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稻生长期论文_顾存秀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水稻生长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水稻,生长期,乳油,土壤,粒肥,叶斑病,营养盐。

非水稻生长期论文文献综述

顾存秀[1](2019)在《沼液肥料在水稻生长期中的应用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沼液是厌氧发酵残留物的液体部分,其中不但含有较为丰富的无机盐成分,还有厌氧发酵后留取的产物,例如水稻生长所需要的各类氨基酸元素、维生素、生长素、抗生素等,具备营养、抑菌、刺激等功能性作用。如若将沼液肥料有效地应用在水稻生长期中,不仅可以使沼液肥料得到有效利用,还能减少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促进水稻的生长,使水稻产量得以提升,带动东台市梁垛镇的农业发展。(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技术》期刊2019年20期)

张立柄,高春庭[2](2017)在《水稻生长期伤害的正确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生长期伤害是指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如洪涝、肥害、除草剂、冷害、有毒物质、缺素、"寒露风"灾害、废气污染等导致的禾苗生长迟钝、僵化,严重的根腐、枯叶、死株等。对此类禾苗采用正确的护理方法,能减轻水稻伤害程度,甚至可以促使其恢复正常生长。一、对洪涝灾害的护理降水过多、淹水或洪水泛滥对水稻造成的伤害。护理方法 :打捞稻田中的杂物和清洗叶片上的湖泥,以利水稻叶片正常生长、进行光合作用和吸收水肥;(本文来源于《科学种养》期刊2017年10期)

李娜[3](2017)在《水稻生长期病虫害防治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生长期病虫害主要包括: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胡麻叶斑病、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潜叶蝇、粘虫、稻蝗、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现将水稻生长期病虫害防治技术介绍如下:1本田缓秧至分蘖末期(5月下旬~6月中旬)主要防治水稻潜叶蝇,注意查治灰飞虱和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水稻秧苗插秧1周内,选用稻乐丰(20%氰戊·马拉松乳油)50 ml/亩,锐劲特(2.5%氟虫氰悬浮剂)30 ml/亩防治水稻潜叶蝇。在5月底6月上旬及(本文来源于《现代农村科技》期刊2017年08期)

曹海侠[4](2017)在《遵化市水稻生长期病虫害简要防治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遵化市水稻病虫害种类主要包括: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胡麻叶斑病、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潜叶蝇、粘虫、稻蝗、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现将我市水稻生长期病虫害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一、本田缓秧至分蘖末期(5月下旬至6月中旬)主要防治水稻潜叶蝇,注意查治灰飞虱和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水稻秧苗插秧1周内,选用(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期刊2017年05期)

张喜成[5](2014)在《营口稻区水稻生长期氮肥施用比例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营口稻区氮肥施用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水稻营养生长期与生殖生长期施氮试验。结果表明:水稻营养生长期与生殖生长期施氮最佳比例为7∶3;氮肥后移可以减少水稻无效分蘖,减轻病虫危害,提高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增产明显。(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与装备》期刊2014年10期)

张豪[6](2014)在《吉林西部水稻生长期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人为、自然因素的共同影响,CO2、CH4等温室气体排放使气候逐渐变暖已成为全球不得不面对的事实。全球变暖会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威胁人类的生存,因此气候变暖已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作为CO2的源和汇,陆地生态系统影响着全球碳循环及碳平衡,而包括有机碳库与无机碳库在内的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对全球气候变化有深刻的影响。已有对土壤碳库的研究成果多集中在森林、草地等生态系统,对水田生态系统的研究多集中在生长期不同施肥、水分条件下的土壤有机碳的变化研究,对生长期土壤无机碳的变化研究较少。因此,将生长期土壤无机碳库变化纳入土壤总碳库变化估算研究中,其结果会更准确、全面。本文针对位于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中国东北样带内的吉林西部的前郭灌区水田土壤开展研究,采集盐碱土及开发5、15、25、35、55年水田土壤,采用野外监测与小区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生长期土壤总碳、有机碳、无机碳、pH、电导率、水解氮、蔗糖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了开发年限对各指标的影响;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分别研究了影响有机碳、无机碳、总碳的主要化学因素(pH、电导率、水解氮)、主要生物化学因素(蔗糖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对有机碳、无机碳、总碳与化学因素及生物化学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综合化学因素及生物化学因素,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研究了有机碳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了各因子有机碳、无机碳、总碳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开发年限对各指标的影响显着(P<0.05),是影响各指标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随开发年限增加,土壤有机碳、总碳、水解氮、蔗糖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呈递增趋势,土壤总碳的增加主要来自土壤有机碳的增加;无机碳、pH、电导率呈递减趋势;各指标在开发之除变化速率较大,在开发15年之后变化速率减缓,甚至出现波动。生长期土壤有机碳、总碳呈“减—减—增—减”的变化规律,无机碳变化规律与之相反;土壤pH、电导率、水解氮呈现“减—减—减—增”的变化规律;土壤蔗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呈现“减—减—增—增”的变化规律;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呈现“减—增—减—增”的变化规律。影响有机碳、无机碳、总碳最大的化学因素为水解氮,生物化学因素为过氧化氢酶活性。综合多种因素分析,对有机碳影响最大的为水解氮、电导率、多酚氧化酶,对无机碳影响最大的为水解氮、电导率、蔗糖酶,对总碳影响最大的为电导率、过氧化氢酶、水解氮。研究结果为区域尺度水田生态系统土壤碳储量估算提供了基础数据,对盐碱地的开发和水田的科学管理具有借鉴意义,为全球碳循环研究提供了区域小尺度的基础实例。(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4-06-01)

王宇华[7](2014)在《水稻生长期田间管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中期指的是幼穗分化—抽穗期。这一阶段为长穗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生长中心为幼穗分化形成。任务是调控植株的长势,防病防倒,防止冷害,实现穗粒数指标。同时还要及时防治稻瘟病,防止倒伏。水稻后期指的是后期抽穗—收获。这一阶段属于结实期,是开花授粉灌浆成熟过程,生长中心为结实。任务是,维持根系的活力,保证(本文来源于《农民致富之友》期刊2014年09期)

纪洋,张晓艳,马静,李小平,徐华[8](2011)在《控释肥及其与尿素配合施用对水稻生长期N_2O排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田间试验,采用静态箱法研究相同施氮量条件下,施用尿素、控释肥及尿素与控释肥配施(尿素与控释肥以3:7配合施用)对稻田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尿素处理相比,配施处理和控释肥处理水稻生长期N2O排放量分别减少40.4%和59.6%(P<0.05),其中烤田期分别减少65.1%和83.9%;与配施处理相比,施用控释肥处理N2O排放量略微减少(P>0.05),其中烤田期减少53.9%.施用控释肥可增加水稻产量,与尿素处理相比,施用控释肥和配施处理水稻产量分别增加7.8%和9.8%(P>0.05).施用控释肥使土壤无机氮峰值出现时间延后,烤田期N2O排放减少.水稻生长期N2O排放通量与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和土壤温度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1年08期)

张广斌,张晓艳,纪洋,马静,李小平[9](2010)在《冬季秸秆还田对冬灌田水稻生长期CH_4产生、氧化和排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肥施用和土壤水分管理是影响稻田CH4排放最重要的2个因素。本文通过室内培养和田间试验研究了冬季秸秆还田对冬灌田水稻生长期CH4的产生、氧化和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混施处理CH4产生潜力在水稻移栽后35和51天显着大于淹水不施肥处理(p<0.05),其余时间则无显着差异(p>0.05);冬季秸秆还田对CH4氧化潜力无显着影响(p>0.05),水稻生长期土温和稻田施用氮肥可能是较其更重要的影响因素;淹水混施处理CH4平均排放通量(CH426.7mg/(m2·h))显着大于淹水不施处理(CH420.3mg/(m2·h))(p<0.05)。(本文来源于《土壤》期刊2010年06期)

储茵,汪丽婷,马友华,胡宏祥,张丽娟[10](2010)在《巢湖沿岸典型圩区夏季水稻生长期营养盐输出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巢湖及其主要支流沿岸分布着很多地势低洼、靠排灌站抽排水进行排涝和引水灌溉的圩区。为探明圩区农业非点源营养盐输出特征,本研究选择巢湖沿岸某典型圩区,于2009年水稻生长期进行了较系统的野外调查、观测、取样和室内水质分析。2009年夏季该圩区较干旱,有3次共70.8mm的排水和3次共34mm的进水。排水总氮(TN)和总磷(TP)浓度分别在0.8~6.5mg N/L和0.05~0.6mg P/L之间,高于受纳河流柘皋河水质。TN和TP排水事件平均浓度EMC分别为4.28mg N/L和0.3mg P/L,水质总体处于富营养化和超富营养化水平。排水营养盐浓度与降雨排水量、施肥水平和距离施肥时间有关,并呈现复杂的动态变化。夏季水稻生长季节(6-9月)TN和TP净输出通量分别为2.10kg N/hm2和0.13kg P/hm2,占施肥总量的1.2%和0.4%。圩区的特殊地势和排水过程,使得圩内水稻田和沟渠具有较大的蓄水容量和较强的滞留效应,加上实验时期相对干旱,营养盐输出通量总体较低。由于农业非点源污染输出受排水量影响大,圩区又多为距离天然水体很近的敏感地带,圩区农业非点源污染对受纳水体的潜在和长期影响不容忽视。圩区各类污染输出对受纳水体的长远影响及如何有效控制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0年05期)

非水稻生长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水稻生长期伤害是指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如洪涝、肥害、除草剂、冷害、有毒物质、缺素、"寒露风"灾害、废气污染等导致的禾苗生长迟钝、僵化,严重的根腐、枯叶、死株等。对此类禾苗采用正确的护理方法,能减轻水稻伤害程度,甚至可以促使其恢复正常生长。一、对洪涝灾害的护理降水过多、淹水或洪水泛滥对水稻造成的伤害。护理方法 :打捞稻田中的杂物和清洗叶片上的湖泥,以利水稻叶片正常生长、进行光合作用和吸收水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水稻生长期论文参考文献

[1].顾存秀.沼液肥料在水稻生长期中的应用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2019

[2].张立柄,高春庭.水稻生长期伤害的正确护理[J].科学种养.2017

[3].李娜.水稻生长期病虫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7

[4].曹海侠.遵化市水稻生长期病虫害简要防治技术[J].河北农业.2017

[5].张喜成.营口稻区水稻生长期氮肥施用比例试验[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4

[6].张豪.吉林西部水稻生长期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4

[7].王宇华.水稻生长期田间管理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4

[8].纪洋,张晓艳,马静,李小平,徐华.控释肥及其与尿素配合施用对水稻生长期N_2O排放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1

[9].张广斌,张晓艳,纪洋,马静,李小平.冬季秸秆还田对冬灌田水稻生长期CH_4产生、氧化和排放的影响[J].土壤.2010

[10].储茵,汪丽婷,马友华,胡宏祥,张丽娟.巢湖沿岸典型圩区夏季水稻生长期营养盐输出特征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10

论文知识图

5.10AIL水稻与非转基因对照秀水...5.9对转基因水稻株系AIL、SL6和...水稻内生菌属分布转价基因水稻和#3^基因水稻各纲数量比...转份基因水稻和4赚基因水稻各纲种类比...人工辅助育林Fig.5Artificialauxiliar...

标签:;  ;  ;  ;  ;  ;  ;  

非水稻生长期论文_顾存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