故事反映的爱情观和社会文化心态[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

[5].王美玲.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异类婚恋故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6].唐瑛.同为遇合均未成,情趣迥异各显真——两篇唐宋时期的人与异类婚恋故事比较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7].李丽丹.《聊斋志异》异类婚恋故事的空间叙事[J].理论月刊.2011

[8].李丽丹.《聊斋志异》异类婚恋故事人物形象的叙事模式[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

[9].张杨.中日民间文学中异类婚恋故事比较[J].西安社会科学.2010

[10].黄景春,郭如意.人与异类婚恋故事的内在结构分析——兼谈人仙恋与人妖恋结局之差异[J].民族艺术.2008

论文知识图

Notice: Undefined index: items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

标签:;  ;  ;  ;  ;  ;  ;  

异类婚恋型故事论文_关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