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吸附论文_苏梦可,刘洪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液相吸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液相,高效,色谱,荧光,多巴胺,检测器,原位。

液相吸附论文文献综述

苏梦可,刘洪林[1](2019)在《液相界面拉曼分析中的分子吸附问题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贵金属表面与待测分子间的亲和性会影响待测分子在纳米间隙(即等离激元热点)中的定位,很大程度上影响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的增强效果。比如,由于缺乏能与贵金属表面相互作用的有效官能团,多环芳烃等非吸附性分子的定量和灵敏SERS检测仍然面临巨大挑战。如何促使此类分子足够接近贵金属表面,一直是SERS分析中的关键科学问题。液相界面稠密纳米阵列,比固相表面粗糙金属结构和溶液随机颗粒聚集体,更具可调谐性、自有序性、多相可及性等优势;而液相界面的分子物种吸附行为和富集规律,与SERS近场效应的信号增强密切相关,是液相界面拉曼分析的重要课题之一。我们发现,0.1 ppm苯并芘分子在氯仿/水界面纳米阵列(PML)上产生的SERS信号,比10 ppm苯并芘在传统固相衬底表面纳米阵列上产生的SERS信号强10倍以上,克服了苯并芘分子与金属表面亲和性对SERS增强的限制。有趣的是,UV-Vis吸收光谱测量结果表明,液/液界面纳米阵列对苯并芘分子并没有吸附或富集行为。同时,我们研究了吸附分子和非吸附分子在液相界面纳米阵列上的SERS信号变化规律,区分了不同吸附性分子SERS增强机理。在多重检测中,发现吸附分子和非吸附分子之间、非吸附分子和非吸附分子之间,均可产生竞争性的SERS信号强度变化。电场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液/液界面纳米阵列产生了双相可及的非对称性热点,其中氯仿相的电场增强强度大于水相。我们推测双相可及热点的产生和氯仿提供的疏水环境是成功检测四种常见多环芳烃(苯并芘、芘、蒽和菲)的两个重要原因,其中它们的检出限均达到10 ppb,符合国家标准。目前,我们小组利用PML-SERS技术,已成功实现多种植物和动物油脂中一种或两种多环芳烃的同时检测分析,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水/油界面纳米阵列的构建、机理和应用为高效实用化SERS技术的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突破方向。这些跨越液-液界面的多通道传感和微尺度反应动力学跟踪等应用,表明此类软界面可应用于合成化学、纳米技术、环境与工业安全等与多液体系统相关的广泛领域。(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 20)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03)

李珺沬,赵甜,刘岩,刘圆呈,鲁雅洁[2](2019)在《搅拌棒吸附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陈皮中黄曲霉毒素》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自制多巴胺-氧化石墨烯复合物为涂层的搅拌棒萃取4种黄曲霉毒素,并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建立了中药材陈皮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AF B1、AF B2、AF G1、AF G2)的测定方法。对搅拌速率、盐效应、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解吸条件等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AF B1、AF G1在0.625~20.000 ng/mL、AF B2、AF G2在0.156~5.0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84),检出限为0.020~0.078μg/kg,加标回收率在84.0%~95.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1.4%~4.6%。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适用于中药材陈皮中AF B1、AF B2、AF G1、AF G2的分析检测。(本文来源于《分析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帕热扎提·帕它尔[3](2019)在《新型液相吸附试样池的设计并用于吸附过程的原位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吸附是表面现象,其定义为两相之间的表面或界面处的特定组分的浓度增加或发生改变的现象。与气体吸附比较,液相吸附体系复杂,目前液相吸附仍是通过手工取样,离线检测的方式进行定量分析,存在过程复杂,数据量小,刚开始的快速吸附阶段的检测难等缺点。本文在课题组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优化设计了一种新型液相吸附试样池(Y形吸附池),并将其与光纤传感光谱仪结合,实现液相吸附过程的原位自动在线检测并分析。新的系统主要由光纤光谱仪、光源和Y形吸附池组成;其中Y形吸附池是由有侧口和内插管的锥形瓶、加热磁力搅拌器、温度探测器、浸入式光纤传感探头组成。在吸附系统中吸附剂与光纤传感探头的隔离方式从前期的用尼龙吸附袋将吸附剂包裹变成将下端接有尼龙网的内插管放到有侧口的锥形瓶内来达到探头与吸附剂的上下隔离的目的方式。内插管不仅消除吸附剂颗粒对光纤传感探头检测干扰,而且使原位吸附检测更接近传统吸附中吸附剂与吸附质的接触方式,从而实现原位检测。文章中分别选择大孔吸附树脂HPD100和MOFs材料HKUST-1对芦丁和二苯并噻吩两种分析物的吸附为模型建立光纤光谱仪在190-660 nm波长范围内液相吸附原位测定方法。通过本系统实现了液相吸附动力学原位检测、吸附热力学的规律的研究和易挥发有机体系的原位检测。1.通过考察4 cm,5 cm,6 cm长的内插管对吸附传质的影响,最终选择5 cm长的内插管是后续实验所用的最佳内插管。在5 cm内插管,200目尼龙隔离网的条件下比较了Y形吸附池,吸附袋和传统吸附叁种吸附的比较,得出结论吸附速率大小顺序为传统吸附>Y形吸附池>吸附袋,吸附达到平衡后,平衡吸附量基本相等。考察了80~400目的七种孔径的尼龙网,最终选择100目尼龙网为最佳隔离网,并在5 cm内插管和100目尼龙网的条件下比较了借助Y形吸附池和吸附袋的两种吸附模式,并得出用Y形吸附池时的吸附速率明显高于用吸附袋时的吸附速率结论,最后都基本达到了吸附平衡,且吸附量相同,说明Y形吸附池在原位检测的前提下能够有效提高了吸附速率,适合用于液相吸附的原位检测。2.Y形吸附池跟光纤传感原位液相检测装置结合后,光谱仪不受温度影响,输出的信号较稳定,说明优化的系统能够用于吸附热力学的原位检测。利用新系统做了吸附动力学实验,拟合吸附动力学模型,发现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线性相关系数R~2大于准一级动力学模型的线性相关系数,因此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更符合拟合吸附动力学数据,吸附速率常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利用新系统做了吸附热力学实验,从计算得到的热力学参数可看出,温度范围为303 K到323 K时,△H,△G和△S均为负值,HPD100对芦丁的吸附是一个放热的、能自发进行的、有序排列的过程。3.将二苯并噻吩为模型硫化物,溶有二苯并噻吩的环己烷为模拟汽油,用中空纤维多孔膜保护的方法进行MOFs材料HKUST-1对模拟汽油中DBT的吸附检测实验。用光纤光谱仪测得的DBT环己烷溶液的标准曲线为y=0.0104x-0.0231,R~2=0.9988(326 nm);HKUST-1的最佳预处理温度为150℃,最佳预处理时间为2 h。通过间歇吸附得到HKUST-1对DBT的等温吸附参数,可得结论为Langmuir模型更符合模拟吸附数据。通过光纤传感原位液相吸附检测系统,检测了HKUST-1对小体积的模拟汽油中DBT的吸附全过程,实现了挥发性有机溶剂体系的原位检测。(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9-05-25)

王丽娟,王红艳,严兰,郭勇,王帅[4](2018)在《液相色谱法考察不同聚合物的吸附量》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液相色谱法对聚合物溶液浓度进行分析检测,以多孔硅胶和无孔油砂为吸附介质,考察不同聚合物的吸附损耗特性。结果表明,色谱法分析速度快,完成一次分析检测不足3 min;定量误差小,重复测试相对标准偏差<5%;由于不同类型聚合物的结构组成存在差异,因此需分别建立对应的定量工作曲线。聚合物在不同吸附介质上的吸附量均较低,吸附介质粒径大小、多孔性及温度对吸附量的影响均较弱;聚合物的分子量增大,吸附量稍有增高,疏水基团增多,吸附量稍有降低;基于聚合物吸附量较低的结果,后期进行相关吸附滞留损耗研究时,可忽略聚合物在地层中的吸附损耗效果。(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8年11期)

李珺沬,律涛,刘彦,李程,王新宇[5](2018)在《基于多巴胺修饰的氧化石墨烯涂层搅拌棒吸附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粮食作物中黄曲霉毒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了基于多巴胺修饰的氧化石墨烯涂层搅拌棒,对粮食作物中的痕量黄曲霉毒素进行萃取,并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荧光检测器对其进行测定。通过对衍生条件(衍生试剂浓度和衍生温度)和搅拌棒吸附萃取条件(萃取温度、搅拌速度、萃取时间、离子强度和解吸时间)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B1和黄曲霉毒素G1在0.25~8.0 ng/m L、黄曲霉毒素B2和黄曲霉毒素G2在0.13~8.0 n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在0.9987~0.9993,检测限为31~63 ng/kg,平均回收率为82.8%~95.1%,RSD小于4.1%。方法可为食品中痕量黄曲霉毒素的提取、富集及检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手段。(本文来源于《分析试验室》期刊2018年10期)

邓海清,尹珊珊,刘杨,张艳红,郝倩[6](2018)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2-苯氧乙醇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检测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iphtheria,tetanus and acellular pertussis combined vaccine,DTa P)中2-苯氧乙醇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方法采用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1∶1),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270 nm,柱温25℃,以外标法测定2-苯氧乙醇含量,并对该方法进行线性、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准确度、专属性、耐用性验证。结果 2-苯氧乙醇浓度在100~500μg/m 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2大于0.99;3批供试品重复性试验2-苯氧乙醇含量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8%、0.4%和1.2%,中间精密度验证2-苯氧乙醇含量RSD分别为2.38%、2.36%和2.68%;准确度回收率在97.4%~101.9%之间;供试品中加入戊二醛和甲醛对2-苯氧乙醇含量的检测无干扰,专属性较好;温度变化对检测结果无显着影响,耐用性较好。结论该检测方法简单、快速、可靠,可用于疫苗中2-苯氧乙醇含量检测。(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8年09期)

李珺沬,律涛,刘彦,李程,王新宇[7](2018)在《基于多巴胺-氧化石墨烯复合物的搅拌棒吸附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一种基于贻贝仿生化学涂层的搅拌棒吸附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SBSE/HPLC-FLD)同时测定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方法。基于贻贝仿生化学制备多巴胺-氧化石墨烯复合物固相萃取材料,利用搅拌棒吸附萃取技术对样品进行提取;以甲醇-乙腈-水(10%磷酸调至p H 3.5,体积比3∶3∶5)作为流动相,采用荧光检测器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黄曲霉毒素B1、B2、G1、G2在0.200~10.0μ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8 9),加标回收率为81.5%~96.9%,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7%~3.4%,日间RSD为1.9%~3.5%,方法检出限为0.025~0.050μg/L。该方法高效、灵敏、可靠,能够满足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测定要求。(本文来源于《分析测试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蔡力锋,许静,许鸿基,徐飞,梁业如[8](2018)在《粉末状聚苯乙烯气凝胶的结构调控及其液相吸附性能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成功合成粉末状聚苯乙烯气凝胶(PPA)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高分子纳米球构筑单元的结构和Friedel-Crafts超交联条件对PPA纳米结构的影响,初步考察了PPA对甲基红和亚甲基蓝的液相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PA呈现叁维纳米网络结构,其纳米球网络单元粒径约为30nm,且纳米球之间的堆迭形成大孔和中孔,从而具有独特的微孔-中孔-大孔层次化分布的孔结构特征。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其BET比表面积和总孔容可分别在201m~2·g~(-1)~702m~2·g~(-1)和0.16cm~3·g~(-1)~1.29cm~3·g~(-1)范围内调控。PPA自身较强的疏水性和丰富的孔隙结构赋予其对正辛烷中的甲基红和水溶液中的亚甲基蓝良好的吸附性能。(本文来源于《高分子通报》期刊2018年06期)

韩彤彤[9](2018)在《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液相吸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化学和制药工业生产中,分离是生产纯净化合物的关键,并且分离成本通常在总生产成本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目前化工分离过程中应用较多的是传统的蒸馏法,然而对于组分性质近似的混合体系,蒸馏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或组分难以分离,或能源耗费过大。吸附分离,作为一种相对环保节能的分离方法,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使用,它的效率主要取决于吸附剂的性质。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是一种新型的多孔功能材料,其具有独特的多孔性和结构多变性,在吸附分离方面表现出了良好的应用潜力。然而,MOF材料常有稳定性差及成本高等缺点,尚未能在工业生产中实际应用。MOF复合材料的开发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问题。本论文旨在研究液相中不同污染物的脱除,借助MOF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巨大优势,系统地研究了液相中MOF材料对污染物的吸附行为,在理解吸附机理的基础上针对特定体系开发了高效的新型MOF复合材料。主要内容如下:1、吸附过程始终伴随着范德华力,考察吸附剂孔径对吸附体系范德华力的影响对于选择性能优良的吸附剂意义重大。本工作以水稳定的UiO-66材料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孔径的MOF材料对有机物大分子的吸附性能,重点探究了孔径对吸附速率和吸附量的影响。合成了一种微孔(0.5~0.7nm)和叁种介孔(4.0nm、9.6nm、12.3nm)UiO-66,分别以染料分子(甲基橙和直接蓝86(DB86))、药物分子(利福平)、蛋白质分子(牛血清白蛋白)和球形单分子MOP作为被吸附物质,测定了不同孔径下吸附量随接触时间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吸附质分子可以进入吸附剂材料的前提下,吸附剂孔径越接近吸附质分子尺寸,吸附速率越大,而吸附量在材料孔径为吸附质分子尺寸2~3倍左右时较高。2、高浓度大分子染料的完全脱除对于多孔材料来说仍然存在很大的难度。针对这一问题,选择了具有超高比表面积的介孔NH2-MIL-101(Al)作为吸附剂,考察了该材料对水溶液中的直接蓝86的吸附脱除能力。研究发现,即使在DB86浓度高达1200mg·L-1时,NH2-MIL-101(Al)对其脱除率都能达到100%,通过测试吸附等温线得出最大吸附量是1531 mg·-1,在已报导的材料中属于最高水平。除了超高的比表面积外,NH2-MIL-101(Al)材料骨架上的-NH2因质子化作用带正电,可以与带负电的DB86分子形成较强的静电相互作用,是促成吸附过程中的主要动力。该研究说明NH2-MIL-101(Al)是一种潜在的阴离子染料高效吸附剂。3、考虑到MOF材料在成本和稳定性方面的劣势,本论文以廉价的碳纳米管(CNTs)作为添加剂,成本较低的MIL-68(Al)作为母体材料,制备了一系列CNT@MOF复合材料。研究发现,CNTs的加入能够使复合物中的MIL-68(Al)颗粒尺寸变小,尺寸分布变均匀。在工业所需浓度范围内,CNTs掺杂量为0.75 wt%的CNT@MIL-68(Al)复合材料比纯MIL-68(Al)材料对水溶液中苯酚的吸附量可提高188.7%。分析其原因在于CNTs的复合在材料中引入了孔径较小的微孔,对苯酚有更大的吸附力,同时更小的颗粒尺寸使MIL-68(A1)具有更大的外表面,能够在吸附过程中接触到更多的苯酚分子。另外,CNT@MIL-68(A1)也表现了良好的再生性能,有望用于工业分离提纯。4、考虑到与尺寸较长的CNTs复合可能限制MIL-68(Al)颗粒在吸附时的分散性,从而影响吸附性能的进一步提高,本研究进一步选择颗粒尺寸约几十纳米的SiO2微球作为添加剂制备了新型复合材料,发现SiO2@MIL-68(Al)同样具备尺寸分布均一的小颗粒以及分布集中的小微孔(11~12A)。当Si02的掺杂量在7 wt%时,复合材料对于苯胺的最大吸附量达到531.9 mg·g-1,超过了当前报道的绝大部分材料。与CNTs复合的MIL-68(Al)不同的是,吸附在40s的极短时间内即能达到平衡,其原因在于纳米尺度的SiO2球与MIL-68(A1)复合得到的材料分散性更好,在吸附时可以更多的与苯胺分子接触,从而大大加快了吸附中的传质过程。(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8-05-31)

高飞[10](2018)在《光纤传感原位液相吸附/解吸的测定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吸附现象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一种表面现象。与气体吸附相比,由于液相吸附体系的复杂性,目前液相吸附依旧通过手工取样和离线测定的方式进行定量分析,其传统的液相吸附存在过程复杂,数据量小,快速吸附阶段检测困难的缺点。本文首次提出一种原位吸附试样池与光纤传感技术结合的新仪器系统实现液相吸附/解吸的原位自动在线分析。建立的系统主要包括光纤光谱仪、光源和液相吸附试样池;其中试样池是由锥形瓶、磁力搅拌子、温度探测器、浸入式光纤传感探头组装而成。在吸附系统中吸附袋借助膜消除吸附剂颗粒对光纤检测干扰而实现原位光吸收测量。文章中选择大孔吸附树脂对不同检测波长的芦丁、槲皮素和金胺O叁种分析物的吸附为模型建立光纤光谱仪在190-660nm波长范围内的原位液相吸附测定方法。通过本系统实现了原位液相吸附/解吸动力学、吸附热力学的以及低温液相吸附规律的研究,以及通过结合光谱法与化学计量学方法进行多组分溶液体系的吸附量预测。(1)光纤光谱仪检测芦丁溶液(λ=353nm)的标准曲线,在0.3-60 mg·L~(-1)的浓度范围内,吸光度与浓度回归曲线线性良好(R~2=0.9996)。系统地对5种不同极性的MARs进行了吸附动力学和解吸实验,结果表明,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通过与传统方法对比线性方程(R~2=0.9996)以及重复性实验t时刻的吸附量(RSD=0.82%-2.55%)证明本系统的准确性高和重复性好。(2)在30℃-50℃温度范围内,AB-8对芦丁在进行原位吸附实验,光纤光谱仪输出的检测信号稳定,动力学曲线平滑,无干扰信号,表明光纤传感探头可以承受不同程度的温度,可以精确控制像温度、转速等实验条件减小误差使得数据更准确;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相对于Langmuir更适合拟合等温吸附数据,计算得到的△H小于零,△G小于零,△S为负值,说明AB-8对芦丁的吸附是一个放热的、自发进行、有序排列的过程。(3)设计一种循环流通瓶,用于持续稳定控制低温,使低温吸附更易进行;对比UV-vis和光纤光谱仪两种检测方法对不同溶剂的AO标准溶液的测定,有较好的一致性,线性相关系数都大于0.9992,说明光纤光谱仪在这种条件下可以准确定量;确定了最优低温吸附条件;在-5-10℃低温区,HPD300对AO的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是一个自发、吸热、熵值减小的吸附过程;相反的,在10-35℃温度区间,是一个自发、放热、熵值减小的吸附过程。(4)选择芦丁和槲皮素为吸附质,大孔树脂为吸附剂,研究多组分吸附,采用计量学与分光光度法结合同时对多组分吸附溶液进行预测。由于芦丁和槲皮素的光谱重迭严重,对光谱进行加和性考察,在200-300 nm波长范围其加和性较好,通过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混合溶液建立计量学模型以及对模型进行验证和预测;大孔树脂HPD300对芦丁和槲皮素混合样品的吸附动力学试验,偏最小二乘法和神经网络两种计量学方法预测吸附溶液组分的浓度,与高效液相方法相比数据较一致,准确度较好;初步建立计量学-光谱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多组分吸附实验的浓度预测,为后期原位在线光纤传感多组分吸附打下基础。(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8-05-26)

液相吸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自制多巴胺-氧化石墨烯复合物为涂层的搅拌棒萃取4种黄曲霉毒素,并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建立了中药材陈皮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AF B1、AF B2、AF G1、AF G2)的测定方法。对搅拌速率、盐效应、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解吸条件等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AF B1、AF G1在0.625~20.000 ng/mL、AF B2、AF G2在0.156~5.0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84),检出限为0.020~0.078μg/kg,加标回收率在84.0%~95.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1.4%~4.6%。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适用于中药材陈皮中AF B1、AF B2、AF G1、AF G2的分析检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液相吸附论文参考文献

[1].苏梦可,刘洪林.液相界面拉曼分析中的分子吸附问题初探[C].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20)论文摘要集.2019

[2].李珺沬,赵甜,刘岩,刘圆呈,鲁雅洁.搅拌棒吸附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陈皮中黄曲霉毒素[J].分析科学学报.2019

[3].帕热扎提·帕它尔.新型液相吸附试样池的设计并用于吸附过程的原位检测[D].新疆大学.2019

[4].王丽娟,王红艳,严兰,郭勇,王帅.液相色谱法考察不同聚合物的吸附量[J].应用化工.2018

[5].李珺沬,律涛,刘彦,李程,王新宇.基于多巴胺修饰的氧化石墨烯涂层搅拌棒吸附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粮食作物中黄曲霉毒素[J].分析试验室.2018

[6].邓海清,尹珊珊,刘杨,张艳红,郝倩.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2-苯氧乙醇含量[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8

[7].李珺沬,律涛,刘彦,李程,王新宇.基于多巴胺-氧化石墨烯复合物的搅拌棒吸附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J].分析测试学报.2018

[8].蔡力锋,许静,许鸿基,徐飞,梁业如.粉末状聚苯乙烯气凝胶的结构调控及其液相吸附性能初探[J].高分子通报.2018

[9].韩彤彤.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液相吸附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

[10].高飞.光纤传感原位液相吸附/解吸的测定方法研究[D].新疆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叁种土壤不同温度对石油的吸附等温线石墨烯粉体的微观聚集结构分析瓷层中的分层及层间互渗示意图多相光催化反应步骤[10]光纤传感原位液相吸附系统示意...光纤传感原位液相吸附系统示意...

标签:;  ;  ;  ;  ;  ;  ;  

液相吸附论文_苏梦可,刘洪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