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民间故事中的民俗文化

藏族民间故事中的民俗文化

一、藏族民间故事中的民俗文化(论文文献综述)

魏宏欢[1](2021)在《民俗学视域下的四川康巴乡土小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康巴作家群的崛起,是新世纪四川文学版图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康",是藏语"Khmas"的汉语音译(清代汉文文献中曾译作"喀木"),是一个地域概念。1 "所言‘康’者,系指‘边地’而言,如‘边地小邦’名为‘康吉贾陈’。"2今天藏族人习惯将西藏昌都一带,青海玉树、果洛藏族自治州,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雅安、西昌,以及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称为康区。巴,在藏语里指"人"。因此,"康巴"指的是居住在康区的人。

王佳佳[2](2021)在《河南民间“孝道”故事中的伦理观念研究》文中指出中国社会的“孝道”是道德伦常的基础,在家庭、社会乃至信仰层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家风建设”的倡导,家庭问题进一步被重视,民间故事中有关“孝道”的研究重新焕发活力。河南地处中原腹地且为多朝古都,蕴藏着厚重的祖根文化和孝廉文化,孕育了丰富完整的“孝道”伦理观念。因此,本文以河南民间“孝道”故事文本为研究对象,结合社会文化背景,从故事学和伦理学的相关理论来阐释河南民间“孝道”故事中蕴含的伦理观念。论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构成。绪论部分:首先,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由和河南地区孝道故事的典型性;其次,对国内外在民间“孝道”故事类型、文学文化和伦理方面的研究现状做了系统梳理,并对其进行学术总结和反思,进一步探析本文的可行性研究以及研究的空间与价值;再次,概括了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意义;最后,阐述了本文的资料来源及研究方法。正文部分:首先,借鉴故事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对搜集到的一百二十余篇河南民间“孝道”故事进行分类,按照故事具体情节将其分为“弃老型、敬老型、弃敬相对型和弃敬转化型”四型,并进一步归纳为“生活压榨式、尽心事亲式、亲子不孝养子孝式和智决难题式”等十六式,并对各类故事内容进行概括。其次,剖析了河南民间“孝道”故事中的家庭伦理。从血缘关系维系的父子伦理、兄弟伦理和婚姻关系构成的夫妻伦理、婆媳伦理出发,考察中原民众孝道中的家庭关系和家庭伦理,以及这种家庭伦理内在的矛盾与悖论。再次,阐释了河南民间“孝道”故事中的社会伦理。将河南民众的孝道从家庭延伸至社会,从家国同构下的君臣伦理、后天亲缘化的拟亲属伦理和亲密复杂的乡邻伦理出发,探析河南民众孝道中的社会伦理,以及这种社会伦理暗含的功利互惠的现实色彩。最后,透视了河南民间“孝道”故事中的信仰伦理,解读河南民众孝道的生存土壤和伦理根源。从生殖与祖先、佛与道、自然与命运方面透视民众孝亲之心的精神归宿,为当今人们的孝行找到精神依托。结语部分:对河南民间“孝道”故事的类型和其中蕴含的家庭伦理、社会伦理、信仰伦理做总结,概括出河南民众的孝道伦理观念,阐释其蕴含的精神内涵和道德品性,并进一步指出河南民众孝道伦理观念在当代社会的家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个人品格健全方面的现实价值。

潘力维[3](2021)在《中国当代少数民族舞剧的历史发展及创作实践研究》文中提出少数民族舞剧是我国民族舞剧独特而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却很少被理论界所重视,对其的研究往往停留在单一舞剧作品的形态分析与文化特征表达方面,是对现象的揭示或对创作生态的分析,而缺乏创作审美上的理论解释与归纳。本论文在对史料进行全面梳理的同时,注重的是个体性与整体性的统一,既要从社会因素、文化要素等方面全方位考察少数民族舞剧创作环境,也要以人民为中心,探讨人民个体与民族整体、少数民族与中华民族共同体之间的辩证关系。纵观少数民族舞剧的创作和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在题材内容上往往集中在民间传说、抗争外敌与现实命运三个方面。分别展现着对各族人民共有品质的讴歌、中华民族在共御外敌过程中民族凝聚力的不断增强、各族人民致力于实现脱贫攻坚、共同富裕的共同理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由此逐步牢铸。在创作初期,少数民族舞剧往往通过各族人民共创、共建新中国的“一体化”叙事有效促进了少数民族对于国家的认同与归属。近年来,少数民族舞剧开始突破以往图解政策的刻板叙事与对少数民族风情的猎奇式解读,开启了现实关怀、真情实感的共同体叙事。在少数民族舞剧语言的系统建构过程中,实现从节律性民族舞蹈向旋律性舞剧语言的转换是我们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在将主干动作转化为舞剧的主题动机过程中,对少数民族舞蹈语言的改造应当把握相应的“度”,以促进其表意能力的进一步加强。而在形态上,近年来各少数民族舞剧的创作热情越发高涨,除了以蒙古族、彝族为代表的既具现实性、又受市场欢迎的舞剧创作,多个民族也在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助推中实现了“零的突破”,我国少数民族舞剧创作的形态多样化特征更加鲜明,从而拓展了我国民族舞剧的风格多样化。少数民族舞剧从创生伊始就对传播中华民族形象、建构中华民族精神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在当下复杂深刻的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舞剧需要更为尊重文化共性、通过更为符合舞剧本质的“共同体叙事”,以自觉自信的创作态度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进而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支撑。

范佳[4](2021)在《藏族机智人物故事与当代小说互文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活态的民间口头文学作为一种“隐性文本”,与作家文学文本相互比照,在叙事方式、人物塑造、审美意识等方面带来互文性的阐释空间,使我们对作品的理解不仅停留在横向的比较,同时也带来了纵向的参考。藏族民间口头文学相当发达,神话、传说、故事、歌谣等各种民间文学体裁,为作家文学文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资源。藏族机智人物故事文本与当代小说文本的互文性生成,将文本纳入了文学话语的生产过程。民间话语的叙事策略、审美文化在进入作家文本时,作家并非原封不动地继承和吸收文学传统素材,而是对其进行了改编、拼贴、戏仿、反讽等互文性转化,促成了传统话语资源与现代话语资源的有机互动。本文是对藏族口头文学与作家文学互文关系的研究。第一章是对藏族机智人物故事与当代小说主体互文的探讨。藏族作家自觉从民间口传文学中汲取创作素材,是一种精妙的互文策略。口头文本的灵活性与自在性,打破了传统作家文学的经验性叙事,在互文性阐释中召唤主体多元对话的可能。第二章是对藏族机智人物故事与当代小说文本互文的探讨。从叙事结构、形象叙事、叙事主题三个层面挖掘文本间的互动机制。机智人物故事固定的套语、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同一主题的反复叙述,为藏族作家的创作提供了有资借鉴的方法,他们在吸收与化用过程中,形成了个性化的创作风格。第三章是对藏族机智人物故事与当代小说文化互文的探讨。草原、神物、酒等民间风物与藏族民间传统相关联,构成了复杂多义的意象群,象征着自由、洒脱的民族文化。在藏族机智人物故事中,机智人物诙谐的语言、大团圆式的结局以及讽刺性的艺术效果,都奠定了民族文化深处喜剧性审美特征,为藏族作家书写悲剧提供了喜剧性的外壳。藏族作家对民间文学的有意亲近是对藏族文化刻画现实、超越荒诞、追求圆满的审美价值取向的体现。

温笑云[5](2021)在《论阿来小说的“边地”书写》文中研究表明新时期以来边地小说凭借其别具一格的魅力在中国文学界军突起,范稳的《悲悯大地》《大地雅歌》、董立勃的《白豆》《下野地》、红柯的《乌尔禾》《西去的骑手》以及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等优秀的边地小说丰富着中国文坛。阿来也是边地小说作家中极具影响力的一员,他穿行于两种介质的文化之间,坚持用汉语来书写自己的故乡嘉绒藏区。嘉绒地处汉藏交界的特殊过渡带,无论是自然风光或是历史人文都兼具着边地与内陆的双重特征,因此阿来的创作在极具本民族文化自觉的同时还促进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与碰撞。阿来始终致力于将藏区边地文化推入更为宏大的主流文化场域,让长久以来定居于主流文化圈的人们打开了一扇了解藏地文化的交流之窗;但阿来并未囿于狭窄的民族主义情怀之中,而是在现代文明冲突激荡的大背景下去思考藏民族乃至于人类文明的现实走向。第一章梳理并尝试界定了本中所使用的“边地”意涵,并分析边地小说在新时期兴起的深层原因。同时梳理阿来的文学创作生涯三个阶段,并深挖其文学作品在不同的创作阶段所呈现出来的不同的“边地”意识。第二章试图探讨阿来对于藏区“史”、“志”的构建。一方面将视野聚焦于阿来新时期以来的小说创作中,对藏区跟踪式的“断代史”书写脉络;另一方面,分别从阿来建构文学藏地的三重维度、建构文学藏地的情感原因以及建构藏地的“民族志”笔法等方面对其作品进行解读。第三章首先关注到阿来小说中对藏地风物、民俗文化、土司制度、宗教文化四个不同侧面的细致叙写,展现了阿来的独特文化身份。同时探寻作家对于现代文明进入藏区以来的文化多元性的辩证思考,聚焦于现代化进程深入藏区以后藏民们呈现出来的精神异变;同时阿来试图以原始神秘的藏族文化来重构民间精神秘则,期望对遭遇现代文明“践踏”后的藏乡精神世界起到疗愈的作用。第四章旨在探讨阿来的原乡情结,本章将从生态的创伤、人心的救赎以及藏区异域形象的变更三个角度切入,体现出阿来对于现代文明批判以外的乐观,深入把握阿来对于藏民心灵救赎、藏区继承与发展并行的愿景与期盼。

刘媛[6](2021)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视域下的迭部青稞酒文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迭部县(?)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迭部地区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稞酒酿造技艺便是迭部非遗文化的代表之一,相传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世代传承,从未间断。本文以迭部地区的青稞酒酿造技艺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人类学和民族学研究方法对青稞酒酿造技艺的传承历史和保护现状进行研究,试为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叙述迭部青稞酒酿造技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阐明迭部青稞酒酿造技艺的历史渊源。第二部分借助田野调查资料对迭部青稞酒酿造技艺的过程进行梳理,对制麯、酒醅和烤酒等步骤进行了详细的民族志书写。第三部分从民俗文化的角度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青稞酒酿造技艺的关系。第四部分探讨了在传承与保护迭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李若碧[7](2021)在《《格萨尔》批评文本研究(1986-1999)》文中认为1986年至1999年是《格萨尔》研究的拓展阶段,史诗研究在文学、历史、民族研究等多个层面走向深化,多学科研究格局已经形成。理论话语与研究理念的更新,研究视角与研究范式的转变促使史诗研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面貌。论文主要关注1986-1999年间的《格萨尔》批评文本,从文学与艺术批评、历史与宗教批评、民族与民俗批评、比较与跨界批评四个方面展开,在梳理分析这一时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握这一时期史诗研究的特点与发展趋势。1986-1999年间的《格萨尔》文学批评文本聚焦史诗的文学价值,对史诗中蕴含的文学要素进行阐释。在研究方法上侧重从文学评论、文学史、文艺理论三个层面对史诗的结构特色、人物性格以及语言艺术进行剖析。《格萨尔》艺术批评文本主要以音乐研究为主,并关注史诗的创编者与创作路径。这一时期的研究者在研究方法上主要运用专业的音乐理论剖析史诗说唱音乐的演变史、演变规律、说唱曲调的类型、曲式结构等问题。《格萨尔》历史宗教批评文本主要探究史诗中历史要素的真实性问题与宗教信仰的内涵。历史研究在方法论上运用历史学派的考证式方式对史诗的产生根源问题进行考证分析。宗教研究侧重剖析史诗中的宗教思想内涵与宗教演变历程。《格萨尔》民族民俗批评文本探讨了古代藏族的社会制度文化。民族研究聚焦部落制度、部落战争等关乎族群稳固发展层面的问题。民俗研究深入藏族先民的日常生活,剖析了藏族人民精神世界中的人情世态与思想内涵。《格萨尔》比较与跨界批评文本以跨民族、跨文化的思维模式对史诗的具体内容与潜藏在内容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行对比研究。在与他国史诗的比较中论证《格萨尔》的本土性特征,比较《格萨尔》史诗的不同文本从而探究史诗的同源性与变异性问题。以文化批评的视角研究史诗中的母题与原型,挖掘蕴藏在藏族人民精神世界中最古老的文化内涵,拓宽了史诗的研究视野,重构了《格萨尔》与其他史诗的内在关联,以此建立《格萨尔》与国际史诗间沟通对话的桥梁。

刘晓鑫[8](2021)在《多文化视域中的蝙蝠 ——以民间苯教文献《蝙蝠经》为中心》文中认为苯教中有关蝙蝠的仪轨已经失传,现只留存祭仪文本。笔者在梳理民间苯教文献的过程中,共发现15篇《蝙蝠经》文献,这些文本除结构和叙述方式具有地域性差异外,其内容均大同小异。本文拟就其中较有代表性的3个文本进行研究。通过对文本内容的译注和对比分析,笔者发现这些文本对蝙蝠身体的超能、效能等都虽有不同的描述,但蝙蝠却几乎都是以人神使者的身份出现。受宗教、世俗文化的影响,蝙蝠在藏族文学、艺术、史诗中均具有双重角色。藏族及其周边文化中蝙蝠意象的类同,无疑是不同历史时期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的具体例证,体现了藏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本篇论文分为四章,各章内容如下:第一章概述已经出版的民间苯教文献版本以及经文的保存现状。第二章从搜集的15篇《蝙蝠经》文献中选译3篇书写较为规范且具有代表性的文献。第三章对选译的3篇《蝙蝠经》文献进行对比研究。第四章从民俗文化中蝙蝠的称谓、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族医药入手,探讨蝙蝠在民俗文化中所具有的双重意象特征。

哈司依提·艾迪艾木[9](2020)在《中国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叙事研究 ——以12个民族的爱情叙事诗为中心》文中认为民间叙事诗是我国民间文学宝库中的主要门类之一,其中的爱情叙事诗在各民族民间叙事诗中,是数量繁多、形式优美、篇幅较长、传播率极广、艺术感染力较高的叙事诗类型。民间爱情叙事诗与人民的生活、节日、民俗等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承载着他们的生产生活、伦理道德、爱情婚姻、价值取向、道德追求等,结构形式完整,艺术手法比较成熟。许多民间爱情叙事诗在今天仍然流传,而且被改编成其他种类的艺术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对各民族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基础素材。本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采用文本研究的方法,运用文学、人类学等研究理论与方法,对中国民间爱情叙事诗进行叙事研究,分析其叙事结构,叙事手法、叙事程式、叙事时空与叙事原型。本文包括引言、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第一章为引言。绪论部分研究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定义、分类、题材来源以及各民族民间爱情叙事诗的相互影响。同时,从多元文化交流的视角,对我国民间爱情叙事诗的价值进行阐述。最后简要评析民间爱情叙事诗的研究现状,指出本论文的选题意义、研究目的以及研究对象和方法。正文有五章,具体如下:第二章为爱情叙事诗的叙事结构。本文运用法国学者格雷马斯的结构主义行动元模式、叙事程序和符号矩阵等叙事理论,通过分析各民族代表性爱情叙事诗文本共有各种要素及其关系,找出它们的普遍叙事结构模式,在此基础上发掘其叙事不变的深层结构,探讨其背后意义的形成。第三章着重探讨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叙事手法。首先分析爱情叙事诗的两种叙事文体类型及其说唱特征,指出韵散相间爱情叙事诗中韵文的特征和作用,并从叙事学角度探讨其在转换叙事视角、调节叙事节奏、丰富叙事方式、完善故事情节及塑造人物形象等重要的叙事功能。其次对爱情叙事诗的问答式叙事手段进行分类,分析爱情叙事诗中常见的叙事传统。第三,通过探讨爱情叙事诗中的序歌和尾歌等非情节类诗歌的特点及作用,指出它们是在叙事诗开篇和结尾的有效叙事技巧,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爱情叙事诗的叙事活动本是一种传统,是一种歌手和听众的交流互动模式。第四章研究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叙事程式。叙事程式是爱情叙事诗得以长期传承的载体。它增强了民间叙事诗传承的系统性和稳固性。本文采用口头程式理论,通过探讨其中的词语程式、句法程式、主题程式以及引导性程式等程式,初步认定爱情叙事诗是一种具有程式化特点的口头叙事,并指出这些叙事程式是在各民族民间爱情叙事诗演唱过程中普遍存在一种的叙事规律和方式,在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叙事传统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第五章研究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叙事时空。在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叙事中,时空是非常重要的要素。本章从叙事学的相关理论入手,对民间爱情叙事诗的时序、时距、叙事频率、叙事空间类型特点及其象征意义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阐明民间爱情叙事诗与成年仪式的渊源关系。第六章研究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叙事原型。论文在前四章的基础上,运用原型理论及人类学相关的理论,在“通过仪式”的“分离、阈限、融合”三个阶段中,对民间爱情叙事诗与成年仪式进行并行对比,阐述民间爱情叙事诗与成年仪式的原型关系,展现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历史脉络,籍此揭示出仪式和口头文学之间的渊源关系。最后为结语部分,总括全文的主要内容,认为民间爱情叙事诗具有程式化叙事诗特点,其主要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这种叙事程式来自于口头叙事传统,二是取决于其叙事原型。

才华草[10](2020)在《藏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及实现路径》文中研究指明“文化是不同民族之间互相区分的外在标志和统一民族内部间相互认同的依据,是一个民族共同体赖以生存和延续的重要源泉”。“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我们要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中国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植根在人们内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藏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优秀文化内容,是藏民族民族精神、文化心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的总体表征,蕴含着丰富的爱国精神、和谐理念、伦理道德、诚信意识的文化特质,对民族团结进步,社会稳定发展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使得人们深思。如何让藏族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优秀育人资源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继续散发它的光芒,发挥它本该有的力量,是当下需要解决的最为迫切的问题。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探讨藏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是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内在价值所在,也是传统文化入脑、入心的关键所在,同时可以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时代价值,使传统文化走进课堂,润物细无声。文章的第一章首先是藏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内涵及类型,主要论述相关概念的界定和藏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类型;第二章主要论述藏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质,藏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独具雪域民族特色的文化育人特质,第三章主要论述了藏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藏族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文化育人特质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般影响着藏族民众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是行为习惯的道德准则。第四章主要为藏族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优秀传统文化的推陈出新能更好的体现它的时代价值同时更好的能够被当下时代所运用,本章从藏族优秀传统文化育人资源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媒体传播相结合和以中华文化认同为统一来论述藏族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

二、藏族民间故事中的民俗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藏族民间故事中的民俗文化(论文提纲范文)

(2)河南民间“孝道”故事中的伦理观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1.选题缘由
        2.河南地区“孝道”故事的典型特征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孝道”故事的相关研究
        2.“孝道”伦理观念的相关研究
    (三)研究内容及意义
        1.研究内容
        2.研究意义
    (四)资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1.资料来源
        2.研究方法
一、河南民间“孝道”故事的类型
    (一)弃老型
        1.生活压榨式
        2.狠心弃养式
        3.薄葬送终式
    (二)敬老型
        1.尽心事亲式
        2.救亲危难式
        3.无奈牵挂式
        4.体谅尊敬式
        5.忠孝并存式
    (三)弃敬相对型
        1.亲子不孝,养子孝式
        2.儿子不孝,儿媳孝式
        3.孝子善报,逆子恶报式
        4.孝母不孝父式
    (四)弃敬转化型
        1.智决难题式
        2.换位触动式
        3.矛盾调和式
        4.矛盾激化式
二、河南民间孝道故事中的家庭伦理
    (一)父子伦理
        1.养:重孝的伦理取向
        2.弃:现实的伦理选择
    (二)兄弟伦理
        1.同气连枝的兄弟
        2.互谅互助的妯娌
    (三)夫妻伦理
        1.家庭权力的偏移
        2.两性之爱的矛盾
    (四)婆媳伦理
三、河南民间孝道故事中的社会伦理
    (一)君臣伦理
        1.移孝作忠的伦理倾向
        2.弃忠保孝的伦理诉求
    (二)拟亲属伦理
        1.知恩图报的伦理内涵
        2.功利互惠的伦理实质
    (三)乡邻伦理
        1.重义轻利的伦理追求
        2.义利相对的伦理矛盾
四、河南民间孝道故事中的信仰伦理
    (一)生殖与祖先
        1.血脉永续的生殖崇拜
        2.尊崇长辈的祖先崇拜
    (二)“佛”与“道”
        1.佛教因果报应说
        2.道教神仙信仰观
    (三)自然与命运
        1.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
        2.趋利崇福的命运观念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3)中国当代少数民族舞剧的历史发展及创作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节 论题的提出及概念界定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关于中国舞剧发展史中的少数民族舞剧的研究
        二、关于中国少数民族舞剧的研究
        三、关于少数民族舞蹈及其创作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意义
第一章 中国少数民族舞剧创作发展流变
    第一节 少数民族舞剧的初创
        一、少数民族舞剧的革命历史题材之先河
        二、少数民族舞剧的民间风格奠定
    第二节 以民间传说弘扬民族情怀
        一、舞剧语言形态多样化追求下的创作选择
        二、对中华民族共有品质的赞颂讴歌
    第三节 以抗争外敌增强民族凝聚力
        一、少数民族的反抗史诗
        二、汉族与少数民族共御外敌
    第四节 以现实命运凝聚民族共同体
        一、民族集体记忆的不断深化
        二、为“脱贫攻坚”的共同理想而奋斗
第二章 中国少数民族舞剧语言的系统建构
    第一节 独特的民族舞剧语言形态建构的必要性
        一、对“根性”的坚守与科学化传承的道路
        二、少数民族舞剧语言自身的独立与体系化要求
        三、继承发展“优质基因”
    第二节 少数民族舞剧语言建构的操作方法
        一、从现实生活出发,创造新的舞蹈
        二、运用与发展民族传统的表现形式
        三、语言形态的兼收并蓄与多重组合
    第三节 原生舞蹈语言在舞剧表意中的有效性及多意性
        一、有效性——描绘民族风格
        二、多意性——不断发展着的民族精神
        三、少数民族舞蹈表意功能得到极大加强
第三章 中国少数民族舞剧的多样化发展样态
    第一节 多元化的创作局面全面铺开
        一、少数民族舞剧创作的“第一方阵”
        二、多个少数民族的舞剧创作开始起步
    第二节 多样化的新型舞剧结构方式
        一、《阿诗玛》:“诗化色块结构”与“立体交响式编舞”
        二、《东归的大雁》:回旋曲式的舞剧结构设计
        三、《妈勒访天边》:舞蹈与意境齐头并进
        四、《草原英雄小姐妹》:当代视角与多重空间
    第三节 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多样化的民族舞剧风格呈现
        一、体现各族人民的文化诉求及共同的文化记忆
        二、“各美其美”与“多元和谐”
        三、民族舞剧风格多样化不断提升
第四章 中国少数民族舞剧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与把握
    第一节 少数民族舞剧的“文化自觉”与“他者眼光”
        一、舞剧创作过程中的“文化自觉”与“他者眼光”
        二、舞剧演出过程中的“文化自觉”与“他者眼光”
    第二节 “多元一体”格局下的民族文化认同
        一、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
        二、建构主旋律话语
        三、建构对外开放话语
        四、建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话语
结语
附录:中国少数民族舞剧主要作品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4)藏族机智人物故事与当代小说互文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第一章 藏族机智人物故事与当代小说的主体互文
    第一节 本土化的生活经验
    第二节 汲取民间文学资源
    第三节 主体话语认同
第二章 藏族机智人物故事与当代小说的文本互文
    第一节 叙事结构的互文性生成
    第二节 人物形象的互文性变异
    第三节 叙事主题的互文性转化
第三章 藏族机智人物故事与当代小说的文化互文
    第一节 民间文化意象
    第二节 喜剧性审美特征
    第三节 永恒的精神追求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5)论阿来小说的“边地”书写(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依据与意义
    二 目前国内研究现状
    三 本文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第一章 文学中的“边地”与阿来的边地书写
    第一节 新时期文学中的“边地”
    第二节 阿来文学中的“边地”意识
第二章 藏地风流:恢弘史志建构
    第一节 现代“进入”史的完整叙述
    第二节 “民族志”构建的多重解读
第三章 神性返魅:藏乡文化书写
    第一节 族群记忆:文化身份的双重表达
    第二节 祛魅:现代文明的理性审思
    第三节 返魅:民间精神秘则的重构
第四章 家园守望:原乡情感言说
    第一节 从和谐到创伤的乡土生态纪实
    第二节 从背离到归来的乡情人心审问
    第三节 从荒凉到风情的异域形象查访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视域下的迭部青稞酒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评述
        一、青稞酒与藏族文化
        二、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迭部青稞酒的文化背景
    第一节 自然环境
        一、迭部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
        二、迭部的青稞种植
    第二节 人文环境
        一、迭部的历史沿革
        二、多元的宗教文化
    第三节 迭部青稞酒酿造技艺的历史渊源
        一、青稞酒酿造技艺随吐蕃东征而东传
        二、西藏地区酿酒技艺与迭部酿酒技艺的异同
第二章 迭部青稞酒的酿造艺及传承方式
    第一节 迭部青稞酒的酿造技艺
        一、酒麯
        二、酒醅
        三、烤酒
    第二节 迭部青稞酒技艺的传承方式
        一、家庭内部传承
        二、现代酒厂传承
第三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迭部青稞酒酿造技艺
    第一节 文学中的青稞酒
        一、青稞酒与谚语
        二、青稞酒与祝词
        三、青稞酒与酒曲
    第二节 民俗中的青稞酒
        一、青稞酒与人生仪礼
        二、日常生活中的青稞酒
        三、青稞酒与宗教仪式
    第三节 藏医体系中的迭部青稞酒
        一、青稞酒的药用成分
        二、青稞酒的药用价值
第四章 迭部青稞酒酿造技艺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节 迭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一、迭部青稞酒酿造技艺的现状
        二、迭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措施
        三、迭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迭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
        一、迭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
        二、迭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格萨尔》批评文本研究(1986-199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和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重难点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格萨尔》文学与艺术批评文本研究
    第一节 文学价值的多元化阐释
    第二节 回到声音的本体性研究
第二章 《格萨尔》历史与宗教批评文本研究
    第一节 历史要素的考证式研究
    第二节 聚焦史诗中的宗教思想
第三章 《格萨尔》民族与民俗批评文本研究
    第一节 史诗文化中的民族研究
    第二节 民俗事象的多层面探析
第四章 《格萨尔》比较与跨界批评文本研究
    第一节 跨文化间的史诗对话
    第二节 深层文化内涵的开掘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多文化视域中的蝙蝠 ——以民间苯教文献《蝙蝠经》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
第一章 整理出版的民间苯教文献及保存现状
    第一节 文献概述
    第二节 民间苯教文献中的《蝙蝠经》
    第三节 经文的保存现状及流传的年代问题
第二章 《蝙蝠经》选译
    第一节 《舟曲民间古藏文苯教文献》(第一辑)所收《蝙蝠经》译释
    第二节 《古藏文苯教手抄珍本文献》所收《蝙蝠经》译释
    第三节 《甘肃宕昌藏族家藏古藏文苯教文献》所收《蝙蝠经》译释
第三章 民间苯教文献《蝙蝠经》文本解析
    第一节 文本特征分析
    第二节 文本内容解析
    第三节 蝙蝠祭仪出现及失传原因初探
第四章 蝙蝠在民俗文化中的意象
    第一节 蝙蝠的称谓
    第二节 民间文学中的蝙蝠形象
    第三节 民间艺术中的蝙蝠形象
    第四节 医药中的蝙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中国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叙事研究 ——以12个民族的爱情叙事诗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民间爱情叙事的分类与题材来源
        1.1.1 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几种分类
        1.1.2 民间爱情叙事诗题材的来源
    1.2 中国各民族民间爱情叙事诗的相互影响
        1.2.1 主体民族民间文学作品对少数民族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影响
        1.2.2 各民族民间爱情叙事诗的相互影响
    1.3 多元文化交流视野下中国民间爱情叙事诗的价值
        1.3.1 思想价值
        1.3.2 审美价值
        1.3.3 娱乐价值
        1.3.4 教育价值
        1.3.5 认同价值
        1.3.6 遗产与开发价值
    1.4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现状与方法
        1.4.1 选题缘由、研究目的与意义
        1.4.2 研究现状
        1.4.3 研究资料来源、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2章 中国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叙事结构
    2.1 中国民间爱情叙事诗的表现层—角色模式
        2.1.1 中国民间爱情叙事诗的行动元模式
        2.1.2 民间爱情叙事诗的行动元与角色
    2.2 中国民间爱情叙事诗的中阶层(一)——叙事程序
        2.2.1 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合取性叙事程序
        2.2.2 民间爱情叙事诗“三合一体”的叙事序列
    2.3 中国民间爱情叙事诗的中阶层(二)——叙事模式
        2.3.1 民间爱情叙事诗的离合型叙事组合
        2.3.2 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圆形叙事模式
    2.4 中国民间爱情叙事诗的深层—符号矩阵
        2.4.1 民间爱情叙事诗的符号矩阵
        2.4.2 民间爱情叙事诗二元对立的深层结构
第3章 中国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叙事手法
    3.1 韵及韵散结合的叙事手法
        3.1.1 韵文体
        3.1.2 韵散相间体
    3.2 问答式的叙事技巧
        3.2.1 问答叙事类型
        3.2.2 问答主体类型
    3.3 开篇与结尾的叙事方法
        3.3.1 开篇的叙事传统
        3.3.2 结尾的叙事技巧
第4章 中国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叙事程式
    4.1 词语程式
        4.1.1 数字程式
        4.1.2 时间程式
        4.1.3 人物名称程式
        4.1.4 比喻的修辞程式
    4.2 句法程式
        4.2.1 排比平行
        4.2.2 递进平行
    4.3 主题程式
        4.3.1 “诞生”的主题程式
        4.3.2 “成长”的主题程式
    4.4 引导性程式
        4.4.1 引言性开头程式
        4.4.2 引导切换的程式
        4.4.3 引导话语模式的程式
第5章 中国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叙事时空
    5.1 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叙事时间
        5.1.1 时序
        5.1.2 叙述节奏
        5.1.3 叙述频率
        5.1.4 爱情叙事诗的时间意识
    5.2 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叙事空间
        5.2.1 民间爱情叙事诗空间类型
        5.2.2 民间爱情叙事诗空间类型的特征
        5.2.3 空间的叙事功能
        5.2.4 空间的象征意义
第6章 中国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叙事原型
    6.1 分离阶段-分离的动机及手段
        6.1.1 与现实世界的分离
        6.1.2 与陌生世界的分离
    6.2 阈限阶段-考验
        6.2.1 阈限时空
        6.2.2 阈限生活
    6.3 融合阶段-团圆
        6.3.1 象征性死亡与再生
        6.3.2 其他融合手段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我国部分民间爱情叙事诗名单
附录 B:我国部分民间爱情叙事诗的行动元划分情况
附录 C:维吾尔民间叙事诗在十二木卡姆歌词中的分布情况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藏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及实现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文献述评
        (一)国内研究述评
        (二)国外研究述评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研究重难点、创新点
        (一)重点
        (二)难点
        (三)创新点
第一章 藏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内涵及类型
    一、藏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内涵
        (一)文化
        (二)传统文化
        (三)优秀传统文化
        (四)藏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藏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类型
        (一)物质文化
        (二)非物质文化
    三、藏族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文化育人理论
        (二)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育人思想
第二章 藏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质
    一、藏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一)节庆文化
        (二)民间文艺
        (三)生态文化
        (四)体育文化
    二、藏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
        (一)彰显爱国精神
        (二)倡导伦理道德
        (三)提倡和谐理念
        (四)注重诚信意识
第三章 藏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
    一、培育爱国情怀
        (一)增强伟大民族精神
        (二)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筑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
    二、涵养伦理道德
        (一)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二)邻里互助的优良作风
        (三)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三、践行和谐理念
        (一)人与人的和谐关系
        (二)人与社会的和睦关系
        (三)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四、塑造理想人格
        (一)诚信立人的道德意识
        (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第四章 藏族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
    一、以家风传承为纽带,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一)提高家长文化素养,注重榜样的力量
        (二)优化家庭文化氛围,重视环境的作用
    二、以校园环境为基础,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一)培养具有藏族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能力的教资队伍
        (二)积极开发藏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的校本课程资源
        (三)积极营造与藏族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校园文化环境
    三、以节庆活动为载体,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一)政府积极组织藏族民族文化交流活动
        (二)社会民间组织活动与藏族节庆活动相结合
        (三)藏族节庆文化自身建设与政府主导相结合
    四、以网络媒体为平台,与媒体传播相结合
        (一)媒体宣传,传播藏族优秀传统文化育人资源
        (二)媒体参与,拓宽藏族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渠道
        (三)媒体协作,形成藏族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合力
    五、以中华认同为统一,实现文化育人
        (一)文化认同,加强藏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
        (二)辩证处理,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关系
        (三)创新发展,建立藏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攻硕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四、藏族民间故事中的民俗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 [1]民俗学视域下的四川康巴乡土小说[J]. 魏宏欢. 阿来研究, 2021(01)
  • [2]河南民间“孝道”故事中的伦理观念研究[D]. 王佳佳.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3]中国当代少数民族舞剧的历史发展及创作实践研究[D]. 潘力维.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
  • [4]藏族机智人物故事与当代小说互文性研究[D]. 范佳. 北方民族大学, 2021(09)
  • [5]论阿来小说的“边地”书写[D]. 温笑云.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6]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视域下的迭部青稞酒文化研究[D]. 刘媛. 兰州大学, 2021(02)
  • [7]《格萨尔》批评文本研究(1986-1999)[D]. 李若碧.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8]多文化视域中的蝙蝠 ——以民间苯教文献《蝙蝠经》为中心[D]. 刘晓鑫. 兰州大学, 2021(02)
  • [9]中国民间爱情叙事诗的叙事研究 ——以12个民族的爱情叙事诗为中心[D]. 哈司依提·艾迪艾木. 新疆大学, 2020(06)
  • [10]藏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及实现路径[D]. 才华草.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藏族民间故事中的民俗文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