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宗教论文_刘燕舞,朱雯

导读:本文包含了民间宗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宗教,民间,土族,上海人民出版社,羌族,莆田,范式。

民间宗教论文文献综述

刘燕舞,朱雯[1](2019)在《复制还是隐喻?——对“打猖”民间宗教活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民间宗教活动中的"打猖"为例,基于治理的视角,论证了民间宗教"隐喻的隐喻"背后,其实是对"国家"和"社会"的"复制"。这种"复制"具体表现为:在治理背景上,民间宗教"复制"了"社会"的治乱兴衰和由乱至治;在治理空间上,民间宗教"复制"了"国家"的行政区划与权力空间设置;在治理目的上,民间宗教"复制"了国家的民本思想;在治理手段上,民间宗教"复制"了"社会"的流动机制和"国家"的惩戒机制;在治理合法性上,民间宗教"复制"了"国家"与"社会"的双重授权模式。中国的民间宗教并不等同于"社会",也不等同于"国家",而是由"国家"与"社会"共同"合谋"而"互构"出来的"第叁域",是"国家"和"社会"之间的缓冲地带。(本文来源于《民俗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于丽娜[2](2019)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政府对民间宗教的法律治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传统社会中政府对宗教分化而治。民间宗教作为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与政府控制的通神权、意识形态相冲突,其聚众结社行为对社会秩序形成威胁,屡遭历代政府禁断。历代政府通过重罪治理与民间宗教有关的言论思想和聚众、私行迁徙、民间习教习武等行为。民间宗教在中国传统社会中虽未能获得政治和法律的正当性,但长期"禁而难绝"的事实表明其有一定的社会正当性。(本文来源于《世界宗教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李志鸿[3](2019)在《马西沙:为中国道教及民间宗教研究创发新路》一文中研究指出马西沙,祖籍北京密云,1943年11月出生于陕西延安。1964—1969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79—198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读研究生,获历史学硕士。1982年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道教与民间宗教研究室从事研究工作,曾担任道教研究室主任、社会科学院道家与道教研究中心名誉主任。2011年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受《世界宗教文化》编辑部委托,笔者近日就马先生在构建新中国道教与民间宗教研究"叁大体系"的成就与贡献做了一次访谈。(本文来源于《世界宗教文化》期刊2019年04期)

张犇,黄小格[4](2019)在《羌族民间宗教器具造物范式的“互文性”辨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羌族民间宗教器具造物范式以羌族传统的多神崇拜、万物有灵为基础,在历时性和共时性的共同作用之下,通过与藏传佛教、苯教、汉族道教等多种外来宗教文化的交流互鉴而形成,其中所展现出的可见性较强的"互文性"特征,折射出羌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本土文化与"他文化"间现实存在的濡化、涵化与适应的多层面互动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美术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朱亚坤[5](2019)在《莆田民间宗教“谢恩拜忏”仪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实,许多民间宗教及其仪式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复兴。本文运用布迪厄、常人方法学等有关实践理论,通过完全参与观察方法,深入描述了福建莆田民间宗教"谢恩拜忏"这一仪式的具体过程,并着重分析了这一仪式在场域创制、权宜实践和历史隐喻叁个方面的深度意蕴:以宗教仪式特有的符号和象征创制为基础,以多方参与主体对仪式禁忌和规则的权宜再生产为主线,以剧场游戏和历史隐喻为形式,逐步推进仪式实践的时空流动和参与者的情感变位,从而协同绘制了一幅涵括村落共同体与家族的集体意识、传统社会延续的性别格局和帝国政治的历史隐喻等因素混融在一起的行动图景。(本文来源于《世界宗教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刘克[6](2019)在《汉代民间宗教市场及其社会整合作用研究——以出土宗教题材汉画的生产消费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宗教题材汉画反映了一般社会的宗教习俗和宗教意识,蕴藏有十分丰富的整合资源。社会道德内涵跟敬奉神灵具有密切关系。宗教题材汉画的生产与消费,不仅成功地实现了钱财在阶层之间的重新配置,而且有效地促进了亲情在代际之间的流动,在一定程度上为去观念分化、利益分化和社会分化奠定了基础。同时,借助宗教题材汉画墓建设上的攀比和竞争这种行为所带来的价值体验,家庭的慈孝友恭伦理和聚落的道德义理得以保存和再生。在民间宗教市场的整合下,宗教题材汉画所兼具的神圣与世俗双重属性,使得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宗族的人都可以通过相关商品的生产、使用和参观而体验到居家生活的价值和意义。(本文来源于《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刘梓任[7](2019)在《民间宗教组织的结构功能及其治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党和国家深化宗教工作改革这一背景下,也给新时代宗教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宗教研究领域不断创新。本文尝试性地从一个不同于以往宗教研究的宏大叙事视角展开研究,以微观叙事为核心构建一幅宗教图景,在宏大的宗教历史之外构建一个福柯式的微观历史。本文以田野调查案例作为主要分析材料,兼顾已有的研究文献作为辅助材料,从而形成较为全面的宗教研究对象。从“讲经劝善”团体的历史脉络中抽离出宗教在社会中的关键因素,并以团体内部的发展过程和组织内部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为出发点,描述出了一幅完整的背景图。本文的各章节分别从组织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角度,集中性的讨论结构功能对组织发展的影响,并透过这种影响探寻宗教治理的路径。在此基础上整合之后,以社会关系分析作为出发点,将“人”与“物”构筑成一种整体的关系网络。宗教治理目标的实现,需要对关系网络有一个清晰的把握,而这一点需要与自治组织形成犄角之势,通过自治组织的协助实现治理主体嵌入在社会关系网络中。在嵌入式治理模式之上,进一步提出了治理的原则和范围,将如何使宗教成为有助于乡村发展的力量这一核心论题作为最终落脚点。(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邢海燕[8](2019)在《从女英雄到女神:土族民间宗教与性别角色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受宗教、经济及地域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土族人在生活中构建了关于女性的独特概念。与中国其他农村地区的妇女相比,土族地区存在深层二元的性别意识形态:女性在现实生活中和宗教神灵世界中地位形成鲜明对比。一般来说,土族妇女在日常生活中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在婚姻、教育和家庭决策权方面的自由比男性少。然而在民间宗教中,女性的角色又呈现出与之相矛盾的表现形式。在土族人崇拜的超自然神灵中,被称为"娘娘"的土族女神总是享有很高的地位,是对传统社会性别地位的有力挑战。而在土族地区流传的口头传统中,女性的双重角色多次出现在妻子(善良,仁慈,受控)和母亲(生育力强大,但危险和不受控制)中。应该说,母亲角色的中心地位影响了公共的结构意识,而这种意识决定了土族以二元的方式来看待女性。在本文中,将讨论土族传统社区中的性别体系,在日常生活、人生礼仪和口头传统中的性别角色,并进一步探究决定土族女性社会地位的因素,以及土族女性是如何塑造和改变她们的私人与公共生活空间的。(本文来源于《青海民族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答小群,马玉堂[9](2019)在《根脉记忆与现代传续:甘肃汉民族民间宗教的现状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散布于中国各地的民间宗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良性有序发展对基层社会治理及乡村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广泛田野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甘肃汉民族民间宗教的整体性认识,即杂而多端、复合混生的多元神灵世界,会聚多元、散延礼俗的民间宗教活动,政引民为、社会共参的基层社会治理。进而提出,应加强引导,倡导正信正行,坚持文明导向,不断为民间宗教注入时代文化新内涵。于此,民间宗教才能在根脉记忆与现代传续中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本文来源于《世界宗教文化》期刊2019年01期)

韦芳婧[10](2019)在《宗教世俗化语境下民间宗教仪式的功能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化进程中,宗教从神圣向世俗的转变,即是所谓宗教"世俗化"。宗教仪式乃是对神圣者或终极存在的认知及由此认知而产生的行为,意在重申社会制度的合法性。但在世俗化语境下,现代化进程使宗教脱离对社会的控制,成为一种个人选择。作为重要宗教行为的宗教仪式,也在这种语境下有了新的功能,体现在其仪式功能从作为合法化社会制度的神圣象征,变为宗教组织争取信众的市场竞争手段,甚至进一步蜕变为纯粹性的文化表演,其仪式功能的神圣性已逐渐被世俗性所替代。然而,基于世俗化概念界定的争论与中国民间宗教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不能完全运用任何一种世俗化理论来解读民间宗教仪式的变化;不应简单认为宗教与社会便是完全的神圣与世俗二元对立;不可忽略现代化进程对于宗教产生的影响,但中国宗教应有自己的理论。(本文来源于《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期刊2019年01期)

民间宗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传统社会中政府对宗教分化而治。民间宗教作为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与政府控制的通神权、意识形态相冲突,其聚众结社行为对社会秩序形成威胁,屡遭历代政府禁断。历代政府通过重罪治理与民间宗教有关的言论思想和聚众、私行迁徙、民间习教习武等行为。民间宗教在中国传统社会中虽未能获得政治和法律的正当性,但长期"禁而难绝"的事实表明其有一定的社会正当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民间宗教论文参考文献

[1].刘燕舞,朱雯.复制还是隐喻?——对“打猖”民间宗教活动的研究[J].民俗研究.2019

[2].于丽娜.中国传统社会中政府对民间宗教的法律治理[J].世界宗教研究.2019

[3].李志鸿.马西沙:为中国道教及民间宗教研究创发新路[J].世界宗教文化.2019

[4].张犇,黄小格.羌族民间宗教器具造物范式的“互文性”辨析[J].中国美术研究.2019

[5].朱亚坤.莆田民间宗教“谢恩拜忏”仪式研究[J].世界宗教研究.2019

[6].刘克.汉代民间宗教市场及其社会整合作用研究——以出土宗教题材汉画的生产消费为中心[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7].刘梓任.民间宗教组织的结构功能及其治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8].邢海燕.从女英雄到女神:土族民间宗教与性别角色的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2019

[9].答小群,马玉堂.根脉记忆与现代传续:甘肃汉民族民间宗教的现状与思考[J].世界宗教文化.2019

[10].韦芳婧.宗教世俗化语境下民间宗教仪式的功能变化[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9

论文知识图

嘉木样家属居住处bc基督教家庭布置)《朝元图》局部被热烈而激昂的壁画故...民间宗教-敬告祖先 (宋德胤 摄)民间宗教-祭祀用的槽盆 (宋德胤 摄)1-02双林寺布局涵盖了儒道释和~...

标签:;  ;  ;  ;  ;  ;  ;  

民间宗教论文_刘燕舞,朱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