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袖论文_王奖荣,高梅,刘蔚,孙慧,贾晓萌

导读:本文包含了心肌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心肌,肺静脉,心房,静脉,山羊,微结构,心脏。

心肌袖论文文献综述

王奖荣,高梅,刘蔚,孙慧,贾晓萌[1](2009)在《胺碘酮对右房快速起搏兔肺静脉心肌袖细胞Kir3.1、KvLQT1、HERG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胺碘酮对右房快速起搏兔肺静脉心肌袖细胞膜钾通道亚型(Kir3.1、KvLQT1、HERG)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兔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快速心房起搏组(起搏组,600次/分频率起搏7天)及心房快速起搏+胺碘酮组(胺碘酮组,快速起搏+胺碘酮灌胃7天),每组10只。剪取3组兔肺静脉心肌袖组织,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测定肺静脉心肌袖细胞Kir3.1、KvLQT1、HERG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起搏组Kir3.1mRNA的表达低于对照组42.8%(P<0.01),胺碘酮组低于对照组46.4%(P<0.01);HERG mRNA的表达起搏组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胺碘酮组比对照组高28.8%(P<0.05);KvLQT1叁组无差异。结论快速心房起搏可引起兔肺静脉心肌袖细胞钾通道基因表达变化,胺碘酮对其亦有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期刊2009年02期)

唐艳红,王晞[2](2008)在《兔肺静脉心肌袖组织电生理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兔肺静脉心肌袖组织的电生理特性,以探讨局灶性房颤起源于肺静脉的电生理基础。方法:台氏液灌流下分离获取30只兔左房及相连肺静脉组织,采用标准玻璃微电极插入标本不同部位,程序刺激下分别记录动作电位并测量各项参数:静息膜电位(RMP)、动作电位幅度(APA)、动作电位复极至50%的时间(APD50)、动作电位复极至90%的时间(APD90)。结果:正常台氏液灌流下,在肺静脉心肌袖的入口处及远端电刺激均可记录到一种快反应动作电位,1期复极迅速,平台期短,形态似叁角形。两者的静息电位、APD50比较差异无显着性,APD90近端长于远端,(168.50±36.13)ms∶(142.39±24.46)ms,P<0.05。肺静脉近心端可观察到自发搏动,其自发电位表现为0期除极速度慢,幅度低,频率慢,似存在舒张期除极。以4μmol/L异丙肾上腺素循环灌流后,2例肺静脉心肌袖近端快反应动作电位出现了早期后除极。结论:肺静脉肌袖的自发动作电位、复极异质性,及可由异丙肾上腺素诱发早期后除极等电生理特性,均提示肺静脉可能通过自律性增高、触发活动或微折返诱发局灶性房颤。(本文来源于《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期刊2008年05期)

齐坤英,马建军,李向前,冯艳飞,王琦[3](2008)在《家猪心上、下腔静脉心肌袖的形态学观测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测家猪上、下腔静脉心肌袖结构及特点,为认识局灶性心房颤动积累比较解剖学资料。方法:解剖35例家猪心脏,充分显示上、下腔静脉心肌袖,观测其形态,厚度和长度。结果:家猪上、下腔静脉近心端的表面有肌纤维绕行,出现率为100%。上、下腔静脉心肌袖长度分别为(36.93±5.17)mm,(18.76±4.98)mm;心肌袖厚度分别为(1.93±0.69)mm,(1.02±0.35)mm。结论:上、下腔静脉心肌袖是家猪普遍存在的解剖结构,是连接左右心房的又一重要通路,可视为制作局灶性心房颤动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期刊2008年02期)

王奖荣,侯应龙,周聊生,高梅,时昌文[4](2007)在《快速心房起搏兔肺静脉心肌袖细胞膜钾通道基因表达及胺碘酮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快速心房起搏对兔肺静脉心肌袖细胞膜钾通道及其亚型(Kv4.3、Kir6.2)基因表达的影响及胺碘酮的干预作用。方法:新西兰兔30只,随机分为3组(n=10),Ⅰ组:对照组;Ⅱ组:快速心房起搏组;Ⅲ组:心房快速起搏+胺碘酮组。3组均经颈内静脉将电极置入右心房,其中Ⅰ组不予心房起搏,Ⅱ组和Ⅲ组以600 beats/min连续起搏右心房7 d;同时Ⅲ组按100 mg.kg-1.d-1给予胺碘酮灌胃,Ⅰ组和Ⅱ组则给予等量无药物成分的糖片(安慰剂)7 d。剪取3组兔的肺静脉心肌袖组织,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以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为内参照,测定肺静脉心肌袖细胞Kv4.3、Kir6.2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Ⅱ组Kv4.3钾通道mRNA表达低于Ⅰ组45%(P<0.01),Ⅲ组低于Ⅰ组73%(P<0.01),Ⅲ组低于Ⅱ组51%(P<0.01),Kir6.2mRNA的表达Ⅱ组比Ⅰ组高32%(P<0.01),Ⅲ组与Ⅰ组无明显差异(P>0.05),Ⅲ组低于Ⅱ组22%(P<0.05)。结论:快速心房起搏可引起兔肺静脉心肌袖细胞钾通道基因表达变化,后者可能是肺静脉心肌袖接受电刺激后钾离子通道重构的分子基础,肺静脉心肌袖钾通道可能是胺碘酮的作用靶点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病理生理杂志》期刊2007年08期)

张剑凯,李雪鹏,李少华,唐道鹤,欧伟[5](2007)在《兔肺静脉心肌袖与心律紊乱相关的形态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肺静脉心肌袖的组织学形态特性,以了解异位兴奋和局灶性房颤起源于肺静脉的形态学基础。方法取20只健康家兔的左心房和肺静脉,通过HE染色、Masson染色进行组织学研究,并用图像分析比较形态学差异。结果肺静脉心肌袖心肌纤维集合成束,走行不规则、方向各异;心肌袖组织中可观察到染色浅淡的苍白样细胞,与P细胞相似,成群或成对孤立存在;横切面肺静脉心肌袖心肌细胞的胞浆面积小、核面积小、核浆比值小、核圆形度大、核周长短,与左心房心肌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静脉根部存在心房肌的延伸即心肌袖,其心肌纤维分布不均匀,走行方向各异,可能是电传导不均一、各向异性的原因;苍白样细胞的存在可能是引发异位兴奋和局灶自律性升高的形态学基础;肺静脉心肌袖心肌细胞体积较小,胞核较圆。(本文来源于《广东医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3期)

何益群,郭志坤[6](2007)在《山羊心上、下腔静脉心肌袖的组织学及亚微结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山羊心上、下腔静脉肌袖的组织学构造,为研究上、下腔静脉肌袖与局灶性房颤的关系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取新鲜山羊上下腔静脉的肌袖组织,常规组织切片,光镜和电镜观察及细胞计量。结果:心肌袖纤维位于上下腔静脉外膜下,是血管中膜的一部分。与右心房交界处的心肌袖较厚,随着向远端的延伸,肌袖组织逐渐变薄。肌纤维有纵行、环行和斜行3种走行形式。在腔静脉同一周径上的不同区域肌袖分布不均一。腔静脉心肌袖的细胞特征与心房心肌细胞无明显差异,但心肌细胞之间闰盘不典型,一般为直线型。结论:心肌袖细胞与心房心肌细胞之间无明显差异,提示肌袖与心房肌具有同源性。(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期刊2007年03期)

马建军,王前程,孟强,张小燕,薛冰[7](2007)在《山羊与家猪肺静脉心肌袖比较解剖学观测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羊心、猪心与人心在形态学有相似之处,制备羊心或猪心心脏的病变模型,可为研究人心的各种病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查阅近十年文献,未见羊心和猪心肺静脉心肌袖比较大体解剖的有关报道。本研究对30例山羊和30例家猪肺静脉心肌袖的长度和厚度进行了测量和对比,旨在为临床选择较适宜的实验模型动物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解剖学杂志》期刊2007年02期)

陈现杰,方玉娟,李雪娟,张圣旭,耿荣萍[8](2006)在《猪肺静脉心肌袖的组织学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猪肺静脉心肌袖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寻找可能引起局灶性心房颤动的形态学基础。方法成年家猪肺静脉心肌袖取自12只家猪心脏,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猪肺静脉心肌袖组织分2~3层,随肺静脉的延续逐渐由环行变为斜行、纵行,在末端由结缔组织分隔包绕,呈卷曲散在分布。结论猪肺静脉心肌袖组织在肺静脉壁上的特征性分布,为局灶性房颤的发生提供了形态基础。(本文来源于《新乡医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6期)

李炳宪,申彪,马建军,孟强,陈现杰[9](2006)在《山羊肺静脉心肌袖解剖学观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山羊肺静脉心肌袖的形态特征,为异位房颤动物模型提供形态资料。方法解剖30例山羊肺静脉,充分暴露心肌袖,进行形态学观测。结果30例羊心均出现肺静脉心肌袖,其中斜形47.6%,环形40.9%,纵形11.5%。右上、右下、左下、左上肌袖厚度分别为0.46±0.14mm、0.35±0.16mm、0.35±0.11mm、0.37±0.13mm,长度分别为10.75±3.15mm、9.46±2.20mm、11.41±2.87mm、9.20±2.88mm。结论30例山羊肺静脉心肌袖出现率为100%,可能与局灶性房颤的发生有关。(本文来源于《解剖科学进展》期刊2006年03期)

刘朔,杨延宗,高连君,孙雷,郑仁恕[10](2006)在《人上腔静脉心肌袖的形态学观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人上腔静脉心肌袖的大体解剖及形态特征,为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研究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例非心脏原因死亡的尸检标本,取出心脏,置于4%的多聚甲醛溶液中固定1周以上进行取材。取上腔静脉,经酒精脱水,石蜡包埋,分别作纵向和横向连续切片,常规HE染色。选取部分标本进行Masson染色和PGP 9.5单克隆抗体S-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1)HE染色结果,上腔静脉壁内有心肌细胞的延伸。(2)Masson染色结果显示,上腔静脉肌袖组织中,纤维结缔组织呈蓝色,心肌细胞、神经纤维和神经节呈棕红色。(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上腔静脉的肌袖细胞处存在PGP 9.5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的神经纤维和神经节。结论人上腔静脉壁内有心肌袖的存在,是发生心律失常的结构基础。上腔静脉有丰富的自主神经纤维分布,可能引起肌袖细胞的电生理特征发生改变。(本文来源于《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期刊2006年04期)

心肌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兔肺静脉心肌袖组织的电生理特性,以探讨局灶性房颤起源于肺静脉的电生理基础。方法:台氏液灌流下分离获取30只兔左房及相连肺静脉组织,采用标准玻璃微电极插入标本不同部位,程序刺激下分别记录动作电位并测量各项参数:静息膜电位(RMP)、动作电位幅度(APA)、动作电位复极至50%的时间(APD50)、动作电位复极至90%的时间(APD90)。结果:正常台氏液灌流下,在肺静脉心肌袖的入口处及远端电刺激均可记录到一种快反应动作电位,1期复极迅速,平台期短,形态似叁角形。两者的静息电位、APD50比较差异无显着性,APD90近端长于远端,(168.50±36.13)ms∶(142.39±24.46)ms,P<0.05。肺静脉近心端可观察到自发搏动,其自发电位表现为0期除极速度慢,幅度低,频率慢,似存在舒张期除极。以4μmol/L异丙肾上腺素循环灌流后,2例肺静脉心肌袖近端快反应动作电位出现了早期后除极。结论:肺静脉肌袖的自发动作电位、复极异质性,及可由异丙肾上腺素诱发早期后除极等电生理特性,均提示肺静脉可能通过自律性增高、触发活动或微折返诱发局灶性房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心肌袖论文参考文献

[1].王奖荣,高梅,刘蔚,孙慧,贾晓萌.胺碘酮对右房快速起搏兔肺静脉心肌袖细胞Kir3.1、KvLQT1、HERG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9

[2].唐艳红,王晞.兔肺静脉心肌袖组织电生理特性研究[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8

[3].齐坤英,马建军,李向前,冯艳飞,王琦.家猪心上、下腔静脉心肌袖的形态学观测及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8

[4].王奖荣,侯应龙,周聊生,高梅,时昌文.快速心房起搏兔肺静脉心肌袖细胞膜钾通道基因表达及胺碘酮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7

[5].张剑凯,李雪鹏,李少华,唐道鹤,欧伟.兔肺静脉心肌袖与心律紊乱相关的形态学研究[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7

[6].何益群,郭志坤.山羊心上、下腔静脉心肌袖的组织学及亚微结构特征[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7

[7].马建军,王前程,孟强,张小燕,薛冰.山羊与家猪肺静脉心肌袖比较解剖学观测及临床意义[J].解剖学杂志.2007

[8].陈现杰,方玉娟,李雪娟,张圣旭,耿荣萍.猪肺静脉心肌袖的组织学观察[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6

[9].李炳宪,申彪,马建军,孟强,陈现杰.山羊肺静脉心肌袖解剖学观测[J].解剖科学进展.2006

[10].刘朔,杨延宗,高连君,孙雷,郑仁恕.人上腔静脉心肌袖的形态学观测[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6

论文知识图

肺静脉心肌袖组织结构心肌袖在各肺静脉的出现率(%)各组大鼠不同状态下心肌袖H活性的...肺静脉心肌袖Masson染色第叁次心内电生理检查发现右下肺静脉~#...肺静脉长轴切面:心肌袖排列走行...

标签:;  ;  ;  ;  ;  ;  ;  

心肌袖论文_王奖荣,高梅,刘蔚,孙慧,贾晓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