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氢降凝论文_高丽,马向荣,王延臻,宋春敏,段红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临氢降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润滑油,催化剂,分子筛,硅烷,基础油,烷基,化学工程。

临氢降凝论文文献综述

高丽,马向荣,王延臻,宋春敏,段红玲[1](2019)在《Ni/K/ZSM-5的润滑油基础油临氢降凝反应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ZSM-5为载体制备了Ni/K/ZSM-5催化剂,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的K对润滑油基础油临氢降凝反应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N_2吸附-脱附和吡啶吸附红外光谱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Ni、K改性的催化剂,润滑油基础油黏度指数和收率明显提高。对于Ni/0.4K/Z5催化剂,润滑油基础油黏度指数达到103,产率达到70%,凝点-20℃;对于Ni/0.8K/Z5催化剂,润滑油基础油黏度指数达到102,产率达到69.5%,凝点-21℃。(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9年04期)

甄涛,刘丽芝,宋君辉,焦祖凯,金吉海[2](2019)在《ZSM-5硅烷化改性对临氢降凝催化剂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液相沉积法对ZSM-5分子筛进行硅烷化改性,以改性后的分子筛为原料制备了变压器油临氢降凝催化剂,通过N_2-BET、NH_3-TPD和By-IR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以环烷基原油加氢改质柴油为原料油,在固定床反应器上对催化剂进行性能评价。结果表明,通过控制SiO_2的沉积位置和沉积量,可以降低外表面酸性、修饰孔口尺寸,阻止非择形裂解反应,提高反应的择形性能。在反应温度280℃、压力8 MPa、空速1.0 h~(-1)和氢油体积比500∶1的条件下,使用自制的催化剂,可得到倾点小于-50℃的40~#变压器油馏分。(本文来源于《工业催化》期刊2019年04期)

高丽,马向荣,王延臻,宋春敏[3](2019)在《加氢裂化尾油临氢降凝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ZSM-5分子筛为载体制备了Ni/Ca/ZSM-5临氢降凝催化剂,研究了催化剂中Ni、Ca改性对润滑油基础油凝点、收率和黏度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Ni、Ca改性后,催化剂的裂化活性降低,润滑油基础油的收率和黏度指数升高。以加氢裂化尾油为原料,对Ni-Ca/ZSM-5催化剂作用下的加氢工艺条件进行考察,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310℃、体积空速3.0 h~(-1)、反应压力15 MPa、氢油体积比500,在此条件下,润滑油基础油凝点为-17℃,黏度指数为93,收率为72%。(本文来源于《石油炼制与化工》期刊2019年04期)

张东峰[4](2019)在《临氢降凝工艺的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临氢降凝工艺技术具有工艺流程难度小、产品方案灵活的特征,再加上其本身具有能耗低、经济效益显着的特征,所以能够配合多种其他类型产业共同发展。立足于临氢降凝工艺技术的特征,文章首先介绍了其优势,其次对我国临氢降凝工艺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解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解决方案,最后对工艺技术进行了发展预期,希望可以有效提升技术适应性,确保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提升。(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高丽,马向荣,夏薇,王延臻,宋春敏[5](2018)在《镍钾改性对HZSM-5催化润滑油临氢降凝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挤出法和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Ni、K改性的HZSM-5催化剂,通过N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和吡啶吸附红外光谱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在固定床反应器上通过润滑油临氢降凝反应考察催化剂的降凝效果。结果表明,采用Ni、K改性的HZSM-5催化剂,润滑油基础油收率和粘度指数明显提高,就(3%Ni O,0.4%K)改性的HZSM-5催化剂而言,反应温度为300℃,压力为15 MPa,空速为1.0 h-1,氢油比为500∶1时,润滑油基础油的凝点为-20℃,收率为70%,粘度指数为103。(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8年07期)

刘天浩,刘元博[6](2016)在《催化剂的非临氢降凝性对柴油的影响及SD-2型的实验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柴油的降凝方法,并重点对柴油非氢降凝的原理、工艺特点及前景进行了阐述,同时把SD-2型催化剂在柴油非氢降凝中所起到的作用及参数进行了考察。(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信息》期刊2016年29期)

高丽,马向荣,王延臻,宋春敏,段红玲[7](2016)在《加氢裂化尾油临氢降凝生产润滑油基础油》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齐鲁石化加氢裂化尾油为原料,采用实验室自制临氢降凝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装置上进行实验,在反应压力15 MPa、温度260~340℃、空速1.0~3.0 h-1、氢油比500的条件下,考察了反应温度和空速对润滑油基础油凝点、黏度指数和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300℃、空速为2.0 h-1时,可得到凝点为-16℃、收率为72.6%、黏度指数为97的润滑油基础油。(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6年09期)

高丽,马向荣,王延臻,宋春敏,段红玲[8](2016)在《Ni/ZSM—5-Al_2O_3催化剂上润滑油基础油临氢降凝反应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ZSM—5分子筛和拟薄水铝石为原料,硝酸镍为镍源,采用挤条成型及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不同镍负载量的催化剂。通过N_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和吡啶吸附红外光谱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加氢裂化尾油为原料,在固定床反应装置上对自制催化剂进行了临氢降凝反应评价。结果表明,负载适量镍可以改善催化剂的孔结构和酸性;在反应温度为280℃、空速为1.0 h~(-1)、氢油比为500、压力为15 MPa的条件下,使用镍负载量为5%的催化剂,可得到凝点为-19℃,收率为62.4%,黏度指数为92的润滑油基础油。(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6年05期)

张芳芳[9](2015)在《柴油临氢降凝技术发展现状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临氢降凝是加氢的一种裂变过程,其生产工艺原理就是一定孔径的沸石催化剂只催化直径小于该孔径的长链正构烷烃或支链化程度低的异构烷烃分子,这样发生的裂解产物必然是凝点较低的产品。本文在介绍临氢降凝技术特点基础上,利用临氢降凝技术中催化剂的发展探讨柴油临氢降凝技术发展现状。(本文来源于《化工中间体》期刊2015年10期)

许孝玲,汪军平,教震[10](2014)在《进料方式对临氢降凝工艺生产环烷基润滑油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环烷基原油资源,采用加氢处理临氢降凝—加氢补充精制全氢型工艺可生产品质优良的润滑油产品。本研究在加氢中试装置上,对加氢处理后重质润滑油馏分和全馏分两种临氢降凝的进料方式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与以重质润滑油馏分为原料相比,相同反应条件下全馏分油为原料时所得目标产物的倾点、芳烃含量和氮含量更低。(本文来源于《润滑油》期刊2014年06期)

临氢降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液相沉积法对ZSM-5分子筛进行硅烷化改性,以改性后的分子筛为原料制备了变压器油临氢降凝催化剂,通过N_2-BET、NH_3-TPD和By-IR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以环烷基原油加氢改质柴油为原料油,在固定床反应器上对催化剂进行性能评价。结果表明,通过控制SiO_2的沉积位置和沉积量,可以降低外表面酸性、修饰孔口尺寸,阻止非择形裂解反应,提高反应的择形性能。在反应温度280℃、压力8 MPa、空速1.0 h~(-1)和氢油体积比500∶1的条件下,使用自制的催化剂,可得到倾点小于-50℃的40~#变压器油馏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临氢降凝论文参考文献

[1].高丽,马向荣,王延臻,宋春敏,段红玲.Ni/K/ZSM-5的润滑油基础油临氢降凝反应性能[J].当代化工.2019

[2].甄涛,刘丽芝,宋君辉,焦祖凯,金吉海.ZSM-5硅烷化改性对临氢降凝催化剂的影响[J].工业催化.2019

[3].高丽,马向荣,王延臻,宋春敏.加氢裂化尾油临氢降凝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评价[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9

[4].张东峰.临氢降凝工艺的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J].当代化工研究.2019

[5].高丽,马向荣,夏薇,王延臻,宋春敏.镍钾改性对HZSM-5催化润滑油临氢降凝反应的影响[J].应用化工.2018

[6].刘天浩,刘元博.催化剂的非临氢降凝性对柴油的影响及SD-2型的实验运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

[7].高丽,马向荣,王延臻,宋春敏,段红玲.加氢裂化尾油临氢降凝生产润滑油基础油[J].现代化工.2016

[8].高丽,马向荣,王延臻,宋春敏,段红玲.Ni/ZSM—5-Al_2O_3催化剂上润滑油基础油临氢降凝反应性能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6

[9].张芳芳.柴油临氢降凝技术发展现状探究[J].化工中间体.2015

[10].许孝玲,汪军平,教震.进料方式对临氢降凝工艺生产环烷基润滑油的影响[J].润滑油.2014

论文知识图

非临氢降凝试验装置示意图加氢精制/临氢降凝稳定性试验结...加氢精制-临氢降凝装置工艺原则...用3种临氢降凝催化剂生产柴油的...加氢精制/临氢降凝稳定性试验结...和Ni/K/Z5催化临氢降凝反应的润...

标签:;  ;  ;  ;  ;  ;  ;  

临氢降凝论文_高丽,马向荣,王延臻,宋春敏,段红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