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病型论文_朱庆贺,王爽,李文超,陈曦,杨旭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致病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黄萎病,弧菌,水稻,病毒,生物学,引物,噬菌体。

致病型论文文献综述

朱庆贺,王爽,李文超,陈曦,杨旭东[1](2019)在《一例鸡源致病型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行一例鸡源致病型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无菌采集疑似大肠杆菌患病蛋鸡肝脏、脾脏等组织,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利用培养特性检查、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鉴定、生化特性考察、PCR鉴定、测序分析以及动物致病性试验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并同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为一株致病型大肠杆菌,对青霉素、氟苯尼考、阿莫西林等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对丁胺卡那敏感。建议使用丁胺卡那霉素对大肠杆菌进行防治。(本文来源于《中国兽药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刘晶晶,庞叶洲,张敬泽[2](2019)在《茄子黄萎病病原菌致病型分化及其生物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有效防治在浙江一些地区严重发生的茄子黄萎病,本文进行了病害观察、病原菌致病性试验、病原菌致病型和生理小种鉴定,测定了多粘类芽孢杆菌对病原菌菌丝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开展了病害生物防治和促生长试验,并测定了多粘类芽孢杆菌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和脂肽。病害观察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茄子黄萎病在浙江温室大棚中于1月中旬发生,由大丽轮枝菌引起。用7个代表性菌株对病原菌致病型和生理小种进行鉴定表明,所有分离系均属于落叶型株系和2号生理小种。用原先筛选的5株多粘类芽孢杆菌对病原菌菌丝和分生孢子萌发进行体外拮抗试验表明,株系ShX301具有最高的抑制活性。体内接种和促生长试验显示,株系ShX301也具有最高的生物活性,接种株系ShX301使病害发病率和病害严重度比率分别减少30%和20.02%,对茄苗的茎长、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的增长率分别达59.24%、69.41%和54.11%。挥发性物质测定结果表明,5株多粘类芽孢杆菌都能产生挥发性物质,它们对病原菌菌丝生长都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但株系间没有显着性差异。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检测和分析揭示,杀镰孢菌素是拮抗病原菌的主要活性物质。这些研究结果为菌株ShX301作为生防或促生长制剂开发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卢荣辉,肖隆华,朱婷,祁保民[3](2019)在《不同致病型鸭1型甲肝病毒感染鸭的病变及病毒分布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al Hepatitis,DVH)是由鸭甲肝病毒(Duck Hepatitis A virus,DHA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近几年发生的胰腺炎型鸭病毒性肝炎以胰腺颜色发黄为特征,与经典型鸭病毒性肝炎的病变特征不同。本研究以胰腺型鸭1型甲肝病毒、经典型鸭1型甲肝病毒分别人工感染樱桃谷雏鸭,比较两者感染鸭的病变和病毒分布,以明确其差异,为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及发病机理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二十五次学术交流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四次学术研讨会、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中国兽医病理学家第四次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07-27)

郑庆伟[4](2019)在《研究发现海南南繁区核心区水稻纹枯病菌以中等致病型为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海南南繁区水稻纹枯病菌的遗传分化及遗传多样性与致病力的关系,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广东省微生物信号与作物病害重点实验室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和离体叶片接种法对南繁核心区(叁亚、乐东、陵水)和非核心区(琼中、屯昌和定安)共60株水稻纹枯病菌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9年11期)

何怡宁[5](2019)在《不同致病型IBV感染对鸡TLR3和TLR7信号通路的影响及ISG影响IBV复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是冠状病毒科Gamma冠状病毒属的成员,其引起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呼吸道疾病。IBV基因组容易变异,导致病毒血清型和致病性多样化,各血清型之间交叉保护作用有限,给养禽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做好该病的防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IBV感染致病与免疫机制是IB防控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天然(固有)免疫反应是宿主抵御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在宿主防御IBV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冠状病毒调控天然免疫反应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导致冠状病毒致病性和免疫性的差异,不同IBV毒株对不同组织的致病性可能与病毒引起的固有免疫反应有关。因此,深入研究不同致病性IBV感染宿主后不同靶组织的天然免疫反应具有重要意义。IBV有多种临床致病型,其中呼吸型和肾型为两种主要的致病型。本课题应用不同血清型的呼吸型和肾型IBV毒株分别感染SPF鸡,并对感染鸡气管和肾脏TLR3和TLR7信号通路进行研究,同时研究此两种IBV感染对核转录因子IRF7和NF-κB p65表达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过表达或敲低表达研究Viperin和IFIT5对IBV复制的影响。一、IBV感染对鸡气管和肾脏TLR3和TLR7信号通路的影响本研究应用不同血清型IBV的呼吸型M41株和肾型GX-YL5株分别感染SPF鸡,观察感染后气管黏膜和肾脏组织病理变化,同时检测病毒载量、TLR3和TLR7信号通路关键分子、炎症相关细胞因子、Ⅰ型IFN和干扰素刺激基因(ISG)的mRNA以及TLR3和细胞因子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M41和GX-YL5株感染气管黏膜均在1-11 dpi出现病变,病毒载量迅速上升,M41株感染肾脏病变轻微,病毒载量较低,而GX-YL5株感染肾脏出现严重肾炎和很高的病毒载量;TLR3和TLR7信号通路关键分子的mRNA在M41和GX-YL5株感染气管黏膜中在1-21 dpi均显着上调表达,但在肾脏中大部分变化不明显,TLR3蛋白均表达和分布于这两种组织;IL-1β和IL-6的mRNA和蛋白表达在M41株感染气管黏膜以及GX-YL5株感染气管黏膜和肾脏组织中显着上调;IFN-α在气管黏膜上调而在肾脏下调,IFN-β主要在M41株感染气管黏膜和GX-YL5株感染肾脏组织表达,ISG在M41株和GX-YL5株感染的气管黏膜和肾脏组织均显着上调。本研究表明M41株和GX-YL5株感染引起的气管黏膜和肾脏组织病理变化程度与病毒载量呈正相关,TLR3和TLR7信号通路应答存在组织差异,IL-1β和IL-6表达与组织炎症损伤相关,IFN-α表达存在组织差异,IFN-β表达既存在组织差异又存在毒株差异,ISG均上调表达从而发挥抗病毒效应。本研究解析了不同IBV感染对靶组织TLR3和TLR7信号通路的不同影响,为不同致病型IBV毒株感染的天然免疫应答提供科学依据。二、IBV感染对核转录因子IRF7和NF-KB p65表达的影响核转录因子是宿主天然免疫TLR和RLR信号通路的关键信号分子,负责启动Ⅰ型IFN、促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的转录。为了探讨IBV感染对核转录因子IRF7和NF-κB p65的影响,为IBV致病及免疫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分别应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IBV M41和GX-YL5株感染SPF鸡气管和肾脏组织IRF7和NF-κB p65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IRF7和NF-κB p65在气管和肾脏组织的分布,同时检测IBV的N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显示,M41株感染3-8 dpi气管黏膜和肾脏组织中IRF7的mRNA和蛋白表达显着上调和明显上升;GX-YL5株感染气管黏膜和肾脏组织中IRF7的mRNA和蛋白在1-21 dpi均显着上调和上升。M41株感染早期气管黏膜中NF-κB p65的mRNA和蛋白表达显着上调和明显上升;GX-YL5株感染气管黏膜中NF-κB p65的mRNA和蛋白在1-3 dpi显着上调和上升;但M41和GX-YL5株感染后肾脏组织中NF-κB p65的mRNA显着下调或变化不明显,Western Blot未检测到NF-κB p65蛋白。免疫组化的结果显示IBV感染后气管黏膜和肾脏组织中IRF7和NF-κB p65的蛋白表达明显上升,与病毒载量和N蛋白变化一致,在病毒复制高峰期IRF7和NF-κB p65大量转移至细胞核。本研究表明M41和GX-YL5毒株感染均激活了IRF7和NF-κB p65信号,IRF7和NF-κB p65在抗IBV天然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叁、Viperin和IFIT5对IBV体外复制的影响第二章的研究发现IBV感染激活SPF鸡气管黏膜和肾脏组织的天然免疫TLR3和TLR7信号通路,诱导Ⅰ型IFN表达,同时显着上调包括Viperin和IFIT5在内的多种ISG mRNA表达。在此基础上,本部分进行Viperin和IFIT5对IBV体外复制的影响。首先对CEK和DF1细胞感染IBV后Viperin和IFIT5 mRNA的表达动态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在DFI细胞瞬时过表达鸡Viperin和IFIT5蛋白以及shRNA慢病毒感染干扰鸡Viperin和IFIT5的mRNA表达后感染IBV M41和GX-YL5毒株,根据病毒RNA载量及N蛋白表达变化来评估Viperin和IFIT5蛋白对IBV复制的影响。结果显示,M41和GX-YL5毒株感染后6-72 h,CEK和DF1细胞中Viperin和IFIT5的mRNA表达极显着上调,二者mRNA表达峰值与病毒RNA峰值基本一致。DF1细胞过表达Viperin和IFIT5蛋白后能够同时显着降低M41毒株的RNA和N蛋白表达,过表达IFIT5蛋白只明显降低GX-YL5毒株N蛋白表达,但未能降低其RNA载量;过表达Viperin对GX-YL5毒株RNA载量和N蛋白的影响均不明显。敲低鸡Viperin表达同时促进IBV的RNA复制和N蛋白表达,敲低鸡IFIT5表达明显促进N蛋白表达,但不影响病毒RNA复制。结果表明,鸡Viperin和IFIT5参与IBV诱导的天然免疫反应,具有抗IBV体外复制的功能。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IBV呼吸型M41株和肾型GX-YL5株感染均激活气管和肾脏的TLR3和TLR7信号通路,活化核转录因子IRF7和NF-κB p65,诱导促炎症及抗炎症细胞因子、Ⅰ型IFN和ISG表达,表明天然免疫反应在IBV感染早期发挥重要抗病毒作用,但不同毒株和组织之间的免疫应答存在差异性。鸡Viperin可同时抑制M41毒株的RNA复制和蛋白表达,鸡IFIT5通过可抑制IBV蛋白表达,发挥抗IBV复制的作用。本研究为IBV致病及免疫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不同致病型IBV毒株感染的天然免疫应答和调节提供了独特的见解,也为抗IBV感染药物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6-01)

乔欢,徐旭凌,费文斌,黄杰,陈海[6](2019)在《叁株AHPND致病型副溶血性弧菌烈性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离获得AHPND致病型副溶血性弧菌烈性噬菌体,并鉴定及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本研究以AHPND致病型副溶血性弧菌为宿主菌,采用双层平板法分别从中国福建及墨西哥海水样本中对其噬菌体进行分离;通过噬菌斑形态、限制性内切酶、全基因组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及透射电镜观察对所获噬菌体进行分类鉴定;同时对供试噬菌体裂解谱及其生物学特性进行测定,包括最佳感染复数(MOI)、pH稳定性、热稳定性、过氧乙酸稳定性及不同储存温度下的存活稳定性等。结果显示,本研究分离获得3株AHPND致病型副溶血性弧菌烈性噬菌体P46、P48及VP7,3株噬菌体的噬菌斑均呈透亮圆形,P46噬菌斑直径4~5 mm,P48与VP7噬菌斑直径5~6 mm。3株噬菌体核酸均为双链DNA,电镜下观察其头部均呈二十面立体结构,直径约60 nm,尾部宽约8 nm,长约18~20 nm,属于短尾噬菌体科。3株供试噬菌体对AHPND型副溶血性弧菌裂解率达91.5%,对非AHPND型副溶血性弧菌裂解率为92.3%,且无法识别除副溶血性弧菌外其他种属的细菌;噬菌体P46、P48及VP7感染AHPND致病型副溶血性弧菌的最佳MOI分别为0.001、0.1及0.001;P46与VP7最适pH为6~8,P48最适pH为6~9;3株噬菌体对60°C的温度耐受力较强,在4°C条件下存放50周后仍具有较高的存活率;对通用杀菌浓度的过氧乙酸具有一定耐受性。将噬菌体P46、P48及VP7保守蛋白序列在NCBI数据库中比对后发现,3株供试噬菌体与其他噬菌体同源性较低,因此,噬菌体P48与P46及VP7很可能为3株新发现的短尾科噬菌体,这是中国首次报道AHPND致病型副溶血性弧菌短尾科噬菌体。本研究丰富了AHPND致病型副溶血性弧菌噬菌体的菌种资源,并为其应用于噬菌体生物防治制剂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水产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戌清,张敬泽,张雅,吴根良[7](2019)在《浙江省绍兴市茄子黄萎病菌菌株致病型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da)落叶和非落叶致病型菌株特异性引物扩增,鉴定了浙江省绍兴市茄子黄萎病菌菌株的致病型,并研究了其生物学特性。特异性引物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结果表明,来自浙江省绍兴市的5个代表性分离菌株(VD-sy1、VD-sy2、VD-sy3、VD-sy4和VD-sy5)均属于落叶型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菌株VD-sy1菌丝生长的最适条件为温度25℃,24 h黑暗,有较宽的酸碱度范围(pH 4.0~9.0);在以蔗糖为碳源和以酵母膏为氮源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较快,线性生长率分别为4.25和4.06 mm·d~(-1);在以半乳糖为碳源和以氯化铵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较慢,线性生长率分别为2.24和2.42 mm·d~(-1)。(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梅敏敏,叶颖,黄翠英,黄雯晶,李晓文[8](2019)在《新致病型番鸭呼肠孤病毒对雏番鸭致病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新致病型番鸭呼肠孤病毒(N-MDRV)对雏番鸭的致病性,试验利用N-MDRV SH12和DH13株分别感染1日龄雏番鸭,并设对照组(肌肉注射生理盐水),第1,3,7,11,14天后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4、IL-10、肿瘤坏死因子(TGF)-β、干扰素(IFN)-γ的含量及免疫器官指数,并观察试验组及对照组鸭群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及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感染后第7天部分试验鸭明显消瘦,剖检可见肝脏坏死、出血,脾脏肿大、坏死,法氏囊萎缩(SH12组)或坏死出血(DH13组)。肝脏、脾脏、法氏囊(DH13组)正常结构被破坏,坏死灶内有大量红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感染后期脾脏可见肉芽肿。免疫器官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 05),但感染后第7天试验鸭血清中IL-4、IL-10、TGF-β、IFN-γ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且DH13组IL-10、IFN-γ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感染后期部分试验鸭的IL-4、IL-10、TGF-β、IFN-γ含量均有所恢复,但其整体水平仍高于对照组。说明N-MDRV感染可导致雏番鸭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含量明显减少,血清中IL-4、IL-10、TGF-β、IFN-γ含量增多与N-MDRV株致病性和免疫抑制相关。(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06期)

李敏,李彩红,赵瑞元,刘冰蕾,张志刚[9](2019)在《湖南省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分化及致病型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湖南主产棉区黄萎病菌致病性变异情况,为湖南棉花抗病品种选育推广及棉花黄萎病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湖南省各主产棉县(区)分离的77个黄萎病菌单孢进行培养特性观察,测定其中31个菌株生长速率、产孢量和致病力,并以SAS 9.1.3统计分析软件对供试菌株致病力聚类。以特异性引物(D-1/D-2和ND-1/ND-2)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24个菌株的致病类型。【结果】根据微菌核产量及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培养的菌落特性,菌株可划分为菌核型、菌丝型和中间型3种培养类型,分别占总菌株数的14.28%、42.86%和42.86%。供试菌株生长速率为1.22~2.54 mm·d~(-1),产孢量为5.3×10~6~40.6×10~6 mL~(-1),各菌株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根据平均病情指数聚类结果将供试菌株划分为致病力强的Ⅰ型、致病力弱的Ⅱ型和致病力中等的Ⅲ型,分别占3.2%、12.9%和83.9%。【结论】湖南省棉花黄萎病菌以菌丝型和中间型为主要培养类型,且致病力存在明显分化;致病型检测结果表明目前湖南主产棉区黄萎病菌以落叶型为主。(本文来源于《棉花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陈功友,徐正银,杨阳阳,邹丽芳,朱勃[10](2019)在《我国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划分和水稻抗病育种中应注意的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白叶枯病(bacterial blight,BB)是我国水稻上的重要病害之一。本文简要概述了我国水稻白叶枯病发生现状,总结了病菌与水稻互作中亲和与非亲和性的决定因子,归纳了水稻感病性和抗病性基因的类型,并对白叶枯病抗性丧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防控我国水稻白叶枯病应针对性加强水稻抗性育种工作,并提出了抗性育种以及生产上抗性品种布局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致病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有效防治在浙江一些地区严重发生的茄子黄萎病,本文进行了病害观察、病原菌致病性试验、病原菌致病型和生理小种鉴定,测定了多粘类芽孢杆菌对病原菌菌丝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开展了病害生物防治和促生长试验,并测定了多粘类芽孢杆菌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和脂肽。病害观察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茄子黄萎病在浙江温室大棚中于1月中旬发生,由大丽轮枝菌引起。用7个代表性菌株对病原菌致病型和生理小种进行鉴定表明,所有分离系均属于落叶型株系和2号生理小种。用原先筛选的5株多粘类芽孢杆菌对病原菌菌丝和分生孢子萌发进行体外拮抗试验表明,株系ShX301具有最高的抑制活性。体内接种和促生长试验显示,株系ShX301也具有最高的生物活性,接种株系ShX301使病害发病率和病害严重度比率分别减少30%和20.02%,对茄苗的茎长、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的增长率分别达59.24%、69.41%和54.11%。挥发性物质测定结果表明,5株多粘类芽孢杆菌都能产生挥发性物质,它们对病原菌菌丝生长都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但株系间没有显着性差异。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检测和分析揭示,杀镰孢菌素是拮抗病原菌的主要活性物质。这些研究结果为菌株ShX301作为生防或促生长制剂开发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致病型论文参考文献

[1].朱庆贺,王爽,李文超,陈曦,杨旭东.一例鸡源致病型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J].中国兽药杂志.2019

[2].刘晶晶,庞叶洲,张敬泽.茄子黄萎病病原菌致病型分化及其生物防治[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9

[3].卢荣辉,肖隆华,朱婷,祁保民.不同致病型鸭1型甲肝病毒感染鸭的病变及病毒分布比较[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二十五次学术交流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四次学术研讨会、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中国兽医病理学家第四次研讨会论文集.2019

[4].郑庆伟.研究发现海南南繁区核心区水稻纹枯病菌以中等致病型为主[J].农药市场信息.2019

[5].何怡宁.不同致病型IBV感染对鸡TLR3和TLR7信号通路的影响及ISG影响IBV复制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9

[6].乔欢,徐旭凌,费文斌,黄杰,陈海.叁株AHPND致病型副溶血性弧菌烈性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J].水产学报.2019

[7].李戌清,张敬泽,张雅,吴根良.浙江省绍兴市茄子黄萎病菌菌株致病型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2019

[8].梅敏敏,叶颖,黄翠英,黄雯晶,李晓文.新致病型番鸭呼肠孤病毒对雏番鸭致病性的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

[9].李敏,李彩红,赵瑞元,刘冰蕾,张志刚.湖南省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分化及致病型分布研究[J].棉花学报.2019

[10].陈功友,徐正银,杨阳阳,邹丽芳,朱勃.我国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划分和水稻抗病育种中应注意的问题[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9

论文知识图

患者II-5SPTB小麦孢囊线虫荥阳群体在几个鉴别寄主...猪流感病毒与2型猪链球菌混合感染、...核盘菌野生型及Ss-nsd1致病性的检测核盘菌野生型菌株及Ss-fox1敲除菌株致...敲除菌株Ss-fox1-1与野生型菌...

标签:;  ;  ;  ;  ;  ;  ;  

致病型论文_朱庆贺,王爽,李文超,陈曦,杨旭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